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词语填入句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一天到晚总是 。
A.手不释卷
B.爱不释手
C.大显身手
D.手忙脚乱
2、下列句子与其他选项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果你听了我的劝告,就可以不犯错误了。
B.如果你听了我的劝告,就可以避免犯错误了。
C.如果你听了我的劝告,就可以避免不犯错误了。
D.如果你听了我的劝告,不就可以不犯错误了吗?
3、下列可以用“人不可貌相”来形容的是( )
A.元元外貌不出众,棋艺却超群。
B.状状人长得帅,学习成绩也好。
C.成成特别会踢足球。
D.菲菲天天帮妈妈做家务。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车棚 葡萄 犹豫 桩稼
B.重叠 横竖 枯委 选耻
C.肌肤 悲惨 蝴蝶 绒毛
D.灌概 欺骗 脾气 疑惑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枝折花落 不折不扣
B.看守 看护
C.不着边际 下不着地
D.扎针 扎辫子
6、下列划线字读音错误的是( )
A.系(jì )铃铛 B.气氛(fēn) C.运载(zǎi ) D.家雀(qiǎo)
7、下面的诗是王昌龄所作的是( )
A.《清明》
B.《回乡偶书》
C.《从军行》
8、课文内容回顾。
1.宙斯派天神用__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__上,让他经受___的折磨。就是这样,宙斯还觉得不解恨,又派了一只_____的鹫鹰,每天去_____普罗米修斯的肝脏。
2.《开天辟地》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我们敬佩普罗米修斯,是因为他____________。
9、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1】根据意思写出诗中的词语。
(1)指极短的时间。(__________)
(2)江海汇合之处。(__________)
【2】“八月涛声吼地来”是从________(视觉 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_________(涨潮 退潮)时的景象;“头高数丈触山回” 是从________(视觉 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_________(涨潮 退潮)时的景象。
【3】把“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改写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卷起沙堆似雪堆”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白鹅(节选)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 );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 ),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 步调急速,有( )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厉声呵斥
B.局促不安
C.厉声叫嚣
D.引吭大叫
【2】用直线画出选文中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3】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高傲的特点。例如:用鹅的_________与狗的___________作对比;用鸭的__________与鹅的___________作对比。(用文中的语句概括)
【4】有人说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对鹅的讨厌,你认为是这样吗?说说你的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文章回答问题。
牵牛花
叶圣陶
①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水门汀地没法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曾与铁路轨道旁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儿,他不肯。
②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搀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③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④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引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功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萎去。据几年来的经验,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蕾是开不出来的;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那时的花蕾才开得成。
⑤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他日花开,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
⑥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有时认着墙上斑剥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剥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功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渐渐地,浑忘意想,复何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⑦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
【1】请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理解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默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有“老把戏”一词,请联系上下文,说说“老把戏”指什么,有什么修辞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现牵牛花“生之力”的精彩文字不少,请在文中将它划出,并在旁边写批注文字。
【4】“他日花开,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让你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以心灵温暖心灵(节选)
①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他一生从医,直到97岁才退休,救治的患者超过1.6万名。
②“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zhài)累累,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这是吴老最常对年轻医生说的话。
③有一次,病房里收治了一位浙江农村的妇女。吴孟超去查房时,检查完病人,又认真看了她的病历,眉头微微皱(zhóu)了起来。他把值班医生叫到走廊里,问道:“为啥要给这个病人用先锋6号?还是进口的?”值班医生答道:“作为常规术后抗感染药物,大家都在用先锋6号。”“什么‘大家’?”吴老严肃(sù)地说,“你知道医疗费用对这样的病人是多大的经济负担!没有明显的感染,术后又很稳定,为何不用其他便宜的药物?效果也不错。要为病人多考虑(lǜ)考虑才对呀!”
