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绿                                                                           

( )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森林(________)使人赏心悦目,(________)神奇地调节着气温。

2.我的眼泪(________)卡梅隆“导”下来的,(_________)温斯莱特、迪卡普里奥演下来的。

3.我(_________)能长大成人,(________)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3、按要求填空。

1.“漫”查___部首,再查___画,字典里解释:①水过满,漾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没有约束。“漫步”的漫应选____种解释。

2.“熟” 查___部首,再查___画,字典里的解释:①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②成熟;③程度深;④因常接触而知道的清楚。“熟悉”的熟应选___种解释。

4、补充诗句

(1)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4)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5)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______

想一想:采用下面的阅读方法,是为了完成哪一项阅读任务?(填序号)

关注“老师没收玩具,老师玩玩具”这部分内容。________

A.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B.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C.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按要求作答。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毛泽东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注释】

①[龙华喋血不眠夜]指 1931年2月7 日深夜,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龙华秘密杀害包括“左联”五作家柔石、胡也频、李伟森、白莽、冯铿在内的革命青年共二十三人之事。喋血,血流遍地。

②(犹制小诗赋管弦)犹制小诗,指鲁迅作《七律·无题》诗。犹,仍然。赋管弦,指配上音乐歌唱,这里指吟诵诗歌。

③[鉴湖越台名士乡]鉴湖,在浙江绍兴城西南两公里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为山阴(今绍兴)人,曾在附近建快阁作为饮酒赋诗之处。清末女革命家秋瑾也是山阴人,自号鉴湖女侠。越台,即越王台,在会稽(今绍兴)境内,春秋时越王勾践为招贤士而建。本句是说,鲁迅的故乡绍兴是古今名贤荟萃之地。

④[剑南歌接秋风吟]剑南歌,指陆游的诗集《剑南诗稿》所收诗作。秋风吟,指秋瑾作的诗《秋风曲》和她被清政府杀害前书写的唯一供词“秋凤秋雨愁煞人”,以及鲁迅 1934 年作的《秋夜有感》和 1935 年写的《亥年残秋偶作》。接,连续,这里有“从……到……”之意。

⑤[一例氤氲(yīn yūn)入诗囊〕氤氲,形容烟雾或云气很盛,这里比喻陆游、秋瑾与鲁迅的诗篇富有诗味和爱国热忱。诗囊,装诗稿的袋子。

【1】“一例氤氲入诗囊”这个诗句中“一例”的意思是什么(   

A.一律、一样

B.例子、举例

C.一缕、一丝

D.一条、一束

【2】“犹制小诗赋管弦”这个诗句中的“犹”字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

A.突出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B.说明鲁迅很有文学创作的才华。

C.突出鲁迅顽强抗争的战斗精神。

D.说明鲁迅善于创作不朽的作品。

【3】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和你查到的资料简要分析。

______

【4】小林在阅读《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其二)这首诗时,产生了一个疑问:诗歌题目写的是纪念鲁迅,为什么在诗里还要提到秋瑾和陆游呢?请你联系文本信息,帮助小林解答这个疑问,把你的看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

7、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文中补充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的标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金沙水/拍/云/崖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C.更喜/岷山/千里/雪

D.三军/过后/尽/开颜

【3】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例子加以概括:

①攀(五岭)②越( )③渡( )④夺( )⑤翻( )

【4】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改写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请不改一个字,只动一动标点,将古诗改写成一个剧本。

(清明时节 。 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不改一个字,只动标点,将古诗改成一首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每句删减一个字,不动标点,将这首七言诗改为六言诗。

清明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指杏花村。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①年真的有味儿!特别是略上了年纪的人,说起过去的年味儿来,常常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②年味儿是什么?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儿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两三年,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儿。

③年味儿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儿。在老家,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左邻右舍的娃娃,手里拿着二踢脚、麻雷子、摔炮、拉炮,变着花样放,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儿。随着硝烟味儿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特别是除夕夜,那鞭炮几乎要响上一夜,鞭炮味儿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

④每逢过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量地蒸馒头时,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味儿也是相当有气势的。按旧俗“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能干的主妇一大早就起来,一笼接一笼地把馒头、花卷、枣包、豆包蒸出来,然后装进篮子里,吊到梁上,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才开始再蒸新馒头。

