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殊途同归,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B. 《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C. 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D. 小李考虑问题总是出于公心,勇担责任,从不患得患失,所以在这个有着十年奋斗历程的团队中威望很高。
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
A.刘邦
B.项羽
C.韩信
D.张良
3、选出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 )
A.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
B.此歌者非常人也
C.明日复见
D.巡就戮时,颜色不乱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申之以孝悌之义。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秦王以十五城易寡人之璧,可与不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铁匠
刘半农
叮当!叮当!清脆的打铁声
激动夜间沉默的空气。
小门里时时闪出红光,
愈显得外间黑漆漆的。
我从门前经过,
看见门里的铁匠。
叮当!叮当!
他锤子一下一上。
砧上的铁,
闪作血也似的光照见他额上淋淋的汗和他裸着的,
宽阔的胸膛。
我走得远了,
还隐隐的听见叮当!叮当!
朋友,
你该留心着这声音,
他永远的在沉沉的自然界中激荡。
你若回头过去,
还可以看见几点火花,
飞射在漆黑的地上。
【注】这首诗写于1919年9月,当时封建文人和资产阶级贵族纷纷反对以劳动人民生活入诗。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反复出现“叮当”的打铁声和闪烁的火花,传神地写出铁匠劳动时富有代表性的特征。
B.“外间黑漆漆的”“漆黑的地上”富有深层含义,象征了时代背景的黑暗、滞重和沉寂。
C.诗歌最后发出“该留心着这声音”,注意这“火花”的呼吁,体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注和敬重。
D.诗歌写的是铁匠打铁,但其寓意是突出底层人民劳动生活的沉重与苦难,精神的压抑与痛苦。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具体生动地刻画铁匠的形象,诗人采用了空间移动的手法,通过距离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来描写铁匠劳动。
B.全诗以诗人的视觉和听觉为中心,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展现了三组互相联系又各有特色的画面,描绘出铁匠打铁的全景轮廓。
C.诗人以洗练的笔法,有点有面,有声有色,有实有虚地塑造了在黑夜中打铁的铁匠的形象,生动真切,有强烈的感染力。
D.诗句基本上由二拍、三拍、四拍三种不同整数的诗行组成,错落有致,起伏多变,形成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富有音韵之美。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绘琵琶女结束演奏时收拨当心画发出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
8、默写。
⑴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
⑵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⑶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⑷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⑸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⑹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⑺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⑻为纪念抗日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看到这则新闻,想到那些为正义捐躯的英烈,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学”比“思”更重要的观点。
(2)《师说》中,韩愈认为要以能者为师,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高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古今文人最钟情的意象之一,如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说人生如月,时而圆、时而缺,但归根究底始终是周而复始。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作者慨叹自身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 。
(2)《虞美人》中表现词人李煜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引出对故国往事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
(3)《劝学》“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章中子路认为,如果由他来治理夹在大国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又有饥荒的千乘之国,等到三年,便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吟其《短歌行》一诗的情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子散文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所用的一些成语还可从中追根溯源,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就出自庄子《庖丁解牛》。
12、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完成下列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人用“羁鸟”和“池鱼”作对比,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 “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 前四句是近景。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 后四句是远景。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E. 诗人“性本爱丘山”,却又“一去三十年”,这是矛盾的,反映出诗人思想的复杂性。
【2】在《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诗人采用什么手法来展现田园风光?诗作的点睛之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勔,苏州人。父冲,狡狯有智数。始,蔡京居钱塘,欲建僧寺阁,会费钜万,僧言必欲集此缘,非朱冲不可。京以属郡守,郡守呼冲见京,京语故,冲愿独任。居数日,请京诣寺度地,至则大木数千章积庭下,京大惊,阴器其能。
徽宗颇垂意花石,京讽勔语其父,密取浙中珍异以进。初致黄杨三本,帝嘉之。后岁岁增加。至政和中始极盛,舳舻相衔于淮、汴,号“花石纲”,置应奉局于苏,指取内帑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勔擢至防御使,东南部刺史,郡守多出其门。徐铸、应安道、王仲闳等济其恶,竭县官经常以为奉。士民家一石一木稍堪玩,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封表识,未即取,使护视之,微不谨,即被以大不恭罪。民预是役者,中家悉破产,或鬻卖子女以供其须。尝得太湖石,高四丈,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凡十余事。听勔与蔡攸等六人入贡,余进奉悉罢。
既而勔甚,所居直苏市中孙老桥,忽称诏,凡桥东西四至壤地室庐悉买赐予己,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郡吏逼逐,民嗟哭于路。遂建神霄殿,奉青华帝君像其中,监司、都邑吏朔望皆拜庭下。主赵霖建三十六浦闸,兴必不可成之功。天方大寒,役死者相枕藉,霖益加苛虐,吴、越不胜其苦。方腊起,以诛勔为名。童贯出师,承上旨尽罢去花木进奉,帝又黜勔父子弟侄在职者,民大悦。然寇平,勔复得志,声焰熏灼。一门尽为显官,驺仆亦至金紫,天下为之扼腕。
靖康之难,钦宗用御史言,放归田里,凡由勔得官者皆罢。籍其赀财,田至三十万亩。言者不已,羁之衡州,徙韶州、循州,遣使即所至斩之。
《宋史·朱勔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
B.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
C.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
D.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戒伐冢藏/毁室庐/毋得加黄封帕蒙人园囿花石
【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多用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本文出现的年号有:政和、靖康。
B.古人会根据月亮的变化确定一些时间节点,如每月的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既望。
C.金紫,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D.古代升降官职的说法很多,文中擢、拔为提拔之意,黜、罢、羁则是免去官职的意思。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朱勔的父亲朱冲因为修建佛寺结识了蔡京,后因向喜欢花石的徽宗皇帝进献珍异而获得表扬。
B.朱勔帮徽宗皇帝搜刮花石,当地很多官员都出自他的门下。徐铸、应安道等人痛恨他的所作所为,对其恶行进行了坚决抵制。
C.“花石纲”给天下带来祸患之后,徽宗皇帝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只接受朱勔、蔡攸等的入贡,罢停了其余的供奉。
D.方腊起兵被平定后,朱勔很快就恢复了之前的权势,门下之人又都做了高官,天下人对此叹息不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京诣寺度地,至则大木数千章积庭下,京大惊,阴器其能。
(2)(非文中句子)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有人说“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文中有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这一道理?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请就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