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填空。

1.殷勤解却丁香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原》作者________,作品有话剧__________________,小说_________,1950创作_________,获北京市政府授予_________称号。

3.课文写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丁香的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 ,都给作者带来美好的回忆。接着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写到了微雨,写到了____________,从而感悟到了感悟到了________,否则就 __________的人生认识。

4.《宿建德江》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诗中描写了诗人暮宿建德江畔所见的江边夜景,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本文赞美了海子爱岗敬业、爱国爱家、为大家而舍小家的高尚品质。你知道有哪些歌颂这种精神品质的诗句吗?试写出一句。并作简单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列句子中填上表示的词语。

1.钱学森(   )着水天一色的远方。

2.中秋节的晚上,我(   )着天上金黄的圆月,好想看看里面的嫦娥是什么样的。

3.曼德拉去世后,南非人民(   )着他的遗容,久久不愿离去,泪水模糊了双眼。

4.看到天宫一号发射升天的消息,我一动不动地(   )着电视机镜头。

 

4、默写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写出两句该作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古诗句:

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

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诗句,选一选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暖”字暗示了红军战士(  )后的欢快心情。

A.抢渡大渡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2】从“寒”字可以体会到(  )

A.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B.天气十分寒冷,连铁索也寒光闪闪,使人感到很冷。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五岭透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7、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____________。使弈秋____________,其一人____________,惟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__________,思援____________。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_。为是其智____________?曰:非然也。

1.按原文填空。

2.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家。他继承并发展了____________的思想。

3.文中刻画了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请你用成语分别形容这两个人的学习态度,并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的启发是(   

A.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B.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C.学习的好坏不在智商高低。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_________。

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在横线上把古诗补充完成

2解释下列词语。

发:________        朝:________ 辞:________        还:________

3说明船行速度极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   

材料一: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①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天中节等。

②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据有关学者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③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是较为隆重的,庆祝活动也是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草等。香囊做成不同的形状,以五色丝线缠绕,结成一串,玲珑可爱。如今,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成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1】在学校端午节文化活动中,丁丁想去观看歌舞表演,他应该去____________

【2】材料二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介绍端午节的。

【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端午节还有“中元节”这个别称。( )

(2)端午节这天,丁丁特意请了一天假去参加庆祝活动。( )

(3)芳芳根据活动安排来到实验楼,为朋友制作了香囊。( )

(4)冬冬在1号教学楼参加了诗词天地活动,吟诵了屈原的作品。( )

【4】除了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节日及相关风俗?选一个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②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③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加横线的句子是____说的,句子的“或”可以解释为__,整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句子①指出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句子②指出___;句子③指出 ___;句子④明确指出“正确批评”的标准,即“___

【3】《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__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____同志而作的一篇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题。

参观灯展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夜晚,我们来到灯的“王国”——何园,参观扬州市灯展。一进何园的大门,只见远处檐下挂着一盏盏红彤彤的大灯笼,把四周照得如同b2izh^u(   ),五彩缤纷的宫灯、变幻无穷的走马灯、五颜六色的万花灯……这万紫千红的灯景犹如无数奇花异草,开满了前后庭院。

我们走进琳琅满目的大厅。这里最引人注目的要算“天女散花”灯了。在茫茫的彩云中,身披长长彩带的仙女,把一捧捧shǎnyào(   )着彩色光芒的鲜花洒向人间。

“二龙戏珠”灯也很别致:两条巨龙分别盘在庭柱上,张着血盆大口,吹胡子瞪眼,摇头摆尾,一心要把宝珠吞下肚去。

走出大厅,穿过xuānnào(   )的人群,我们来到池塘边。咦,荷花怎么不见了?仔细一瞧,原来是“荷花”灯。一盏盏“荷花”灯绚丽多姿,粉红色的花瓣上还滚动着晶亮的水珠呢!

瞧,碧绿的荷叶上,还栖息着一只大青蛙呢,原来这是“青蛙”灯;翠绿的莲蓬上,一只特大的蜻蜓正在歇着,两只漂亮的大眼睛不停地转动,“蜻蜓”灯做得真好!

