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与运用。
1.鲁迅原名________。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新编》、散文诗集《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以及大量的杂文。他是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闰土》选自《__________》。
2.柳公权是________代著名的________。人们常说的“___________”之“________”,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他的楷书代表作是《__________》。
3.鲁迅笔下的好的故事是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
2、拼一拼,写一写。
墙角的小乞丐在寒风中duō duō suō suō(______)。看着她冻得通红的两sāi(______)和几乎冻jiāng(______)的双手,我真希望自己能像孙悟空一样变出一个tóng(______)制的火炉,火炉发出明亮的火yón(______),让她边烤火边吃美味的kǎo(______)鹅,该有多好啊!
3、根据课内积累填空。
(1)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2)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
(3)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荫。
(4)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
(5)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6)粉骨碎身全不怕,________。
(7)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
(8)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________,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________。
4、读拼音,写汉字。
春天万物ménɡ( )动,蟋蟀爬出住zhái( ),走出suì( )道,小qiū( )yǐn( )也从土里爬出来,留下qí( )qū( )的痕迹。瞧!wān( )豆发芽了,gé( )ténɡ( )变青了,ɡǎn( )lǎn( )枝变绿了,金达lái,( )盛开了,蔷wēi( )花长出了花苞,yīnɡ( )花开得烂漫。风zhenɡ( )在尽情地舞dǎo( ),啄木鸟qī( )息在森林里,jīnɡ( )jīnɡ( )业业地捉着虫子。
5、读拼音,写词语。
星期天,我们去艺术馆参观。里面的gēn diāo________造型各具特色,令人称奇。有的像威风lǐn lǐn________的武士,有的像全身长满gē dā________的金刚,有的像蹲在地上的老虎,有的像手持gùn bàng________的猴子。我们一直看了一个多小时,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
6、古诗文阅读。
立春偶成
【宋】 张栻
律回①岁晚②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③。
【注释】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②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③参差:不齐的样子。
【1】这首诗写的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____________时的情景。
【2】诗中写实的诗句是( )
A.律回岁晚冰霜少
B.春到人间草木知
C.便觉眼前生意满
D.东风吹水绿参差
【3】下面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紧紧把握住立春这一节气,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此诗流露出了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牛织女家,
【1】《浪淘沙》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_。”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关于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来自天边。
B.“九曲”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黄河曲曲折折,排山倒海的气势;“自天涯”生动地表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C.这两句话描写了黄河来自天边、奔流不息的壮丽图景。
【3】这两句诗使人想起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_________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
放生鱼鳖①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②能令山俯仰,风船③解④与月徘徊。
注释:①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②水枕:躺在船中。 ③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 ④解:懂得。
【1】古诗一: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二:这首诗歌描写了西湖的__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情感。
【3】两首诗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请你从每首古诗中各选择一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古诗一: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二: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这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共同点?(可以从修辞、表达方式等角度去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首古诗中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巧妙?请写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品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石头的价值
①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②院长总是笑而不答。
③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④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发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竞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⑤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⑥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徐徐地说道:
⑦“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1】结合短文内容,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稀世珍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惜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头先后被送到哪些地方去卖?每一次的结果有何不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去“展示”,为什么不说“卖”,而故意要说“展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阅读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植物的花香