④不仅如此,凡是看过吴孟超门诊的病人,还会对他那特殊(shū)的打招呼方式留下深刻印象:看见病人坐下,他会笑呵呵地紧紧握住病人的双手。外人乍(zhà)一看,还以为他在接待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对于这种特殊的打招呼方式,一位护士长曾(cénɡ)请教过吴孟超,他是这样说的:“跟病人握手至少可以有三个作用:一是可以展示医生对病人的关心,让病人心里感到踏实;二是双手一握,对病人的发烧程度,自己也能掌握个八九分;三是双手一握,顺势可以把手滑到病人的脉搏上,给病人切脉,有助于病情判断。”
⑤“一个人全神贯(ɡuàn)注地做他愿意做、喜爱做的事情,是很愉快的。在医生这个岗位上,我感悟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人生的意义。”吴孟超说。
【1】短文写了与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有关的两件事,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1)_______ (2)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②自然段中“设身处地”的意思,写在下面。并在下文中把最能体现吴孟超医生“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句子用“______”画出。设身处地: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主要对吴孟超医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了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_____的人。
【4】结合第④自然段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很注重和病人握手的细节,主要是为了和病人联络感情,成为朋友。
B.他和病人打招呼的方式很特殊,体现了他对病人的关心。
C.跟病人握手的同时留心病人病情,体现了他的细心周到和高明医术。
【5】“在医生这个岗位上,我感悟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人生的意义。”请结合短文或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
13、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豆花庄的小家伙们
我们村外的水渠边,有一大片豆子地。夏天,豆叶下洒满了绿荫,紫色的豆花,星星点点,十分好看,还散发着一阵阵芳香,这里的空气新鲜极了。
这就是虫虫们的家乡——豆花庄。
豆花盛开的季节,是蝈蝈儿最高兴的时光。
他们穿着小绿褂,蹲在豆叶上,不停地唱着:“蝈蝈蝈!蝈蝈蝈!”
他们唱的歌,都很好听。
早晨,他们的歌声,像豆叶上的露珠一样,圆润、晶亮。
午后,太阳晒得豆叶儿都打蔫(niān)了。他们还在唱。那歌声,像清凉清凉的渠水,流到了豆棵旁,也流进了我的心田里。
傍晚,他们的歌声,带着豆花的香味,飘着晚霞的色彩,伴送乡间小路上归去的牧笛……
他们唱啊,唱啊,唱自己真正的生活,没有忧虑,充满了快乐的希望。
这里,看不见音乐厅和剧场,他们好像都是在自己的小院里歌唱,在自己小院的葡萄架上歌唱。小螳螂、小蜻蜓、蜜蜂、彩蝶都来听;草儿、花儿和豆棵棵们,也都在听。
我听到他们唱的是一支绿色的歌,在绿色的歌里,好像还飘着金色的梦,那么优美,那么令人向往……
听啊,听啊,听得豆花儿们都笑了。
(1)豆花庄里的小家伙们都有________和________。
(2)豆花庄的小家伙们在豆花庄里过着怎样快乐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用“____”和“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排比句,并各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本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爬山虎的脚生长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爬山虎的脚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爬山虎的脚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细心观察 ②连续观察
①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_________)
②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_________)
③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__________)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弯曲(____________) 牢固(_____________) 仔细(______________)
【6】用“ ”画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
【7】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健康与欢乐同行
玩出健康 玩出精彩
为了丰富小朋友的假期生活,提高大家的团队精神,银河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从2017年5月18日起,每天下午2∶00推出运动智力大比拼活动。活动内容精彩绝伦,参赛获胜者更有大奖。
活动对象:在校小学生均可报名。
活动地点:银河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演出大厅
充满热情,热爱运动,敢于挑战的你赶快来参加吧!
银河少年儿童活动中心
【1】本海报推出的是________活动,这次活动的口号是____________。
【2】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次活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参加人员是______________。
【4】海报中画线句子写得很有特色,请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他因为取得了好成绩,所以一点不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演出开始了,同学们的眼睛都投向舞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这学期,我们班同学经常阅读的杂志有《快乐语文》《少年文艺》《幽默小国学》。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和写作水平。我们班还被学校评为“书香班级”的光荣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写出正确的句子。
科学家经过多次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
你有没有发现,无论多忙,家里总会有人给你做饭。你有没有试着也给家人做顿饭,或是学着给他们做个小帮手,做一做家务?
先去试试,然后围绕“做家务”为话题,完成一篇习作。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