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拼音,写词语。

xī miè_____ zhòu wén_____ xiōng yŏng_____ shēn yín_____

sī yă_____ kùn nán_____ jiū zhù_____ páo xiào_____

2、古诗词默写。

1.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2.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3.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4.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5.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6.__________,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3、积累填空。

1.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2.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__。阳春布德泽,______________

3.______牵牛星,________河汉女。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

4.《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________,本文按________顺序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

4、阅读积累。

1.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2.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

3.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

4.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

5.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

6.“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这句诗所指的人物是_______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所指的人物是______

7.《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暗示着: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写出ABB式的词语。

1.表示颜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七律.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上面内容。

2解释重要词语的意思。

云崖:____ 三军:____

3说说文中最后两句话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

4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象?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景物与自己的情感结合在一起的?

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_________

6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1.全诗三小节,主要写诗人想象________站在________的山顶望故乡、望大陆的所见所想。

2.诗中两次出现“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表达了作者面对死亡没有丝毫恐惧,____________成了诗人唯一的牵挂。

3.第三节,天苍苍,野茫茫是作者想象中的所见,景象苍茫、空旷。这两句从手法看是用典,出自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________》,山之上,国有殇语意双关且寓意丰富。国有殇有国殇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8、读古诗完,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还(huán hái)来就菊花。

【1】在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他还写过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将古诗补充完整,并用“√”标出“还”字的正确读音。

【3】诗中“鸡黍”“桑麻”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_

A.美味的鸡腿 B.丰盛的酒菜

C.桑树和芝麻 D.泛指农事。

【4】读古诗,我们仿佛能看到美丽的乡村风光,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了诗人与朋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做题。

(1)猴子忽然(  )到他面前,(  )下他的帽子,(  )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  )上了桅杆。

(2)(  )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  )住绳子,把帽子(  )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  )在桅杆的顶端,(  )着身子,(  )牙(  )嘴做着怪样。

(3)他(  )了上衣,(  )上桅杆去(  )猴子。他(  )着绳子(  )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  )手去(  )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  )身(  )着桅杆又往上(  )。

先填空,然后说说通过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4)孩子气极了,他的手(  )了绳子和桅杆,(  )开胳膊,(  )地(  )上横木去(  )帽子。

  通过这句话,你能体会到孩子当时的心情吗?你觉得是什么促使他一步步陷入危险的境地的?

 

   

(5)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点儿什么呢?(船长、孩子、和水手们任选)

 

 

(6)学完本课,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10、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小孩,相貌丑陋,有口吃的毛病,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讲话时嘴巴总是歪向一边,还有一只耳朵失聪。

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他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他却对母亲说:“妈妈,书上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的茧之后才变成的。①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1993年10月,他参加总理大选。他的对手居心叵(pǒ)测地利用电视广告夸大他的脸部缺陷。这种带有人格侮辱的攻击招致了大部分选民的谴责。他的竞选口号“②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并在1997年连任,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蝴蝶总理”。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克雷蒂安。

是的,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比如低微的门第,丑陋的相貌,痛苦的遭遇……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茧”。但有些东西则是人人都可以选择的,比如自尊、自信、毅力、勇气,它们是帮助我们穿破命运之茧,由蛹化蝶的生命之剑。 

(摘自《剑桥家训》)

1你怎么理解画横线的句子①和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由蛹化蝶的生命之剑指的是:____________。让·克雷蒂安的毅力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1、课外阅读。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 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 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甜美的歌声 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的肝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喇喇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我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在划线语句中填加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写母亲的语句,说说加点的动词“挡”和“扑”为什么用得好。结合全文体会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处“好好儿活”,你是怎样理解的?各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说的“好好儿活”言简意赅,含义深刻。请联系实际谈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反复写看花的用意,你认为哪一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

A.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B.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C.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D.秋天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作者和母亲喜欢花,所以反复写看花。

【7】写出文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再分别体会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8】围绕第3段内容,做一处批注。(要求把批注的内容写下来,再写感受或启发等)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感悟.

(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 17 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二)稻田里的守望者

1961 年 7 月的一天,袁隆平在一片稻田里开展观察研究。突然,他欣喜地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株形优异,穗大粒多。从此他格外地精心照顾这株稻禾,收获的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

第二年春天,他满怀期待地播下了这些稻种。收获的季节到了,可稻株们的表现却让袁隆平大失所望:它们高矮不一、粗细各异,没有哪一株比得上它们的“妈妈”。他埋头在稻田中仔细观察,详实地记录下每一株水稻的性状,常常在嘴边嘀咕着:“为什么水稻会出现性状分离?”

