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诗第三小节中“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里温热的土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不单单指人们“住”的条件改善了,而是代表了“衣食住行”各方面条件的改善。
B.“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窑洞、土炕”写出了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者以延安为革命根据地,住窑洞、睡土炕,条件非常艰苦。“温热的”不仅指土炕很暖和,还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军民关系、党群关系十分亲密,大家齐心协力,革命热情高涨,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牺牲。
C.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住上了高楼大厦,但人们反而觉得住窑洞更舒服。
D.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提醒中国人民,虽然物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日子越过越好,但不能忘了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数革命者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奋斗得来的。
2、课文《扁鹊治病》中,皮肤上的小病如何治疗( )
A.热敷
B.扎针
C.服汤药
3、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诸(zhū)位 打扰(nǎo) 紧迫(bò) 花苞(bāo)
B.花卉(bēn) 捶打(chuí) 笨拙(zhuō) 鼎(dǐn)沸
C.坠(zhuì)落 鸟巢(cháo) 奥(ào)秘 蝙(biān)蝠
D.缘(yuán)分 麦穗(shuì) 手柄(bǐng) 抛(pāo)弃
4、人问之——“之”是指( )
A.它,指李子。
B.起来。
C.他,指王戎。
5、选词填空。(4分)
气势 气魄
(1) 这样( )雄伟的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2)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宏伟(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
夸耀 夸奖
(3) 妈妈一个劲地( )小东,小东听了像吃了蜜糖一样。
(4)住在浅井的青蛙对来自东海的鳖( )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
6、选择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屈指
B.建意
C.耕种
D.夕阳西下
7、下列动物的“家”的名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鸡窝 狗洞
B.虎穴 龙潭
C.猪圈 马厩
8、积累填空
1.我能写出像“白发苍苍”这样形式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天都峰》一文,是按爬天都峰前、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的道理。
3.“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突出了老麻雀的________。
9、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逊”的意思是___________,和句中的“ __________”意思相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
【2】这两句诗能让我们想起一句俗语( )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D.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
马路旁的人行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甚至还没满一周岁。
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的……但这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沿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孩又收回了跨出去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他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撇了撇嘴说①□“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然而孩子的妈妈并没有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励说②□“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小脚又一次地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是憋足了劲。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着③□
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人行道上去了,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他的小胖脸同时绽开了笑容——这真是了不起的胜利!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老爷爷摸摸孩子的头,“开头总是困难的,但现在总算对付过去了。乖孩子,祝你永远向新的高度进军!”
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啊!
【1】在文中①②③后的方格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对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行为,文章共写了四人的态度,请分别加以概述。
(1)老奶奶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姑娘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
(4)胡子老爷爷的态度:_____________
