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要求填一填。

(1)从课本中,我们认识了“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__”的老班长,认识了“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的狼牙山五壮士……他们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2)在课文里,我们领略了中外艺术的魅力。聆听伯牙志在太山的琴声,我们会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曲》,我们“好像面对着大海,___________。微波粼粼的海面上,___________。月亮越升越高,___________。”(本题都填课文原句)

(3)走进诗文,我们体会到不同的情感。“待到重阳日,_________”表现了深厚的友情;“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的豪情壮志:“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词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2、先把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余音(______)梁        斩钉(______)铁        轻歌(______)舞

巧夺天(______        ______)笔生花        汹涌澎(______

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乐曲的美妙,用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用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3、依据提示填空。

(1)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书湖阴先生壁》

(3)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诸葛亮)

(4)“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出自孟浩然写的《___________》。

(5)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

(6)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惟有他发扬起来,__________________。(鲁迅)

(8)创建文明城区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校园的小主人,请围绕创建文明校园的活动,拟一条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宿建德江》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了诗人暮宿建德江畔所见的江边夜景,抒发了自己________的感情。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种爱:《草原》中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___________;《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壮士痛击敌人,勇于牺牲,表现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__________;《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地球母亲__________的爱,告诫人们要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释】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呼唤。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庭院中。

【1】解释诗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

(1)诗中“鸡鸣”的原因是____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2)诗中所写的景象是____季的。

A.春   B.夏   C.秋   D.冬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幽静。 ____

(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 ____

(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 ____

7、欧阳修追字

欧阳修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著作很多,创作态度严谨。每写完一篇文章,他总是反复推敲,一丝不苟。

宋朝的时候,每当亭台楼阁建成,总要请文坛有名望的人写文章记载。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曾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画锦堂。画锦堂即将竣工时,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欧阳修,请他写一篇文章。信中还特地言明,文章写成后,马上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时间,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写下了《画锦堂记》。写完就交给来人,来人立即骑马返回。

欧阳修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总要把白天写的文章拿出来,逐字逐句诵读品味,发现不满意的地方就及时修改。这天晚上,他重读《画锦堂记》,当读到仕官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觉得这两句意思太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连贯。他用心推敲,在两句中各加上一个字,变成仕官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这样,不但上下文连贯顺畅,意思也比原文深邃了。

欧阳修想到这里,马上牵出一匹快马,将家人从梦中叫醒,把添字的事向家人述说了一遍。家人急忙骑马向相州飞奔。第二天傍晚,终于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字补上了。

从此以后,欧阳修快马追字的佳话不胫而走。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胫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为什么让家人快马追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追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一读,仔细体会“知音”的深意。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记载,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摔掉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1】在这首短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中最能直接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大约已有2000多年历史。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等等。端午节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清香四溢,香囊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如今,端午节的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1】丁丁在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中想去观看歌舞表演,他应该去的地点是__________

【2】【材料二】从端午节的历史与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3】根据两则材料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丁丁知道了端午节还有天中节这个别称。_________

②兰兰告诉妈妈,作为中华传统节日的端午节,它的由来有许多说法。 _________

③红红根据活动安排来到专业楼,用蓝色丝线为同学们制作了香囊。 _________

④冬冬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后,在学校端午文化节上朗诵了屈原的作品。 _________

10、老莆仙的端午节

①这五月的风,是粽子的香、艾蒿的香,是记忆的香,是怀念的香。

②这是我生命记忆里最为独特的节日关口,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都有异常虔诚的祭祀形式来肯定我们心灵深处最有价值的顶礼膜拜。只有端午节,在莆田乡村仿佛是民间某种生活或健康的方式,在乡间流行。

③端午节在我们乡村有着不一样的叫法:五日节。或许是因为这个节日我们需要五天的时间来完成,而且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内容来体现端午节与众不不同的内涵。“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 ,初五吃一日,初六嘴翘翘。”

