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克达拉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提示写词语。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技高一( )   ( )钉截铁   汹涌澎( )   别出心( )

居高( )   轻歌( )   余音绕( )   全神( )

2.请写出与戏曲有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请你用名言警句布置教室的墙壁,你会选______________这一句。

3、根据对诗句的理解,按要求填空。

(1)历史上有许多爱国志士,如“_____”的诸葛亮,“____”的曹植等。(填正确的答案序号)

A.位卑未敢忘忧国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七律长征》一诗中第七、八句写红军翻过______后的_________心情。

4、给下面的字组词,再换部首或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 )____( )     ( )____( )

轴zhóu( )____( )     豁huō( )____( )

5、读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美观。

走出户外,亲近自然,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大自然里有声势浩大的pù bù( ),有陡峭的xuán yá jué bì( ),有美丽的cǎi hóng( ),有jīng yíng( )的露珠,有绿绿的tái xiǎn( ),还有茂盛的gān zhe( )……这里的环境无比yōu yǎ( ),这里蕴藏着无穷的秘密,让我们táo zuì( )其间吧!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在古诗中遇见梅花别样的美。

卜算子·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1将两首同调同题的词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2古人自古爱梅花,革命伟人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成就了与宋代词人陆游不同的梅花,比较两首诗的不同,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处打“√”

A. 感情基调不同,陆游词感情基调在字上,毛泽东感情基调在字上。(

B. 词中的梅花处境不同,一个在意外断桥边,一个在悬崖峭壁之上。(

C. 词中的梅花的形象不同,一个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一个是凌寒独放,俏丽多姿的形象。(

D. 作者的词情感基调不同,一个悲观,一个乐观。(

3毛泽东曾说:读放翁诗词,如遇知己,比较两首咏梅的杰作,你认为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请再列出三个词牌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词的上阕,填空。季节: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静中有动:明月________,喜鹊________,清风________。静中有声:宁静的夜里,________声,________声,________声不绝于耳。

3.读词的下阕,填空。星是________的,雨是__________的。“见”同“________”,应读作________。作者行走在__________道中,转过溪桥,看见了旧时熟悉的________。

4.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______________和对乡村生活的____________之情。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题目中的“醉”的意思是_____,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______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

【3】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画。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第二句:_____第三句:风卷图第四句:__________

【4】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___,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___。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___。第三句的“___”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5】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狼牙山五壮士》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抢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写出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填空。

这段话描写了战士们痛击敌人时的表现,其中“满腔怒火”写的是人物的______,“把胳膊抢一个圈”写的是人物的_________,从对五壮士的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狼牙山五壮士_________

【3】用文段中加点的关联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画“ ”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游子的平安符

娘的眼睛越来越糟糕了,经常把邻家的柱子认成我。这是父亲在信中告诉我的。

突然意识到,已经有9年没有回老家了。这些年,在外求学、当兵提干、娶妻生子,家乡的概念早已被代替。当《常回家看看》忽如一夜春风来,吹遍神州大地时,在妻子和女儿的一再央求下,我们一家三口踏上了回家乡的路。娘拉着妻子和女儿的手,轻轻摩挲(mó suō用手抚摩)着,浑浊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淘气的女儿不知从哪儿翻出一个红布包,像是找到了什么宝贝,举着给我们看。娘接过来,捧在手里,一层层剥开,对女儿说:这些是你爸爸离家后写的信,我都给收好了,一共52封,一封也不差。

这些年工作忙,也没顾上回来看看双亲,只是偶尔写封信捎上一片问候,没想到娘还一直珍藏着,我的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愧疚。禁不住问:娘,这些信你还留它干啥?

娘不紧不慢地说:老辈人说,出门在外的人捎回家的东西,用红布包好,才能保佑平安。我经常翻翻你寄回的这些信,心里就踏实……”望着满头白发目不识丁的母亲,看着那一封封都捆着小红线的信,我的眼睛湿润了。

出门在外的游子,就像放飞的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那一端始终系在母亲的心头,维系着这份亲情的就是那长长的牵挂。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________  珍藏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 目不识丁:  

(2) 不紧不慢:  

3理解填空。

(1) “神州指中国,请你再写出中国的两个别称   

(2) 题目中的平安符是在文中指 

(3) 3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通过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  

4有人认为娘用红布包信祈求儿子平安是迷信的举动,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我们长大赚到钱了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是孝顺他们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去孝顺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短文阅读

材料一

颐和园十七孔桥是颐和园中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东连廓如亭,西接南湖岛,长150米,堪称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桥梁。十七孔桥是一座联拱石桥。桥面下宽14.6米,桥面上宽6.56米,高7米。整座桥给人以一种雄伟高大之感。这座桥共有17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在这17个桥孔中,第9孔最大,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小下来,对称排列。水面未冻结时,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成纺锤形,十分美丽。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44只,比起北京石狮子较为多的卢沟桥,还多上59只。观赏石狮的奇趣造型,别有一番趣味。

