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结构
第一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5~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全词语,并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一望(________) 张(________)戴 恍然(_______)
饱经(_______) 囫囵(________) 无穷(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词。
思(_______) 指(_______) 假(_______) 神(_______)
腮(_______) 脂(_______) 遐(_______) 伸(_______)
4、读拼音,写字词。
1.漫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就仿佛chánɡ yánɡ(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2.初入职场,要有勇气面对别人的bǐ yí( )、冷漠。
3.意大利足球队员踢球的脚法很细nì( )。
4.理解绝对是养育一切友情之果的土rǎnɡ( )。
5.世上无难事,爱拼就会yínɡ( )。
6.有话说在明处,有药fū( )在痛处。
7.老牛肉有jiáo( )头,老人言有听头。
8.最锐利的锋刃是从粗cāo( )的磨刀石上磨出来的。
5、将古诗《春日》默写在下面(写上题目和作者),要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北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①排闼(tà ):闯进门来。闼,小门。
【1】湖阴先生住的家和环境怎样?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山排闼送青来"与"开轩面场圃"(《过故人庄》)比较,写法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词补充完整,填在横线上。
【2】请找出诗词中表现词人喜悦之情与丰收景象的句子,并摘抄下来。注意行款整齐,书写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波浪线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诗句中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C.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阅读课内诗歌并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
(1)好雨知时节 A. hǎo ( ) B. hào( )
(2)花重锦官城 A. chòng ( ) B. zhóng( )
【2】解释下列字词。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润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诗句。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体现了春雨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题为《春夜喜雨》,在诗篇中“春”“夜”“雨”都有了,但“喜”字却没有出现过。请仔细读原诗,揣摩体味,说一说诗人是怎样对春雨抒发了“喜”的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
①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②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③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侬我侬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④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⑤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⑥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⑦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⑧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⑨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⑩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⑪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⑫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潜移默化:_________________
【2】“我”认为读书有哪些益处?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分条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⑧自然段中“我”回忆了什么。这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对“我”一家三代人有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一定读很多书,向你的同学推荐一本你读过的印象最深的书,并说说理由。
书名: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
10、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她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 …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文中的“她”指___________。
【2】写出小说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朋友》,完成问题。
朋友
马登龙
①据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那天到公园,公园里恰巧有动物园,顺路就去拜访了一班朋友。逛了一圈,我发现动物朋友们虽然个个安居无忧,但骨子里却并不快乐。
②鸵鸟眼窝深黑,像纹过眼线涂过眼影的时髦女人,只是少了在沙漠、乡下时的那份灵气,心事重重,是乡愁吧?
③蓝孔雀昂首踱步,依然美丽依然骄傲也依然虚荣,囚禁中也不忘争艳之能事,笼外有亮丽的衣物闪动,它立即打开金碧辉煌的屏。可惜缺少了奇花异草的衬托,雀屏很黯淡,好像从箱底翻出的一段陈年织锦。
④说黯淡,梅花鹿最黯淡。鹿之美,是动态的美:大大的温柔的双眸,警觉的耳,细瘦有力的腿,一盘丫丫杈杈的角像一丛漂亮的灌木,稍有风吹草动便四蹄生风绝尘而去,真乃神仙之物,我们的寿星和国外的圣诞老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它。而如今,梅花鹿有些恹恹的,望望天嗅嗅地,有什么值得再奔跑一回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梅花鹿的神采飞扬之美是死于安乐了。
⑤狮笼前人声鼎沸,一对慵懒的狮子对人们的热情呼唤置若罔闻,谁也别想听到它们振聋发聩的吼声。到了受制于人的田地,英雄懒寻旧梦。狮子的近邻是东北虎,山大王失去了山林,也就失去了王位失去了尊严。铁栅栏外的人们敲击叫喊扔果皮扔瓶盖扔随手捡起的东西。笼中有一方小水池,杂物漂在水中,人们在自身绝对安全的条件下想欣赏大王之怒。大王终于被惹怒了,它奋身而起迈着虎步围着小池不停地兜圈子,同时甩出有力的虎尾横扫水面,水花泼溅开来,溅湿了人们的头脸衣衫,人们更加兴奋地扔更多的杂物。山大王想跳涧,想过岸,想纵身一跃,想一扑一剪,但是,这小小的铁笼不是苍莽的大山,它只好潜伏爪牙忍受,只有更激烈地甩尾巴兜圈子。“虎落平阳”“困兽犹斗”这两条人类辞典中的成语,此时令我感同身受。
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居高临下把朋友弄来园中关着供养,磨灭它们的个性,供我们收藏观赏甚至戏耍,朋友们的骨子里真的很不快乐。
【1】作者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中“我”看到的鸵鸟是___________,“我”觉得它心事重重,“我”猜想它的心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中作者把孔雀的“雀屏”比作“好像从箱底翻出的一段陈年织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中对“梅花鹿的神采飞扬之美是死于安乐了”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梅花鹿因为神采飞扬而死了 B.梅花鹿因生活安逸而失去了神采飞扬之美
C.梅花鹿因为美而死了 D.梅花鹿因生活安逸而死了
【5】文章第⑤自然段重点描写的是一只东北虎。请仔细阅读,边读边想象,你脑海里浮现的这只东北虎“虎落平阳”的画面是怎样的,用几句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雪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 “雪能源” 正在北半球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在某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该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经过蒸发后会重新凝结,成为冰状水。它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它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树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左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1】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选择题。
(1)本文主要说明了_______
A.“雪资源” B.雪的结构 C.雪的功能 D.雪的保健
(2)下列四项中,不是“雪水”所起作用的一项是_______
A.加速衰老 B.降低胆固醇 C.防止动脉硬化 D.延年益寿
(3)下列四项中,对“雪水”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是一种超软水 B.富含矿物质 C.具有渗透力 D.有保健作用
(4)下列说法,和短文内容不相符的是_______
A.雪能治愈轻度冻伤 B.雪水洗澡能减少疾病 C.世界上已有雪剂空调楼 D.雪团能滤掉80%甲醛
【2】研读全文,本文介绍了“雪”的哪三个功能。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围绕“雪水”对第④段划线部分的句子加以整合。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之歌(节选)
纪伯伦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1】题目“花之歌”中的“花”指的是( )
A.大自然的话语
B.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
C.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D.以上三项都是
【2】对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偶 排比 拟人 B.比喻 对偶 拟人
C.比喻 排比 拟人 D.比喻 排比 对偶
【3】对“花”的形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B.花儿是一个沉思者,它把话语藏在心间,不说出来。
C.花儿是一个舞蹈家,它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
D.花儿是一个劳动者,它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4】对本文的艺术特色,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想象奇特。
B.描写客观真实,准确地说明了花的相关科学知识。
C.描画了一个和谐美妙的世界。
D.在对花的描写中融入作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
14、阅读
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的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有改动)
【1】填空。
(1)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___,涉及面之_________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度端午节的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加点词“莫不”可以分别替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不同的表示同一意思的词。
【2】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写划船时声音洪大、场面壮观的句子。
【4】描写船与船竞赛的是第 自然段,这部分内容属于(详写 略写)。对于短文的详略安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文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中心突出,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
B.短文第二自然段花了不少笔墨描写划船前的准备,稍显多余。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书是你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谢之情,思念着张老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风吹小树。(请扩句,要扩充两处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昨天傍晚下了一夜的大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面句子改写为转述句。
渔夫搔搔后脑勺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______________
17、老人说:“种树是我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我生命的归宿。”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
①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一走进公园,就看到公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题目:《那一瞬间,我_________》
要求: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