【3】“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通过(_______)描写来表现小男孩,通过(_______)描写来表现旁观的人。
A.语言 B.心理活动 C.动作 D.神态
【5】人的一生总会经历许多第一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简单列举自己的三个事例),其中令你最难忘的是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老猫
①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它的脾气 ① 。它从来不怕任何人。谁要想打它,不管是用鸡毛掸子,还是用竹竿,它从不回避,而是向前进攻,声色俱厉。得罪过它的人,它永世不忘。我的外孙打过一次,从此结仇。只要外孙到我家来,隔着玻璃窗子,一见人影,它就做好准备:向前进攻,爪牙并举,吼声震耳。他没有办法,在家中走动,都要手持竹竿,以防万一,否则寸步难行。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来看我,他显然是非常喜欢猫的。一见虎子,嘴里连声说着:“我身上有猫味,猫不会咬我的。“他伸手想去抚摩它,可万万没有想到,我们虎子不懂什么猫味,回头就是一口。这位老同志大惊失色。总之,到了后来,虎子无人不咬,只有我们家三个主人除外,它的“咬声”颜能耸人听闻了。
②但是,要说这就是虎子的全面,那也是不正确的。除了暴烈咬人以外,它还有另外一面,这就是 ② 的一面。虎子来我们家以后的第三年,我又要了一只小猫。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一进门,虎子就把咪咪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它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奶,却坚决要给咪咪喂奶,把咪咪楼在怀里,让它咂自己的干奶头,它眯着眼睛,仿佛在事着天福。我在吃饭的时候,有时丢点儿鸡骨头、鱼刺,这等于猫们的燕窝、鱼翅。但是,虎子却只蹲在旁边,瞅着咪咪一只猫吃,从来不同它争食。有时候,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虎子会从西边的小山上逮一些小动物,麻雀、蚱蜢、蝉、蛐蛐之类,用嘴叼着,蹲在家门口,嘴里发出一种怪声。这是猫语,屋里的咪咪,不管是睡还是醒,耸耳一听,立即跑到门后,等着吃老猫带来的佳肴,大快朵颐。我们家人看到这样母子亲爱的情景,都由衷地感动,一致把虎子称做“义猫”。
——节选自季羡林的《老猫》
【1】联系上下文,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写序号。
(1)声色俱厉( )
A.表情严厉,让人害怕。
B.声音很大很凶。
C.说话的语气和表情都很严厉。
(2)耸人听闻( )
A.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后感到震惊。
B.声名远播,远近闻名。
C.使人害怕,避而远之。
【2】联系上下文,最适合填在文中①处和②处的词语是( )
A.暴力如狂 母性大发
B.暴烈如虎 温柔敦厚
C.凶猛果敢 爱管闲事
【3】为了突出虎子的特点②,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照样子简单地进行概括。
事例1:虎子没什么奶却坚决给咪咪喂奶。
事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样是写猫,老舍的《猫》和季羡林的《老猫》在表达方式和情感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写下来。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①马路旁的人行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
②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A(使唤叫唤),老是哆哆嗦嗦……但两条腿的小主人——小男孩儿想从马路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而且信心十足。
③他能行吗?瞧,他准备开始了。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起来,踩在人行道的边沿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④然而小男孩儿又收回了跨出去的那一步,他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儿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又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⑤还小呢,刚刚能走路,怎么能跨台阶呢
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
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⑥而小男孩儿的妈妈并没有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B(鼓舞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⑦小脚又一次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憋足了劲。
⑧“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
⑨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人行道上去了,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小胖脸同时绽开了笑容——了不起的胜利!
⑩“好一个登山者!”胡子老爷爷幽默地说,他摸摸孩子的头,“一开头总是困难的,但现在总算对付过去了。乖孩子,祝你向新的高度进军!”
⑪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啊!//
【1】写反义词:细弱——( ) 费力——( )
【2】给文中的( )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下来。
A(使唤叫唤)______________ B(鼓舞鼓励)______________
【3】给第⑤自然段中的处加标点。
【4】文中已用“∥”将短文分成两部分,请写出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
【5】第③自然段中画“______”的句子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的作用。