袁隆平不断思索,认真查看资料,反复统计整理,经过不懈实践,重拾了信心。他发现了真理:水稻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秉承着这样的信念,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在 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让粮食亩产量开始了质的飞跃。袁隆平也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选文(一)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第 2 自然段加“        ”句中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见微知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浏览选文(一),用“_____”画出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选文(二),梳理袁隆平在追寻真理道路上的情感变化,把下列主人公内心感受的关键词按顺序排一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失望              ②期待              ③重拾信心              ④欣喜

【4】为了寻找科学家“找到真理”的秘诀,同学们对两篇选文中的事例进行了梳理与探究。

(1)我能结合选文(一)(二)的内容,完成下表。

 

波义耳

袁隆平

观察现象

______

水稻出现性状分离

认真思索

紫罗兰中遇到盐酸变红的物质到

底是什么?……

______

反复实践

______

经过不懈实践

发现真理

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

改变颜色

______

运用真理

______

成功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

(2)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通过对上表的对比分析,我发现:波义耳和袁隆平发现真理的过程惊人地相似,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选文(一)(二),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波义耳根据现象敏感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体现了他是个善于发问的人。

B.选文(二)中,画“ ”的句子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了袁隆平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

C.从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他追根溯源的科学精神。

D.波义耳和袁隆平都是留心观察、严谨求实的科学家。

【6】选文(一)中,作者引用数学家华罗庚名言的好处是(          

A.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B.使作者的语言表达更准确。

C.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更好地证明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7】同学们在完成前置作业中收集到以下事例,可以用来说明“成功来自勤奋”这一观点的有(          )(多选)

A.齐白石画笔不辍,到了晚年依然每日坚持作画三幅,最终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B.小时候,哥白尼对许多现象充满了好奇,总是缠着妈妈问这问那。

C.陈景润为了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学习,同时每天去图书室,最终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D.太原选手苏翊鸣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获得中国单板滑雪冬奥首金。

13、短文

大自然的警钟

最近,素来高温炎热的沙特阿拉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在首都利雅得早晚气温降至0°C左右,北部的拉夫哈、泰布克等地区最低气温达到-7°C,并出现了当地罕见的霜冻、降雪和树挂等现象。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也下了百年来的第一场雪。在全年平均气温25°C左右的科威特,最低气温竟降到-3°C。

近年来,诸如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也加大,气候问题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

所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气候事件。造成极端天气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球变暖。尽管海湾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寒流袭击,与全球变暖之说似乎相悖,但实际上全球变暖和局部严寒并不矛盾。全球变暖只是指全球气温呈总体上升趋势,并不排除局部地方发生严寒。

“暖冬”曾于2006年入冬后在世界上流行。在北美洲地区,隆冬气温堪比夏季:美国纽约到当年年底前片雪未下,最高气温达22°C :加拿大历来被称为“冰与枫的国度”,但其北部特有的冬季风情日渐消失,以全球最长滑冰场而闻名的丽都河迟迟不结冰…在北半球本应最冷的季节,一些国家的路人却身着短袖,熊不冬眠,候鸟忘记迁徙,植物在冬天发芽,高山滑雪场无雪可滑。

气候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反常的严寒和暖冬,还导致了夏季高温热浪,海平面上升,岛国消失,南北极地冰川消融。洪涝、大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对人类的生存形成直接威胁。据统计,在过去20年里,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数量增加了3倍多。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若不重视环保,到20世纪末,估计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C。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C,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袭击,全球将有1亿多人陷入粮食不足的窘境,如果气温上升4°C,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北美地区受热浪侵袭的次数将増加3~8倍,北极海冰将减少35%。

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参加保卫自然的战斗中,尽自己的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

【1】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呼吁人类要____

【2】什么是极端天气?请你从文中提取信息,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____

【3】第①段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多选)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4】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极端天气(       

A.总起~分述~总结

B.严寒~暖冬~热浪

C.成因~现象~危害

D.举例子~下定义~敲警钟

【5】第③段中加点的“似乎”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

【6】读了这篇文章,请你为保护地球环境设计一条宣传语。

____

14、阅读文章《会跳舞的大楼》

会跳舞的大楼

①大楼通常都是静止不动的,迪拜却正在建造一座会跳舞的大楼,来改变建筑在我们心中的印象,并宣告一个新的动态生存空间时代的到来。

②迪拜是阿联酋的贸易之都,高楼一栋接一栋,而且风格多样,各有特色。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帆船酒店就坐落在这里。而今,这座会跳舞的大楼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③会跳舞的大楼名叫“动力塔酒店”,是世界上第一座4D旋转大楼,也是首个风力发电旋转大楼。远远看去,就像一位婀娜起舞的舞姬。大楼高约420米,共80层,耗资3亿美元,于2008年开始动工,预计到2020年完工。

