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期末日喀则五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这句话属于(        

A.语言描写

B.神态描写

C.心理描写

D.动作描写

2、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B.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C.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D.“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粒豌豆说:

3、以下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放(zhàn)  胧(ménɡ)   淹(zhōnɡ)  (hè )

B.毛(rónɡ)  (yù)     养(ɡōnɡ)     (shuò 

C.大(pénɡ)  (zhǐ    (shì      育(bǔ 

D.候(shì   形(yǐn)    如(pì       拳(lūn)

4、选词填空。(6分)

慈爱     慈祥 

(1)祖母的脸上露出了(    )的笑容。

(2)从母鸡的身上,不难看出他是一位(    )的母亲。

温暖      温柔 

(3)他要是高兴,能比谁都(   )可亲。

(4)(     )的阳光洒满了小院。

考察     观察

(5)他耐着性子,(   )墙上的地图。

(6)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   

 

5、下面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A.(jiǔ)菜、莲(ǒu)和(qín)菜都是我喜欢吃的。

B.才艺展示时我因胆(qù)而发挥失常了,妈妈抱着我安(wèi)了好久。

C.学会了玩魔方的(jué)(qiào)后就会觉着很简单。

D.我做了一个恐(bù)的梦,梦中有人(qiā)着我的脖子,让我无法呼吸。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的时候,人们无法用科学解释自然现象,便创编一些神话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B.“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抓住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呈现出的两种不同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C.“阅兵式上,仪仗方队首先第一个出场接受检阅。”这句话没有语病。

7、 给下面句子的加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A.食物烧到可吃的程度。   B.植物的果实等长成。   C.熟练。

D.常用或常见,知道清楚。   E.经过加工炼制的。

(1)能生巧,红红的打字速度越来越快了。 (   )

(2)这个铲子是用铁做的。 (   )

(3)到家时,妈妈已把饭做了。 (   )

(4)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了。 (   )

(5)我和明明是同班同学,彼此很。 (   )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看拼音,写词语。

zhú   jiàn        ào           yǎn              ɡuō

( )       ( )       ( )       ( )

ɡuàn   ɡài

( )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

候鸟之歌(北岛)

①我们是一群候鸟,                         我们放牧着风,

飞进了冬天的牢笼;                      飞行的口袋装满歌声。

在绿色的拂晓,

去天涯远征。                              ④是我们的叫喊,

冰山吓得老泪纵横;

②让脱落的羽毛,                              是我们的嘲笑,

落在姑娘们的头顶;                           玫瑰羞得满面绯红。

让结实的翅膀,

托着那太阳上升。                       ⑤北方呵,故乡,

请收下我们的梦:

③我们放牧着乌云,                           从每条冰缝长出大树,

抖动的鬓毛穿过彩虹;                    结满欢乐的铃铛和钟……

【1】读了这首诗,我知道诗中的“我们”是__________,“我们的故乡”在__________,“我们的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牧”的本义是把牲畜放到草地等处吃食物和活动。诗歌第三小节提到了“放牧着乌云”“放牧着风”,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候鸟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这群候鸟对冰山叫喊,对玫瑰嘲笑,太狂妄。( )

(2)“在绿色的拂晓”说明候鸟们在黎明启程。( )

(3)作者对候鸟的精神是持肯定态度的。( )

(4)“铃铛”和“钟”这两个事物表达的意义是欢乐的 。( )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课内阅读。

白鹅(节选)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    );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    ),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 )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选择恰当的词语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厉声呵斥      B.局促不安

C.厉声叫嚣      D.引吭大叫

【2】用“﹏﹏﹏”分别画出选文中的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3】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A.排比  B.对比  C.夸张 D.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找出选文中与“犹如”意思相近的词语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拟人 B.夸张 C.比喻

3选文从形态、声音两方面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写声音刚开始如“_____________”,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到后来声音如“ _____________ ”;写形态刚开始如“ _______________ ”,再近些形成一堵 _______________ ,最后又犹如 _______________ ,气势浩大。

4诗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用“ ”在选段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12、阅读短文。

炎帝的功绩

①炎帝是远古时代的一个圣人。他诞生的时候,身边的大地自动出现了九口水井。这九口井的水彼此相连,只要汲取其中任何一口井的水,其他八口井的水都会涌起波澜(lán)。井水可以guàn   gài农田,这示着炎帝将为人类的农业生产做出重要贡献。

