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词语。
dì tǎn fǔ làn huā lěi yī jīn huǎng rán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míng chán cāng qióng shān yá rì kòu tuí rán páo xià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街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_____)(______)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______)
3.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______)
4.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______)
5.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______)(______)
3、积累运用。
1.【读诗悟情】自古明月引诗情。同样是描写月色,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用“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他的羁旅之思;而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来表现他的喜悦之情。
2.【家国情怀】对于家国情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红军战士的家国情怀——不畏艰险、勇往直前;“__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这是曹植的家国情怀——为了国家,视死如归。
3.【课文回顾】语文的美是丰富的。“在天底下,____________,而并不茫茫”,这是老舍笔下的自然之美;“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贝多芬琴键之下的艺术之美;“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若太山”“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若流水”,伯牙、子期在用“高山流水”传递着世间的情谊之美。
4.【快乐读书】《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______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以他的视角讲述了一段沉痛的童年往事。
4、形近字组词
汹(______) 谱(______) 续(______) 莱(______)
凶(______) 普(______) 渎(______) 菜(______)
5、根据你所积累的知识填空。
(1)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2)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
(3)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郑燮《竹石》)
(4)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5)若到江南赶上春,______。(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6)《淮南子》是这样看待变革创新的:“苟利于民,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_。”
6、古诗赏析一。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
[宋]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
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1】阅读两首诗,说说这两首诗的相同点以及诗人认为春雨好的理由。
《春夜喜雨》理由:_________
《春雨》理由:_________
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春雨,表达了对_________
【2】体会诗人是如何写春雨的。
《春夜喜雨》前两句写了_____,后六句则是集中在写______;《春雨》一诗的一、二句从侧面落笔,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因春雨而带来的春意。
【3】从诗句中想象画面。
(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这两句诗从_____觉角度描写了一幅_______图。以“江船火独明”反衬“______”,更显得黑云密布,雨意正浓,今夜准能下一场透雨。
(2)耕人扶来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读了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的画面。
【4】下列对古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人杜甫描写春雨融情于景,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充满诗情画意。
B.《春夜喜雨》中的“喜”字是全诗的诗眼。
C.《春雨》中的“漫”字能够让人想象到雨量的充沛。
D.两首诗都描绘的是春雨来时的情形。
7、阅读诗《江南春》,回答问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诗词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①南飞雁。 , 。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②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③?
(注释)①望断:望尽。②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③苍龙:指国民党反动派。
【1】请描绘“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展现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将原词补充完整,再结合全词,体会这两句词中流露的情怀。
【3】结合你对本词的理解,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词人从眺望远景起笔,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阵阵南飞北雁,触发了词人胸中的豪情。
B.词的下阕,词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
C.词的最末两句以问句结尾,表明词人对红军战士何时夺得最后胜利充满疑问。
D.此词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上、下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的发电形势
①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非常关心的两件大事。目前,大部分国家的电力生产以利用矿物燃烧的火力发电为主。但是,这种发电方式效率很低,大量的热能被浪费掉,并且还带着严重的硫污染和热污染。于是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cm,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的,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的。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值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踏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此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装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微型发电机等供电。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将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
【1】“利用矿物燃料进行发电”这一发电方式存在的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3】短文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其具体说明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砸 锅
生活中,事儿没办好叫“砸锅”。人们为什么这么说,“砸锅”最初指的是什么,它是因何而来?
“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戏曲界的行话。在戏曲表演中,经常出现不同剧种的演员同台演出的现象,人们称这种现象为“两下锅”或“三下锅”。这里的“两”和“三”指的是两种、三种;“锅”自然指的是戏曲。“两下锅”“三下锅”指的就是不同剧种同台演出的表演形式。采取这种演出方式,并不是说各种戏曲杂糅在一出戏中演出,而是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通过这种形式,曲艺艺人们可以相互吸收借鉴其他戏曲流派的表演长处,完善自身戏曲的不足。
不同于上述表演形式,戏曲界还有另外一种“两下锅”。它是将两种戏剧风格融为一场戏剧中,即同一出戏剧中,前半场用一种曲风演出,后半场用另一种曲风演出。像这样的“两下锅”比较有名的戏曲有:京派名家梅葆玖与豫剧名家马金凤合演的《穆桂英挂帅》;京剧艺术家杨春霞与昆派艺术家蔡正仁合演的《桃花扇》;京派李宏图和汉剧李仙花合演的《蝴蝶梦》等。这种演出形式并不常见。
随着曲艺被广大国人接受,戏曲行业的一些行话也在大众中流传开来。“砸锅"开始指戏剧演出不成功,戏曲演员被观众喝倒彩,后渐渐引申为做事情失败。如今,人们早已经淡化了它在戏曲中的内涵,而专指事情办砸。
(选自《图解国学知识 全新图解版》)
【1】在横线上填上不同的量词。
一________戏 一________戏 一________戏
【2】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3】“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指________,现在专指________。
【4】对“两下锅”“三下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不同戏曲的表演长处在一出戏中演出。
B.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
C.两三种戏曲形式融为一场戏剧中。
【5】除了上文中的戏名,你还知道哪些著名京剧的名字?(写出两个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感悟
中年闰土
鲁 迅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节选自《故乡》)
【1】用“____”画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和少年闰土相比,中年闰土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一处描写闰土神态的句子。
【3】“厚障壁”比喻_______,“我们”之间隔了一层“厚障壁”是指__________。
【4】“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表现出闰土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也说不出话,表现出“我”此时此刻的感情是( )
A.大喜过望
B.难堪、恼怒
C.震惊、悲哀
D.兴奋、欢喜
12、课内阅读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 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biàn pián)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 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fú fó)面前许下心愿,用圈(juàn quān) 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biàn pián) 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给文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我”急切地想见到闰土?
