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县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拼音填上正确的字。

jùn:崇山( )     ( )     ( )

fù:( )     ( )   ( )

shì:姿( )   ( )   (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用 划出其中的贬义词。

载(   )载(       )(   )激昂 浓(   )淡(     天工(   )(  

清(   )俊(   惊恐(   )(       )出(   )外   负隅(   )(  

3、写出下面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____

2.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做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____

3.我们能让眼前的困难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____

4、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 ,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 ,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   __________

2.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  __________

3.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__________

5、补充古诗名言或文化常识。

(1)五行: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纲

(4)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5)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快乐屋。

劝  学  诗

(唐) 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1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对读书有四:一患  

二患

三患

四患

3结合本册书中两首阐明读书道理的古诗和自己读书的实际情况,写写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中___________写的是山村的自然风光;诗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视角从窗外转入屋内,写出了农家生活的情趣。

3诗中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平凡的生活场景、醇厚的友谊都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所以最后作者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8、品读下面两首小令,填空答题。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

马致远 白朴

枯藤老树昏鸦,   孤村落日残霞,

小桥流水人家,   轻烟老树寒鸦,

古道西风瘦马。   一点飞鸿影下。

夕阳西下,   青山绿水,

断肠人在天涯。   白草红叶黄花。

1.这两首小令都描写了__________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__________之情,给人__________的感觉,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白朴《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的情绪,曲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使全曲静中有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悉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3.白朴的《天净沙·秋》,前三句用孤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典型景物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在这一片宁静中,突然掠过__________,飞下地面,使人心为之一动。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孩子,请你搬走

孩子,今天你又装作若无其事地暗示妈妈,说市中心的房价又在飙升,如果再不行动,或许以后你和女友,连一间栖身的小屋都没有。

我淡淡地看你一眼,终于没有像你希望的那样,说出妈妈给你们买的话来。

而你,也在这样尴尬的沉默里,即刻气嘟嘟地放下碗筷,摔门出去。

我从窗户里看着你远去的背影,瘦削,懒散,有些玩世不恭和任性,你还是赖在父母怀里,始终不肯独立。

可是,亲爱的孩子,你已经25岁,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需要呵护的女友,日益老去的父母、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让你成熟,承担一个成人该担责的责任?

从很小的时候,你就习惯有事来找妈妈。5岁的时候,你要妈妈帮你整理扔得到处都是的玩具;10岁的时候,看见同学脚上气派的皮鞋,就哭闹着让我也去买来给你;15岁的时候,你写情书给班里的女孩子,说,我妈妈认识很多的人,谁要是欺负你,尽管告诉我;20岁的时候,你读大学,每次打电话来都是抱怨,说食堂的饭菜多么糟糕,多寄些营养品?今年25岁的你,在一次与同学的闲聊里,很骄傲地说,我爸妈早已给我准备好了买房的钱,我即便不怎么奋斗,也一样可以过得很好。每一次我都宽容地笑笑,就淡忘掉了。

我习惯了听你的吩咐,只以为,对你的每一滴好,你自会记得,且在将来我们老去你已壮年的时候,可以得到你的细心照料。可是而今,你日日回家蹭饭,又对常将女友带回家来久住,让依然工作的我,还要为你们的一日三餐奔波劳累。这样的境况,终于让我连一丝的微笑,都无法挤出。我发现,这样苦掉自己全力为你的方式,只是使你心底的自私和懒惰,愈是潜滋暗长,无沿无边。我终于承认,25年来对你无节制的宠爱,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

有一次开玩笑,我说妈妈或许活不到你娶妻生子呢,你一下子便急了,说,那怎么行,将来谁给我们洗衣做饭,谁给我们照料孩子?当时的我,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忧伤。原来当我们老掉,依然要为你继续操劳,直到生命的终点。我们不是养育了一只日渐丰满有力的雄鹰,而是养了一只寄居的虫子,它要将滋养了它的鲜嫩的骨头,一直啃到干枯腐朽,再无营养。

亲爱的孩子,我不得不残忍地告诉你,你的前半生,与我息息相关。而你以后的道路,我将不再过问。妈妈已经将兼职的工作辞掉,我不能为了你的幸福,而将自己退休后的悠闲时光,交给继续为你挣钱买房的苦痛。也请你,从父母的身边搬走,用自己的薪水租房去住。孩子,妈妈抱歉,不该这样爱你。而你,也应对那些将父母啃到疲惫的往昔感到愧疚。且让我们,彼此原谅,彼此放手。

1你怎样理解文中加点的残忍一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面对妈妈请你搬走的决定,会怎样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半瓶阳光(节选)

①这是春天一个明媚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珠,正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

②屋前的空地上,小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瞳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③“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她手指不远的地方,那里放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柔和的光芒。

④“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⑤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抓住了阳光?”