材料二

每年在冬至前后,落日光辉穿过颐和园十七孔桥,照亮全部十七个桥洞,呈现出壮丽景观,俗称“金光穿洞”。古人在建造桥时掌握、利用了天文地理知识,当太阳在冬至前后下午最低点照射时,阳光会贯穿整个桥洞,呈现“金光穿洞”的自然奇观,这也是设计者的神来之笔。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不惧严寒,早早守候在桥头抢占绝佳位置,把十七孔桥周边围的水泄不通。

材料三

颐和园开放时间

颐和园门票价格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   大门:6:30-18:00

旺季30元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   大门:7:00-17:00

淡季20元

(以上材料摘自360百科,有改动)

【1】选择题,填序号。

(1)要去观赏颐和园十七孔桥“金光穿洞”的奇景,需要重点阅读材料( )( )

①一                           ②二                           ③三

(2)如果去颐和园观赏“金光穿洞”的奇景,( )入园比较合适。

①6月22日18点             ②12月22日18点       ③12月22日16点       ④12月22日7点

(3)去观赏“金光穿洞”奇景,颐和园当时的门票是( )

①20元                           ②30元                           ③50元

【2】看图,结合阅读材料填空题。

(1)要判断上面图片哪一幅可能是十七孔桥,需要重点阅读材料( )

(2)你得出的结论是图几可能是十七孔桥?根据阅读材料分条写出你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44只,比起北京石狮子较为多的卢沟桥,还多上59只。

__________________

【4】展开想象,颐和园十七孔桥“金光穿洞”是一幅怎样壮丽的景观?请具体描写。

_________________

12、名著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我手上还有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事情是这样的:我早就想着用什么方法给自己做一些陶器,因为我确实非常需要它们,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不过,考虑到这里气候炎热,我毫不怀疑只要我能找到这样的黏土,我就能把它们捏成坛坛罐罐,然后放到太阳底下晒干,它们自会变得坚固耐用,能够放置任何干燥或者是需要保持干燥的东西。因为在加工粮食时,这类容器是绝对用得着的,所以我决定尽可能先做几个能够站立的大坛子,来放谷物或是面粉。

②如果告诉你们我是如何笨拙地把弄这些陶泥的,你们一定会觉得我可怜,会笑话我。我做出许多奇形怪状的、很丑陋的坯子,它们有的往里塌,有的往外倒,更有许多由于陶泥承受不住自身的重量而坍成了一堆烂泥。又因我不等它们阴凉到一定的程度就拿出去暴晒,结果很多都被晒裂了,还有许多在晒后稍一搬动就碎了。总之,我找黏土,挖黏土,混黏土,再把混好的黏土运回家,千方百计地实验着做毛坯,在这么辛辛苦苦地干了两个月以后,我只做出来两个难看的大土罐,我简直不能把它们称为坛子。

③不过,太阳把这两个土罐晒得又干又硬,我非常小心地搬起它们,把它们放在了两个大柳条筐里,又用稻草和麦秆把土罐和柳筐之间的空隙填了起来,这样土罐就不容易碎,不容易受潮了。我想我可以用它们来装晒干的谷物,或许把谷物碾碎以后还可以用它们装面粉。

④虽说我做大坛子的计划没有大获功,可是我做出了几件不赖的小玩意儿,比如说圆形的小罐子、平底的盘子、带柄的小罐、小瓦锅以及我随手做出来的一些东西。经过烈日的暴晒,它们都变得格外坚硬。

⑤但是,以上这些都不是我最终的目的,我要的是能盛水并耐得住火烧的罐子,它们中没有一个能满足这两点。一些天后,有一次我生了一大堆火烤肉吃,当烤完肉灭火时,偶尔在灰烬里发现一片土罐的碎片,经大火一烧,它已经变得跟石头一样硬,跟瓦片一样红了。这样的发现叫我喜出望外,我对自己说,既然碎片能烧成这样,整个的土罐也一定可以了。

⑥于是,我开始琢磨如何控制火力,以便能烧出一些陶罐来。可我对陶窑一点儿也不了解,也不知道怎么用铅来给陶器上釉,尽管我在着一些铅皮,我把三口已晒硬的大泥锅和两三泥罐一个个地摞了起来,然后在它们的周围放上柴火,在它们的下面生了一大堆炭火。我不断地在它们周围和顶部的火焰中添进新柴,直至我看到它们里里外外都被烧得通红(同时注意到它们并没有被烧裂)。等它们全都烧得红透了之后,我又将它们烧了五六个小时,直到我发现有个罐子虽然没有开裂却已开始熔化了,这是掺在黏土中的沙子被大火烧熔了,如果我烧下去,那沙子就会化成液体了。这时,我逐渐减少火力,让它们的红色慢慢地褪去。我在火堆旁整整守了一夜,看着不要让火势减退得太快,第二天早晨,我就有了三口不错的陶锅和两个陶罐,虽说算不上美观,可硬度却非常理想。其中的一个因为它里面的沙子被烧熔了,外表还结出一层很好的釉。

