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请把下列的名言整句补充完整。

1.我们自古以来,就有__________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就是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4.“三人行,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应虚心向人求教;“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启迪我们用思考的方式学习;荀子在《劝学》中开篇就用“___________”来告诉我们学习不可以停止的道理,然后指出“青,取之于蓝,____________”。

2、形近字组词。

倔(   ) 枯(   ) 沙(   ) 漠(   )

掘(   ) 估(   ) 抄(   ) 摸(   )

崛(   ) 沽(   ) 炒(   ) 膜(   )  

 

3、补充词语,完成练习。

①势不可____   ②____)(____撞撞   ③不____思索

____)(____不安   ⑤自________ ⑥天真____

(1)词语①中所填字的读音是______。词语③中所填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用来描写人的心理的词语是_____;形容“来势迅猛,不可抵挡”的词语是_____。(填序号)

(3)选词填空。(填序号)

一群________的孩子们在碧绿的草地上愉快地玩耍。

4、在(  )里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1)(  )你平日注意观察事物,积累材料,作文时(   )会有内容可写。

(2)这个房间( )宽敞,( )布置得很美观。

(3)蜜蜂( )认识陆地上的路线,(   )不能认识水路上的路线。

(4)老师( )白天给我们上课,(   )深夜给我们批改作业。

 

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古诗或俗语。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在中秋节会吟诵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的望月怀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于谦通过“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诗人郑燮用“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来寄寓自己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2)俗话说:“ _______ ,子欲养而亲不待。” 趁父母年轻,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好好孝敬父母吧。

(3)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他相处久了就知道他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

(4)淘淘贪玩不好好读书,妈妈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一定要多读书,多锻炼,才能更快成长。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阅读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诗意:屋上有斑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白色的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识它的日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客游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1这首诗前六句是在______,后两句是在______

2诗中写了哪些具有春天气息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想象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面小诗,完成练习。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_。这首诗的诗题是:____________

【2】认真读诗,并借助工具书,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霜草苍苍”点出了________________;“切切虫吟”渲染了村夜_________________。村南村北行人绝迹,衬托出了诗人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展开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月明荞麦花如雪”,请用几句话描绘一下这种情景: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8、诗歌欣赏。

  愁(cóu  chóu)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fén  féng)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到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照样子写词。

例:窄窄  矮矮  浅浅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4.读读诗歌,完成填空。

(1)这首诗把乡愁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诗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指_________海峡。

5.选择正确的理解,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

(1)作者对母亲、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2)作者难以排遣的乡愁。

(3)作者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读《开国大典》节选,完成要求。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概述上文后两个自然段,完成填空。

(阅兵式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文中“分号”隔开的句子前后内容分别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场面描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其中哪些是“点”?哪些是“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侧重对群众的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

【5】仔细品读文末一句,聚焦“欢喜和激动”,联系时代背景说说你的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的营以上干部有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材料二: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同年11月,一份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的报告中,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红军长征,从瑞金出发,到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用时(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长征”这一概念最早被提出是在(  )。

A.1934年

B.1935年

C.1936年

D.1937年

【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1935年10月到达陕北的部队是红一方面军。____

(2)红军长征途中,共经过了14个省,翻越了24座大山,跨过18条大河。____

(3)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这次行动并未被称为“长征”。____

(4)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____

11、

锡林郭勒草原是广而美丽的。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速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室石般的蓝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着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2】短文描写了锡林郭勒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请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来,找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来。

【4】短文第____自然段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的描绘,侧重描写了草原的静态。短文第_____自然段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绘,侧重描写了草原的动态。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摆渡自己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来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也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20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索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大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间就横亘在面前。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1】文中“阴天、雨天、雪天”指的是__________

【2】“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列举了哪些名人的事迹?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出文题“摆渡自己”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完璧归赵

楚国有一块叫做和氏璧的宝玉,被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既怕得罪秦王,又怕秦王不守信用,于是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意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池,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璧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池给赵国的意思。蔺相如骗秦王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他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廷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到和氏璧而不给赵国城池,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表示对秦王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池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头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装着在地图上划出15个城池给赵国。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

回到馆驿,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

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告诉秦昭王和氏璧已经送回了赵国。事已至此,秦昭王没有办法,只好打消了得到和氏璧的念头。

1.文中“完璧归赵”的意思是    现在多用来形容        

2.赵惠文王为何不敢拿和氏璧去跟秦昭王交换城池?

 

 

3.蔺相如是一位机智而又勇敢的人,文中他的“勇敢”表现在    ; 

“机智”表现在   

4.从时间来推断,你觉得“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应该在“负荆请罪”前还是后?为什么?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他们拿我们不当人,(咬着牙,狠狠地说)我们天生是做奴隶的吗?不!是罗马人把我们抓来做奴隶的!我们要报仇!要把他们杀死!弟兄们,一齐来反抗!弟兄们!动手!(杀开一条血路,大喊)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

(1)短文在描写斯巴达克与奴隶谈话说到“拿我们不当人”时的神态是(   )的。从他的语言、神态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奴隶主的(   ),对自己所处的奴隶地位强烈不满。

(2)斯巴达克呼唤着人们觉醒: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说: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都要经过勘测。(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修改意思重复的病句。当句子中出现语意重复或者重复的成分时,找出重复的部分,去掉其中一个。如下面句子中合适适宜意思相近,则任选一个去掉。

3.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适宜的线路,詹天佑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改为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带病坚持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我们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在奔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刻苦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练习。

1.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缩成8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仿照《花之歌》的表达方式描写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孩子们,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为父母端茶倒水是一朵花……

  请以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具体,语言准确,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