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期末南充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肤biān     凉yìn     靡之音mǐ

B. 守kè     秀juàn     媚chǎn    声文坛fěi

C. 红fēi    落sǎn      梁jǐ      少不事gēng

D. 种miù    寥寥liǎo     求qí      怙恶不quān

2、下列句子加点字活用不相同的一项( )

A. 樊於期乃曰 又前而为歌曰   B. 皆白衣以送之

C. 朝服,设九宾   D. 封之

 

3、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贰于楚也 贰:两次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略微

D.越国以鄙远 鄙:以……为边邑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 ①乘彼垣(墙)   ②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

B. ①如弃草(小草)   ②弃勿复道(捐献)

C. ①强弱胜负已矣(区分)   ②天下之谋臣(封赏)

D. ①多于在之粟粒(谷仓)   ②修短随(变化)

5、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尽管近年来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但中国不为所动,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我们将______,______,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国内国际双循环,既______,也______。

①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                         ②是对世界的积极贡献

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④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

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树

陈忠实

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

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

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

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是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这种树秧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攥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

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地头的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哥和我的学杂费用。

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

现在,在祖居的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的兄弟,坐在雨篷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却于无意中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两棵树。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他经手盖的厦屋和承继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们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的新房子,只留下他亲手栽的两棵树还勃勃生机,一棵满枝尖锐硬刺的皂荚树,守护着祖宗的坟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

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

(选自《陈忠实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回老家拔草常常能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其中一个原因是回老家后可以把在城里的很多丧气的烦乱事统统抛掉,不必去想。

B.文中“我”和哥哥拔草和闲聊的情景是一闲笔,其目的无非是说明他们之间共同的语言不多,只是兄弟之情还非常浓烈。

C.从文中看,父亲栽树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可以通过种树卖钱来补贴家用,二是能够供给哥哥和“我”上学的费用。

D.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椿树迷人的花香,但“我”却因事而错过,没能看到这美好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悔恨之情。

2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有人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请根据提示完成问题。

(1)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反问的语气,表明自己与小人没有调和的余地。

(2)《离骚》中以神仙借指楚怀五,抱怨楚王荒唐,不体恤民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

(3)《卫风•氓》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表达内心的不满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4)《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身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歌行》中表达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8)《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氓》中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

(10)《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荀子在《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以环境描写从侧面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流露出对权贵的蔑视,同时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精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5)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6)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清酒祭月,表达自己与现实的和解,对现实的超脱。

(7)《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说身世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不是一个愁字能概括得完尽的。

(9)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乎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10)《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______ 。漫江碧透,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3)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4)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冶城

刘克庄

断镞遗枪不可求,西风古意满原头。

孙刘数子如春梦,王谢千年有旧游。

高塔不知何代作,暮笳似说昔人愁。

神州只在阑干北,度度来时怕上楼。

(注)①冶城:在今天江苏南京市内朝天宫一带,这里是春秋时代冶铸刀枪剑戟的中心。②刘克庄:南宋末年豪放派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曾是铸造兵器之地,而今寻断镞遗枪都不可得,首句把人带入一种茫然无奈的情境之中。

B.西风萧瑟,古意悲凉,“满原头”凸显出一片苍茫之境,使抽象的思想活动变得形象化了。

C.作者追慕和冶城有关的孙刘、王谢等历史人物,表达为国效力的愿望。

D.第三联回到现实,诗人借所见“高塔”、所闻“暮笳”,来抒发自己的感慨愁情。

2诗人为什么“度度来时怕上楼”?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幼颖异,十三岁能为文,十七时作《函关》,已传人口。游学于陈,学官苏辙爱之。因得从轼游,轼亦深知之,称其文汪洋冲澹,有一倡二叹之声。弱冠第进士,入为太学录,范纯仁以馆阁荐,累擢起居仓人。

来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来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肴饮食之。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尝著论云:自《六经》以下,至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夫不知为文者,无所复道,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冲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蛟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学者以为至言。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而乐府效张籍。

久于投闲,家益贫,郡守翟汝文欲为买公田,谢不取。晚监南岳庙,主管崇福宫,卒,年六十一。建炎初,赠集英殿修撰。

(选自《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有删改)

(二)

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共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鼎俎,至共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

(选自《张耒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

B.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

C.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

D.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古典文学中的一种体裁,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为“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侧重于抒情。

B.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以后太学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人才的场所。

C.《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D.鼎俎,鼎是古代烹煮东西用的器物,俎可指放祭品的一种器物。鼎俎一词在文中是指祭祀时的礼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耒才华过人,笔力雄健。少年时即表现出对文辞的灵感,作品传诵于人,得到当时在陈为学官的苏辙的厚爱,称赞共辞恣意洒脱、淡雅真情。

B.张耒门生众多,影响深远。在苏轼、苏辙、黄庭坚、晁补之等人相继离世后,张耒仍作为文坛中流砥柱,传授学业,光大文风。

C.张耒论述为文,取譬生动。张耒以水流河道通达大海比喻写文章要有所侧重,一气贯通著述成文,该转折的时候就转折,该顺势而下就顺势而下。

D.张耒评价前人,表明主张。张未通过对司马迁、韩愈等人的评价,表达了白己的文学观点。语言整散结合,铺陈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说理气势。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

(2)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政言,以蹈于祸。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请从两段选文中概括出张未有哪些文学主张。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美国华盛顿邮报最近评选出几大人间奢侈品,竟然无一与钱和任何物质有关。例如:1、生命的觉悟;2、一颗自由、喜悦与充满爱的心;3、走遍天下的气魄;4、回归自然,有与大自然连接的能力;5、安稳而平和的睡眠;6、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与时间;7、任何时候都有真正懂你的人;8、身体健康,内心富有;9、能感染并点燃他人的希望。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见解或感想?要求:以材料中的某一点或整体为选择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