一阵阵孩子的笑声,又把我们引进一间金碧辉煌的花厅中,数十盏宫灯簇拥着一条绚丽多姿的大金鱼,这便是有名的“金鱼吹泡”灯。尽管它高悬空中,却如同潜游水底一般,摇摆着美丽的大尾巴,身上的鱼鳞闪耀着金光。随着鱼鳃的掀动,金鱼的肚子一起一伏,嘴里就会吹出气泡,有趣极了。

最后,我们登上了高高的假山山顶。居高临下,放眼向远处望去,只见到处都是使人眼花缭乱的灯火。灯火映红了我们的笑脸,也映红了何园的山石池水、亭榭楼阁。

啊!何园变得更加美丽了!

(1)读文中的音节,在括号里写词语。

(2)文章中哪些成语是表示下列意思的,请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

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

占居高处,俯视低处。(     )

(3)按参观地点或方位的变换给文章分段。(用“‖”直接在文中标出)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百家饭

汪涛

我小时候很顽皮,人家爱叫我“小猴”。有一次爬树,快爬到高高的树顶了,脚下一闪,幸亏后背的衣服挂在枯枝上,才没掉下来。大人们见我倒挂在半空中,吓得赶紧到树下用手接我。而我偏不往下掉,于是几个大人上树把我救了下来。大人们吓得脸都变色了,我却一点儿事也没有,回到地上,照样又去玩儿了。

有一次,我跟小伙伴们追着玩儿。许多孩子在我后面穷追不舍,我没命地狂奔,一不小心冲进了一个未加盖的粪坑。幸好这粪坑刚清理不久,我才幸免于难,但下半身已是臭气熏天了。妈妈用一块肥皂整整给我洗了八次才罢手。

按农家的习惯说法,孩子掉到粪池里得除灾驱邪,办法是吃“百家饭”。

几十名孩子被大人们发动起来,分头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乞讨煮百家饭的粮食。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点儿,什么白米、红米、赤豆、绿豆、糯米、蚕豆……反正只要是粮食,什么都行。乞讨的人家越多越好,其数不限于一百家,不到一百家或超出一百家都没关系。孩子们去乞讨,大人们便动手在我家门口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露天的大锅台。这锅台很简单,三块大石头中间搁口大锅。等孩子们全回来了,把所有乞讨来的粮食淘洗干净,放在大锅里,切上肉丁、火腿丝,还放上盐。配料够讲究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把饭全吃光。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平时要是有谁用筷子敲饭碗,大人是要训斥的,这时大人们却鼓励孩子们敲,使劲地敲,好吓跑妖魔鬼怪。

好不容易才盼到饭熟,大锅盖一开,那真叫好看,绿豆是绿莹莹的,赤豆是赤红色的,白米是白白胖胖的,红米是红彤彤的……因为有肉丁、火腿丝,饭是油光光、香喷喷的,引得人直流口水。

来吃百家饭的人是越多越好,一律围着锅台站在露天里。人人都放开肚皮吃,直到吃得锅底朝天为止。孩子们不等锅底朝天,小肚皮早吃得滚圆滚圆,裤带一松再松,裤腰滑到了大腿根。

奶奶和妈妈见饭被吃光,脸上放射出喜悦的红光,大概是庆幸我消灾消难了。尽管我只遇到一次吃百家饭,但它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

我估计,百家饭不容易吃到,是因为掉进粪坑的人毕竟太少了。

【1】作者围绕“我”小时候很顽皮,列举了两个事例:①________;②_________,其中详写的是第______个事例。

【2】下列对“百家饭”名字的来历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用从百家乞讨来的粮食做成的饭。

B.请一百多人吃的除灾驱邪的饭。

C.用从百家乞讨来的粮食做成的给顽皮孩子吃的饭。

D.用从百家乞讨来的粮食做成的请许多人吃的美味的饭。

【3】请你根据短文内容,把制作和吃“百家饭”的过程补充完整。

( )→搭锅台→( )( )( )放开肚皮吃

【4】作者从______________描写开锅后的百家饭,形象地写出了百家饭________的特点。

【5】作者为什么说“尽管我只遇到一次吃百家饭,但它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

【6】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传统习俗都消失了,你认为诸如“百家饭”一类的传统习俗是任其消亡还是加以保护?请阐明你的观点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山海关

①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

②——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③这铮(zhēng)铮响的名字,我是很早很早就听到了,现在,我终于亲眼看到这思慕已久的山海关了。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那气势的雄伟,那地形的险要,在我所见到的重关要塞中,是没有能与它伦比的。

