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一读,把句子的意思写下来。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按要求,完成练习。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这句话中“别出心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语游艺厅。请根据提示积累成语。
(1)描写人物心情(表现激动):
(2)描写人物外貌(突出“瘦”):
4、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透(_____)端 (_____)入(_____)帘
(_____)雨迷(_____) (_____)芳(_____)郁
(_____)大无(_____) 婆(_____)起(_____)
心(_____)神(_____) (_____)影自 (_____)
5、巧填关联词。
1.孩子( )不算多——只有两个,( )她一个寡妇抚养起来也挺不容易的。
2.渔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
3.( )没有他每天早上这宽厚的一笑,我( )不会继续白看他的书。
4.( )父亲和妹妹的话让我感到十分沮丧,( )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
6、阅读体验。
我们爱你啊,中国(节选)
我们爱你—— 涌动的滚滚春潮,
龙井茶的清香 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
茅台酒的醇美,
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 我们爱你——
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 奋斗书写的史册,
汗水浇灌的硕果
我们爱你——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
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 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
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
【1】诗歌第______小节介绍了闻名世界的中国特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第2小节热情歌颂了祖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贯穿全文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诗歌的结构,再写一节。
我们爱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黑云/翻墨/未遮山
B.白雨/跳珠/乱入船
C.卷地风/来忽吹散
D.望湖楼下/水/如天
【2】下列各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C.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8、课内阅读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____”,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
【2】本诗作者( ),为了突出江南春*,诗人选取了____,红花,绿柳,水乡,酒店,小旗,____,春雨这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
【3】你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字好吗?说明理由。
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
9、阅读。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1】借助画横线句子,展开想象,你仿佛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的画面。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实在的道具是指_____,虚拟的道具是指_____。读了课文,我知道京剧中“无”胜于“有”的例子还有:_______________。
【3】联系选文内容,请你填一填:京剧中多以马鞭来代替_____,或者作为_____的象征。
10、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颐和园十七孔桥是颐和园的著名景点之一。它东接东堤,西连南湖岛,长150多米,堪称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桥梁。十七孔桥是一座联拱石桥。桥面下宽14.6米,桥面上宽6.56米,高7米。这座桥共有17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在这17个桥孔中,第9孔最大,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小下来,对称排列。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44只。
(材料二)
每年在冬至前后,落日光辉穿过颐和园十七孔桥,照亮全部十七个桥洞,呈现出壮丽景观,俗称“金光穿洞”。古人在建造桥时掌握、利用了天文地理知识,当太阳在冬至前后下午最低点照射时,阳光会贯穿整个桥洞,呈现“金光穿洞”的奇观。
(材料三)
颐和园开放时间 | 颐和园门票价格 |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 大门:6:30~18:00 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大门:7:00~17:00 | 旺季30元/张 淡季20元/张 |
【1】要去观赏颐和园十七孔桥“金光穿洞”的奇景,需要重点阅读材料________和________。
【2】看图,结合材料完成练习。
A.B.
C.
①要判断上面哪一幅可能是十七孔桥的图片,需要重点阅读材料________。
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是十七孔桥。根据阅读材料,分条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一)
①春天到了。一切都在成长,露出生机勃勃的样子。
②桑桑瘦成了骨架。桑桑开始担心自己的病会突然之间让他不能够再看到太阳了!他愿意为人做任何一件事情:帮细马看羊,端上一碗水送给一个饥渴的过路人……
③这一天,桑桑坐到河边,想让自己好好想一些事情——他必须抓紧时间好好想一些事情。
④一只黄雀站在一根刚刚露了绿芽的柳枝上。那柳枝太细弱了,不能让黄雀站立,几次弯曲下来。黄雀不时地拍着翅膀,以减轻对柳枝的压力。
⑤妹妹柳柳走来了。自从桑桑被宣布有病之后,柳柳变得异常乖巧,并总是不时地望着或跟着桑桑。
⑥桑桑突然想起,一次他要从柳柳手里拿走一根烧熟了的玉米,对她说:“你把玉米给我,过几天,我带你进城去玩。”柳柳望望手中的玉米,有点舍不得。他就向柳柳好好描绘了一通城里的好玩与热闹。柳柳就把玉米给了他。他拿过玉米就啃,还没等把柳柳的玉米啃掉一半,就忘记了自己的诺言。想到这里,桑桑的脸一下子红了。
⑦第二天,桑桑给家中留了一张纸条,带着柳柳离开了家。他要让柳柳看到城。
⑧到达县城时,已是下午三点。那时,桑桑又开始发烧了。他觉得浑身发冷,四肢无力。但他坚持拉着柳柳的手,慢慢地走在大街上。
⑨被春风吹拂着的县城,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迷人。城市的上空,一片纯净的蓝,太阳把城市照得十分明亮。街两旁的垂柳,仿佛飘着一街绿烟。一些细长的枝条飘到街的上空,不时拂着街上行人。满街的自行车,车铃声响成密密的一片。
⑩柳柳有点恐慌,紧紧抓住桑桑的手。桑桑将父亲和其他人给他的那些买东西吃的钱,全都拿了出来,给柳柳买了各式各样的食品和玩具。
⑪桑桑带着柳柳来到城墙下时,已近黄昏。桑桑仰望着这堵高得似乎要碰到天的城墙,下定了决心。他要带着柳柳沿着台阶登上城墙顶上看风景,但柳柳走不动了。他蹲下来,对她说:“哥哥背你上去。”柳柳不肯。但桑桑硬把柳柳拉到背上。他吃力地背起柳柳,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爬上去……
(节选自曹文轩《草房子》,有改动)
