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爸爸写的文章一丝不苟,用词造句反复推敲。
B.马凌极为内向,遇到亲戚总是局促不安。
C.白鹅是看家好手,凡有生客进来,必然厉声叫嚣。
D.阿姨的步调轻盈,向着我们姗姗来迟。
2、于胖儿不敢说胡梅和刘娅如在强化班打搞的原因是( )
A. 怕打 B. 怕人家不给作业抄 C. 怕骂
3、建筑工地的数据测量必须精准到位,工程师们经常用这个八字成语来提醒工人——( )
A.处有所短,寸有所长
B.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D.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逢学校搞活动,刘春辉总是打头阵,挑大梁,从不叫苦叫累。
B.小明读书一直都不专心,但是今天却碰钉子似的认真起来。
C.在后半场比赛中,他很快反败为胜,占上风了。
D.据统计,全国已经有多个城市为新能源物流开绿灯。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
B.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C.他忽然看见许多像猫头鹰一样的鸟。
D.他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
6、班级小故事员要去给小朋友讲《西门豹治邺》的故事,他对下面两句话选择不好,你可以这样建议他如果只是要说清楚发生的事件,那就该选择( )句。
A.官绅跪地求饶。
B.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7、下列选项中作为“保护眼睛”宣传语不适合的是哪一项?( )
A.保护绿色,就是保护家园。
B.保护视力,守护心灵的窗口!
C.推开心灵之窗,世界就在你的眼前。
D.拥有美丽的“视界”,才有光明的人生。
8、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言既出,__________。
(2)机不可失,__________。
(3)__________,谬以千里。
(4)__________,祸从口出。
9、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解释下列词语。
使:________ 浥:________ 客舍:________
【2】这首古诗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
【3】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一 次“考 试”》回答问题
晚上,我们全家人在院子里乘凉。忽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小华,我考你几个问题,回答得( )要正确,( )要迅速,你能行吗?”“行!”我爽快地答应,心想,自己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能不行吗?
爸爸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把头一昂,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铁重!”“哈哈……”一旁的妈妈、哥哥都大笑起来。显然,这道题答错了。这时,爸爸提醒道:“注意,我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迟疑了片刻,说:“一样重!”妈妈说:“对了,要听清别人的问话。”爸爸又考了:“那么,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这回我特别听清了“一立方米”几个字,连忙回答:“一样重!”“哈哈……”大家又笑起来了。我抓抓头,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哦,这回是铁重。”接着,哥哥也来考我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琢磨了一会儿说:“棉花体积大!” “为什么?”爸爸追着问。“因为一斤铁的体积只有一小块,一斤棉花的体积比它大多了!”大家听了,满意地笑了。这时,爸爸语气平静地说:“( )遇到什么问题,( )要认真思考;( )是很容易,( )应该好好想一想,否则会闹出笑话。”我使劲地点点头,记住了爸爸的话。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错误( )缓慢( )百思不解( )经验( )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显然:
恍然大悟: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懂了什么?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孟母三迁
孟子名叫孟轲,是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历史上有“亚圣”的称号。
孟子的父亲去世很早,对孟子的教育,可费了他母亲不少心血。
孟子五岁时,跟他母亲住在城外公墓的旁边。这里经带有人送葬、筑坟、祭吊、哭泣……时间一长,孟子和小朋友也做起了送葬的游戏。孟子的母亲看到他们的这种游戏,心里很发愁:这可怎么得了,将来能成个什么样的人哪!于是,她决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一个市场旁边。市场可热闹了,从早到晚,人来人往。孟子成天在人群里转来转去,骗人的、打架的、偷东西的、投机取巧的,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没过几天,孟子对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亲见此状况心里又很难过:孩子成天不学好,可怎么得了,将来会变坏的。于是,她决定再次搬家。
这次孟子的家搬到了学堂旁边,他渐渐地对学堂发生了兴趣。每天看到学生很早就来上学,见了老师还鞠躬。有时,老师领着学生演习各种礼节和仪式,孟子看了,也就跟着做起来,见了老师便鞠躬。学生演习礼节和仪式,他就模仿;学生唱歌,他也跟着唱……孟子成了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了。
孟子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进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1】中国古代有两个很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人称“孔孟”。“孟”指的 ,名叫 。( )
A.孟子 亚圣
B.孟子 孟轲
C.孔子 孟轲
D.孔子 亚圣
【2】用下列哪个词语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最恰当?( )
A.事不过三
B.知错就改
C.择邻而居
D.知子莫若母
【3】孟子总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 ,第二次住在 ,第三次住在 。( )
A.城外公墓旁 学堂旁 市场旁
B.学堂旁 市场旁 城外公墓旁
C.市场旁 学堂旁 城外公墓旁
D.城外公墓旁 市场旁 学堂旁
【4】孟母两次带孟子搬家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孟母三迁”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吴刚伐桂
①传说很久以前,咸宁的西河边住着一个叫吴刚的年轻人。他从小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以砍柴为生。有一年当地暴发了瘟疫,传染很快,百治不愈。吴刚的母亲也不 幸被感染。吴刚心急如焚,每日去河边的挂榜山上采药救母。
②一天,观音东游归来,正赶回西天过中秋佳节,路过此地时见一位小伙子在峭壁上采药。了解原因后观音深受感动,告诉吴刚说月宫中有一种叫桂花的树,开着一种金黄色的小花,用它泡水喝,可以治这种瘟疫。每年八月十五那天,挂榜山顶会出现一架通往月宫的天梯。
③这天是八月十二,还有三天就八月十五了。上到挂榜山顶要过七道深涧,爬七处悬崖,最少需要七天七夜。时间不等人,吴刚下决心去闻一闻。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八月十五晚上登上了挂榜山顶,赶上了通向月宫的天梯。
