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月亮》一课反复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反复写是为了表示“我”和阿妈喜欢在月光下行走。
B.反复写是为了表示“我”和阿妈去过很多地方。
C.这样的反复看似重复,实际上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D.反复写是为了加强读者的印象“我”和阿妈走月亮。
2、《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文中作者说:“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为什么没豁虎跳就会惹起哄堂大笑呢?我至今还不明白。”对这几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一直觉得自己当时演砸了,直到今天回想起来仍然很不开心。
B.作者认为在童年能够有这样的经历感到十分羞耻。
C.作者认为自己演的老虎很窝囊,照应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课题,回味了排练和演出时“窝囊”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了“我”的求真精神。
D.作者小时候扮演老虎没有成功,他一辈子都在寻找失败根源。
3、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错误的是( )
A.缝隙(xī)
B.惬意(qiè)
C.惩处(chǔ)
4、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犹如 满意 顽皮 联系
B.修补 扑打 痕迹 招侍
C.睁眼 尤其 班级 住址
D.葡萄 干旱 排练 训斥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囚犯(qíu)霎时(shà)震动(zhèn) 弯弯曲曲(qū)
B.蝙蝠(biǎn)敏锐(ruì) 研究(yán) 热血沸腾(xuè)
C.女娲(wā) 运载(zǎi) 倾斜(qīng)悄无声息(qiǎo)
D.系铃铛(jì)家雀儿(qiǎo)仿佛(fú)风号浪吼(háo)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白桦》一诗中,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美丽洁白的白桦树,表达了自己对白桦树高洁品性的赞美之情。
B.李白、杜甫、陶渊明、孟浩然都是同一朝代的比较闻名的诗人。
C.艾青的诗歌《绿》描述的是春天到处都是绿色,充满了生机。
D.冰心的《繁星(一五九)》让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助威 风资 芥菜 捶捶牛背
B.红薯 顽皮 大概 手舞足蹈
C.撤换 青蒜 憎狠 摇头晃脑
D.所谓 预料 欺待 重振旗鼓
8、把下面的诗句、名言补充完整。
(1)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冰心在玉壶。
9、课文理解。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1】诗中画“ ”的诗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画波浪线的诗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2】这两小节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追寻延安,就是追寻______________。
10、读《我是怎样从琥珀中发现恐龙的》(节选),完成练习
①琥珀不仅是树脂的化石,而且它里面包裹着史前的生命。这些活灵活现的生命,是我们古生物学家一生的追求,我们称之为“时光的胶囊”。它冻结了时光,把上亿年前的古生物包裹起来,原封不动地送到我们面前,这是它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意义。
②我们还在琥珀里找到了可爱的小恐龙。有一天一位琥珀商对我说:“这个琥珀好漂亮,有两只小蚂蚁正在往树上跑。”我仔细一看,这个所谓的“树”是羽毛,而且这个羽毛非常原始,只可能出现在白垩纪的古鸟身上,或者是当时普遍存在的恐龙身上。我当时心情非常激动,把这个标本带回中国,经扫描发现,这果然是一段有着八九个椎体的恐龙尾巴。
③鸟类的羽毛多样性极强,一共有五个发展阶段。这个琥珀里的恐龙羽毛并不属于这五个阶段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处在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环节。神秘的中间环节是全世界古生物学家的终极追求,这个羽毛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经过艺术家的复原,我们看到这是一只在地面上奔跑的、只有18厘米高、吃着小昆虫的肉食性小恐龙,非常可爱。
【1】联系短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
活灵活现:_________________
原封不动: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把琥珀比作“时光的胶囊”的原因是__________。
【3】阅读短文,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琥珀里的恐龙羽毛是属于处在鸟类羽毛第一二两个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环节。( )
(2)艺术家根据琥珀里的恐龙尾巴,复原出一只小恐龙。( )
【4】推测一下,这只小恐龙的尾巴是怎么跑到琥珀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短文,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问题(可以针对内容、文章写法或给你的启示等方面),并选其中一个自己想办法解答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键子里的铜钱(节选)
那时,我大约十岁吧。有一天,我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脖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隔壁的二婶走了过来,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二婶说:“下回补给你就是了。”她就捧着山薯进去了。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儿。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伯伯,给您!” 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从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递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我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了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摸着山薯边热烘烘的铜钱,我的心也是热烘烘的。 | 批注①:“伸着脖子”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嘴馋。 批注②;老人为什么一声不响?
