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列句子中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1)战士们__________面对多么艰难的处境,__________不会轻易放弃。
(2)我们坐在教室里,感觉_________温暖_________舒适。
(3)________努力学习,________能实现你的梦想。
2、照样子,写词语。
1.深深的(AAB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高高兴兴(AABB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东张西望(含反义词)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花中四君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每组中都有一个字音或字形不正确,请找出来,并改正。
(1)僵硬(jiāng) 联系(xì) 凄惨 花雷 ( )改为( )
(2)珊瑚(shān) 曲折(qǔ) 辩论 沮丧 ( )改为( )
(3)绚丽(xuàn) 漂泊(bó) 阻栏 花圃 ( )改为( )
(4)踉跄(qiāng) 磨坊(fáng) 耽搁 骆驼 ( )改为( )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鲁迅先生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懂得爱的人更加具备勇气,更加懂得担当,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诗人李纲用“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誓言誓死守卫祖国疆土。
(3)小明暑假去旅游,看见蜿蜒翻滚的黄河,不禁想起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4)“你唱歌五音不全,不是很好听哦。”这句话中的“五音”在古代是指:_______、商_______角、徵。
(5)《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这本书中______________的爱,仿佛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阿廖沙的心。
6、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路转溪桥忽见。
【1】在横线上填入所缺的诗句。
【2】这首词中描述的地区位于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 )
A.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3】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路转溪桥忽见”的是什么?流露出夜行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 ,清风 。稻花香里说丰年, 。
七八个 ,两三点 。旧时茅店社林边, 。
【1】把词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别枝:__________________ 见:_______________
【4】用“___”画出词中描写农民丰收喜悦的句子,并解释其意思。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实践练。
《飞越大渡河》是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歌曲,叙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指挥下,勇渡大渡河的事迹。请阅读歌词,并回答问题。
【1】“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写出了红军长征中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敌人的凶残。请仿照这种结构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词中反映了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三次战斗。
【3】用两个成语形容长征精神: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做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如饥似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以继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缘无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的含义是( )
A. 鲁迅很谦虚。
B. 鲁迅不喝咖啡,别人喝咖啡时他在工作。
C. 鲁迅抓住一切时间紧张地工作。
【3】找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单说说你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1+1.5+2.5=8分)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句话用了 的说明方法,阐明、表现 ,我想用“ ”这句标语来提醒人们保护地球。
(2)《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中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作者重点从善待河水、 、 三个层面来告诫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3)鲁迅原名 ,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 ,我觉得他是一个 的人。
(4)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乐圣”是 ,“诗圣”是 。世界最长的古代防御工事是
11、阅读理解。
达尔文的高明之处
