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期末巴中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由于写在诗集的后面,故命名为“后序”。与《五人墓碑记》不同的是,这篇文章从封建士大夫的角度表现了作者对生与死的理性思考。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间的历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汉书》、《后汉书》《三国演义》合称为“前四史”。

C.张溥,明代文学家,组织“复社”,批评朝政,声势甚隆。著有《七录斋集》,因所读必手抄,抄毕吟诵即烧掉,如此六七遍方止,故名。

D.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批判的矛头主要指向当时统治当局卖国投降政策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实行的文化侵略,相比较《美美与共》,这篇文章更强调文化的包容性。

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取汉中,西(扩张)巴、蜀   (率领)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B. (赞许)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赠送)之

C. (学习)道也   是故益圣(圣明),愚益愚

D. 此去(经过)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梦啼妆泪红阑干(栏杆)

3、“枕霞旧友”是______________的别号“蕉下客”是______________的别号。(   )

A.贾探春 史湘云 B.贾探春 贾惜春

C.史湘云 贾探春 D.贾迎春 贾探春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杂剧的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杂剧的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B.“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句话评价的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

C.司马迁《史记》、范晔《汉书》、班固《后汉书》和陈寿《三国志》合称“四史”,“四史”对我国文学和史学有很大影响。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曹禺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等。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也:行列 B.武帝其义:赞许

C.单于:赠送礼物 D.单于骄:更加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即使是娱乐,“粉”什么也很重要

时下,粉丝文化是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所谓粉丝,又叫追星族,通俗来理解,就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对另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也有可能是物),产生了非比寻常的认同之感与钦慕之情。这种对优秀人物或事物的钦慕与追随,说起来也是一种人之常情,古已有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据载唐朝有一个荆州人叫葛青,仰慕白居易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竟至于在自己身上刺满了白居易的诗歌,拢共刺了30多首——想一想都怪吓人。诸如此类的粉丝行为,历史上真是不绝如缕,但是到了今天,已不再是“如缕”那么简单了,而是发展成了一股潮流,人多势众。

数量上的扩充只在其次,更重要的变化在于角色转换。粉丝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仰慕者与追随者了,而开始变成明星的制造者与推动者,粉丝们的行动越来越展示出组织性与策略性。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一夜之间爆红的邮筒,只因某位明星偶然间与它合了一张影,随后发生的事情就让人瞠目结舌:大批的粉丝蜂拥而来,夜以继日地自觉排队,只为了也跟那无辜的邮筒合一张影。这是无聊吗?是空虚吗?恐怕都不是。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粉丝们正是要以这种吸引社会关注度的方式告诉更多的人:这位明星是非常优秀的,值得我们仿效他。在造星的过程中,粉丝们更多享受的,可能倒是成功推出属于自己一代的偶像明星,或者说自己的审美趣味能够成为流行的那种满足感。

粉丝文化让年轻一代的蓬勃生机与巨大诉求呈现在了社会面前,同时也暴露了芜杂与浅近的特点,像现在荧屏上流行的小鲜肉、中性美,就常常引来社会的质疑与诟病。但是年轻粉丝们积极的参与意识、表达审美风格的强烈诉求,以及强大的行动力与高度的组织性,却让人无法等闲视之。粉丝文化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无处不投射时代的时刻变化的影响,也让人难以对之骤下判断。毕竟,任何的文化形态都会经历一个由感性而理性、由芜杂而精致的发展过程,任何的文化形态又都要能够包容或者说直面代代年轻人标新立异的冲动与诉求。文化是最不怕交融的东西,交融反而会让文化变得更加茂盛与强健,这是粉丝文化值得我们重视的一大原因。