批注③:老人的三次“笑”让我们看到他的善良、慈祥。 |
【1】短文写了哪些事?请照样子填空。
(老人)送烤山薯→(二婶)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右侧的批注分分类。(只填序号)
批注①(________) 批注②(________) 批注③(________)
A.对内容的疑问 B.获得的启示 C.对写法的点评
【4】请选择一个角度,在短文右侧空白处作批注。
【5】最后一自然段加点的两个“热烘烘”分别指什么?为什么“我”的心会是热烘烘的?
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材料。
饮食文化
【材料一】
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是对健康饮食的最早认识。我国是一个美食大国,各地都有特色美食,历朝历代也都有优良的美食传统。
【材料二】
早餐应包括以下四类食物:谷类、奶类、蔬果类和肉蛋类,同时还要做到粗细搭配、软硬搭配。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的均衡和吸收。
营养最均衡的早餐搭配 谷类、豆类 奶类、奶制品 水果、蔬菜 肉蛋类 |
午餐在一天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长期对午餐不重视,就会影响胃肠功能,导致早衰、胆固醇增高。
晚餐吃得过饱、过好都是不健康的。吃得过饱,会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使胰腺功能衰竭,诱发糖尿病。并且晚餐以后,人们通常活动量较小,会有一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就会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产生有毒物质,容易诱发大肠癌。同样,晚餐吃得过好,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剩,造成脂肪堆积,引发肥胖和高血脂等。
【1】我国对健康饮食最早的认识是( )(多选)
A.五谷为养
B.五畜为益
C.五果为助
D.五菜为充
【2】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供应豆浆,面包,咸菜的早餐,是品种丰富、营养充足、质量很好的早餐。
B.如果长期不重视午餐,就会影响肠胃功能,导致早衰、胆固醇增高。
C.晚餐吃得过好也是不健康的,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剩,造成脂肪堆积,引发肥胖和高血脂等。
13、课内阅读。
《走月亮》节选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辣一声,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了果子的甜香。……
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走月亮”的意思是:________。课文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中的“抱”能换成“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这句话在文中前后出现了四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猫虎子
季羡林
①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
②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虎子。刚到我家来的时候,它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窄狭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的空间好像富富有余。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它脾气也确实暴烈如虎。它从来不怕任何人。谁要想打它,( )是用鸡毛掸子,还是用竹竿,它( )不回避,而是向前进攻,声色俱厉。得罪过它的人,它永世不忘。我的外孙打过一次,从此结仇。( )他到我家来,隔着玻璃窗子,一见人影,它( )做好准备,向前进攻,爪牙并举,吼声震耳。他没有办法,在家中走动,都要手持竹竿,以防万一,否则寸步难行。
③但是,要说这就是虎子的全面,那也是不正确的。除了暴烈咬人以外,它还有另外一面,这就是温柔敦厚的一面。虎子来我们家以后的第三年,我又要了一只小猫。我们家人管这只猫叫洋猫,起名咪咪;虎子则被尊为土猫。这两只猫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一进门,虎子就把咪咪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它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奶,却坚决要给咪咪喂奶,把咪咪搂在怀里,让它咂自己的干奶头,它眯着眼睛,仿佛在享着天福。我在吃饭的时候,有时丢点儿鸡骨头、鱼刺,这等于猫们的燕窝、鱼翅。但是,虎子却只蹲在旁边,瞅着咪咪一只猫吃,从来不同它争食。有时还“咪噢”上两声,好像是在说:“ 。”
我们家人看到这样母子亲爱的情景,都由衷地感动,一致把虎子称做“义猫”。
(选文有删改)
【1】在文中第二自然段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富富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色俱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展开想象,在短文第三自然段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4】老猫之所以被取名为“虎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脾气___________________,但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面。
【5】短文第三自然段中写到了虎子与“咪咪”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它们亲如母子,具体表现在: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作者季羡林喜欢老猫虎子吗?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列比喻句补充完整。
①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16、修改病句。
奶奶总是喜欢回忆过去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他因为取得了好成绩,所以一点不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演出开始了,同学们的眼睛都投向舞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所以驮着斜阳回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江河山川;无论是日月星辰,还是风雨雷电,在奇趣无穷的大自然里,一切都是那么神秘。在自然界的景物或自然现象里,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请你选择一种自然景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