“轻蔑是不是用嘴唇略微突出、鼻子向上掀起和轻微的呼气来表现?”“吃惊是不是用眼睛和嘴张大开来以及眉毛向上扬起的情形来表达?”“当一个人愤恨或挑战的时候,他是不是皱眉、挺直身体和头部、耸起双肩和握紧拳头?”……在1867年,几十位科学家收到了用英文印制开列了16个问题的表格。寄信者言辞(诚恳 恳切),希望各国科学家帮助答复这些问题。
寄信者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查理·达尔文。他向各国科学家寄那张问题表,就是为了深入、细致地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达尔文在自传中,曾谈及自己是怎样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的:“我的长子生于1839年12月27日,我马上开始记录他所表现的各种表情的(开始 开端),因为我相信,即使在这个早期,最复杂、最细微的表情一定都有一个逐渐的和自然的起源。”就这样,他细心地逐天观察,终于发现:“在出生到45天的时候,而且又同时处在幸福的(心情 心绪)的时候,就发出微笑来,嘴角向右退缩,同时双眼发出明显的光辉。”
达尔文除了自己不断进行观察外,还向各行各业的人请教。比如,他从一位兽医那里获知,当马感到苦恼时“汗水就从马的腹部滴落下来”,“而牛则全身都有汗水滴落下来”。达尔文向动物园的饲养员求教,(获得 获知)黑猩猩被人激怒时,它们的毛发就直竖起来。
达尔文花费三十多年时间,积累了大量有关人类和动物的表情资料,提出了关于表情的三原理,即“联合性习惯原理”“对立原理”和“不依存于意志原理”。他终于写出了内容非常丰富而独具创见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在出版那一天,就销售了5267册。细心、虚心,是达尔文的高明之处,是他获得成功的原因。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写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达尔文花费30年时间,终于提出了关于表情的三原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达尔文为什么要给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寄开列了16个问题的表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篇短文中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描述了轻蔑、吃惊、愤恨或挑战时的表情,痛苦时的表情如何呢?请你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只有一个地球》片段,完成练习。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说明方法。
【2】选文提到的可再生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4自然段中“____”一词,我可以看出本自然段第一句话与后两句话之间是_____关系。
【4】判断。
(1)选文中的“本来”一词不能去掉,因为“本来”一词准确地点明可再生资源已经遭受破坏,以及这些资源以前的可再生性和现在的不可再生性,给人们以警示。 ( )
(2)“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写出了地球容易被破坏,旨在提醒人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地球。 (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纯真可爱的孩子们,不久你们或要告别生活了六年的校园。六年来,我们在一起的日子虽说平平常常,然而,看着你们开始准备行囊,带着憧憬,即将踏上新的旅程,我的心情异常复杂。我感觉自己像个导游,在与我的团队一起跋山涉水,(领略 领会)迷人的风光之后,在我与你们友好相识、真心相知后,你们却要各奔东西了,因为远方还有更美好的景致在等待着你们。车子启动,你们趴在窗口朝我挥手,我也同样挥手,心中(挂念 默念)着对你们的祝福——我的孩子,祝你们人生的旅途一切安好。
②感谢你们,我可爱的孩子。或许我不苟言笑,距离你们心目中和蔼可亲的形象也许很远;或许我过于实际,距离你们心目中的浪漫也许很远。但是,我所传递的是真实的情感,你们看到的是真实的老师。
③感谢你们,我善良的孩子。从你们甜甜的笑容和对我的爱中,我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圣洁 纯洁)与美好,让我的生命如鲜花般(绽开 绽放)。我聪慧的孩子,那些从你们心里流淌出来的文字,让我看到了一个清纯的世界。
④“相逢是首歌,相聚是种缘。”这是我们的约定,永远的约定。
【1】给文章起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选择文中括号内(4处)用得合适的词语。
(领略 领会)________迷人的风光 (挂念 默念)________着对你们的祝福
教师的________(圣洁 纯洁)与美好 如鲜花般________(绽开 绽放)
【3】下面一段话你认为安插在哪两自然段之间比较合理,为什么?
人生就是这样聚散离合,来去匆匆。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苦中有甜,累中有乐。我们互相欣赏,彼此信赖。太多的爱,太多的善,凝结成我心头的感谢。
【4】为什么说“我”的心情异常复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就在此刻,一个新的神经细胞正在你的大脑里生成。不管你是14岁、30岁还是70岁,这个神经细胞都在变成熟。它的树突和轴突不断延伸,树突接收神经信号,轴突则传出神经冲动……成了,读完上面几句话,新生成的神经细胞已经并入了你的神经网络。读完这篇文章,又会有十几个新的神经细胞并入神经网络参与积累新数据,包括这篇文章所传达的主要信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教授约翰·曼的最新研究成果似乎为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激烈争论的一个问题画上了句号:在人的一生当中,大脑会持续不断地生成新的神经细胞,不论年龄。
②此前,科学家一直认为:在胚胎发育和孩童阶段,人的大脑迅速发育,而一旦过了青少年时期,就不再生成新的神经细胞了,最后我们的大脑无可避免的老化与僵化。
③然而这种技术在人类身上实验有局限性。约翰·曼和他的团队借助标注神经细胞的抗体,尝试在刚去世的人的海马体中寻找处于成型不同阶段的神经细胞。对14岁到79岁不等的28名死者大脑进行实验,终于在2018年5月公布重大研究成果。