④先说那城楼吧;它是那么雄伟,那么坚固。那高高的箭楼,巍(wēi)然耸立于蓝天白云之间;那"天下第一关”的巨大匾额,高悬于箭楼之上,特别引人瞩目,从老远的地方,就看得清清楚楚。这五个大字,笔力雄浑苍劲,与那高耸云天、气势磅礴(páng bó)的雄关浑然一体,无比壮观。但是,最壮观的还是它那形势的险要。顺着城门左侧的台阶拾级而上,走到城墙之上,站在箭楼底下,手扶着雉堞(zhì dié)的垛口,昂首远眺,你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又惊又喜的赞叹:“嗬(),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

⑤北面是重重叠叠的燕[yān]山山脉,万里长城像一条长龙,顺着那连绵起伏的山峦,由西北面蜿蜒(wān yán)而来,向着南面仲展开去。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向渤海岸边的老龙头。山海关,就耸立在万里长城的颈之上,高峰沧海的山水之间,进出锦(jǐn)西走廊的咽喉之地。

⑥站在这雄关之上,人的精神顿时感到异常振奋,心胸也倍加开阔。我真想顺着那连绵不断的山峦,大踏步地向着西北走去,一路上去登临那一座座的屏藩(fān)要塞,烽(fēng)台烟墩(dūn)。从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居庸(yōng)关、雁门关,一直走到那长城的尽处—嘉峪()关口。我又想返回身来,纵缰(jiāng)驰马,奔腾于广袤(mào)无垠(yín)的塞外草原之上,逶迤翻腾的幽燕群山之间。我还想随着那蜿蜒南去的老龙头,纵身跳进那碧波万顷(qǐng)的渤海,去一洗那炎夏酷暑的汗水,关山万里的风尘……

⑦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古战场之上,身披盔(kuǐ)甲,手执金戈,站立在这成武的雄关之上。一股慷慨悲歌的火辣辣的情感,涌遍了我的全身。

⑧在我们那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上,在那些干戈扰攘(rǎng)、征战频仍的岁月里,这雄关巍然屹立于华夏的大地之上,山海之间,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入侵,捍(hàn)卫着神圣的祖国疆土。这高耸云天的坚固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落过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yān]红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

⑨啊,雄关,它就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它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⑩如今,这雄关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它却仍以它那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的爱国情感。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

【1】读句子,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

(1)那高高的箭楼,巍然(sǒng   zhù)立于蓝天白云之间。

(2)北面是重重叠叠的(yàn   yān)山山脉。

(3)我想纵缰驰马,奔腾于广(máo   mào)无垠的(sài   sè)外草原之上。

【2】读下面的句子,用另外的词语替换带点词,意思不变。

(1)现在,我终于亲眼看到这思慕已久的山海关了。( )

(2)如今,这雄关已成为历史陈迹( )

【3】山海关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自然段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

【5】第6自然段,作者站在雄关之上精神异常振奋,并由此萌生出_______个愿望。借助表格梳理一下,分别写了哪几个愿望?

第几个愿望

去哪里?

如何去?

去干嘛?

第一个愿望

____

____

____

……

____

____

____

【6】读下面的句子,你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山海关,就耸立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高峰沧海的山水之间,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 )

(2)山海关南面是重重叠叠的燕山山脉,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向渤海岸边的老龙头。( )

(3)山海关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更是中华民族英雄历史的见证人。( )

(4)在捍卫中华神圣疆土的历史长河里,如果不是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根本不敢去山海关。( )

【7】山海关为什么号称“天下第一关”?请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

【8】读完全文,猜一猜作者是男的还是女的?为什么?请分条表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9】你会怎么朗读第7自然段呢?请在正确答案下面打“√”。

(1)声调:稍高     适中     稍低

(2)语速:稍快     中速     稍慢

14、读句子,回答问题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这个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是因为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雨点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改为双重否定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晨风中,一株带露水的小草是风景;溪水中,_____________是风景;草地上,____________也是风景。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说出来的话必须算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对东东说:“我把你送给妈妈的礼物藏好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①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要造好十万支箭,这件事得请你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仿写句子)

例: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子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改为反问句)

_____

(2)石头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改比喻句)

_____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

(4)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

20、老人对我说她的心已经感受到我的琴声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个词语,完成一篇习作。

无助 困惑 忙碌 盼望 理解 迷恋

提示: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注意围绕这个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要求:题目自拟,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