①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②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植物的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授粉,不仅呈现各种艳丽夺目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于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香”。结果,花粉沾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③植物的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它的蒸气还可以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④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大脑供氧充足,因此人能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力增强。
⑤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用来治头痛,降血压,同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⑥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思维清晰。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引起眩晕和瞬时的迟钝。
【1】用“____”画出本文的中心句。短文围绕中心句都写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写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对“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这句话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这句话是本文的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____)
(2)这句话中的花香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是对人类无益的。(____)
(3)“大多数”表示范围,如删去则变为“全部有益于人类”,与事实不符,因为有些花香也会给人类带来副作用。(____)
【4】第⑤自然段中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一我心中的灯
母亲没受过学堂教育,但对文化有一种天然的膜拜。她要我喜爱书,不许我们浪费纸张,看到带字的东西,她总要收起来。
有一次,母亲吐露了大概在她心中积蓄了很久的一句话:“等我死了,你们在我心口上放一本书……”我听了很不是滋味,可是小外孙立刻表示:“不行,太太,您看不懂,还是放本字典吧!”母亲脸上的皱纹似乎都笑了:“对,对,还是我重孙懂事,给我放本字典……”
母亲做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有始有终。她说:“答应人的事一定要完成,而且要尽量力争完成好。不能马马虎虎,更不能半途而废。”
我想起她九十岁时我为她缝制衣裤的教训。为了庆祝她的寿辰,我亲自裁剪,为她老人家做了一套便服。那天,妈妈接过我缝制的衣服说:“一辈子都是我给你做衣服,没有想到,我九十岁能穿上儿子给我做的衣服……”她满意地微笑。那天,我满怀幸福地睡了。
半夜醒来,我发现一条灯光从妈妈的门缝里泻出来。是妈妈没有睡?是妈妈忘记了熄灯?我下床走向门缝,往她的屋里观望。她正坐在床上,围着被,戴着老花镜,手中拿着我缝制的衣裤,在细细地观看。她慢慢地摸来一把小剪刀。她要干什么?我屏住呼吸。天哪!原来……她用颤颤抖抖的手开始拆卸我为她特意缝制的新衣服。我的心顿时凉了!妈妈,这是您六十岁的儿子亲手给您缝制的新衣服呀!为什么不穿,反而拆成片呢?
过了几天,我实在憋不住了,便问妈妈。妈妈盯着我的眼睛,过了半晌说:“你缝的不合格!线扎得不直、不匀,有些粗糙……干活儿可不能这样!”
妈妈劳动一生,无论干什么事,从不曾让人有些许挑剔。如今,她不能劳动了,可是对儿子的劳动成果,也绝不放松。
我心想:妈妈教给我的,岂止是不应该缝制不合格的衣服?
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腰弯了,背驼了,身材变矮了,眼睛也昏花了。每次我出差,特别是出国,母亲都情不由衷地说:“你回来也许就见不到我了……”母亲把自己最担心的事,说出声来,是舍不得我离开她。
母亲病重时,我叫来救护车送她去医院。她躺在担架床上已经不能说话。我摸抚着她那苍白的头发、瘦削的脸庞,心中阵阵酸楚。母亲伸出枯稿的手,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横放在自己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地咬动。我想,母亲也许想说些什么。我细细观察她的表情。她眯缝着眼睛,盯着我,只是微微地在笑。她已经不能说话了。这是母亲对我的最后的一次抚爱。
母亲去世以后,我根据她的遗愿,火化时在她胸口上放了一本字典。我后悔她在世时没有教她识字。现在不知道她在冥府读到字典的哪一页了。
我已及耄耋,母亲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越来越感明亮,她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永远为我照亮前进的路。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好了还要求更好。 _______
②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_______
③指老年,高龄,七八十岁的年纪。 _______
【2】文中第8自然段说:“妈妈教给我的,岂止是不应该缝制不合格的衣服?”你认为母亲教给“我”的还有什么?
_______
【3】文中第10自然段说:“母亲伸出枯稿的手,握住我的……我想,母亲也许想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说说母亲此时想对“我”说些什么。
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说说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_______
【5】你怎样理解“她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永远为我照亮前进的路”这句话?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母亲(或父亲)在你成长过程中对你的影响。
_______
12、阅读理解
穷人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是他来啦 不 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 嗯 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 ! 上帝 , 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 如今我怎么对他说呢 ?……”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请在________________上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文中“裹住”的“裹”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_部。
【3】“忐忑不安”中“安”的意思有很多,在文中应取( )。
A. 安全; B. 安装; C. 安定。
【4】你认为这段话主要讲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话没说完。 B. 人物在思索表示矛盾不安的心情。 C. 表示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6】“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中的“她的心跳得很厉害”是因为_____________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_____ ,“这样做”指的是_____________ 。 桑娜觉得非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从中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 。
【7】“他会说什么呢?……嗯,揍我一顿也好!”这里的“他”是指_____________,桑娜为什么会说“揍我一顿也好”?
