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火眼金睛,先组字在辨字组词。

满分5 manfen5.com

 

 

2、在下列句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爸爸( )烟瘾大,( )在工作岗位上他从来不吸烟。

(2)( )这件事由我们做,我们( )要努力把它做好。

(3)近几年沙尘暴在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 )我们还不加紧治理环境,( )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后果。

3、把下列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逶迤 w____ y____         m____

磅礴 ____ánɡ ____ó

4、课文积累。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是(   )。你弓着腰,( )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   ),泡沫聚散,唯有你( )

2)走进树林,(   )呼唤我的名字,( )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   )。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小沙暑假期间去乡下的“农家乐”玩了一次,他被农庄生活深深地吸引了,临走前引用孟浩然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农庄主人表示今后还会来。

(2)《回乡偶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容貌和口音的状态写出了岁月的流逝以及诗人内心的凄凉。

(3)《春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春天万物更新的美好景象,把春天写活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秋名句,也是本诗的点睛之笔。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江南春

〔 〕

_____,_____。

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诗中前两句写今,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

【3】诗中后两句怀古,通过对“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出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7、古诗鉴赏。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本诗的作者孟浩然是_____代著名的_____派诗人。

【2】就内容而言,作者以一个“_____”字统摄全诗,抒发了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8、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①娄山关:遵义市之北,四川与贵州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②烈:猛烈,强劲。③长空:辽阔的天空。④碎:细碎。⑤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⑥漫道:莫道。⑦迈步:跨步、大踏步。⑧从头越:从头再开始。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______、雁群、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衬托出一种______的气氛。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______

【2】反复诵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______的精神。

【3】诵读全词,我感受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壮烈

B.喜悦

C.哀怨

D.悲凉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对比阅读:《董存瑞炸碉堡》《平型关首战告捷》

(甲)董存瑞炸碉堡

①1948年5月25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碉堡。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

②董存瑞瞪着敌人的碉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③“连长,我掩护!”战友郅(zhì)顺义也恳切地说。

④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⑤“同志们,扔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

⑥董存瑞拿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⑦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董存瑞扶着炸药包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了好几米。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董存瑞离碉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藏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扔手榴弹掩护。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⑧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望向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⑨巨大的喊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战士们冲过烟雾,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消灭了全部敌人。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乙)平型关首战告捷

①1937年7月底,日军占领北平、天津后,沿平绥、平汉和津浦铁路向前推进。

②八路军全体指战员以“与华北共存亡”的决心,兵分两路战日军。八路军115师沿同蒲路直奔平型关。

③平型关是山西东北部古长城南端的重要关隘,关内外群山环绕,层峦叠嶂,沟谷深邃。关前的一条公路是日军从灵丘进攻雁门关的必经之路。日军为了打开通向太原的通道,便集中力量进攻平型关。

④9月22日,日军板垣师团的21旅团两个联队连同配属的战车、炮兵和辎重等特别部队5000余人逼近平型关。

⑤25日拂晓,八路军115师进入平型关东北公路右侧山地理伏,在小塞村至老爷庙一带布下了一个“口袋阵”。

⑥大约早上8点,远处传来汽车声。不一会儿,挂着太阳旗的汽车一辆接着一辆,后面跟着牛车、马车,连成一串,向我军埋伏地段开来。千余名敌军乘车,还有少数骑兵护送。雨后道路泥泞,车行缓慢,十分拥挤。待敌人完全进入伏击圈后,伏击部队首先炸毁了敌人队列前面的汽车,击毁了走在后面的车辆,将“口袋”两头封死,然后居高临下,向敌人猛烈开火。敌人顿时乱作一团,人、马、车辆拥挤在一段五六千米的沟底的土路上。一阵猛烈的射击和手榴弹投掷后,我军指战员高声呼喊着,像山洪暴发般地向山下敌群冲去。

⑦日军迅速从惊慌失措中镇定下来。一个举着军刀的指挥官拼命嘶喊着,指挥士兵抢占制高点。我军指挥员立即下达命令:一个制高点也不准让日军占领。

⑧此时,我军伏击部队一部分在公路上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另一部分迅速越过公路,抢占了对面山脊上老爷庙的制高点,形成了对日军的分割包围,把日军压制在山沟里。

⑨激战中,日军的汽车、大炮等优势装备无法发挥作战效能,而我军的步枪、刺刀、手榴弹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把敌人杀得尸横遍野,人仰马翻。

