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美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艾伯特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B.《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罗曼·罗兰,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巴尔扎克传》三部传记,也称《巨人三传》,罗曼·罗兰还有代表作《老人与海》。
C.《平凡的世界》是陕派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获“茅盾文学奖”。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深刻地展示了中国农村民众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D.《三体》是中国作家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中国第一部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的作品。小说把人类放置于宇宙背景下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对人类的未来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缓慢而不懈怠。
B. 即使是海枯石烂,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日本军屠杀南京城的滔天罪行。
C. 有的司机明明是酒后驾车,被交警拦下后还强词夺理,不服从管制。
D. 宜春的明月山吸引着全国的游客纷至沓来,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欺侮(fu) 怠慢(dài) 撺掇(cuān) 大彻大悟(chè)
B. 过瘾(yǐn) 酬谢(chóu) 衣襟(jīn) 如法炮制(pào)
C. 亢奋(kàng) 羁绊(jī) 震撼(hàn) 戛然而止(jiá)
D. 晦暗(huì) 恣意(zì) 挑衅(xìn) 纨绔子弟(ku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B.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C.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D.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5、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画线的句子。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6、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交代桃花源人的来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甲)朱赫来察看了小山包,然后同托卡列夫、帕托什金坐雪橇到伐木场去了一趟,又转了回来。抖坡上的人还在坚持不懈地挖土。朱赫来望着飞舞的铁锹,望着弯腰紧张劳动的人群,低声对阿基姆说:“群众大会用不着开了,这儿谁也不需要进一步动员。托卡列夫,你说得对,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乙)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1)(甲)段叙写了朱赫来在视察_________时候的情景。(乙)段中“他”指的是______(写出姓名),“做点别的事”具体是指________一事。这表明他已经从过去的伤病、绝望、精神危急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规划新的生活。
(2)结合小说中相关故事情节,分析朱赫来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蚕豆
曾必荣
①北京我没去过。
②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之《蚕豆》中道:“北京人是不大懂吃新鲜蚕豆的。北京人爱吃扁豆、豇豆,而对蚕豆不赏识。”单从这一点上,我就不羡慕北京人。
③我生在江北边,现居江南岸。江南江北蚕豆好,叫我如何不爱它?我爱吃新鲜蚕豆,尤其是现在。而在小时候,我却偏爱吃老蚕豆。
④小时家贫,零食稀有。逢上年节日,若能装上半裤袋的蚕豆,我就什么都不去想了。这种把晒干的蚕豆,和着“油沙”炒熟,当零食吃的蚕豆,在我的故乡,并没有特别的称谓。蚕豆就叫蚕豆,“站不更名,坐不改姓”,像铁打的汉子,其硬无比。——牙齿不好的人,是难享这口福的。
⑤边吃蚕豆边玩,最是有趣。显富,让伙伴瞧见,必定引来眼巴巴的问:吃么东西,把点我吃吃?
⑥吃没呀。
⑦没吃——?你把嘴张开给我看看。
⑧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
⑨把这一点点?
⑩嫌少,有本事你就不要。等我要缩回手时,伙伴就一把把蚕豆抓走,自言自语地说:少吃多有味,多吃味不高。
⑪还和弟弟比赛,看谁把蚕豆抛得高,并用嘴巴接住。输的一方,进贡蚕豆。这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弟弟输急了,拔腿就跑,我紧追不舍。捉住了,就从弟弟的口袋里狠狠地抓上一把,旋即逃之夭夭了。
⑫童年,多像那田间地头的蚕豆花呀,花蝴蝶似的,那么的可爱,那么的美好。可惜,花开不多时,童年也转瞬即逝。
⑬到了上中学,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格外钟情于蚕豆”,这一类的话,我只能放在心里,绝不会让同学们知道了。其时,学习到鲁迅先生的《社戏》。班里有位女同学长得小巧,眸子仿佛两粒“乌油油的罗汉豆”。于是,有好事的同学戏称她“蚕豆”。不久,就在班上传开了。她是讨厌同学叫她“蚕豆”的。甚至,吃蚕豆都犯了她的忌讳。
⑭而今忆及,我不禁哑然一笑。
⑮这“一笑”,笑得我少年不在了,青年也不在了。人到中年,牙齿不再所向披靡,无所顾忌——怕冷怕热,欺软怕硬。幸好,蚕豆的吃法良多:焖炒、油炸、水煮、烧汤……都很好吃。
⑯立夏时节,刚上市的蚕豆,嫩、糯、香、鲜。清人袁子才在《随园食单》中说:“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吃方佳。”这种吃法,我没吃过。但对“随采随吃方佳”,倒是身同感受。
⑰鲜嫩的蚕豆,我还是最喜欢烧汤吃。做法也很简单,蚕豆去皮,怕一不小心老去,不洗,立即到锅里。用大火再度烧开,把搅好的蛋液均匀地淋上,放盐,添油,撒少许葱花,即可食用。这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遗憾的是,吃这道汤的时令太短暂了。故有蚕豆谣云:蚕豆青,蚕豆黄,青的嫩,老的黄,由青转黄太匆忙。其实,这是我一时兴起瞎编的。不过,蚕豆易老的确是事实。
⑱是不是,有点奇怪蚕豆为何易老呢?想一想,也不难理解。先抄录一段竹峰君在《葫芦》里说的话:
相对其他果蔬,葫芦营养价值较低。给了好看的外表,哪能再给丰富的内涵,天下好事,岂能让葫芦占尽了?
⑲借用上面的文字,稍加改变,给蚕豆易老找个理由吧:相对其他果蔬,蚕豆营养价值较高。给了丰富的内涵,哪能再给太多的青春, 天下好事,岂能让蚕豆占尽了?
【1】阅读文章第④~⑰段,作者记叙了与蚕豆相关的哪几件事?
【2】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
【3】文章第⑰段画横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自选角度赏析。
这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遗憾的是,吃这道汤的时令太短暂了。故有蚕豆谣云:蚕豆青,蚕豆黄,青的嫩,老的黄,由青转黄太匆忙。
【4】本文以“蚕豆”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选择一部你读过的名著或看过的电影,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