④端午节,永远是乡村孩子们的快乐节日。五月初一,忙碌的母亲会放下所有的农活,把留存的稻米用石盘碾成粉末状,然后发酵、印模、蒸熟。米糕的香弥漫了老屋,弥漫了整座村庄。五月初二,粽子的香已漫浸村庄的每一个角落,进入每一颗心,只是那个时候,粽子的馅大都是单一的糯米,没有更多丰盛的内容,不过,这已经让我们的童年有了说不出的幸福回味。五月初三,由于濒临大海,鲜美的麦螺就成了初三节日的主题,教室、操场、房前屋后,孩子们伸长脖子,吮吸螺肉,声音此起彼伏,场面热闹非凡,成了端午节一道独特的风景。五月初四,从山坡上、田野河沟边,采一大捆艾蒿,,浸过水,洗干净,然后插在每一扇门窗边。这时,整个老家都被青青的艾蒿包围了,整个村庄都有一缕艾蒿的香,深深浅浅地逼近生活的中央。那时的我,并不知家家户户门窗插艾的缘由,只知这种草本植物早已茂盛地生长在田野边、河沟边和老屋后面那座矮矮的龟屿山上。

⑤五月初五,我们早上一起床,就被某些兴奋的情绪缠绕着,连上课的教师也不像往日那样严肃,总有点心不在焉。其实,此时师生心照不宣,提早上了三节课。我们一听见钟声响起就飞一般地往家里跑去。煮熟的黄黄的鸡蛋或鸭蛋,黄里透红的桃子,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这就是我们的端午节,这就是我们日思夜想、盼望多日的端午节。

⑥后来,我带着梦想离开了我的村庄,家乡的端午节也就成了我遥远的梦想,那些米糕、麦螺、棕子、黄黄的蛋就成了我生命中的一种奢望;那些崭新的夏装、夏日的游泳成了走上青春舞台的洗礼,成为我对童年的全部怀念;那些插满艾蒿的老屋、古老的村庄全都成了我遥远的记忆。

【1】作者笔下“五日节”的习俗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插艾草

B.蒸米糕

C.煮茶叶蛋

D.包粽子

【2】联系上下文可知,第⑤段中画线词语“心照不宣”的意思是( )

A.师生间故意玩弄花招

B.师生心中都对端午节抱有期待,但不公开说出来

C.师生间故意不理睬

D.学生心中明白但不说破,形容心中有数

【3】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五日节”的独特习俗,条理清晰

B.老莆仙的端午节有五天,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内容

C.第⑥段第-句中,两个“梦想”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指对家乡端午节的怀念

D.作者对端午节又称“五日节”的由来持一种保留的态度,并不是非常肯定

【4】本文写端午节,开头却写除夕、春节等节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简写端午节在当地乡村的由来,详写端午节五天的具体习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草原》文段选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ín yíng)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我会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草原》的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__,字舍予,被称为________。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4】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不同的人,童年也是不同的。班级将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小鹿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①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②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③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④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⑤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⑥破课桌,俨然一个吃咤风云的古战场。

⑦……

⑧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竹节人》节选

(材料二)

父辈的童年更多是在田野间放逐,是与自然交心。斗蛐蛐、抓蜻蜓、吹麦哨……有机器喧嚣的年代,大自然给父辈生活带来不少乐趣。

由于科技进步,电视机成为90后童年回忆里标准性物件。而当动漫风潮袭来,90后则成了被风暴席卷的第一批孩子。虚拟宠物喂养玩具、四驱兄弟同款赛车、游戏卡片、陀螺、弹珠超人……这些动漫衍生产品可以在家里堆成一座小山。

00后一出生就徜徉在互联网,他们学会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就是父母手中闪着光的物品——长方形、会发音,父母还会对着物品做出各种表情。它是什么?为什么如此吸引人?00后们模仿着大人的动作,很快可以上手手机、ipad等各种电子产品,那时的童年是左手拿碗筷,右手刷屏幕,在各种无意识的动作下逐渐认知世界。

接下去,我们不妨预测下什么将成为10、20后童年的代名词。

预测一:AR玩具或成为新宠

AR技术将停留在书本以及卡片上的物体生动化、立体化。上海一家公司推出了“虚拟+现实”的儿童玩具,比如魔方,结合平板电脑一起玩,透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实体魔方玩具的所有面和颜色的精确识别,实时生成魔方还原步骤,让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学会还原魔方,体验魔方的魅力。

预测二:陪伴机器人和10、20后一起成长

机器人,是不得不提及的热词。陪伴机器人的产生也是基于10、20后现在家庭构造衍生出来的产品。其中,具有早教功能的陪伴机器人,是专为儿童开发的教育类电子产品,同时设有人机互动,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开发潜能的功能,是80、90后父母较为倾心的早教工具之一。

1阅读材料一无法解决以下哪个阅读任务?(  )