④吴刚顺着香气来到桂花树下,看着金灿灿的桂花,好不高兴。他拼命摘呀摘,总想多摘一点回去救母亲,教乡亲。可摘多了他抱不了,怎么办?灵机一动,吴刚有了办法。他抱住桂花树使劲摇动,桂花像细雨纷纷飘落,飘出月宫,飘过云层,飘呀飘呀,落进了挂榜山下的西河水中。顿时,河面清香扑鼻,河水被染成了金黄色,人们纷纷跑来喝这香香的河水,疫病全好了!大家都说这哪是河水呀,分明是比金子还珍贵的救命水,于是人们就给这条河改名为金水。后来,又在金字旁边加上三点水,取名“淦(gàn)河”。
⑤这天晚上正是天宫神仙们的赏月聚会,会上还要吃月饼。桂花的香气直冲到天宫,惊动了神仙们。玉帝派差官去调查。差官到了月宫,见桂花树上的桂花全没了,就报告了玉帝。玉帝一听,大怒:“一树的桂花都没了, 速速捉来问罪!”天兵天将赶忙抓吴刚来问罪。
⑥吴刚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对玉帝说了。玉帝听完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年轻人,问吴刚有什么要求。吴刚说他想把桂花树带到人间去救苦救难。可吴刚毕竟犯了天规,若不惩罚就不能树立天威。五帝就想了一个主意,只要吴刚能把桂花树砍倒,就可以拿走它,这样既惩罚了吴刚,又答应了吴刚的要求。
⑦于是吴刚找来大斧砍起桂花树来。谁知玉帝施了法术,砍一刀长一刀。吴刚长年累月地砍,砍了几千年。桂树却越长越高,桂花也越来越香。吴刚见砍树不倒,又思乡思母心切,就在每年中秋夜折一支桂花向挂榜山方向丢下去,以寄托思乡之情。
⑧年复一年,挂榜山上长满了桂花,乡亲们用这桂花泡茶喝,咸宁再也没了灾难。
【1】品读文章,把事情的经过、结果补充完整。
【2】把第⑤自然段中玉帝的话补充完整,联系语境最恰当的表达是( )
玉帝一听,大怒:“一树的桂花都没了, 速速捉来问罪!”
A.我还怎么吃月饼?
B.我不吃月饼了。
C.我吃不成月饼了。
【3】品读第⑤⑥自然段,玉帝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请你联系上下文完成下面的阅读卡片。
【4】你会长话短说吗?把第④自然段中的画线句说简洁,写在横线上。
他抱住桂花树使劲摇动,桂花像细雨纷纷飘落,飘出月宫,飘过云层,飘呀飘呀,落进了挂榜山下的西河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章,养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
【5】第①自然段批注中的问题属于_________类问题:第④自然段中批注的问题属于_________类问题。
A类:针对文章内容 B类:针对文章写法 C类:联系生活经验
【6】从文章批注的问题中任选其一作答,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能回答问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也能对《吴刚伐桂》这篇选文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 ”在文中画出一处你认为神奇的地方,把感受批注在横线上。
批注:
13、阅读中学习方法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着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五颜六色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伏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有删改)
【1】这篇文章的结构方式是( )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2】短文按( )顺序描写了漓江美丽的景色。
A.时间
B.空间
C.事情的发展
【3】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短文中的词语概括其特点。
春天:____________ 夏天: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
【4】圈出短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这些词语突出了漓江的____________。
【5】找出短文中的拟人句画上“_______”。
【6】找出短文中的比喻句画上“﹏﹏”。
这句话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漓江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读了短文,你是不是被漓江的美景吸引了呢?请为漓江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可爱的雪
我喜欢雪,因为它像玉一样洁,像银一样白,像烟一样轻,像柳树一样柔。冬天,我又见到了雪。
雪,好像一个个跳跃的小音符,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撒在电线上,电线变成了一篇乐谱;撒在溪流上,溪流变成了一曲乐曲……我坐在窗边,把耳朵贴在玻璃上,只听见雪落在地上发出的沙沙的声音。不一会儿,一簇簇、一团团地飘落下来,又像千万只蝴蝶在空中飞舞。此时的雪是有规律的、安静的。
雪,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这边走走,那边逛逛。雪地成了小精灵们的乐园。仔细听一听,仿佛有一阵喧闹声,打破了天空的宁静 。这时的雪是欢乐的、喧闹的。
雪,像一位魔术师,时而大,时而小。你看,这时的雪又变大了!天空一片白,就像上帝把它的白棉被踢到了人间。不一会儿,雪停了。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地毯,踩在上面,软绵绵的。
因为有了雪,冬天才会变得更加完美。
【1】巧手连线。
沙沙的 小精灵
调皮的 声音
厚厚的 小音符
跳跃的 地毯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大(_____) 黑(_____) 重(_____) 喧闹(______)
【3】因为雪像一个个跳跃的小音符,像一个个调皮的________,又像一位_______,所以它十分可爱。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钱塘江大潮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蟋蟀选择的住址不仅要排水优良,而且要有温和的阳光。(用加点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蟋蟀在草地上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我的家乡是黑龙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讨论会上,小刚首先第一个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期天下午,我用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列病句。
1.班队课上,老师要求我们一定要发扬并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座小山在云雾中清清楚楚若隐若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见五颜六色的红旗在空中迎风飘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件事能注意详略,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这里景色秀丽。泉水清如明静,山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和郁郁葱葱的树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真像一幅漂亮美丽的风景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练笔。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过许多有趣的游戏:丢沙包、抢凳子……请写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游戏,题目自拟。要求把游戏写清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