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清晰( )( )细腻( )( )

朴素( )( )温柔( )( )

 

2、体会多样的说明方法,完成填空。

1.快速浏览课文,我知道课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2.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这两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地球_________的特点。

3.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文章显得具体形象,突出了科普说明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课文小站。

(1)本学期,我欣赏了____谱写的《月光曲》,认识了被誉为“民族魂”的著名文学家____、在音乐上结为知音朋友的________,体会到了许多美好的情感。

(2)《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该文讲述了蜀中的____喜爱戴嵩的斗牛画,但展出后被牧童指出两牛相斗会夹紧尾巴,最后得出“________”的生活总结。

4、课文内容再现。

1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 /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C.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5、照样子写词语。

1.怒气冲冲(ABCC):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呆头呆脑(ABAC):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昼夜(“昼、夜”反义构成的词语):__________

4.枯萎(“枯、萎”同义构成的词语):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面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ā)谁   zhuó)累累

B.doù zhì

C.bǎichūn

D.gēng)  

2下面关于这首诗中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冢(zhǒng):山顶。

B.舂(chō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C.贻():送,赠送

D.雉:野鸡

3这是一首乐府诗,关于乐府诗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B.乐府初设于汉代,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C.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D.汉乐府诗常常是选取生活中典型的片断,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交代与铺陈,又能反映广阔背景,

4“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对仗 D.夸张

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B.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C.诗的最后两句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D.《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6下面关于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B.全诗写尽了人生苦难、社会遭遇,乃至更多人同样的遭遇,对社会发出强烈控诉。

C.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D.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7、先补全这首诗,再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____________

 

8、拓展阅读。

扬子江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采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由此我想到了《从军行》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一句与爱国有关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

我看见了大海

我是一个身体畸形的女孩子。母亲嫌我给她丢脸,也怕我出门遭人讥笑,在我8岁前,从没让我迈出家门一步。我拥有的只是院子里的一方天空,一群瞬间即逝的飞鸟。

8岁那年,我的父亲去世了。不久,母亲改嫁,嫁给小镇上一个退休的海员。当时,母亲才40出头,而继父已近60。

继父让我叫他“伯伯”,并对我说:“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

“不!不!”我吓得直往后缩。

“去外面看看吧,河子。外面有许多好玩的东西。”

我动心了,可又有顾虑,就对他说:“我走路一瘸一瘸的,妈说人家会笑话我的。而且,她还说我太难看……”我禁不住哭了起来。

“放心吧,河子,谁笑话你,我就——”继父扬起巴掌,做了个揍人的动作,逗得我破涕为笑了。

第二天,继父带我上街了。有生以来,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多人,我真是怕极了。我羞怯地低着头,两手死死拽住继父的衣角,就像他的尾巴似的。

“河子,抬起头,别害怕!”继父大声说。他响亮的嗓门立刻引来了许多目光。那些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嘁嘁喳喳地议论着什么。

继父亲切地招呼他们:“喂,过来认识一下,小家伙们。这是河子,你们的小朋友河子。”

于是,他们走过来,友好地问这问那,还邀请我和他们玩。

冬天到了,继父的哮喘病犯得很厉害,靠在床上的时候,就让我坐在火炉前,听他讲大海的故事:“海水是蓝的,和天空一样蓝;海水是成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鱼,大鱼小鱼;海上有船,大船小船……”

我听得入了迷,问道:“我能看见海吗?”

“能!等你再长大些,15岁了,我就带你去看大海。”

我一年年地长大了,长高了,懂得了许多事情。继父规定,每天我要做一件对我来说难度较大的家务活。那时学校不收畸形儿,继父就自己当老师,要我每天学5个生词,并背熟一篇课文。其余的时间,继父便讲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海的故事。

母亲得了不治的重病,走了,丢下我和继父相依为命。

继父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糟,但他仍然拖着病病歪歪的身子,带我去这儿去那儿,鼓励我独自进商店买东西,做家务活。每当我做了原先不会做的事情后,继父就欣喜若狂,连连夸赞:“你真能干,河子!”仿佛我做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我们把看海的日子定在第二年的夏天,到那时我就15岁了。继父说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看海做准备,在看海之前,我必须学会应付一切。我也更加努力了,盼望着满15岁的那一天。

漫长的冬季真难熬!继父一直病在床上。我一个人在镇子上穿街走巷,为他请医生,买药,并且承担了全部家务。我觉得自己是真正长大了。

一个春日融融的上午,继父把我叫到床边,慢慢地说:“河子,我就要死了,有件事情我必须告诉你:医生早就告诉我,我是过敏性哮喘,必须远离海洋。其实我不可能带你去看海的。请你原谅我。”

