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期末雅安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我会给句子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1.那棵树上有一只小鸟在唱歌_____

2.明天你能和我一起去小刚家吗_____

3.天空的云朵一会儿像小鸡,一会儿像小马,多么好看啊_____

4.这样______我们一起玩游戏吧_____

5.怎么不会______动脑筋想一想______

6.办法倒有一个_____就是把大象宰了_____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_____

2、写一写反义词

――( )   倒下―( )  ――(   )

3、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抬头 ______ 黑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一比,再组词。

场(   ) 喊(   ) 杜(   ) 辨(   )  

扬(   ) 减(   ) 林(   ) 辩(   )  

泣(   ) 幸(   ) 猴(   ) 辫(   )

粒(   ) 辛(   ) 候(   ) 瓣(   )

 

5、照样子,填一填。

害羞的(姑娘)  清晰的(_________  广阔的(__________

耐心(等待)  吸取(__________  接受(__________

(挖)野菜  __________)风景  __________)牛奶

二、书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填空。

1. ,事竟成。(《后汉书》)

2. ,那巨石真像一位在高高的山峰上。(《黄山奇石》)

3.三九四九,。《数九歌》)

4.本学期,我记住了几个含有动物的成语:舞,,害

三、判断题(共4题,共 20分)

7、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汽”升到天空变成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后变成了“云”。_____

2《望庐山瀑布》写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_____

3“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读这句话时,“哪”要读四声。 _____

4商量的时候要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_____

8、判断对错,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

【1】南极的企鹅给狮子大王寄了块冰,收到的时候还冰冰凉的。____

【2】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____

【3】妈妈给我买了一只漂亮的铅笔。____

【4】“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下一句是“疑是银河九天落”。____

【5】写留言条要先空两格,再写留给谁的。____

9、判断下列每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思是否一样。(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1】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 )

【2】我上学经过小华的家门口。鼹鼠先生经过狐狸太太家。( )

10、课文回放亭。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狐假虎威》中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____

2《风娃娃》一文中,风娃娃为人们做了好多好事,如把风筝吹上天。   (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1、阅读短文,做题。

享受森林

①樱樱很想有一天能去森林玩。爸爸指着门前花园里的一棵小樟树苗说:“看,这里就有一片森林。”“什么呀,那只不过是几根小小的枝条嘛!”

②“只要你心里有它,经常去照料它,用不了几年,它就会长成一片森林。”

③A樱樱虽然有些怀疑,但她选择相信爸爸。所以,樱樱每天从门前走过时,都要看看那棵小樟树苗。泥土干了,就浇水;长了杂草,就把杂草拔掉;刮大风了,就为它绑上一根棍子;寒流来了,就在它四周铺些稻草……

④过了一年又一年,小樟树跟着樱樱一起长大。到了樱樱读二年级的时候,小樟树已经有几个樱樱那么高了,樟树茂盛的枝丫,朝气蓬勃地朝四面八方伸展,编织出一大片嫩绿色的阴凉。

⑤樱樱高兴极了,搬个凳子坐在树荫里不肯离开。妈妈问:“你老是坐在那里干什么?”樱樱笑嘻嘻地说:“这是我的‘森林’,我在享受它呢!”

【1】句子A中,樱樱怀疑的是(       )。

A.一棵小樟树苗长出几根小小的枝条

B.一棵小樟树苗能长成一片森林

【2】樱樱为小樟树苗做了哪些事?在文中用“_____”画出相关句子。

【3】樱樱笑嘻嘻地说:“这是我的‘森林’,我在享受它呢!”

▲樱樱的“森林”指的是_______

▲樱樱的“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在文中用“       ”画出相关句子。

▲樱樱是怎样享受森林的?

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天地

一群蚂蚁在屋外忙来忙去,小公鸡歪着头问:“小蚂蚁,你们快乐吗?”蚂蚁回答:“我们过冬的粮食快要备齐了,很快乐。”

两只燕子在屋檐(yán)下做窝,她们不停地来回衔(xián)泥,小公鸡昂头问:“燕子姐姐,你们快乐吗?”燕子说:“我们马上就有了自己的家,很快乐。”

小公鸡问梅花鹿阿姨:“梅花鹿阿姨,大家都很快乐,快乐是什么呢?”

梅花鹿阿姨说:“孩子,快乐是需要自己寻找的,快乐来源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快乐在每个人的心里。”

【1】数一数,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小公鸡找快乐,都向谁请教了?在文中用“○”圈出来。

【3】小公鸡向梅花鹿阿姨请教,她是怎么回答的呢?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4】读了短文,我知道小蚂蚁的快乐是______,小燕子的快乐是______,听了梅花鹿阿姨的话,我知道快乐是______。(填序号)

①过冬的粮食快要备齐了        ②要自己寻找的        ③马上就有自己的家了

13、 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一天,先生又教了一段课文。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能背了。可是,文章里的意思,他还有些不明白。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念书的同学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1.找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并把它们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2.“霎时”是表示时间短的词,像这样的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

  摇头晃脑   ______头______脑 ______头______脑

4.孙中山壮着胆子站起来提问时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精彩阅读

这时,救小白兔的雪孩子不见了。他已经化成水了。

不,雪孩子还在呢!瞧,太阳晒着晒着,他变成了很轻很轻的水汽。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1雪孩子为什么会变成白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着雪孩子变成云,小白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并完成练习

狄更斯当乞丐

狄更斯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

有一天上午,他家里的女佣人去厨房准备午餐,看见一个乞丐在门口徘徊。

“会不会是窃贼?”女佣人十分害怕,就要向门外马路上的人呼救。

乞丐突然说道:“别嚷!伊丝唐,是我呀!”随后他把大毡帽摘掉了,原来是主人狄更斯。

“先生,您这是怎么啦?”

“没什么,我只不过是想向你要一碗汤。” “您在要饭?”

“是的,因为我想知道一个乞丐接受施舍的一碗汤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一次极好的生活体验被女仆的虚惊打断了,狄更斯很是惋惜。

【1】狄更斯是________国著名的________

【2】狄更斯的女佣人看见门口有一个乞丐在徘徊时有怎样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狄更斯乔装成乞丐是因为________

【4】狄更斯乞讨成功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4题,共 20分)

16、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啊!

2._____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3.孩子们__________

4.我可以__________

17、连词成句,并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喜欢  我  小鸡  吃  蘑菇  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空  圆月  照  十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  去  登高  踏  菊  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句子,用加点的词造句。

(1)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会被人发觉。

只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不该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听不见了吗?

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鲸一边欣赏音乐,一边随着破冰船慢慢游出冰区

一边……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句:春姑娘叫醒了柳树。

(1)春姑娘把柳树叫醒了

(2)柳树被春姑娘叫醒了。

小青蛙捉住了害虫。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0、小作文

读完课文感触很多,把你的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与同学分享。

要求:语句通顺,叙述合理,内容完整,字迹工整清晰,字数100左右

参考答案: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