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
A.中国古代文学中发展得最为成熟的样式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而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即使是叙事文学也不例外。
B.随着打车软件“滴滴快车”通过微信支持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持和支付宝“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C.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科技飞速发展,全球化日益频繁,人们的交往日趋便捷,整个社会的变革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
D.人社部正在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询社会各界人士,方案成熟后,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道芷阳间行
A. 间以诗记所遭 B. 得间奔真州
C. 间至赵矣 D.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为笔名,他创作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朝花夕拾》等。
B.《荀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儒家代表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成立“创造社”。
D.韩愈,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七月既望”中的“望”是指农历十五日,“既望”指望日后一天,十六日。
B. 苏轼,字子瞻。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出于礼貌和尊敬一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
C.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察”是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由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任命地方官员,再向朝廷推荐。
D. “当侍东宫”中的“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位于皇宫东部,后多为太子住处,故亦多指太子。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扶不扶”不应成为一种纠结,受助者应心存感恩,不要把别人的好意相助看作是 ,甚至借机牟利。
②在他看来,自己担任常务副局长,等老局长一退休,自己自然 会担任局长的职务,不应该存在变数。
③针对有些股东提出的问题,总经理认为,关于公司的经营状况,调查报告数据翔实, ,大家不要再有疑议。
A. 不容置疑 理所当然 顺理成章 B. 理所当然 顺理成章 不容置疑
C. 顺理成章 理所当然 不容置疑 D. 理所当然 不容置疑 顺理成章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的眼泪
张斌
昨天,小儿于春生考了两个一百分,他妈高兴得忘乎所以。可没料想今天就突然上演了一幕“悲剧”。
双职工的早晨,本来就够紧张的。你想啊,打扫卫生、做饭、听新闻、听英语,光喊春生起床,就得五分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他折腾醒啦。他自己穿好了裤子,却找不到上衣,里屋外屋,床上床下,全找了个遍,连影儿也不见。好,发动群众帮他找,他哥哥姐姐正背英语单词,也被勒令停止了。一个个噘着嘴,嘟嘟嚷嚷,埋怨之声此起彼伏。春生哭起来了,坐在小椅上,穿着一只袜子,大拇脚趾从里面拱了出来。袜子是姐姐穿过的,裤子是哥哥穿过的,春生简直就是“拾破烂的”。只有找不到的这件上衣是专门给他买的,绿斜纹、带拉锁的夹克,穿在身上,神气透了,刚洗过一水,还新着呢!丢哪件不好,偏偏丢这件。哭吧,哭也没用。
审讯开始了。一边吃饭一边审。除了春生,嘴都不闲,以他妈妈为首,哥哥姐姐当陪审员。说!是不是丢在学校了?是不是跟同学们疯,疯热了,把衣服一脱、一团、一扔,就不管了?对啦,放学是穿着那件绿夹克回来的……下午是穿着海魂衫去上学的……那么,想想是不是丢在楼下了?对啦,放学回来书包一丢就往外跑,跟几个泥猴儿似的小子拌四角(注)。总跟你说不许玩那玩艺儿!一捧把土掀起来,那土里什么细菌都有,全吸到鼻子里去,全吸到肺里去,吸进去生虫子,会把肺咬成大窟窿。你总是不听,臭小子!你好好想想,是不是摔四角摔热了,把衣服一脱、一团、一扔就不管啦?早就说,不能给你买新衣服,你穿破烂就对了。你什么没丢过?小刀、转笔刀、橡皮、文具盒,你咋不把你自己丢了?省得我们成天操心!哭,你就会哭!你倒想想,到底丢在什么地方啦?……什么?脱在家里了?在你哥哥床上?瞎说,你去找找看!算啦,你对老师说,让老师问问同学,看谁捡到没有……
春生连饭也没吃,用手背抹着眼泪上学去了。我在孩子的书包里塞了两个鸡蛋,当然是他妈妈授意的,教育归教育,疼还是疼。
中午,孩子们放学回家了,春生走在最后,低着头,磨磨蹭蹭不敢进屋,一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衣服没找到。不等大人问,孩子的眼泪先淌下来了。
他妈从厨房里出来,一见春生这个样儿,就皱起了眉头。惯于看着大人眼色行事的姐姐,也立即板起面孔,先发制人地大声说:“就知道没找着,看你往后还疯不疯!像你这样的,啥也不能给你买!”
春生“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本来就有气的妈妈,把碗使劲往饭桌上一顿,厉声喝道:“哭啥?你自己丢了东西还有脸哭?我一看你这个没出息样儿就来气……”
这时,大儿子从里屋笑嘻嘻走出来,偷偷拽了我一下,我随他进了里屋,他往床上一指,但见春生的绿夹克好好地放在那里。
“咋回事?”我又喜又奇地问。
“在衣柜里,不知是谁放进去的。”
我把衣服拿起来,让大儿子偷偷把妈妈喊进屋来。她来时仍然一脸乌云,见了春生的绿夹克,先是一怔,一问明白,就拍了一下额头说:“哎呀,该死,是我昨晚收拾屋子时,随手塞到衣柜里的……”她笑了起来,流出了眼泪!
