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这故事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1)联系下文可知,“好的故事”指的是(________)
A.文中所描绘的一幅美丽的图画。
B.一个有趣、好玩的神话故事。
(2)这“故事”中的景物有(________)
A.鞭爆、烟草、灯火。
B.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一丈红,大红花,斑红花,小河……
2、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威风______________ ②呆_______呆_______
③忘乎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有词
⑤轻________轻______ ⑥化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八戒看到了一尊__________的天神从天而降,高兴得____________,他知道这是大师兄请来的救兵,就连忙拍了拍嘴里正 __________的师傅。
3、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所填的字的意思。
临危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不_____卷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壁借光____________________
悬梁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丝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ABB”式词语。
(1)站在月台上向四周望去,只看到_______的石头山。
(2)柏油路也________的,像是高起来。
(3)几朵________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4)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_____的玻璃。
5、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思绪 ( )的舞姿 ( )的流苏
( )的鼓点 ( )的脚步 ( )的阳光
6、阅读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写了很多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词中运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既写景又写人,使整个夏夜充满诗情画意。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描写了骤雨将至的景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总内心的不宁静。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意思是,踏着小路在溪桥处转了个弯,忽然出现了社林旁边曾经见过的那个茅店。
【3】孟浩然在《秦中寄远上人》中写到:“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同样写蝉,两位诗人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材料。
十五夜望月
, 。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背诵古诗,在横线上补充诗句。
【2】本诗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前两句中,没出现一个“月”字,却用“_____”二字,描绘出月色的空明皎洁。本诗最后一句中,一个“___”字,使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有了动态之美,仿佛诗人的情思与月光一同洒落。我们学过的借“月亮”抒发思念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写写前两句诗句描绘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古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尽望”的意思是大家都不抬头看月亮,说明月色不美,人们没有兴趣观赏。
B.诗歌的前两句抒情,后两句写景,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
C.诗人表面上写不知秋思落在何处,实际却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5】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请你介绍两种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结合诗句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______ 歇:______
【2】本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他的诗作创作风格被后人称作“诗中有画,_____。”这首山水诗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____生活的向往。
【3】颔联和颈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颔联主要写景,而颈联主要写__;两联把动态和静态描写相互结合,以动态衬托静态。其中____、____等动词的使用不是为了突出场景的热闹,而是反衬场景的幽静。
【4】动态和静态描写除了以动衬静,还有动静对比的手法。比如我们在语文教材中学过的《____》。
9、课外阅读。
贾平凹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水里。海水是咸的,又有着风浪的压力,贝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有一次,它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去了,它们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来,将它们的软肉吃掉,空剩下两个硬硬的壳。这壳上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曾经显示过浪花、漩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它们的生命结束了! 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线穿着,系在脖颈上。人们都在说:“这孩子多漂亮!这贝壳多漂亮!”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十分坚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也挤碎不了,又带棱角,它只好忍受着折磨。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颜色,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它默默地,它不说出来。
它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壳已经烂了,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它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壳,贝用血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体面(_______) 光洁(______) 荣誉(______) 稀罕(_______)
【2】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______________
【3】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在文中用“﹏﹏”画出来。
【4】因为______,这只贝很丑陋;因为______,这只贝很可怜;因为______,这只贝很可敬。
【5】这篇短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这只贝歌颂了怎样的人?哪些人就是这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少年闺土(节选)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查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解释下列字词。
素: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第3自然段写了闰土向“我”讲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闰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自然段中的两个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
【4】第4自然段画线句子中“新鲜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是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方面述说了这些新鲜事,这几句话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们 委婉地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②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咭迸:“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 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劈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旅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③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在这之后,她每天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 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④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 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掀开蒙着头部的被子,窥见她在流泪,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让我感到内疚呀。
⑤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1】文中的“我”虽然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孩子,但妈妈坚决认为“我”遇到事情可以____________ 。
【2】比较第②自然段妈妈让“我”削土豆皮和第③自然段妈妈教“我”荡猴架两件事,母亲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所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中,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因为 而目瞪口呆,反映了 ,像这样通过他人的描绘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叫做 描写。
【4】读完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出来。(至少从两个方面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文阅读
窃读记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_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有次看到一本畅销书,就差最后几页便能读完。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那本书时,我暗暗焦急。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了,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下了。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1】请你在文中找出六个多音字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填写下表,体会店老板、店员对“我”窃读的态度。
人物 | 动作 | 神态 | 语言 | 态度 |
店老板 | 十指分开,压住整本书。 | ____ | “你到底买不买?”“不是一回了” | ____ |
店员 | ____ | 若无其事 | ____ | ____ |
【3】请简要的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
【4】划横线的句子提到“吃饭长大”“读书长大”“爱里长大”。“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成长物质的需求,请说说其它两句是什么意思呢?
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本片段选自 (_____),作者是____。
【2】短文中出现多处省略号,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桑娜为什么这样忐忑不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段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一个_______的人。
14、课外类文阅读。
第一天,马小跳把蛋放在肚皮那里。他把衬衣扎在裤腰里,再把蛋放进去,这样蛋既能得到他的体温,又不会掉下来。
马小跳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护住他的肚皮,一路叫着:“闪开!闪开!开水来了!”
街上的人都怕烫着,一听“开水来了”,都赶紧闪开,自动地让出一条道来。马小跳大摇大摆地走过去,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学校。
也许是路上叫了太多的“水”,一进校门,马小跳就想上厕所,而且憋都憋不住。
马小跳向卫生间冲去,跟正从卫生间里出来的一个六年级男生撞了个满怀。马小跳只觉肚皮上一片冰凉,他知道是蛋破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畅通无阻”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第2自然段中写马小跳动作的词,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小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实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花盛开,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些哲理,人类怎么可能完全领悟?(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你在横线上改写。
我对晓彤说:“对不起。我生病了。不能和你去滑雪了。”
___________:“对不起,我生病了,不能和你去滑雪了。
18、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写下来。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用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各组中的两句话写成一句话。
(1)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2)晴天雨天。 老人每天来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20、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鱼儿在池塘游着,荷花随风摆动。(采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手法扩句)
(2)晴朗的夜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缩句)
21、下列作文材料,任选一题写作。
题目一:2020,一个特殊的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让人们恐慌,让繁荣社会沉寂,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正确领导下,在钟南山院士等抗疫战士的奋斗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疫情。在这特殊的一年,在我们身边一定有一些感人的事迹,请你选择一件感人的事情写下来。
题目二:“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要求:(1)任选一题写作;(2)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注意详略,语句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字数在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