⑥“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⑦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阳光。“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

⑧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儿意。难道我也抓住了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

⑨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⑩我回到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太阳。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就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shū)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彩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短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1自然段是环境描写,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在有些方面知识也很丰富,成年人要向他们学习。

C.文中加点的两个“暖”字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女儿认为自己捉住阳光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文中画“______”的句子,说一说这里的“河流”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感觉它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端午日(节选)

沈从文

①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dòng)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1】选段展现了湘西独特的民族风情,介绍了茶峒人过端午节的习俗:穿新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三次用了带“莫不”的句子,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人的活动,集中表现了___________

【3】文中画“——”部分写了赛龙船的热闹非凡,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带头的从容指挥、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花脸阿坤

孙丹

①阿坤扮花脸跳黑马,在浙北地区名号响亮。换上灰黑布大襟长衫的阿坤,把黑马往腰间一吊扎,用白裙子一围,头上盘龙髻一梳,毛线红绳一扎,小花一插,涂红额骨部分,在鼻子中间涂上厚厚一层白色粉膏。

②阿坤拎起马头,扬起马鞭。他左腿长,右腿短,一脚深,一脚浅,好似马在走步,跳起来,摇头晃脑,肩膀一高一低,步伐幅度大,动作夸张有趣,像骑着马在驰骋。

③“竹马跳一跳,福气盈门多平安。竹马跳一跳,寿比南山高……美妙的吉利彩词从阿坤嘴里一句句唱出来,如蜜糖船直甜到围观乡亲的心尖。阿坤全神贯注、满面红光,动作自如,倾情出演,不知情的完全看不出他瘸了腿。阿坤觉得他唱得越开心,跳得越起劲儿,撒给大家的祝福也越多越真诚。那架势,俨然当年舞台上神采奕奕的赵云又回来了。

④阿坤12岁学唱戏,20岁进县剧团,经过多年摸爬滚打,当了长靠武生。阿坤身着金靠,头戴银盔,脚穿三寸多厚底黑靴,手持一柄红缨梨花枪,粉墨登场。阿坤一抬腿,脚尖踢到脑门儿,跑起来身上四面靠旗纹丝不动。阿坤大喝一声:“马来——”右手扬起一根白色马鞭,翻身、卧鱼、砍身、摔叉、掏翎,一气呵成。“剑光如霜马如飞,单骑冲开长坂围。保定怀中一幼主,子龙今日显神威……”边唱边跳,铿锵有力,威风凛凛。凭这身功底,阿坤演活了《长坂坡》的赵云。《长坂坡》演遍大半个县城,唱响了武生阿坤的名头。阿坤成为台柱子。

⑤命运在阿坤不惑之年给他开了个大玩笑。那次演出,阿坤正演着,突然脚下一滑,重重地摔下台。卧床休养半年后,阿坤瘸了右腿,不想被人说闲话,离开了县剧团。

⑥瘸了腿的阿坤回到村里,把自己闷在家,很少出门。一年后,乡亲们惊讶地发现村竹马队里又出现了阿坤的身影。

⑦都说“瘸子演戏——下不了台”,阿坤的出场却让乡亲们眼前亮。

⑧乡亲们放鞭炮,撒果子,喝彩助兴,好不热闹。

⑨整个春节,竹马队能挣不少钱。阿坤把分到的钱全添置了装饰品,把几匹竹马打扮得漂漂亮亮。没有演出时,阿坤喜欢待在排练房,一待就是一整天。

⑩毕竟有大舞台经验,阿坤不断琢磨着改进跳法,加入了戏剧骑马的翻身、卧鱼、砍身、摔叉、掏翎等动作;设计出甩鞭、打鞭、摇鞭、耍鞭一系列新动作;排练了不少新阵法:磨盘阵、梅花阵、鸳鸯阵。队友不理解,说他瞎折腾。“磨刀不误砍柴工。”阿坤乐呵地说。

竹马队再次登场表演时,一马争先、双马对峙、五马奔腾,令人眼花缭乱,轰动全县。不起眼的竹马队相继被邀请到市里省里演出,还出国去了新加坡。当年的武生阿坤在乡亲们嘴里改称花脸阿坤,名号越叫越响。竹马队的人都拿“花脸阿坤”当作队名。

八十三岁的阿坤不再演出,但竹马队常常邀请他去把关。阿坤背着手,一瘸一拐踱着方步,边看边点头,那神情像极了一位功成身退的将军再次检阅部队。

但凡有竹马队演出,不论多远,阿坤仍喜欢去捧场凑热闹。

看到阿坤来了,乡亲们纷纷围上前去。有乡亲好奇地问起当年是谁请他出山跳黑马的,阿坤微微一笑,眯着眼,带着戏腔戏调,慢悠悠地说:“做人嘛——晓得进退还是很要紧的哩。”

 