④大楼的酷炫外观来自它能够360°旋转。每层自转的同时,从外部看大楼也在不停旋转。大楼旋转起来时,不同景色尽收眼底,24小时全天候观景,就算在房间里泡个澡,也能仰望星空。在不同时间和天气下,大楼会显现出不同色彩,十分绚丽壮观。

⑤住在旋转的大楼里,会不会感到眩晕呢?其实这个担心是不必要的,大楼旋转一圈的速度约为1小时到3小时,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它在转动。更有意思的是,大楼可以被声控。只要你说出命令, “快一点”,“慢一点”,“停止”,“开始”,“旋转”,大楼转速就尽在掌控之中。大楼里的设施非常完备,除尘无边泳池,甚至还有汽车专用电梯,可以把车停到自己的房间里。

⑥这项设计是由意大利建筑师大卫·费舍尔提出的,他的理念是,现如今静止状态的房屋早已不能反映人们的实际生活,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酒店和公寓应该能够随着太阳和风移动,能够调整住户的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建造这座大楼的目的不仅仅是作为一个酒店运营,而是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不错的体验。

⑦如此逆天的设计是如何完成的呢?原来,旋转大楼以一个圆柱形的核心结构为中心,由数个扇形结构结合。每一层楼板由单独的片状结构组成,楼板之间装置了风力涡轮设备。多达79个卧式风力发电机,和屋顶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实现了电力的自给自足。发电方式节能又环保。

⑧大楼的独特之处不仅在设计工艺上,它还运用了“搭积木”的游戏。施工方式号称建造工艺全球首创,大楼落成后将是第一座完全由预先定制部件建造的大楼。它将在厂房内预先组装好每一个单元,配备所有水电系统以及从地面到天花板、浴室、厨房、储藏室、灯具和家具等全部装修。再运到现场组装,可以保证大楼在极短时间内完工。据称,80个工人一周就能建成一个楼层。

⑨这个集科技与幻想于一身的大楼告诉我们 ,未来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做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勇于打破固式思维,或许有一天你也能创造奇迹。

选自(2017年9月《知识窗》)

1大楼的酷炫外观是因为(

A. 它能够全天候观景。

B. 它会出现不同的色彩。

C. 它能够旋转360°

D. 它可以将景色尽收眼底。

2关于动力塔酒店,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它位于阿联酋的贸易之都。

B. 它由西班牙大卫·费舍尔设计。

C. 它是世界上第一座旋转大楼。

D. 这是首个电力发电旋转大楼。

3第③段中远远看去,就像一位婀娜起舞的舞姬这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作比较   B. 打比方   C. 举例子   D. 比喻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 旋转大楼的核心结构是一个圆柱体。

B. 住在这座大楼里会感到晕眩。

C. 可以把车停到自己的房间。

D. 阴天时在大楼看不到星空。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 向全世界炫耀这座大楼的酷炫。

B. 表达作者对这座大楼的喜爱。

C. 呼吁人们多去迪拜参观旅游。

D. 告诉人们打破常规,创造奇迹。

6有些人认为大楼高约420米,共80层,耗资3亿美元这句话中的字可以去掉,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⑧段中第一句如此逆天的设计是如何完成的呢?,这句话在全文表达上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未来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你赞同这个观点吗?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受文章内容的启发,身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你还会有哪些新的创意?至少写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太阳出来,月亮消失了。

(2月亮一出来,满天的星星就不见了。

(3夜空中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

(4)今天,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住了。

 

16、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说:“明天星期六,我带你去书城看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想听贝多芬弹奏这首优美的《月光曲》。(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广场。

(1)继父安安静静地去世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敏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的功课必须学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变魔术,改句子。

1.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2.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写具体。

一阵风吹过,枯黄的树叶就像

 

19、练习句子。

1.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像是两军对阵,隔着楚河汉界。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用这种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妈妈的眼睛似乎实在是太昏花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好诗。(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好朋友分别,心里难舍。(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一直以来,人很容易把自己固化在一个特定印象中。可是经历了某件事后,也许你发现了自己也可以独当一面,也可以出色优秀,或是你发现了另一个不完美的自己……总之,你在发现自我中体悟成长。请以《发现另一个自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捕捉细节,写出真实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

2.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3.书写工整,标点符号使用规范,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