【1】【把握顺序】文章按照_____________顺序,描写了鲁滨逊制作陶罐。

【2】【克服困难】鲁滨逊在制作陶罐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多选)(             

A.制作陶罐的粘土很难找。

B.用火烧土罐的时候,火力不好控制。

C.岛上经常下雨,没法用太阳晒陶罐。

D.陶泥很难成型,在太阳下晒的时候也不好控制时间,容易碎。

【3】【赏析语言】下列对文章语言和写作手法的赏析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感受真实。 ( )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土罐被火烧后的红、硬的状态。( )

(3)文中采用非常多的动作描写,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了鲁滨逊制作陶罐的过程。( )

【4】【评价人物】文中的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上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让人无限惊讶的书。在世界名著推荐会上,你会怎样推荐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母亲架设的桥

孩提时,母亲常领我去峡谷深处,让我坐在一领蓑(suō)衣那么大的一块小小田塍(chéng)上,自己浸没在齐膝的水田里插起秧来。这峡谷,背着阴,每天的日照不过三小时光景。这在村里,也是块十分贫瘠()的谷地。我家就在这样的山谷口。谷里也有旱地。这儿,母亲种上甘薯、萝卜之类。上那儿去,中间有条很深的小溪。上面架着桥,可每当发起大水,就常会被冲毁,母亲就常去修桥。因为这是母亲独自干活的峡谷,没法儿去托赖众乡邻。到时候,擅(sh àn)长修建寺庙和神社的木匠大伯,必定从哪儿归来,从山里砍来两根圆木,横在狭窄的小溪上,上面排好栗木板,堆上土。而后,叫我们兄弟踩结实,就成了一座坚固的红土桥了。约莫过一年,土桥旧了些,桥边杂草丛生,杂草下,一排排露出像在神社屋檐椽(chán)子上见到的那种白色缺口。而且,桥在变旧,栗木会腐烂,一看,桥的背面,竟长满了蘑菇。母亲把这些采了来,给我们做饭盒里的菜肴(yáo)吃。母亲在她的一生中,把这座通向有关自己一家生计的谷田去的小桥,不知修过多少回!若狭是常有台风过境的地区,想来怕会修过十回左右吧,不论哪天架的,这座桥总是在圆木上堆着土。

我在九岁与母亲作别,在京都的寺院当了个小沙弥,可一想起故乡,母亲架设的桥就会在心中浮现。那座桥,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在我外出的旅途中,每当火车通过这类山谷时,定然也会浮现。啊,在日本这样的国土上,不知怎的,独多这样一类的深谷和山冈。无论是在青森、四国或九州,都曾见到我故乡那样的峡谷。而在那些山谷间,为了微薄的收成,母亲尽心尽力架起了这座桥,由此取得我们一家的口粮,可以说,是性命攸(yōu)关的一座桥。因此,那桥,不论修得如何简陋,可仍是美好的啊!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擅长:_______________

贫脊:_______________

生计:_______________

浮现: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题目是“母亲架设的桥”,那么,母亲架设的是怎样一座桥?全文表面记叙的是“桥”,实际写了什么?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

14、达标训练

我们把这位可敬的老人推荐为感动中国的候选人,请你替他填一份简历。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址

 

主要外貌特征

 

生活习惯

 

主要感人事迹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1.我多么得意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了不起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12分)

(1)我们现在不是讲心灵,还是讲出嫁。(修改病句)

(2)爸爸对我说:孩子,等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改为转述句)

(3)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改写成直接引述句)

(4)演出那天,人民广场上挤满了人。(用上一种修辞手法,突出人多 。)

(5)所有的加拿大报纸都登载了报道这件事的文章。(改为字句)

(6)柯妮的介绍带着欧美白人的幽默,没有人不承认她的介绍很棒。(改为肯定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载入史册的合影   饱经风霜的脸   屏幕前的老师(选择一个短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我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

缩句:

(2)少年出场了。

扩句:

(3)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改成陈述句)

  。

(4)过去的日子轻烟,被微风吹散了,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照例子,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   。

19、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给下面两句话加上标点,使句子意思不同。

                 

                 

腊梅在三味书屋的后院开得正盛。(先改写为比喻句,再改写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心情很繁重。(改病句)。

 

 

20、按要求写句子。

1.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见人很害怕。闰土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先生对我说:曹先生的书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它天性这样。跟它说住在我们的房子里不会冷,是没有用的。(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我的小笔头。

同学们,放学时,如果你在学校门口发现一些家长不在指定区域接送学生,导致交通混乱;个别学生在校园门口随意乱丢垃圾;一些不法摊贩售卖“三无”食品……请你在这些现象中进行选择,并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成一份倡议书。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具体、有实效性。(注意: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