[补充材料]跳竹马是流传在浙北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相传朱元璋的御马在西天目山丢失,变成一匹神马,常出现在千山万壑间,替百姓驱妖灭灾。为感谢神马护佑,每逄新春佳节,百姓用红黄绿白黑五色布缠在用竹子扎制而成的马身上,跳竹马相庆,以祈吉祥。跳竹马也分生、旦、丑等角,正生骑红马,青衣骑黄马,小生骑绿马,花旦骑白马,丑角也就是花脸骑黑马。大家都喜欢抢着演生角旦角,却没人愿意扮花脸跳黑马。花脸是个逗乐活儿,难度大、要求高,跳不好会影响整个队伍的演出效果。

1如果把“补充材料”作为文章的一部分,应该放在( ) (只填序号)。

A.第①段之前,作为文章开头

B.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

C.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

2这则补充材料对理解文章内涵起到什么作用,下列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

A.让读者知道什么是跳竹马,什么是花脸

B.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阿坤

C.让读者了解花脸这个角色在跳竹马中的重要性

3文章结尾,阿坤说:“做人嘛——晓得进退还是很要紧的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呵护世界

我曾经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散步,当我走近一座花坛时,一个像鲜花一样美丽的小女孩挡住了我,轻轻地说:叔叔,请你不要走过去,那边有只漂亮的蝴蝶,请你不要惊吓了它。在我看来,这小女孩呵护的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小生灵,她关爱的是自己面对着的美好世界。

 

在我们面对自己时时触摸的生活,面对与你打交道的人们时,你是不是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地小心呵护,给以关爱呢?我们是否常常因为自己的______________斥责、______________怒容、______________搪塞,或是______________的冲撞,就这么弄伤了对方的心灵,或是大煞风景,破坏了美好的景致?

当然,我们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常常有不顺心的时候,会常在心里怀着一股怒气和怨恨,假若任凭这些情绪到处流泻感染,无疑会使眼里的世界变得灰暗,没有什么美好可言。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这世界更需要我们投入关爱和呵护。

我通过一段文字,看到了这样的一件事:一位绅士路过橱窗,叫店员将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里的人照着他的话去做,并问他要买多少。这个绅士出人意料地回答:我不想买花,我只是看它们太拥挤了,怕它们被压坏,想让它们轻松一下。他就是英国文学家王尔德。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是否都能常常怀着这样的关爱,为他人,也为自己,留心保护一片美丽的世界?

在接触那些怕压易碎的物品时,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只怕弄坏了它们,那我们也不妨将这份细致带到日常生活里来,小心地呵护和善待我们所生存着的这个世界。

1将下边的数词填入第②段的空缺处。

一声   一句   一时   一片

2对第①段画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该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对小女孩关爱蝴蝶的看法。

B.该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描绘了作者的心理活动。

C.该句揭示了小女孩呵护蝴蝶的意义。

D.该句赞美了小女孩对美好世界的关爱,点明了文章的题旨。

3第②段的你是不是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地小心呵护,给以关爱呢一句中呵护关爱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细致一词呼应了上文的词语______________

5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本文列举的两个事例。(每句话不超过7个字)

(1) 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②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③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露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④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酽(yàn)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⑤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花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句;“五月丁香开满城,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结, ”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⑥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⑦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⑧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⑨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北方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⑩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的永久家园。

【1】读短文第1自然段,完成下面的比喻句。

丁香,绽满枝头,如( )( ),就像春天的( ),就像春天里的( )

【2】短文3-4 自然段,介绍了丁香花的( )( )( )

【3】下面诗句的序号填写到第5自然段相应的横线上。

A. 同向春风各自开       B. 芬芳流荡紫云藤

C. 一支红杏出墙来       D. 可爱深红爱浅红

【4】丁香具有怎么样的特点,请概括地写出三处。

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哈尔滨人,哈尔滨人具有怎样的精神?请画出短文中相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露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 )

【7】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是(   )

A.托物言志

B.动静结合

C.以点带面

D.先抑后扬

【8】“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身为长春人,你心中的挚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成转述句。

汤姆•索亚叹了一口气,对妈妈说:“妈妈,您可以帮我把门关上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大禹治理了洪水。

_________________

②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习题

1.用关联词把两个分句合并成一个句子。

海水呈蓝色。海水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落山了,小鸟儿全都不见了踪影。(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地球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宏伟的建筑,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大变身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使大家热泪盈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敌人投降了。(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成陈述句。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让我开口。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口罩奇遇记

提示:假如你摇身一变,成了一只口罩。你可能会被送到医院,被医护人员使用;可能会被送到学校,被学生使用;也可能被送到国外……想象一下你会有哪些经历,围绕一个主题写下来。

要求:(1)围绕主题,发挥想象,中心明确,层次清晰,内容具体,能表达真情实感。

(2)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