⑤北方人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这饺子味儿,一是肉馅的香味儿,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儿,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有底了。

⑥还有一种少不了的年味儿,就是写春联的墨香味儿。过年时人们三五成群,在各家门口品评春联的场景至今让我难忘。

⑦虽然离家几十年了,可是我魂牵梦绕、日思夜想的还是家乡的年味儿。

【1】短文依次写了四种年味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墨香味儿,在这四种年味儿中,_____________是略写部分。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如数家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味儿也是相当有气势的”,从这句话能体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自然段中的画线语句和短文结尾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除了春节,中国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也有它特别的“味道”,比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请你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段话,说说它有什么味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挑战课外阅读。

“咔嚓——呼”,一声尖响,一降冷风骤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一片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纹的窗玻璃,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飞了小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客人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头!”“现在乘车啊,真是…”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票员红着脸,一声不吭地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官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坐着,水已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地娇小的身子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玻璃撕开一道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封住了。“唷——”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十来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地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的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音也像金属撞击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地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地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身边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交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那,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的学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ー人。伞柄被众人握得暖烘烘的。这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1】请给短文加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记叙了在冷风骤雨的天气里,公共汽车车厢玻璃破了以后,售票员和乘客_______________的事。

【3】“大汉”面带歉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姑娘却朝“大汉”感激地笑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中画线部分,想一想:“大汉”为什么要“欺骗”盲人夫妇?乘客们为什么又都“善意地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情节,可以分为“震飞的玻璃”→“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6】联系全文,可见文章结尾处的“暖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贝多芬之魂属于人类

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这是一个庄严、肃静,永久值得后代纪念的日子。

1827326日傍晚6点左右,暴风雨夹杂着几声滚滚闷雷震撼、席卷了音乐之都维也纳。此时,贝多芬正在走向生命线谱上的最后一个休止符。据目击者说,在罕见的雷鸣电闪过后,贝多芬猛然张开了眼睛,举起了右手,望着紧握的拳头,表情十分严峻,他好像是一位勇猛善战的统帅,正在命令士兵冲向敌军阵地。

据说,一个人的死法,往往是他一辈子如何活过来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他一生道路的顶峰和总结。如果我们把贝多芬的历程看作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交响曲,那么,他临死的表现和气度,便是最后乐章的最后几个光辉和弦的长达十几个小节的激越轰鸣。

在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中,休止符往往是超越自己,越升到一个新层次的弹跳点:是为了引导后面更为壮丽乐句的崛起,总是充满了新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满了种种的深意和内涵。在凝固的一刹那,一切声音都已戛然而止,然而这正是整个乐曲中最令万千听众肃然起敬,发人深思,教人做丰富遐想的绝妙地方。从那以后,近两百年过去了,可它的旋律一直在世界上空,在人类心灵的深处回荡。

在这个世界上,贝多芬是喧腾众口,有口皆碑的德国姓氏之一,这个姓氏所创造的音响世界,就是意味着教人挺起腰板站着生,就是意味着教人昂首挺立去接受痛苦命运的严峻挑战: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贝多芬交响世界的最大功能是教懦弱者有生的勇气,倔强和胆识;教精神跪倒的人用独立的头脑霍地站起来;教欠缺意志和自信的空虚心灵奋发向上。

有一位听众曾说,他热爱贝多芬的音乐,是因为他在里面听到了一种使人思索严肃问题的心理气氛和环境。——多精辟的一段自白呀!或许,迪斯科能让你身不由己,手舞足蹈,得意忘形,不过,那仅仅是情绪的短暂宣泄。而贝多芬的作品则不同,它能在你的内心渐渐积淀出永恒的自信力,而且能升华为一种风雨不蚀的信仰,转变成谁也侵占不去的一座精神财富之山。

1第①自然段开门见山地交代了这个日子的不寻常,这个日子指的是_______贝多芬之魂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的作者是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暴风雨夹杂着几声滚滚闷雷震撼、席卷了音乐之都维也纳。这句话是环境描写,烘托出贝多芬的一生波澜壮阔,是伟大的一生。____