②远古时期,人类吃的是野草、野果,还有螺蛳、河蚌之类的东西,经常挨饿或生病。看到这种情形,炎帝很不忍心。他想了很多办法改善人类的生活,可仍没有什么效果。天神被他感动,jāng下了一场五谷雨。炎帝把这些上天jiāng下的种子收集起来,播种到辽kuò肥沃的土地上。据说,为了搞好农业生产,他发明了冶炼技术,制造了子,用来砍削木头;制造了耒(lēi)和耜(),用来翻耕农田;又制造了锄头,用来清除田中杂草。在炎帝的教导下,人类zhú步掌了农业生产技术。炎帝神通广大,想要雨,就来雨;想要晴天,就来晴天。因此,世间五谷丰收,人类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③农业是中国古代文明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人们把推动农业发展的炎帝视为中华文明的始祖之一,尊称他为神农。

④古时候,人们饱受疾病之苦。为了治病救人,炎帝jié尽全力研究医学,他经常翻山越岭挖药草,并亲自试吃,以确定它们的药性。据说他的身体是透明的,吃了植物之后,可以看到植物在他身体里的反应。他试吃的植物太多了,经常中毒,最多的时候,一天之内中毒竟达七十次。幸亏他有神性,才不致死亡。后来,他获得了一根神奇的红色鞭子。无论什么植物,只要用这根鞭子一抽,立刻就能够显示出它的性质。炎帝根据植物的药性,用它们来治疗人们的各种疾病。最后,他总结经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药学zhù作《本草经》,因此炎帝又被称为医药之神。

⑤炎帝时代初期,没有盗窃,更没有抢劫(jié)和战争。每天男人到田里耕种,女人在家织布,照顾老人和孩子。闲的时候,大家就聚在一起玩玩游戏,世间到处歌舞升平。

——节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书目:快乐读书吧·中国神话传说》,有改动

【1】读短文,根据拼音写汉字。

guàn gài                   辽kuò       掌wò

jié尽全力      zhú     jiàng     zhù

【2】按照提示,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炎帝是远古时代的一位圣人,他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人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在炎帝时代初期,人们生活得______________

【3】边阅读边批注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认真读下面的句子,仔细体会加点的字词,你想到了什么?请批注在下面的横线上。

发明了冶炼技术,制造了子,用来砍削木头;制造了来和耜,用来翻耕农田;又制造了船头,用来清除田中杂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中哪个情节触动了你?为什么?结合短文内容,在下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2个四字词语,概括炎帝留给你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忆学过的课文,按提示填空。

读上面的短文,我们认识了远古圣人炎帝。在本学期学习课文时,我们还认识了“___________之木石,以堙于________”的神话人物精卫。认识了勉励友人“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的诗人高适;认识了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欲饮琵琶马上催”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诗人王翰;认识了立志“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爱国女词人李清照;也认识了因不相信医生而丢掉性命的蔡桓侯……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各有各的长处烦处,正所谓“尺有所短,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读文中画“ ”的句子,这句话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时……时…时而……时而……”写出了溪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第二自然段描写了___________的景色。

【3】“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句中将洞口比作“_______”,形象地说明了洞口的形状是_______的,具有“宽”的特点。

【4】文中作者在介绍外洞的时候,用“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来说明,你觉得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

14、课文精彩回顾。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1从上面这段话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好像——_____    发抖——_____

2“____”画出描写天都峰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天都峰的句子。

3这一段主要写了天都峰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特点。

4作者写天都峰的特点,目的是________

A. 赞美天都峰的景色

B. 突出爬天都峰的艰难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照样子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柔弱的蝴蝶禁不起猛烈的风雨。(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动作描写来表现“生气”一词。(动作描写不少于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班主任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严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我能修改病句。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们要努力改正并及时发现学习中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经过治疗,小强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老师因为关心我的学习,所以关心我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共4处)

桌子上推满了礼物。我拿起妈妈送的礼物,急切地迫不及待地拆开了包装纸。“《夏洛的网》!”我叫了起来:“老妈,你太给力了!”捧着心爱的书籍,高兴极了。

18、下面的句子有两处错误,读一读,请修改。

《爬山的脚》的作者是叶圣陶写的。作者细致地描述了爬山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激动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国事物的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生活中有许多事令我们感动:素不相识的姐姐把迷了路的你送回家;爸爸耐心地教你滑旱冰;同学认真地给你讲不会做的数学题;老师背起生病的你奔往医院……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写具体,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