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凌万顷之茫然 B. 亦将有感于斯文

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 共事二三年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使往来(出使)   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

B.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   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C. 海安、如皋(取道)   师之不传也久矣(道理)

D. 萦青缭(白水)   不知东方之既(天亮)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坐收渔利 钟灵毓秀 珠连璧合 助纣为虐

B. 置若枉闻 语无伦次 震耳欲聋 锱铢必较

C. 鸢飞鱼跃 寅吃卯粮 运筹帷幄 源远流长

D. 应接不暇 语焉不详 坐壁上观 喧宾夺主

4、下列作品、作者和相关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春秋——左丘明——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B.《聊斋志异》——明——蒲松龄——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C.《窦娥冤》——元——关汉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D.《与妻书》——清——林觉民——情真意切、说理深刻的书信体散文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刀而藏之               善:揩拭

依乎天理                      天理:天然的道理

B.技至此乎               盖:同“盍”,何、怎么

乃中《经首》之        会:音节、节奏

C.于寡妻                  刑:同“型”,做榜样

合于《桑林》之舞       《桑林》:祭祀活动

D.因其固然                  固然:本来的结构     庖月更刀                  族:高明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    关于诗歌,如今人们常常说到的一个关键词是“回暖”或“升温”。这个关键词表达了人们对当下诗歌基于共同感受基础之上的一种判定,也有种种现象可以证实着人们的这种判定。

其实,新诗文体形式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滞,也从来没有脱离它所处的时代。同时,不只是新诗,当代旧体诗词的写作人数及作品数量同样得到了几倍的增长,旧体诗词的采风、研讨、吟诵等活动也是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社会在进步,思想在演进,人们在改变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形成的对于诗歌的成见,能够重新以一种客观、冷静、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诗歌和诗人了。越来越多的人,在以诗歌为载体,非常便捷地交流感情,传递智慧,散发温馨,乐享生活。在诗歌面前,人们似乎打破了年龄、职业、地域等种种限制,实现了平等并超越于尘俗之上。

诗歌与新媒体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亲密。如果说10年前网络诗歌海量涌现时,不少人发出的“网络媒体的勃兴挽救了诗歌”之类的断言不无道理的话,那么,今天的微信传播平台,让诗歌进一步活得更加自由、自在和舒适了。诗歌的短小、快捷等文体优势,遇到微信平台,可谓如鱼在水。

还有,电脑与手机的结合、联动,让诗歌呈现了崭新的景观和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中国诗歌网一开始就拥有电脑端、手机端、APP三个端口,随后又申请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传播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全方位的立体多向传播。中国诗歌网以建设“诗歌高地、诗人家园”为宗旨,以繁荣诗歌创作,发现和培养青年诗人,引领网络诗歌发展方向为己任。中国诗歌网的问世,结束了多年来没有官方诗歌网站的历史。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到前些年的梨花体、羊羔体,诗歌常常遭人诟病,许多诗人也常常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诗人身份。羊羔体遭媒体热炒的时候,许多人甚至连诗歌文本读都没有读过,就想当然地认为羊羔体完全是不好的、负面的、应该否定的东西。殊不知,一旦接触羊羔体作者车延高的诗歌文本,平心而论,其中不少诗作还是颇具诗意、内涵和境界的。

综上所述,当下诗歌回暖升温的氛围我们不难感受到,其原因也不难找出:有科技发展和新媒体的因素,有诗歌和诗人自身的因素,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有人心变化的因素。有人对新媒体与诗歌发展的关系看得很重,认为技术革命因素对今日诗歌回暖起了决定性作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个人觉得技术力量仍然是一种外部因素,最重要的应该是社会环境和人心变化所致。尤其值得欣喜和令诗歌界振奋的,是政府对诗歌文化的高度重视,这对当下诗歌气候的回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诗歌的复兴与再度辉煌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摘编自杨志学《当下诗歌回暖与升温》,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诗歌的“回暖”或“升温”,是人们基于共同感受基础之上的一种判定,当前的种种现象可以证实这种判定。

B.在当代新诗文体形式一直在发展的同时,当代旧体诗词也在迅猛发展,由与之相关的活动不断开展即可见一斑。

C.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演进,人们已经彻底改变了对于诗歌的成见,以客观、冷静、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诗歌和诗人。

D.当下诗歌回暖升温,由诸多因素促成,如科技发展和新媒体,诗歌和诗人自身,社会大环境,人心变化等。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前,新诗和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队伍都在不断壮大,诗歌数量迅猛增长,可以想见,这一形势将会持续。

B.作为官方诗歌网站,中国诗歌网以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感,发展诗歌、繁荣诗歌创作,引领网络诗歌发展。

C.对羊羔体诗歌全盘否定的态度不可取,通过研读羊羔体诗歌会发现其中不少诗作颇具诗意、内涵和境界。

D.政府对诗歌文化的高度重视,不仅是当下诗歌气候回暖的重要因素,而且推动和促进了诗歌的复兴。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大概在1927年夏创作了《雨巷》,之后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中调。

C.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为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整齐划一,所以又称为“长短句”。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D.歌的意象分为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称为实生活意象和象征性意象),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为描述性意象,而《再别康桥》和《大堰河——我的保姆》则主要运用了比喻性意象。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来描写蜀地与秦塞的连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中,从空间、时间的角度写尽王昭君悲剧一生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寡人于国》中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杜甫也有与之内容近似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 ,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______

(2)廉颇闻之,______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______

(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____________ 。何以伐为?

(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______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刚正在听《又见炊烟》这首歌,当听到“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时,联想到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4)刘老师遇到了高中教过如今在大学工作的小莘,不禁引用《劝学》或《师说》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奖得意弟子,似有自我宽慰之情。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寄寓了词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沉感慨。

10、课内背诵篇目默写

(1)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________________。”

(2)《定风波》(苏轼)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3)柳永《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两人离别时的极度感伤。

(4)李清照《醉花阴》中化用用陶渊明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慨人生、以酒祭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⑵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⑶在《三峡》中,郦道元从色彩、情态的角度描写春冬时分三峡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⑷撑一支长篙,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⑸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这正是他在《出师表》中所写到的:“___________ ”。

⑹饭疏食,饮水,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徐志摩《再别康桥》)

⑻秋风萧瑟天气凉,___________(曹丕《燕歌行》)

______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诗经 子衿》)

⑽《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说秦伯,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____________ 。”

_________,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①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②故关:故乡。③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看起来平直、刻露,但应接自然,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

B.“人归暮雪时”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

C.“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 “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

D.“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委婉含蓄。

E.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2)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那些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所学也;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闻者。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1】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跂望矣           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B.积土成山,风雨兴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C.不如须臾所学也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D.假舟楫者,能水也     君子生异也

【3】下列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也(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

B.而江河(绝:到达)

C.而闻者(彰:清楚)

D.用心也(躁:浮躁,不专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就砺则利  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鸡豚狗彘之   ④是社稷之臣

⑤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⑧封之以膏腴之地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③①⑦⑧

【5】翻译下列句子。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刘向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③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

⑤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⑥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