3、“ ”说明闰土经常劳动、身体健康,“ ”说明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 ”写出了少年闰土的可爱。从这些外貌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
4、用“ ”画出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
5、用“ ”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6、读了这段文字,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3、阅读练习。
顶尖人才是怎样学习的
中国杰出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 17岁即参加成人比赛,一举拿下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打破11年无人得到金奖的纪录,被国际权威音乐杂志《TheStrad》誉为“难得一见的天才”。
一家国际名媒采访吕思清:“您年仅17岁就站在世界巅峰,用的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呢?”
吕思清摇摇头,苦笑了一下:“说句实在话,学琴真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古至今几乎无一特例。在事业领域,如果不具备自我约束精神,缺乏执着的追求,纵使你有再大的才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快乐学习法,是以普通大众为主的。而顶尖人才,大多用的是痛苦学习法。”
媒体又提出这样的疑问:“众所周知,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素以演奏技巧高超、演奏曲目难度大令人望而生畏。您作为第一个拿到此奖的东方人,靠的是幸运还是实力呢?”
吕思清没有正面回答,却如同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1987年,中国文化部推荐我去参加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旅途并不顺畅,折腾了将近30个小时,我们终于在晚上8点钟,辗转到了热那亚。安排好住宿酒店已是晚上9点,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一样。我整理好行李,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兴冲冲地说:‘终于可以出去吃饭了!’可是,我的老师却严肃地说:‘不行!你看你飞了将近30个小时,晚上再睡会儿觉,就是40多个小时。将近两天的时间,你的手指都没动过琴,一定会对你的比赛产生影响。所以,你现在赶快把琴拿出来练吧!’我只得饿着肚子拉琴,这还能忍受,最难挨的是时差效应,再加上在飞机上没有睡好,我整个人就像是浮在云端,在梦里晃晃悠悠地拉琴。拉拉拉,一直练了两个小时,快11点钟,老师才肯让我罢手。在酒店附近一家中餐馆,我抱起一碗酸辣汤,风卷残云般喝到肚子里,我敢保证,那是我人生中最绝妙的美味……”
超常的实力,往往来源于苛刻到近乎痛苦的修炼。2014年,被称为“古典音乐男神”的吕思清依然非常忙碌,现在他已安排好明后年的档期了。但是,不管多忙,吕思清每天总有一个项目雷打不动:拉不少于三四个小时的琴。 在他心目中,练习高于一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望而生畏——_____________
娓娓道来——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5自然段用了很多数字,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吕思清为什么说那碗酸辣汤是他“人生最绝妙的美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短文,说说吕思清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句段,完成练习。
他认真品味,就像身临其境一般进入书中的场景;他闭上眼睛,脑海里回想起书中的内容,那么真切:他细致想象,沉浸在书中那样美好的愿景中。真是入了迷了,就如痴如醉般阅读下去,废寝忘食般阅读下去,完全沉醉在书中那优美的语言中……
【1】句段中波浪线词语写出了读书入迷的状态,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________。
【2】上文中三处划横线的内容构成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观察这段的结构和内容,尝试写一写类似的情景,注意要突出“入迷”的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情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超市。(9分)
(1)读一读,用加点的字写话。
①承蒙您赏个明月来照明,但这样喝酒太冷清乏味了,何不把嫦娥请来?
②弟子从几百里外的地方前来拜师学道,纵然学不到长生不老的法术,要是能学到一点儿小法术,也可以有所安慰。
(2)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3)说出破折号的作用,并写一句。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语音的延长 d.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难得来一趟,自由自在地洗衣个澡,也不多玩一会儿——哎呀!我的衣裳哪儿去了?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我也能用其中一个作用写话: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牛对牛郎说:“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钱学森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缩句)
(3)有没有动脑筋,是考出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修改病句)
(4)阳光洒满校园。(扩句)
(5)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用关联词联句)
(6)我们不能够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开展体育活动。(将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8、句式转换。
1. 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不在家,你放学后到阿姨家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一把抓去了我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竹节人。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书可以读,但要有选择地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遇到挫折和失败依然乐观,即使不高兴,也不拉长了脸唉声叹气的人。(用加线的词语造句)
2.我尊敬天底下一切善良的普通人。(改为“被”字句)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不好看。花生很有用。(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做成了好几样花生食品。(先改为“把”字句,再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现代技术日新月异,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你对未来的生活有过许多奇妙的幻想吧?也许我们不需要再驾驶汽车了,也许我们戴上飞行器就可以去远方……想象一下,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充分发挥想象,写一篇科幻故事。
要求:把故事情节编写得生动具体一些,语句通顺,题目自拟,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