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阿坝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 (cāng)  然(chuàng)  沉(diàn)  伶仃(líng dīng)

B. 溅(bèng)  下(tì)   鸡(tún)   宗(dài)

C. (zì)    立(zhù) 笼(zhào)  门(kòu)

D. 旗(jīng)  丛(mǎng)   盘(qiú)   忍俊不(jìn)

2、对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④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⑥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A.反问   排比   夸张   对偶   互文   借喻

B.反问   排比   夸张   对偶   互文   借代

C.反问   对偶   比喻   对偶   对偶   借代

D.反问   排比   比喻   对偶   对偶   借喻

3、下列加点字注音、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唱(yíng)  现()   漫步  不期而致

B.dùn) 孤零(līng)  闲瑕  心有灵犀

C.lǒng)  蒙lóng)   蔚蓝  天崖海角

D.zhuì)  铁niè) 拍摄  兴趣盎然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讲孝道,男子外出而归,要拜见父母。鲁肃拜见吕蒙母亲,像对待自己母亲一般行礼问候,这样与吕蒙结交朋友,表示敬重之意。

B.《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勇敢刚毅,乐观自信,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C.古人常用一些数字泛指多。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中的“十二”泛指征兵的名册多,同样的用法还有“三省吾身”“九重天”等。

D.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种诗歌体裁,活泼自由。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ɡěnɡ)住  hèng)古 田lǒnɡ)  污huì

B.)育   chénɡ)罚  ào)悔   胡

C.障(pínɡ)  可hàn)   ɡǎo)头 宛zhuàn

D.yān)山 fàn)滥   hǎo)叟 逼xiá

6、下列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蜡染是贵州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品,是苗族人民的传统技艺,也是苗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由杨正华的蜡染厂生产的蜡染工艺品与苗族文化融为一体,_____________。

A.既提升了蜡染的文化内涵,更改良了其观赏性,凸显了苗族文化特色。

B.凸显了苗族文化特色,既改良了蜡染的观赏性,更提升了其文化内涵。

C.既改良了蜡染的观赏性,更提升了其文化内涵,凸显了苗族文化特色。

D.凸显了苗族文化特色,既提升了蜡染的文化内涵,更改良了其观赏性。

7、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诘(jié)问 商酌(zhuó)  譬()如   悲天悯(mǐn)人

B.修葺()   猥琐(suǒ) 拖沓()   怏怏(yàng)不乐

C.累赘(zhuì)  菌(jùn)子 凝(líng)望  心有灵犀(

D.俯瞰(kàn) 愧怍(zuò) 吞噬(shì) 气冲斗(dòu)牛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陈康肃公尧咨_________

(2)康肃忿然__________

(3)康肃笑而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3下面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睨之”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不在意的态度。“微颔之”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称许。

B. 文章通过卖油翁酌油的故事,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C. 课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尧咨善射,“以此自矜”,骄傲不可一世;卖油翁技高一筹,但并不自夸,表现出智者超然物外之态。

D. 文章叙事清楚,详略得当。详写陈尧咨射箭,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略写卖油翁的酌油技艺高超蕴含哲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默写古诗文名句。

(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3)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阅读《最后一堂语文课》,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

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要讲的课文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即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覺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的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的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一趟。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9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扇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扇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⑪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⑫但那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语文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只要你不忘却她,时不时和她有个亲密接触,她就会和你分享快乐,排解忧伤;陪伴你成长,帮助你翱翔!

(作者:曾颖,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文章开篇说语文课可有可无,这对下文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三小节说黄老师很“酷”,他酷在哪些方面呢?

3第六小节为何提及“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

4文章题目是“最后一堂语文课”,结尾又说是“一个新的开始”,“最后”和“开始”自相矛盾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1、阅读下面文查,完成下列小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细腻传神地描绘紫藤萝花,同时运用对比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B.作者对紫藤萝花的“盛”进行了细致描摹,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依次描写了花瀑、花穗、花朵。

C.第⑧段划线句作者把嗅觉用视觉表现出来,使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了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D.作者在文中借用紫藤萝来表达自己“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的主要情绪。

2品析“我只是仁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一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3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样的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寓意?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古往今来,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和平凡人都值得我们赞颂……请以“赞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在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文;如选择题目一,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