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从文言文特殊句式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戍卒叫,函谷举
A.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是指元曲和明清传奇。元曲涵盖了散曲、杂剧,还有宋元时代的“南戏”。杂剧和传奇由曲词、宾白、宫调三部分组成。
B.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杂剧的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其他配角一般只能道白不能唱。
C.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王实甫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D.莎土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代表他戏剧艺术顶峰的是四大悲剧《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
3、(题文)下列不适合挂在中学教室里的励志条幅是( )
A.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 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C.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D.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就:成就。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假如没有
C.吾其还也 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D.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假借:宽容,原谅。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得西山宴游记 欢乐
B.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这样
C.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恩惠
D.秦伯素服郊次 停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传播渠道不同、审美标准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区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自杨洪涛《文艺界需要真正的优质偶像》)
材料二: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
材料三: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却被扭曲的“眼球经济”推波助澜。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
材料四: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值得反思。
(摘自潘清《美育为何难落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少年的文化选择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大任,我们要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B.病态审美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比如,有的就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关系。
C.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但人们普遍认为偶像应该具有过人的才华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D.“走偏”的文化消费理念造成了审美创造的“病态”,“病态”的审美反过来又推动了文化消费的偏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时代军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
B.昂扬雄健的气概、敢于开拓的勇气和青春勃发的精神是判断一个社会健康向上的标志,因此,我们决不能让“阴柔之风”吹来。
C.只有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才能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这才是公共传播的主流。
D.学校美术课程一直处于边缘位置,不被重视,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负面情绪会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我们迫切需要品位高雅的“美育课”。
【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扭转现阶段的病态审美,重建健康的审美观。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批评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是因为在意人地位尊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借客之口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渺小的无限慨叹。
(3)《论语》中引用诗经“______,美目盼兮”原本是描写女子的美丽,而《静女》中_______则以动作描写女子的淘气。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3)《琵琶行(并序)》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一诗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心系天下、忧思时局的感受。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的行旅,人事匆匆,由纯自然的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4)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用 “__________”句写出了湖水的明净光洁和湖面的广阔;用“___________ ”句写出了月夜下湖天一片澄明的美好境界。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一诗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时光流逝而壮志未酬的感叹,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表达作者不受重用、报国无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词中的“____________”写街巷河桥的美丽;“____________”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拟和比喻手法描写江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斗转星移,沧桑屡变,历史遗迹和英雄人物都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开门见山,以“吴丝”“蜀桐”突出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借此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娴熟。
B.前四句先写琴、声,再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C.“梦入”两句,用“老”和“瘦”突出羸弱乏力的鱼龙竟伴着音乐腾跃起舞,形象地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诗人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和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既表达了对李凭技艺的赞赏,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思。
【2】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是如何摹写琴声及其效果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皆引兵而去。
②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颖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③后三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功自如,无赏。
④后二岁,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前将军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大将军青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候,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善骑射,杀首虏多 用:凭借,依靠
B.尝夜从一骑出 从:率领,使…跟从
C.当死,赎为庶人 当:判决,判……罪
D.大将军青阴受上诫 阴:暗中,暗地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
B.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
C.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
D.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
【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黄,指大黄弩,又称黄肩弩,是汉代的一种弩,它的特点是射程远,杀伤力大,但需要极大的臂力才能拉得动。
B.数奇,指命运不好,遇事多不利。奇是单数,古代占法以偶为吉,奇为凶。这里说李广“数奇”,等于说他命不好。
C.莫府,即幕府,是指古代将军外出征战时,设立在帐幕内的处理军政的机构,是重要的军事指挥机关。后也称军政大官僚的府署。
D.刀笔吏,古时军中的一种特殊官吏。多由有文化的士卒担任,平时负责处理军政,记录功劳和过失,大战时也需要参与战斗。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足智多谋,沉着冷静。他面对数千匈奴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匈奴人不敢贸然追击,自己的小部队得以保全。
B.李广并不完美,心胸稍显狭窄。李广赋闲在家时,曾受到醉酒的霸陵尉的呵斥与阻挠,等到他重新被重用时,立刻设法斩了霸陵尉。
C.李广擅长射箭,勇猛过人。他在部队被四万匈奴骑兵围困的危急时刻,凭借高超的箭法和沉着的指挥,最终保全了军队,成功击退了敌军。
D.李广心怀下属,刚强自尊。李广拔剑自刎,一是为了保全下属,同时也是因为不愿面对刀笔吏的审讯而有辱尊严。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此时,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机翻涌。我听见出发的声音。我们出发,为了不曾改变的信仰,为了追逐梦想的渴望。把每一场胜利的终点,作为新征程的起点。从春天出发,带着穿越寒冬获得的力量;从平凡出发,我们终会铸就新的伟大。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出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励志大片《中国再出发》
读完以上文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以“______再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