④首先,与在其他物种身上的所见相同,人类的神经细胞生成并未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约翰·曼说:“或许我们出生时都携带着固定数量的神经前体细胞若非疾病导致,这一储备可能要到80高龄以后才会枯竭。”
⑤其次,新神经细胞生成和活跃的位置,正是在海马体的齿状回(在学习时发挥作用的大脑构造)区域。研究证明,在人脑两侧的齿状回中,每天约生成1400个新的神经细胞。在形成后的第一个月,新的神经细胞对海马体的各种功能都产生重要影响,并参与认知再塑,之后就与原有神经细胞一同保障大脑的稳定,例如维持长期记忆。在生命的每一秒,这一过程都在持续发生,不知疲倦地应对着变化不休的环境,可见神经细胞持续生成能提高我们学习和适应能力。
⑥再者,实验进一步探究出,影响神经细胞生成的因素很多,但是持续学习与充满刺激的外部环境,更有利于神经细胞的产生。除此以外,比如压力、体力劳动或饮食结构等,也会影响神经细胞的生成。
⑦因此,年长者虽然多几条皱纹,只要乐于接受外界信息,不断学习,他们的大脑一样永葆青春。
【1】下列文段放在哪两个段之间最合适,请填序号( )
【文段】事实果真如此吗?20世纪下半叶,凭借一项繁复而精细的技术科学家就已观察到相反的现象。他们将胸苷的放射性相似物导入实验动物大脑内,这样形成的断神经细胞会携带这种放射性标记,在动物死后也可识别。这项技术证明,在多种成年动物大脑的不同区域,神经细胞的生成一直在进行着。
A.第①和第②自然段之间
B.第②和第③自然段之间
C.第③和第④自然段之间
D.第⑥和第⑦自然段之间
【2】依据上文内容,完成下表。
科学家原有的认识 | 新技术实验过程 | 科学研究新成果 |
(1)_______ | 将胸苷的放射性相似物导入实验动物大脑内,形成的新神经细胞会携带标记,在动物死后也可识别。 | 人类的神经细胞生成并未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 |
(2)________ | (3)________ | |
(4)________ |
【3】第⑤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其效果是__________
【4】阅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阅读文章时新的神经细胞已经在你的大脑中生成并逐渐成熟。( )
(2)科学家此前认为人的大脑发育一旦过了青少年时期就会停滞。( )
(3)技术证明多种动物大脑不同区域的神经细胞生成一直在进行。( )
(4)齿状回中生成新神经细胞可以维持长期记忆,应对环境变化。( )
【5】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15、按要求写句子。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
(2)根据所给内容写一个夸张句。
例:谎言被揭穿,我很羞愧。
谎言被揭穿,我羞愧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们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大家很高兴。
________
(3)根据提示仿写句子。
大自然给我们许多启示:稻谷低下沉沉的穗子,那是要教我们谦虚;蜜蜂______,那是要教我们______。
(4)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和“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
奔跑在田野间 走在公园里
心情好: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改写下面的句子)这辆车开得太慢了。
__________
(4)根据下面的情境续写句子,通过动作描写表达人物的感情。
放学了,同学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孤独地走在操场上,__________
17、把下面的句子分别改写成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路边的柳条在风中摇曳。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换新颜。
(1)听,广场上鞭炮声、欢呼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
改为比喻句:
(2)一只画眉鸟在枝头一边叫一边跳。
改为拟人句:
(3)贝多芬花了一夜的工夫才记录完刚才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改为反问句:
(4)盲姑娘对哥哥说:“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为转述句:
(3)用关联词合二为一: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 她在我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4)给句子治病: 冬冬的这幅山水画的构思和色彩很巧妙。
(5)用上“别具一格、动人心魄”,造一个赞美艺术作品的句子。
(6)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 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 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 ,……
19、按要求写句子。
1.她非常着急。
改为比喻句:
2.语文课上,彭万里总是首先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
修改病句:
20、按要求做。(8分)
(1)我们班将近40人左右。(修改病句)
(2)小狐狸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着他的手。(缩句)
(3)我们欣赏了一幅草原风景画册。(修改病句)
(4)树叶飘落在地上。(改为拟人句)
21、习作平台。
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但有人认为,生活中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请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1)我 (痛恨 渴望……)
(2)谎言带给我 (苦恼,痛苦,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