A.写一份玩具改装指南。 B.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C.体会传统玩具带来的乐趣。 D.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材料一中第3、4自然段末尾都有“神气”一词,这样写突出了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填写玩具进化史。

70、80后

90后

00后

10、20后

斗蛐蛐、抓蜻蜓、吹麦哨

______

_______

(预测)AR玩具、机器人……

 

4材料二举“AR魔方”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

A.能让人体验魔方的魅力

B.AR玩具或成为新宠。

C.公司推出了“虚拟+现实”的儿童玩具。

D.AR技术将停留在书本以及卡片上的物体生动化、立体化。

5根据材料一、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父辈们只喜欢与大自然交心,所以竹节人不算是父辈儿时的玩具。____

(2)科技进步,年轻一代的玩具日益更新,可能有智能版竹节人的出现。____

(3)“00后一出生就徜徉在互联网”,说明00后对互联网很熟悉。____

6为搜集更多关于童年的资料,小鹿计划进行采访。以下设想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陪伴机器人的早教功能如何?(采访隔壁张大爷)

B.您会带孩子重温您童年的哪一项游戏?为什么?(采访李叔叔)

C.现在的学生喜欢玩什么?(采访班主任陈老师)

D.课外补习是否应该成为童年的必修课?(采访同桌小城)

7了解不同人的童年后,同学们对“谁的童年乐趣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你的观点是什么?有什么理由?

观点一:父辈的童年可以在山野间追逐,与大自然交心,可以玩自己做的玩具,有好多童年的玩伴,这是何等自由、浪漫,他们的童年乐趣更多。

观点二:虽然物质条件好了,科技发达了,我们这群00后要什么有什么,但整天与屏幕、机器交往,童年少了乐趣……

我的观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鲁迅与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来流浪生活给打击得已经有点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都看到她前进的奔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的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鲁迅先生,也就没有萧红。她很可能默默无闻地寂寞下去,甚至颓唐地毁灭自己。是的,没有鲁迅先生在荆棘满地的前面为青年们开路,萧红同时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谁没有受过鲁迅的哺育呢?在建立我国现代文学队伍方面,

鲁迅先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鲁迅是中国青年作家之父,他一生对青年的帮助,是人们万世所感念。

【1】选择带点字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上画“√”。

   目无亲     ①抬起       ②全        ③推选       ④举动

   一见如     ①原来的     ②原因       ③朋友     ④故意

【2】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 ),“萧红”心里的冰块融化了是因为( )

【3】“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谁没有受过鲁迅的哺育呢?”这是_________句。换一种说法使其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对鲁迅先生评价的句子用“ ”画出,请你替萧红对鲁迅先生写几句感谢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多彩的夏天

夏天是炎热的,火球似的太阳高高的挂在空中,他把热量尽情洒向大地。树叶绿油油,鲜花红艳艳,人人爱的爬果墙上“爬”、地上“滚”。

夏天是多彩的,那美丽的衣裙,神秘的太阳镜,绿皮红瓤的西瓜,橙黄诱人的芒果,晶莹剔透的葡萄,构成了动人的色调。

夏天是轻松的,孩子们可以不去做那长长的数学题,不去摇头晃脑的背古诗,不为那做不完的作业而烦恼。

夏天是欢乐的,可以扛着鱼竿去钓鱼,提着水桶去捉虾,拿着瓶子去和蟋蟀“捉迷藏”,背着救生圈去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是自由的,孩子们可以打开冰箱制冰激凌,学做美味的凉拌佳肴,还可以躺在竹榻上望着星空畅想。

夏天是迷人的,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季节,因为一切都在夏天里走向成熟的秋天。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热(   ) 晶(   ) 色(   ) 想(   )

2.文章运用了 __________修辞手法。

A夸张   B排比   C拟人

3.夏天还可以是怎样的?发挥你的想象,在文中横线上写下来。

4.请你写一段话,描述一下夏天的炎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夏季,你觉得最快乐、最有趣的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死亡在洪水的声音中逼近。(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一窝蜂地拥了上去,险些把小艇弄翻了。

改为字句:

2.奶奶带着微笑。奶奶掩不住她的疲劳。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3.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7、改为陈述句。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粒种子的力量很大。(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仿写。

例:爱是冬日里的暖阳,爱是沙漠里的清泉,爱是大海里的灯塔。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源的籍贯是湖南省隆回县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照样子,用一句话描写同学看书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我的小笔头

读书使人快乐,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请你以读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