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低温世界中各种物质会呈现奇特的景象。零下194℃时,空气会变成浅蓝色的液体,叫作“液态空气”。若把梨放在液态空气里浸泡,它就会变得像玻璃一样脆;若把鸡蛋、石蜡放在液态空气里,它们则会像萤火虫似的发出荧光。在零下100℃到零下200℃时,汽油、煤油、水银、酒精都会变成硬邦邦的固体;二氧化碳则变成了雪白的结晶体;平时富有弹性的橡皮变得很脆;钢铁也变成了“豆腐”……人们利用许多物质在低温下变脆这一特性,发明了一种低温粉碎技术。现代城市中充斥着各种废物,如废汽车、废轮胎、废塑料、废钢铁等。在应用低温下液氨冷却处理后,这些物质的抗冲能力大大降低,呈现脆性龟裂,给粉碎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这种低温粉碎方法还用于粉碎肉类,能做到骨、皮、肉一次性干净利索地分离。
低温世界还是农业生产中除虫灭害的得力助手。人们以往在田鼠的洞穴中注入化学农药灭鼠,这种方法不仅花钱多,而且会使土壤受损。改用低温农药后,将少量液氨注入鼠穴中,由于低温液氨是高压缩状态,释放之后,在穴中其体积急速扩大700至800倍,随即汽化后的氨以相当快的速度从洞中向外推出,把穴中的空气排净,致使田鼠窒息而死。低温农药无害、快速、有效,已引起广大农民的关注。
低温技术能快速打捞沉船。常规打捞沉船的方法是将高压气体压入,使船内积水排出,沉船得到浮力而露出水面,但这种打捞法要花一整天。采用低温打捞,只要向船舱灌入液氨,低温液氨便会爆炸般地膨胀,产生的高压气体使舱内积水迅速排出。英国一家低温公司将船只沉入英吉利海峡9米深的海水中,然后把近20升液氨压入沉船舱内,仅用30秒钟,就使沉船露出了水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低温世界将更多地为人类造福。从食品保存到生命冷冻,从工业生产到尖端超导技术等各个方面,都会有低温世界的奇迹。
【1】根据内容,给短文定一个题目,最恰当的是( )
A.低温世界与高温世界
B.奇特的景象
C.低温世界的奇迹
D.低温技术的应用
【2】低温打捞与常规打捞方法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
A.低温打捞成本低。
B.效率高,节省时间。
C.安全可靠。
D.不需要人工操作。
【3】短文第3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A.列数字、打比方
B.作比较、举例子
C.列数字、举例子
D.下定义、分类别
【4】用低温灭鼠的原理是什么?请根据短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科技的发展带给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精彩阅读。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用“____”画出文中抒发“我”感想的句子,这句话表达了“我”对________________的不满,流露出“我”对________________的向往。
【2】从“素不知道”“所不知道”这两个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怎样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闰土还会给“我”讲哪些稀奇的事?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花儿开了。
(2)荷塘里的荷花都打着朵。
(3)绵绵的春雨还在下着,滋润着的麦苗。
(4)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就要到来。
17、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雨滴落在雨伞上。
(2)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鸟儿在枝头鸣叫。
(3)春风吹在你的脸上。
(4)秋天,树上红红的果子在风中摇晃。
1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闰土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 他的父亲叫他闰土。(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们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全班同学个个感到自豪。(肯定句变为否定句)
2.他是一个好学生。(陈述句改为感叹句)
3.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王兰告诉老师:“我叫王兰,是从上海转来的。”(改为间接叙述句)
20、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超级 迷
要求:
(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书迷、戏迷、电视迷、手机迷……
(2)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3)字数:不低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