“瞧瞧,把老三冤枉了半天……”她有点难为情。
“你制造这类‘冤案’不止一次了。”我笑着批评她。
“那怎么办呢?你去劝劝他,就说衣服找到了,让他好好吃饭。”
我把衣服拿到外屋,告诉春生衣服找到了,是妈妈找到的。春生马上破涕为笑,也没问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洗洗脸,就高高兴兴吃起饭来。
他妈妈朝我做个鬼脸,故意板着面孔说:“记住,春生,以后可不许把衣服脱下来随便乱扔啊!”
这样处理的确不公平,但大人有大人的逻辑:对孩子们必须维护大人的尊严,而不必去考虑孩子的尊严。
生活里有许多事,常常是这样。
(有删改)
(注)四角:用纸折叠成的方方正正的儿童游戏玩具。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讲述了春生上衣失而复得的故事。对这种极为平常、极其普通的事,作者见微知著,在挖掘主题方面有独到之处。
B.小说通过找衣的冲突、审讯的场面、早饭和中饭的两个镜头,把全家“教育”春生的场面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
C.小说语言简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第③段审讯的场面,以对话替代了直叙的形式,省去了许多笔墨,而且连珠炮式的追问,更显气氛紧张。
D.小说以“孩子的眼泪”为题意蕴丰富,作者向社会、向家庭发出呼吁:多给孩子心灵自由,不使扭曲;爱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去践踏。
【2】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妈妈”这个角色,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妈妈”这个人物形象。
【3】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横线句子的含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__________”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取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石在盒子里毁坏了做例子,并用反问的语气批评弟子冉有和季路既失职又推卸责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季氏将伐颛臾》中,体现了孔子对心口不一的行为十分厌恶的句子是:“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 中,词人面对大千世界,在感叹宇宙的广阔之后,慷慨激昂,又发出了这样的追问“ ________,___________ ?” (《沁园春•长沙》)
(2)《荆轲刺秦王》中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出了众宾客为荆轲送行时的神态,渲染了一种极其悲壮的气氛。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5)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6)《论语•颜渊》中表明“仁”的最高境界即在于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而非强加于别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7)《大学》中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三句话是:“_____,______ , _______”。
(8)在《中庸》中论述达到“中和”后的思想境界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则》中,阐述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中的“是心”指: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经过艰苦磨练的作用是: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师说》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1、默写下列句子。
①《氓》中受尽虐待的女子终于在最后发出了生命的呐喊,“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集中展现了她的反抗精神。
②《离骚》中作者用女人来喻朝中的小人,“_________ ,__________”这些小人诽谤诬蔑我高尚的人格。
③屈原“_________ ,__________”在文中坚定地表达了即使被肢解也要坚定志向不改初衷的愿望。
④《短歌行》“_________ ,_________”中作者原写姑娘思念情人,现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⑤《归园田居》里作者意欲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回归田园的心情。
⑥《荷塘月色》中作者见到叶子底下是“______________,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月光如流水一般,_________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营造了一个梦幻静谧的月下荷塘。
12、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欲望休”写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态和心情?
【2】“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对后来一些诗词如钱翊的“芳心犹卷怯春寒”,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乃至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句诗在抒写感情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13、文言文阅读:孔雀东南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人伤之 伤:哀悼
B. 便可白公姥 白:告诉
C. 留待作遗施 遗:遗留
D. 处分适兄意 适:依照
【2】下列选项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B.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C.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D.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3】下列对《孔雀东南飞》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贱妾”是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中的
“卿”,是古代夫妻,朋友间的爱称,文中则是仲卿对妻子兰芝的爱称。
B. “结发”,指束发,古人到了一定年龄后,把头发束起来,表示成年了。
C. “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四个词均为古代表示夜晚时段的名称。
D. “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指农历每月的初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4】下列对节选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节用铺排手法,意在强调刘兰芝自幼聪明能干、知书达礼、有教养,为下文刘兰芝无故被谴做铺垫,也反衬了焦母的专横无理。
B. 从焦仲卿与母亲的对话,可以看出焦仲卿的懦弱性格,同时也借焦仲卿之口证实了兰芝被遣是无辜的,夫妻二人的感情是深厚的。
C. 描写刘兰芝装束一段,表现了其沉着冷静的心理,也赞美了她的美丽,同时也是其在婆婆面前的示威。
D. 同样是告别,刘兰芝对婆婆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而和小姑的感情是深厚的,所以洒泪告别。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多谢后世人 B. 叶叶相交通
C. 二情同依依 D. 本自无教训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望百年风云,你能看到南湖船上的明灯,大革命的号角,巍巍井冈山的红旗,延河城头的抗日烽火;你能听到南昌起义的枪声,秋收暴动的呐喊声,伴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而奏响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心声……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2021年新年贺词中,有一个词语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这个词语就是“奋斗”。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2020年,多少风光尽收眼底,多少坎坷踩在脚下,多少梦想已经实现。奋斗则是不断走向胜利的唯一路径。
回望建党百年的历史,再看当今中国之辉煌,作为中学生,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班级要举行“同庆建党百年华诞,砥砺奋进有我担当”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你的思考、感悟,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