【6】读⑨自然段中文中画“﹏﹏﹏”的句子“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中“这”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第一个高地”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
【7】文中对周围人进行了语言描写,从他们的语言中你能体会出他们对小男孩跨台阶的不同态度吗?请你选择下列词语填一填。
鼓励关爱称赞鼓劲喜欢
老奶奶:______________ 妈妈:______________ 小姑娘:______________ 老爷爷:______________
【8】你从“小孩学步”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给这篇文章选择一个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爬人行道
B.小男孩
C.第一次
D.攀登
13、课外阅读
诸葛亮借东风
周瑜听说曹军中了连环计,带领众将登上了江边的山头,远望江北。他正为自己的计谋将要成功而高兴的时候,忽然西北风刮起了一面旗,旗角正好飘在周瑜的脸上,周瑜不觉猛地一惊,触动了自己的心事,只见他仰面跌倒,口吐鲜血,昏迷了过去。
周瑜病倒,他手下的将领也都心头沉重,鲁肃来到江边,请诸葛亮想办法,诸葛亮了解周得病的情况后,说:“我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说着,就一同来到周瑜的军帐中。周瑜躺在病床上嘴里哼哼唧。鲁肃看了越发难过,诸葛亮笑着说:“有一个药方可以治好都督的病周瑜一震,忙说:“请先生指教。”诸葛亮让手下的人退出军帐,提起毛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四句话:想破曹公,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接来一看,万分惊奇:“呀!他真像神仙一样,竟然看出了我的心事”于是不得不请教诸葛亮:“先生既然已经知道了我的病根,请问用什么药可以治好呢?”诸葛亮根据自己的天文气象知识,想告诉周瑜刮东南风的具体日子,但是他知道周瑜心胸狭窄,客不下比他强的人,对他不能直说,就故意说自己有呼风唤雨的本事,需要在南屏山造一座“七星坛”,由他来亲自登坛作法借东风。周瑜有了上次草船借箭的事,这次自然相信了,“病”也一下子好了,他精神抖擞地下令赶紧到南屏山筑七星坛,同时调兵遣将做好准备。
后来,果然如期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势越来越猛,诸葛亮的预见十分准确。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精神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兵遣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试着写出诸葛亮写在纸上的四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展开想象,把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
周瑜不觉猛地一惊,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考虑周密?用“”画出相关的语句。
【5】你认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请用三个成语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解放战争时期,14岁的小通讯员马林奉命到敌占区八里屯去侦察情况。他化装成一个拾柴火的孩子,一边拾柴,一边观察敌人的动静。
突然,一个敌人从碉堡里跑出来,问马林是干什么的。马林不慌不忙地指着身边的一捆柴火说:“拾柴火的!”“胡说!你是给共产党探听情报的!”那个敌人吹胡子瞪眼地大声喊着,又说:“你家住哪儿?”“村东头!”敌人朝马林冷笑一声说:“走,领我看看去!你要是撒谎,老子崩了你!”
马林硬着头皮往村东头走,指着一间破草屋说:“这就是我的家。”说来也巧,正在这时,从破草屋里走出一位老大娘。马林立刻跑过去扑到她的怀里,哭着说:“娘!他要枪毙我,他说我是给共产党探听情报的。”
马林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把老大娘吓了一跳。但她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她紧紧地搂住马林,说:“孩子,别害怕!人家长官跟你闹着玩呢!娘给你煮的粥都快凉了,快吃去吧!”那个敌人无可奈何,瞪了大娘一眼,转身走了。
马林在大娘的掩护下,完成了侦察任务。部队得到准确消息以后,做出战斗部署。第二天骑兵连包围了八里屯,把敌人全部歼灭了。
【1】给短文添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处
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画“——”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这句话写出了马林的________。他的这种做法用一个成语表示叫________(随机应变 随遇而安)。
【3】马林为什么管老大娘叫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马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那位同学指的是_________,此处是对他的__________描写。
(2)“崛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3)与其他同学的志向对比着理解,我们可以看出,“那位同学”在少年时代就已经__________,显示出___________的远大志向。
16、综合改错。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厉。我做对了事,他总是给予承认和鼓厉;如果做错了事,他是决不会随随便便轻易放过我的,常常把我抬不起头来批评得,让我再也不敢犯这样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的一段话。(1处错别字、2处错标点、2处语病)
在《书香简阳》读书活动中,通过网上读书,使我们认识了诸葛亮、列夫托尔斯泰、孙悟空等众多人物形象。我写的一遍读后感“我也想当诸葛亮”刊登在《语文学习》上,我们班还被评为“书香班级”的光荣称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金鱼缸里有许许多多无数的金鱼。(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现在人类可以潜入深海、登上太空,许多幻想都变成了现实。那么,未来的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呢?请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未来的 ”为题写一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