昌吉州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拼音,写字词。

1.cháng é_______的眉头拧成了gē da_______。她叹了口气,jǔ sàng_______极了,dūn______在了gān zào_______的地面上。

2.他wēi fēng lǐn lǐn_______地挥舞着mǔ gùn______。小hé shang______没有武器fáng yù______,急得直duò jiào______

3.她摔了一跤,趴在地上痛苦的shēn yín_________,心里不禁páo xiào_________自己怎么这么dǎo méi_________

2、古诗文填空。

1.蒙汉情深何忍别,_____________

2.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

3.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5.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6.鞠躬尽瘁,____________

7.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翻箱( )             心平气( )             ( )于事

别出心( )             垂头( )            ( )然不同

(1)妈妈( ),想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裙子。

(2)小明犯了错,妈妈没有严厉的指责他,而是( )的规劝他。

4、看拼音,写汉字。

mì   zhì   yíng   fǔ

静(真(晶( )   ( )身

náo yuàn xiē   là

阻(抱( )   停( ) ( )烛

5、在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之缘 ______然大悟 别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落后 ______然如故 囫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这首词补写完整。

【2】正确理解词语有助于理解整首词的意思。读这首词,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词有两个题目,分别是《西江月》和《夜行黄沙道中》。( )

(2)从“夜行黄沙道中”可以看出词人是在满是黄沙的路上行进的。( )

(3)从“蛙声” 可以知道,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色。( )

(4)在这首词中,作者写出了行进途中下雨心中的失望。( )

【3】阅读时,要善于从所读内容想开去。在这首词中,作者抓住“稻花香、蛙声、星、雨……”等,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词中哪种景物最吸引你?请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文字描绘出来。(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_______________,

万水千山只等闲。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______,

大渡桥横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哪句诗是对全诗内容的总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________;用“泥丸”来比喻________。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________的英雄气概。

【4】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暖”字表达了红军________,“寒”字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 

【5】诗句中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__”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8、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透过少壮,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遗力表现出古人怎样的一种学习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 )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 )去。那猹却将身一( ),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

2“____”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这部分语句是按____的顺序,写了________、沙地、________四种景物和________、碧绿三种颜色,烘托出了夏夜的________

3关注描写动作的词语。其中“__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闰土勇敢机智的形象,“__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猹灵活狡猾的特点。如果用一个成语去形容他们之间的较量,这个成语可以是________

10、课外提优

从小立志报国的詹天佑

雄伟的长城脚下,青龙桥站附近,耸立着一座高大的青铜塑像:他,就是大长中国人志气的京张铁路的设计者——詹天佑。

从北京南口到张家口,数百里内尽是崇山峻岭。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詹天佑不怕困难,凭着他的智慧和勇气,依靠我们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提前两年全线竣工,在海内外引起轰动。

詹天佑能为祖国作出这样的贡献,与他自小立志报效祖国、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

詹天佑的爸爸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有一次,小天佑缠着爸爸讲故事。他听爸爸讲到林则徐虎门销烟,指挥爱国军民打退英国侵略军的时候,高兴得跳了起来,拍着小手喊:烧得好!打得好!他听爸爸讲到清朝皇帝怕得罪洋人,把林则徐撤职查办,帝国主义侵略军攻入广州的时候,又气得握紧小拳头,瞪圆了眼睛……

詹天佑渐渐明白了:祖国因为贫穷落后,所以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也受歧视。他多么盼望祖国能够尽快改变落后的面貌啊!他认为,要使中国富强起来,首先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知识。他暗暗下定决心,中学毕业以后,一定要学习工程技术,将来为祖国服务。

18785月,詹天佑考取了有名的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专业。由于中学时代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顽强的毅力,他在大学的四年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奖学金。

1881年,詹天佑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这一年的秋天,詹天佑在旧金山登上了回国的轮船。他对送行的一位朋友说:我一定要把自己学到的一切知识和技能贡献给生我养我的祖国!

1 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选择两组分别造句。

(   )惹那些外国人讥笑,(   )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詹天佑(   )不怕困难,(   )不怕嘲笑。

(   )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   )坚持在野外工作。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说明了什么道理?试举例说明。

 

 

3是什么动力促使詹天佑刻苦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仔细阅读全文,请用“____”画出过渡段,用“‖”把全文分成两部分,写出段意,并说说应该向詹天佑学习什么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了课文及本篇短文,当我们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心里一定有很多想说的话,你想说些什么呢?