【1】短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件事发生在______(什么季节),文中第①、第______、第______自然段进行了环境描写。
【3】“想到这里,桑桑的脸一下子红了。”这是因为( )
A.桑桑感到身体不舒服,又开始发烧了。
B.桑桑因为骗了妹妹的玉米而觉得非常内疚。
C.桑桑为自己的病给全家带来痛苦而难受。
D.好不容易骗来玉米,桑桑激动得红了脸。
【4】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第①自然段写春天的活力与生机,反衬出重病中桑桑的悲凉。 (______)
(2)第③自然段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桑桑害怕、无所适从的心情。 (_____)
(3)第⑨自然段写县城春意盎然,热闹又温馨,这里的环境描写既能让人为兄妹俩高兴,又会让人感到有些心酸。 (______)
【5】从文中,你读出柳柳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简要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并回答问题
我不能忘掉祖国
宋庆龄十五岁那年,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她是一个文静而喜欢思考的女孩子,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计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就认真地搜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第一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紧锁着双眉,耐心地听完了这位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她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她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有多少仁(rén)人志士正在为她的振兴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啊!有一天,东方睡狮的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因为她有广阔的土地,有勤劳的人民,有悠久的历史,有富饶的物产,有优良的传统(tǒnɡ)……”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①近义词:
思考——( ) 立即——( ) 震憾——( )
②反义词:
苏醒——( ) 马虎——( ) 贫瘠——( )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①不以为然:
②交口称赞:
(3)按照“//”分好的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时谁?又藏(cáng zàng)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jǐ gěi)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kōng kóng)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jīn jìn)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选出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藏________(cáng zàng)在 给________(jǐ gěi)了
空________(kōng kóng)虚 不禁________(jīn jìn)
【2】文中运用了大量叠词,仿例子写词。
匆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涔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原文中找出排比句划上横线,然后也仿写一句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两句你最熟悉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全文是他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____________ 同志的会议上所做的演讲。
【2】选文第一句话与第二、三句话的关系是( )
A.先因后果
B.并列关系
C.先概括后具体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固”的意思是______,“或”的意思是_______。“泰山”比喻________,“鸿毛”比喻________。
【4】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历史上(_______)死得比泰山还重,(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填序号)
①戚继光 ②汪精卫 ③秦桧 ④李大钊
15、读下面的短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短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饱经风霜的手 饱经风霜的老屋 饱经风霜的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变句型
1.改反问句。
(1)像张思德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2)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2.改陈述句。
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3.照例子,仿写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的时候, ;
的时候, 。
4.续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5.改双重否定句。
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6.缩句。
(1)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7.扩句。
(1)它被发掘出来了。
(2)他睡熟了。
8.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17、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用带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如果,你是湖水,我乐意是堤岸环绕。(仿写句子)
如果,你是___________,我乐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比喻句补充完整)
(3)报告厅内很安静。(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国像天空,我们就像天空里的小鸟;祖国像_____________,我们就像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
19、 改成比喻句。
晨雾飘浮在黄海滩涂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改为陈述句)
2.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改为转述句)
3.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改为“把”字句)
4.我一刻时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修改病句)
21、习作
“唉!真倒霉!”“呀!好幸运!”请你从这两个感受中选择一个完成一篇习作。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把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变化也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