当时,我觉得非常失望,非常委屈:我做了那么多年的准备,到头来却是一个骗局!我伤心地哭了。

没过几天,继父安安静静地去世了。我失去了世界上唯一的亲人。现在,我这个身体畸形的女孩子要一个人生活了。

我独自穿行在闹市中。我熟练地做着家务。我受邻居的委托替她照看孩子,每月从她那里得到生活费。

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想起继父说的“看海”,明白了“看海”的意义。我无数次站在继父的遗像前,悄声对他说:“伯伯,我看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

【1】请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形(jī qí)     ( chuăn tuán)

【2】请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互相依靠着过日子。( )

(2)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3】请说说母亲“在我8岁前,从没让我迈出家门一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继父告诉“我”他永远都不能带我去看海的时候,“我”的感受如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依据短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是不是正确,正确的打“√”,错的打“×”。

(1)“我”的继父是个爱撒谎的人,所以他在“我”的心目中没有那么高大了。( )

(2)继父把看海当作一个目标去激励“我”必须学会应付一切。( )

(3)我没有看到真正的大海,但通过继父的目标激励,燃起了我生活的希望,坚信只要生活充满信心,很多目标都能够实现。( )

(4)文章的最后,“我”悄声对他说:“伯伯,我看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这是“我”骗继父的话,目的是想让九泉下的继父得到安慰。( )

【6】请你发挥一下想象,设想一下女孩未来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材料一】2022年4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宣布,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中国每年粮食浪费量≈1.35亿吨≈世界食物浪费总量的三分之一。

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2%,大型聚会达到38%,中小学校园盒饭浪费达到食物供应量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勤俭节约、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当今社会物质丰富,国家和民众更加富有,但这种美德仍然要持续发扬光大,甚至可以说,国家和民众越富有,越要强调反食品浪费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已于2021年4月29日通过并施行,这意味着节约粮食不再是呼吁和号召,浪费也不再只是停留在道德谴责层面的不良现象,而是一个具有强制性、可依法予以惩处的法律问题。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部分内容)

(1)学校应当建立防止食品浪费的监督检查机制,制定、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

(2)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等有食品浪费行为的,有权向有关部门和机关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和机关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3)商家诱导误导超量点餐,最高罚1万元。

(4)制作、发布、传播暴饮暴食或音视频信息的,最高罚10万。

【1】从【材料一】我们可以知道我国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一句中的“或”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三】,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明德小学建立了专门的督查小组,检查校园粮食浪费情况。( )

(2)亮亮发现有一家餐馆有严重食品浪费行为,他立马有关部门举报。( )

(3)思思一家三口出门就餐,在老板的怂恿下点了6个人的食物,老板的行为是违法的。( )

(4)某美食主播发布了“挑战大胃王”视频,最高应罚款1万元。( )

【4】为了发扬“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怎么做?请你提出两个好点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儿的饺子,一种荤的,一种素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像是两军对阵,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

妈妈只好茄子葫芦一起煮。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着,妈妈把包好的饺子沿着边儿用手轻轻地一捏一捏,便捏出一囤穗状的花边儿,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儿,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1文中“两军对阵”中的“两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包两种馅儿的饺子仅仅是为了好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约五分之四的青少年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这份关于青少年体育活动全球趋势的报告强调,全世界迫切需要采取行动,让青少年远离电子产品,多运动。世卫组织同时警告称,女孩尤其需要更多锻炼。

(选自《参考消息》)

材料二:我为什么喜欢体育活动呢?因为它能培养人的三种精神,一个是竞争的精神,一定要力争上游:第二是团队精神:第三是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效率。把体育的这种竞技精神拿到工作、学习上来是极为可贵的。

——钟南山

(选自《山东教育报》)

【1】材料一表明,全球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青少年人数多,引起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相对来说,_______尤其需要多些锻炼。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体育锻炼的好处?   