(2)“贝多芬猛然张开了眼睛,举起了右手……正在命令士兵冲向敌军阵地。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说明他临死的时候所表现的气度更让人充满自信和奋进的勇气。____

4为什么说贝多芬之魂属于全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如许:_______________ 单:_______________

【2】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这些“希奇事”是指闰土给“我”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4】读文章最后一段,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闰土和“我”的朋友们。闰土:__________;“我”的朋友们:_______________

13、课外专项阅读。

在这儿我感到自己是个外人,总感到如坐针毡。

我疑心重重地注视着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外祖母成天忙里忙外,很多时候也顾不上我。于是我就跟在茨冈的屁股后面转,我们的友谊越来越深。

每次外祖父打我,他都会用胳膊去挡,尔后再把那打肿了的地方伸给我看:

“唉,没什么用!你还是挨那么多的打,而我被打得一点也不比你轻,算了,以后我不管了!”

可是,下次照旧,他还会管的。

——[苏联]高尔基《童年》

1文中形容“我”在这里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3茨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14、阅读短文,按后面要求做。

观黄河壶口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它位于黄河字形河道凸起部分右侧中部,以气势雄伟、景象壮观享誉天下。

  ,我们从陕西黄陵北上,车至富县转头东行,沿着群山脚下蜿蜒曲(qū qǔ)折的公路,伴着深谷间淙淙的溪流,穿宜川县、越十里坪,一会儿,就见一条由北向南静静流淌的大河横卧在眼前的山脚之下。啊!这就是黄河,这就是发源于青藏雪山、流经黄土高原、一路千回百转(zhuǎn zhuàn)而奔流不息的黄河,这就是孕育和发展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母亲河!顿时,车厢内的人们激动起来。

,车向北渐渐驶入河谷。嗬,只见两岸雄峰对峙,宽阔的河道宛如天工掘成的千里走廊,裸露(lù lòu)的河床仿佛是天神用一整块巨大无比的岩石铺成。抬头远望,好似从天而来的黄河水流至脚下却奇妙地隐去了身形,满耳只听得隆隆的波涛声。前方不远处,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但见三四百米宽的河面突然紧缩收束,挤入只有四五十米宽的壶口处。黄褐色的河水至此顿时犹如千万匹脱缰的野马,以气吞山河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猛然砸入河床中间三四十米深的峡谷巨浪滔天,似翻江倒海;涛声震耳,如奔雷轰鸣;水雾排空,若团团烟尘。这景象令人震撼,让人激动、热血沸腾。再看跌入深谷中的河水,卷着一圈圈漩(xuán xuàn)涡,涌动着不可阻挡的暗流,沿着十里龙槽湍急而下,一泻千里。

  ,人们怎能不被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气势所感染,怎能不联想到华夏民族自强不息、不具任何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又怎能不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倔强拼搏、勇往直前的力量来!

1划去短文括号中不正确的字音。

2给句子中带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在序号上画”。

(1)黄河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它位于黄河字形河道凸起部分右侧中部,以气势雄伟、景象壮观享誉天下。(①在全中国都享有声誉。②在全世界都享有声誉。)

(2)再看跌入深谷中的河水,卷着一圈圈漩涡,涌动着不可阻挡的暗流,沿着十里龙槽湍急而下,一泻千里。(①形容河水流得很远很远。②形容河水流速极快。)

3从下面语句中选择恰当的内容填写在文中横线上。

①拐过山弯儿 ②望着眼前这壮丽的奇观

③走到近前 ④二○○七年八月的一天

4本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缩写与扩充句子。

1.他用粗短的手指捻着那张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缩写句子)

2.爸爸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从森林里捡来的大鹿角。(缩写句子)

3.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句子)

4.天空中挂着明月。(扩写句子)

5.《蒙娜丽莎》是肖像画。(扩写句子)

6.学校开展了活动。(扩句,至少扩充两处)

7.月光照在姑娘的脸上。(扩句,至少扩充两处)

 

16、运用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知道这件事非常重要,只是实在没有时间来处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件事他一定知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19、句式转换。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转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转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转变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转变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不少科学家提出了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 ,真好

提示: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等带给自己的美好回忆,也可以根据生活基础创编一个美好的故事。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注意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把重点内容写具体,情感真实。

③书写工整,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