⑩685团3营的两个连队,冲上公路后伤亡已经很大,但指战员们依然顽强地与敌人拼杀,子弹打完了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枪托,枪托坏了就和敌人抱成一团扭打。

中午11点左右,激战才结束。

平型关伏击战中,我军共消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80余辆,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及军用物资。

八路军出师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对当时华北战局和全国抗战形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大大振奋了民心,鼓舞了士气,推动了全国抗战高潮的到来,也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1】在短文(甲)中用“    ”画出描写董存瑞炸碉堡时的动作的句子,并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

                      

【2】短文(甲)中,下面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了什么?

(1)董存瑞瞪着敌人的碉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短文(乙),下面的内容按照文章的发展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敌我态势②战斗胜利③布置伏击④敌我交战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4】上面第3题中提到的_______属于场面描写的“点”,________属于场面描写的“面”。(填序号)

【5】短文(乙)中,表现我军伏击敌人情景的“点”与表现战斗全貌的“面”结合起来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甲)和(乙)中都有描写战斗的场面,但是这些描写的作用却不一样,请分别概括。

短文(甲)中描写战斗场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乙)中描写战斗场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文中“忐忑不安”的意思是__________,桑娜忐忑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揍我一顿也好”中的“也”字能否去掉?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这样做”指的是(       

A.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B.暂时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等亲属把他们接走。

C.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西蒙家的床上。

D.让西蒙的两个孩子陪自己的孩子玩耍。

【4】第2自然段的描写方法是(       

A.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B.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C.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11、认真阅读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人实现的价值知道是指什么?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________,事实上包含了他________的精神。

(3)选段的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课文的中心句。联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12、课文内容我了解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

鸟儿天生是属于自然( )精灵,那么把它们放回自然,让它们重新获( )自由,就是最好( )爱鸟行为了。当看到笼中( )鸟儿一只只扇动翅膀自由( )飞向蓝天,放开歌喉开始无比欢愉( )歌唱,一定会在心中默默为它们祈祷:鸟儿啊!飞( )更高更远,唱(  )更响更甜吧!

 

13、精品短文,主旨鲜明

精读与略读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教材中的讲读课文,都是编者经过反复商榷、精心编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因此必须要精读。

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对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还需要学会略读。

略读就是大略地读。略读可以增加阅读量。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略读又是精读的基础。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需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需要精读。

怎样进行略读呢?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和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每个字、每个词或每个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为了提高读书速度,略读通常采用默读的方式。

当然,略读也并不是读完了事,每次略读完毕,也可以回想一下所读的东西,最好用简炼的语言概述一下读物内容。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1这篇短文介绍了 两种读书方法,重点介绍的是 ,简略介绍的是

2一本读物如何进行略读呢?从文中用   勾画出相关语句。

3读懂短文,判断正误。

①为了扩大阅读量,我们有必要对每本书每篇文章都进行精读。 ( )

②略读通常采用指读的方式。( )

③精读是略读的基础。( )

④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 )

4结合自己课外阅读经验,除去精读和略读,你还知道哪些阅读方法?试着用几句话介绍一种阅读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联系课文填空。

  ________   “他们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出渔夫 __________。这说明渔夫是一个_____________ 的人。

4朗读渔夫说的话,语气应(  

A. 悲愤。 B. 犹豫。 C. 果断。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厚墩墩的云彩遮盖住了太阳。(改为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点儿跳跃。(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父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你己经看过好多遍了,老看还有什么意思?(改为陈述句)

   

2.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改为字句)

   

3.在妻子面前碰了钉子,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向父亲要。(改为双重否定句)

   

17、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

(1)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梯栏杆旁。(改为字句)

 

(2)小萝卜突然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改为字句)

 

(3)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用加点词造句)

 

(4)小萝卜头大概是刚下课。(修改病句)

 

(5)这种虫子陪伴着常年里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缩句)

 

(6)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7)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照样子写一个比喻句)

 

 

 

18、那个渔民的儿子把埋在沙里的琥珀挖了出来。(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字句:_______________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

3. 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了吗?”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4.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爱看的一个电视栏目是“人与自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展示。

题目:我最喜欢的______________

要求:①补全题目,如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工艺品等。

②从艺术的角度表现自己的欣赏感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