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课文精彩回顾。

只有_____________,地球外观_____________,资源_____________,如被破坏,人类_____________。因此,要精心地保护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填空。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巴金,原名________,我们知道他的作品有激流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

(2)书信包括五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巴金爷爷思索,追求,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爷爷(   )看报纸,(   )欣赏音乐。

(2)这篇作文(   )字数不多,(   )内容丰富,算得上是一篇佳作。

(3)这件事(   )你的错,(   )小明的错,绝不可能是第三个人的错。

(4)这件事(   )你的错,(   )小明的错,你完全可以放心了。

 

4、我会辨析形近字并组词。

骄(   ) 谦(   ) 疏(   ) 史(   )

娇(   ) 廉(   ) 梳(   ) 吏(   )

5、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由于卫星信号不好,电视里原本清晰的画面变得________

2.经过治理以后,小河的水已经清澈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样________

3.企鹅在陆地上行动_______,可一到水里就变得非常灵活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牛刀小试。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鲁迅用这首诗来表达________

【2】伟大领袖毛泽东认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革命家。你眼中的鲁迅是:________

7、阅读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

【2】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_______的意思;“泊”,这里有_______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_______作了准备。

【3】诗的第二句点出“客愁新”,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_______,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8、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注释:①烈:凛冽。②雄关:指娄山关。③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1(提取信息)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

2(理解字词)联系上下文,“马蹄声碎”的“碎”的意思是(   )

A.不完整。 B.说话唠叨。 C.杂乱。 D.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零块。

3(提取信息)为了渲染红军急速而又坚毅地向娄山关前进的英勇姿态,作者写到的景物有              

4(品词析句)用自己的话说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悲伤 B.壮烈 C.消沉 D.欢快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现代文阅读。

最后的时刻

——节选自《红岩》

罗广斌 杨益言

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X”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的时刻”本意是指________,文中是指________

A.江姐牺牲前的短暂时刻 B.这一刻在其他时间之后

【3】“戴着手铐”中的“戴”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

【4】“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这句话是江姐对______说的,也是对_________说的。表达了江姐___________的崇高革命精神。

【5】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像江姐一样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你觉得应该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片段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片段二]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上面两个片段都选自______国著名作家________的一部短篇小说《_________》,这名作家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等。

【2】我们知道阅读时,可以根据_________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如,我要重点研读桑娜的心理变化时,我应该重点阅读[片段_______]。

【3】读[片段二],加点字“熬”的意思是_________,从“熬”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渔夫是_________的人。

【4】“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的原因是什么?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桑娜心里正担心丈夫会不会揍她一顿。

B.丈夫的想法和她不谋而合,她担忧的情绪顿时化为乌有,此时的她正沉浸在喜悦之中。

C.桑娜担心丈夫会突然后悔,改变主意。

11、课内阅读

秋天的怀念(节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   )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好吧,就明天。”我说。我的回答让她(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   )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选文作者是________,文中讲述了他与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央求  兴高采烈  竟然   B. 央求  喜出望外  忽然

C. 期待  兴高采烈  忽然   D. 期待  喜出望外  竟然

3文中画线句子“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为什么用“挡”不用“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此刻,母亲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以第一人称“我”来写一写,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材料《车窗外》,完成练习。

车窗外

周国平

①小时候喜欢乘车,尤其是火车,占据一个靠窗的位置,扒在窗户旁看窗外的风景。这爱好至今未变。

②列车飞驰,窗外无物长驻,风景永远新鲜。

③其实,窗外掠过什么风景,这并不重要。我喜欢的是那种流动的感觉。景物是流动的,思绪也是流动的,两者融为一片,仿佛置身于流畅的梦境。

④当我望着窗外掠过的景物出神时,我的心灵的窗户也洞开了。许多似乎早已遗忘的往事,得而复失的感受,无暇顾及的思想,这时都不召自来,如同窗外的景物一样在心灵的窗户前掠过。于是我发现,平时我忙于种种所谓必要的工作,使得我的心灵的窗户有太多的时间是关闭着的,我的心灵的世界里还有太多的风景未被鉴赏。而此刻,这些平时遭到忽略的心灵景观在打开了的窗户前源源不断地闪现了。

⑤所以,我从来不觉得长途旅行无聊,或者毋宁说,我有点喜欢这一种无聊。在长途车上,我不感到必须有一个伴让我闲聊,或者必须有一种娱乐让我消遣。我甚至舍不得把时间花在读一本好书上,因为书什么时候都能读,白日梦却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⑥就因为贪图车窗前的这一份享受,凡出门旅行,我宁愿坐火车,不愿乘飞机。飞机太快地把我送到了目的地,使我来不及寂寞,因而来不及触发那种出神遐想的心境,我会因此感到像是未曾旅行一样。航行江海,我也宁愿搭乘普通轮船,久久站在甲板上,看波涛万古流涌,而不喜欢坐封闭型的豪华快艇。有一回,从上海到南通,我不幸误乘这种快艇,当别人心满意足地靠在舒适的软椅上看彩色录像时,我痛苦地盯着舱壁上那一个个窄小的密封窗口,真觉得自己仿佛遭到了囚禁。

⑦我明白,这些仅是我的个人癖性,或许还是过了时的癖性。现代人出门旅行讲究效率和舒适,最好能快速到把旅程缩减为零,舒适到如同住在自己家里。令我不解的是,既然如此,又何必出门旅行呢?如果把人生譬作长途旅行,那么,现代人搭乘的这趟列车就好像是由工作车厢和娱乐车厢组成的,而他们的惯常生活方式就是在工作车厢里拼命干活和挣钱,然后又在娱乐车厢里拼命享受和把钱花掉,如此交替往复,再没有工夫和心思看一眼车窗外的风景了。

⑧光阴蹉跎,世界喧嚣,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如果哪一天我只是埋头于人生中的种种事务,不再有兴致扒在车窗旁看沿途的风光,倾听内心的音乐,那时候我就真正老了俗了,那样便辜负了人生这一趟美好的旅行。

【1】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里的“白日梦”在文中有何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标题为“车窗外”,主要写乘车的爱好,但为何在第⑥段写航行江海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周国平的作品是“哲学家的思和艺术家的看”,请从“哲学家的思和艺术家的看”两个角度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汇集——______   预定——______

2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出了广场汇集的人多,此壮观景象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人们________的心情,说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重大。

3读完此段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的一处比喻句。

【2】画横线的句子中“洒脱”的意思是( )

A.清新脱俗。

B.利落,利索。

C.自然,不拘束。

D.摆脱开。

【3】说明草原很辽阔的句子是________, 说明牧民骑马速度快的句子是________,说明牧民们热情好客的句子是________

A.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B.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C.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D.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4】发挥想象,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对“我们”说什么?他们会做些什么呢?

“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微笑着说:“_________”说完,主人端出了______来招待“我们”。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为双重否定

1.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2.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3.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

4.我们必须承认太阳不是绕地球运行的。.

5.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书装进书包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岸边,柳条随风摆动。(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

18、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仿写例句,试着写一写“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表达与交流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题目一:生活处处是课堂。在校园内外,你一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课”。它们或者引发了你对某方面的兴趣,或者增长了你的见识,或者让你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请以“这堂课,真的不一样”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题目二:今天,手机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但有人预测,未来手机将从人类的生活中消失,你想过手机消失后会是什么样吗?请以“手机消失以后”为题,展开想象,完成一篇习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