   

 

   

 

11、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记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这叫什么名字?屋里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疮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红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抓着。

  我看到了那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异 惊奇)。

  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子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 视察)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着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生怕 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少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选自《萧红文集》)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结合文章,谈谈万年青有怎样的个性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写了三个怀念鲁迅先生的情景,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题是“鲁迅先生记”,却以大量笔墨从侧面去写“万年青”,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鲁迅,你听老师讲过,也读过介绍他的文章,那么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中的故事。

我的同学克莱谛

今天,我去街上散步时看到了我的同学克莱谛。

他穿着和平时一样的巧克力色的上衣,满头大汗地扛着一大捆木材,一边跑一边嘴里还在念着:“所谓动词的活用……就是指在词尾的变化……”。

“你在做什么呢?”我非常妤奇地问道。克莱谛告诉我,他的父亲带着小伙计出去办事了,母亲又生了病。所以,他不得不帮助家里把一大车的木柴从车上卸下来搬到父亲的店铺里去。

“可是,我必须充分利用时间。因为今天除了搬柴,我还得温习今天的语法知识,这些知识真是难懂,我怎么也记不住。”克莱谛说。

木柴终于搬完了。克莱谛把我带到他父亲的店铺里,里面堆满了小山似的木柴,旁边放着一杆秤。店后面有一个小房间,里面放了一张桌子,克莱谛就一直在那张桌子上写作业。

“本来我们可以玩一会儿的,很可惜,我今天的作业还没做一半呢!”克莱谛说。

这时,店前传来大声的叫喊声:“有人吗?”

“有人来买柴了。”克莱谛飞快地跑了出去。卖完柴他赶紧返回来继续做作业。

不一会儿,火炉上的咖啡壶里的咖啡冒了出来,克茱谛急忙跑到火炉前,把咖啡壶从火上拿了下来。他小心地把咖啡倒在一个杯子里,送给另外一个小房间里的他生病的母亲喝。克莱谛的母亲头上缠着一块白色的头巾,克莱谛把我介绍给了他母亲。“啊,好心的孩子,”她说,“你是来看我的吗?”

这时,克莱谛把他母亲肩下的枕头整理了一下,好让她睡得更舒服点。接着,他问道:“你还要点儿别的吗?糖浆喝过了吗?要是没有了,我再去药店,您放心吧,木柴我都卸好了。”

“谢谢你我亲爱的孩子!”克莱谛母亲说,“你什么都替我想得很周到!”

我们又回到了店里,克莱谛把柴放在支架上,边劈边说:“这也算是一种体操,不过和我们做的那种不一样罢了。父亲回来后看到我把这些柴都劈好了,一定会很高兴的。可是劈完柴后,我总是不能写出妤看的字来,老师会批评我的。可是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最要紧的是母亲的病赶快好起来!啊!又是一辆装满木柴的马车来了!又有活儿干了!”

这时,一辆马车在店前停了下来。

“我不能再陪你了!”克莱谛说,“今天能见到你,真是太好了!明天再见吧!”说完,他赶紧握了一下我的手。接着,他又开始在马车和店铺之间跑来跑去地卸木柴了。

【1】小说中提及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用“下划线”勾画出文中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再说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个主要人物是怎样的人。

【2】用“波浪线”勾画出小说中描写“店铺及其后面的一个小房间”的句子,说说小说里的这些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13、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1)“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你如何理解老人的“平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我”心里是什么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老人身上具备怎样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4、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2017 年我国成年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分

18.91分

98.85分

(选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 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

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摘自报纸)

【1】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的小宇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搜集到的。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搜集信息的渠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为了消遣,我们可以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B.我国成年国民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读报的时间。

C.阅读书籍是在和我们的右脑交流。

D.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

【4】结合三则材料,你会对那些爱看电视不爱读书的小朋友提出哪些建议?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照例子,选择一个词语或自定词语,发挥想象,把一种情感写具体。

例句:(沉重的心情)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欣喜落狂、激动、沮丧、饿、愤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按要求写句子。

(1)小鸟玲珑娇小。(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关于兴趣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怀念母亲。(扩句)

2.欢乐的首都人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修改病句)

 

18、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闰土是闰月生的。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怀念着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乐园。

(1)“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有几件虽然不值钱,对我来说却很有用,……还有日晷(guǐ)、望远镜、地图和航海类的书籍。”读名著时,我们都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请你评价一下鲁滨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照样子,补写句子)小学的时光如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选择一个,写一两句话。

坐在教室里             上学路上             跑步             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椅,你快坐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妙笔生花。(请另附纸)(30)

相信同学们读了这一组课文,一定会被詹天佑、季羡林和海岛战士的爱国情深深感动。请大家从中选择一篇课文,写一篇读后感。提示:可以搜集有关他们的其他爱国事迹,或者联系你所看过的故事、影视剧中的爱国人物事迹来谈自己的感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