但是,时下的粉丝文化背后,又往往闪动着资本的影子。资本力量的介入,常使粉丝行为不再那么简单与纯粹,有时候表面上的自发自为,实际上可能是一种营销,这就让人觉得粉丝文化变了味。而且,表达审美诉求虽是无害的,但若像一些铁杆粉丝天天追着明星跑那样沉溺其中,贻误正业,就是得不偿失了。尽管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尽管职业上没有尊卑之分,但是在精神文化的领域,又确实有高下之别。古人讲“入门须正,立志须高”“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都是这个道理。既然粉丝的主体是年轻人,那么在选择文化偶像的时候,选谁不选谁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这种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今后人生的文化品位与取向。所以,在这个所谓的“娱乐时代”里,倒是真心希望粉丝们多“粉”一些娱乐之外的更有底蕴的人与物。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粉丝,就是追星族,即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对人或物因认同而成为他(它)的支持者。

B.粉丝,并不是现在才有,而是古已有之,唐朝人葛青仰慕白居易的例子,说明了粉丝文化古已有之。

C.在古代,粉丝大多是个体行为,经过漫长的努力,到了今天,粉丝行为不再是个体行为,而是一股潮流,人多势众。

D.现在的粉丝可以造星,其行动越来越有组织性和策略性,一夜爆红的邮筒的个案,反映了粉丝从古代到现代角色的转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大批粉丝排队与邮筒合影的举动,非但不是粉丝无聊、空虚之举,反而显示出粉丝们的某种取向。

B.粉丝们追星或者造星,提高了民众对明星的关注度,另一方面,粉丝也很享受自己的审美趣味成为流行的那种满足感。

C.年轻的一代有着蓬勃的生机和巨大的诉求,但是,荧屏上流行的、被人诟病的小鲜肉、中性美等现象,暴露了粉丝文化的芜杂和浅近。

D.年轻的粉丝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达审美风格的诉求,由于年轻,他们喜欢标新立异,这让人难以对粉丝文化马上做出判断。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文化的形态都会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芜杂到精致的发展过程,如能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并实现交融,会变得更加的茂盛和强健。

B.资本力量的介入,常使得时下的粉丝行为失去了昔日的简单和纯粹,粉丝行为看似自发,实际可能是一种营销,所以,有人会觉得粉丝文化变了味。

C.追星要有度,不能沉溺于追星而贻误正业,作者认为现在粉丝都是年轻人,他们选择合适的文化偶像非常重要。

D.精神文化领域有高下之分,偶像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粉丝们如果选择文化偶像不当,他的文化品位和取向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说,“粉”什么,是很重要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 两句写箫声能使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一联,描绘出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秋江图景。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下列有关《马嵬》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提到唐玄宗命方术之士寻找杨妃魂魄。在这个故事中,寄托了诗人对李杨爱情的惋惜和对其来生重续前缘的期许。

B.“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概括,与“六军同驻马”构成了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就不会有“此日”的离散。

C.尾联诗人发出冷峻的诘问,“如何”二字启发读者深思李、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因荒淫好色、怠于政事而自食其果,可谓“讽意至深”。

D.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颇有杜甫“顿挫”之风。

2《马嵬(其二)》一诗中运用的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举一例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州举有道,不应。苏颋知益州,见白,异之,曰:“是子非常人,少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琏、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浔阳,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浔阳,释而辟为参谋,寻乃去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士族,辞曰:“孤穷,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叹,复其夫徭役。

(摘编自《新唐书》卷二0二)

1对文中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沮:阻止

B.还浔阳,坐事下狱 坐:判罪

C.告二女,将改妻士族 妻:以女嫁人

D.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嘉:嘉奖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B.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C.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D.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感叹他是天上贬下人间的诗人,由此可见李白虽诗歌成就很高但不被重用。

B.李白才气横溢,狂放不羁,傲视权贵,迫于怀才不遇的现实,只有恳求还山,浮游四方。

C.安史之乱爆发,李白误上永王李璘意欲谋反的贼船,险遭杀身之祸,幸遇郭子仪的帮助,才得以长期流放夜郎,最后在流放途中遇赦得返。

D.李白的一生历尽磨难,最后死于穷愁潦倒之中,他的遭遇正是历史上怀才不遇者的命运的写照。

4把文中加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苏颋知益州,见白,异之,曰:“是子非常人,少学,可比相如。”

(2)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浔阳,释而辟为参谋,寻乃去职。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③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毛泽东《七绝·呈父亲》)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