A.培养人的团队意识。

B.增强人运用电子产品的能力。

C.增强人的竞争意识。

D.提高人在单位时间内办事的效率。

【3】这两则材料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文片段阅读。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第2自然段中作者列举出的可再生资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是(    )(多选)

A.随意毁坏

B.滥用化学品

C.自然灾害

【4】第2自然段中“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用在这里突出了“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来可以不断再生的人类所需的资源,现在不能再生了。想一想,你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这两个自然段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类文阅读

天堂音乐(节选)

那是1791年的圣诞夜,21岁的贝多芬当时穷困潦倒。他遇到了一个正在啜泣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的名字叫爱丽丝。她的邻居雷德尔老爹已身处弥留。而老人夙愿还未达成,他坚信如果不能满足他今生的最后一个愿望,就升不到天堂。

“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贝多芬问。

“他想去塔西提岛,去看看森林和大海;还想乘船出海……”爱丽丝一边擦眼泪一边说。贝多芬没有多说什么,用自己的大衣掩着小爱丽丝来到了雷德尔老爹的身旁。他看了一眼双目失明的老人,轻轻地走到墙角打开了那架几乎已经快要朽掉的旧钢琴。当这位青年音乐家的手指触到琴键的一刹那,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仿佛是天使在歌唱着为他指引方向。美妙的音乐在他脑海中旋转着,在他手指间旋转着……他忘情地弹奏着,感觉自己的灵魂好像在飞翔……

老人静静地听着。他好像看到了塔西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听到了鸟儿的歌唱。大海上还有点点的白帆,美妙的阳光……突然海面上狂风四起,电闪雷鸣。风,越来越大,浪,一阵高过一阵,巨浪不断冲击着船舷,好似要吞噬一切。就在这时,曲调又有了变化,天空中的乌云突然散去,海面又开始变得平静,微风吹来,轻抚起阵阵的涟漪。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爱丽丝,你找到了一位天神,他带我找到了天堂的路……”老人老泪纵横,挣扎着拥抱了正在演奏的贝多芬,“感谢您让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美丽的大自然。”

“不,我想我们都要感谢这个天使般的女孩爱丽丝。请允许我把这支曲子献给你,我想永久地把这段曲谱记录下来,让它陪伴我走以后的路。”说完,贝多芬起身吻了爱丽丝之后,又走进了圣诞夜凛冽的寒风中。

(选自《科学思维总动员》,选入时有删改)

1(字词理解)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病重将要死亡。_________

(2)形容处境困难,失意颓丧。_________

2(语段理解)(1)反复朗读第4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第一幅画面:塔西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大海上还有点点的白帆,美妙的阳光。

第二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资料袋中的内容,联系第4自然段内容想一想:老人至少感受到了怎样的音乐旋律的变化过程?_______

资料袋:《献给爱丽丝》全曲由五段组成, 结构是ABACA的形式。A段用的是A小调,显得温柔而亲切。B段出现一个新的曲调。伴奏采用重复音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音乐从弱起,渐渐变强,情绪亦随之紧张,然后再松下来。经过一连串快速音的过渡,又回到A段。C段多用和弦,情绪显得严肃而稳重,好似作者在沉思。接下来,出现了一个由三连音组成的乐句,表现热烈的情感。经过一段下行半音阶的过渡,又把乐曲引回到A段。

A.温柔而亲切热烈而紧张优美与温和

B.严肃而稳重温柔而亲切热烈而紧张

C.热烈而紧张温柔而亲切优美与温和

D.老人的联想与音乐的旋律无关

3(整体感知)贝多芬为什么要把这首钢琴曲命名为“献给爱丽丝”?下面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贝多芬被爱丽丝的美丽所感染,忘情地创作出了这首音乐,命名为“献给爱丽丝”。

B.爱丽丝、老人的穷困让贝多芬深感同情。以“献给爱丽丝”为名,是为了激励自己发奋努力,改变命运。

C.爱丽丝的善良打动了贝多芬,经过长期的酝酿,他创作出这首优美的曲子。以“献给爱丽丝”为名,向爱丽丝表示感谢与崇敬。

D.爱丽丝的善良打动了贝多芬,使他能够即兴创作出这首优美的曲子。以“献给爱丽丝”为名,不仅是为了向爱丽丝表示感谢与崇敬,还是为了将爱丽丝的善良传播到全世界。

4(迁移运用)你一定也有自己喜欢听的音乐吧,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奇妙的夜晚。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鱼儿在池塘游着,荷花随风摆动。(采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手法扩句)

   

(2)晴朗的夜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缩句)

 

18、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

(1)在台北问路,发现记者是从大陆来的。

马上显露出惊喜的表情。(用关联词语来连接)。

 

(2)学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们怎能不爱科学呢?(改为陈述句)

 

(3)人类生存的星球只有地球,我们怎能不保护地球呢?

(改为感叹句)

 

20、大兴安岭的林海开满花。(扩句,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25分)

快乐是什么?也许你会说:快乐是劳动,快乐是创造,快乐是给予……请围绕快乐这个话题,选择一两件事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规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