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中不同场所对应的对联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一中项家书院“承百年老院明礼崇德,继一中辉煌求知求真”
B. 重庆湖广会馆“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来来来认认真真想想事,忙忙碌碌暮暮朝朝坐坐坐潇潇洒洒宽宽心”
C. 慈云寺望江亭“极目高秋遥送两江云水,会心深处默对一树菩提”
D. 沙坪公园濯静亭“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话流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不拘于时 ②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①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确保神舟号的顺利发射,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完成任务。
B.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C.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只恐怕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成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常使我意兴阑珊。
4、为了激励同学们精读原著、研习作品,学生会拟组织有奖竞答活动,请你组织大家认真讨论、审核,为其中的一道竞答题目拟定正确答案。
下面五副对联都出自《红楼梦》中,与之依次对应的悬挂对联的场所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
②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③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④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⑤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
A.稻香村 大观园正殿 沁芳亭 藕香榭 潇湘馆
B.潇湘馆 大观园正殿 稻香村 沁芳亭 藕香榭
C.藕香榭 大观园正殿 沁芳亭 稻香村 潇湘馆
D.沁芳亭 大观园正殿 稻香村 潇湘馆 藕香榭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敕造 戏谑 罥烟 相形见绌
B.吞噬 窜来 苍皇 沸反盈天
C.驯鸽 歧韵 颓废 阴谋鬼计
D.酣睡 踱步 潭拓寺 间或一轮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教授胡适
胡适的教授生涯始于北京大学。1917年初,《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向北京大学新任校长蔡元培力荐胡适,同时动员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学习哲学的胡适回国任教。当时正在紧张写作博士论文的胡适,还没等博士学位到手便回国了,于当年9月10日到北大就任教授,这时他刚刚二十六周岁。
初到北大任教的胡适,给哲学系一年级讲授“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是北大的老课了,在胡适之前由陈汉章讲授。陈从伏羲讲起,讲了一年才讲到《尚书》的《洪范》篇。胡适授课却不管以前的课业,他发给学生的讲义一反前例。当时顾颉刚也选了这门课,他后来回忆说,胡适一开头就用《诗经》作时代的说明,丢开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王以后讲起。“这一改把我们一班人充满着三皇五帝的脑筋骤然作一个重大的打击,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下。”在他们学生眼里,这简直就是一场“思想造反”,有几个不安分的学生拉着傅斯年,策划“扳倒”老师——将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年轻的留洋教授赶走。当时傅斯年在北大已赫赫有名,此前他就曾将教授《文心雕龙》的教授、章太炎的门生朱蓬仙成功逐出门外。他将朱的讲义一夜读完,勾出了三十多条错误,将了他一军。校长蔡元培看了,只得将朱辞退。但傅斯年“鉴定”完胡适的课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就这样,这件事才得以平息。第二学期,北大哲学系三年级恰好也有一门“中国哲学史”的课,由一位老教授任课。当时冯友兰正在哲学系读三年级。据冯友兰回忆,某次课上,这位老教授手里挥舞着胡适的讲义,冷嘲热讽地对学生说:“我说胡适不通,果然就是不通,只看他的讲义的名称,就知道他不通。哲学史本来就是哲学的大纲,说中国哲学史大纲,岂不成了大纲的大纲了吗?”好在胡适在学生那里基本站稳了脚跟,加之有校长蔡元培的鼎力相助,他在北大的教授位子也就此坐稳了。
除了在北大任教,胡适还先后担任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并长期兼任教育部国语讲习所兼职讲习,至于胡适在国内外大学的演讲、讲学,那就难以计数了。
胡适的课讲得好,这在所有听过他课的学生那里,基本上是公认的。1917年考入预科的田炯锦回忆说:“诸师长中,我最喜欢听胡先生的课,他不但有许多新颖的见解,而且擅长表达。”曾就读于北大的朱海涛回忆说:“适之先生在校中开的课是中国文学史和传记研究……文学史则是一门极叫座的课。他讲《诗经》,讲诸子,讲《楚辞》,讲汉晋古诗,都用现代的话来说明,逸趣横生,常常弄到哄堂大笑。”
胡适讲的课,内容大多比较新颖,他特别注重运用他那套所谓“科学的方法”,尤其是杜威的实验主义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的典籍,有断制,新见迭出。在教学方法上,胡适推崇研究性教学,在教学中“往往把我不能解决的问题做题目,叫同学来研究”。胡适说自己并不喜欢上大课,而更喜欢上小型的研讨课,因为“班次太大;不能大家互相讨论研究”。
胡适的日记、笔记中多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记载和分析。1931年8月28日阅完“中古思想史”试卷后,对75位学生按分数排队,排出“皆有希望成才”“尚有几分希望”“中人之资”“绝无希望”的,甚至还依次“卜其人的终身”。
常有同事向胡适讨教讲课的奥秘,他的回答是:“一小时的课,必须有四小时至八小时的准备。”杨亮功说:“胡先生做学问不苟且,教书也是不苟且的。”这也就是胡适自己所说的以“做小学生”的态度去对待教学。对胡适这样一位“大牌”教授来说,他在教学工作中能够这样“不苟且”,难能可贵。
(选自周川《教育家胡适:行动与思想》,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的同时,胡适以自己的博士论文为基础,改写成《中国哲学史大纲》讲义,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该书由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亲自作序,是中国学者第一次用近代学术观点和方法整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专著,出版后立即风行海内,不到3年就再版7次,影响空前。
(有删改)
②1916年,胡适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适以为今日造因之道,首在树人;树人之道,端赖教育。故适近来别无奢望,但求归国后能以一张苦口,一支秃笔,从事于社会教育,以为百年树人之计:如是而已。”
(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胡适研究学问有独立的思想,因此他讲课时没有沿袭陈汉章讲授哲学的方法,一开始这让他的学生很不适应。
B. 胡适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教授,在北大任教遇到挑战是难以避免的,学校一位哲学系老教授对他的藐视就是其中之一。
C. 胡适说自己以“做小学生”的态度对待教学,就是从头学起,即杨亮功所说的“胡先生做学问不苟且,教书也是不苟且的”。
D. 胡适非常重视教育对改变国民的作用,他一生身体力行,不仅在北大任职,还担任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并大量演讲、讲学。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轻时的胡适曾立下从事教育事业以救国的志向,这是他后来听从陈独秀的劝告,匆匆回国到北大就任教授的原因之一。
B. 胡适授课“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下”,这与其说是胡适不肯贸然信从前人带给大家的震惊,不如说是大家对他的敬佩。
C. 在北大赫赫有名的傅斯年曾成功“扳倒”章太炎的门生朱蓬仙,但是在听完胡适的课后,对胡适治学的方法表示了肯定。
D. 胡适喜欢上小型的研讨课,是因为这样的课堂学生少,便于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研究,足见胡适非常重视研究性教学。
【3】胡适的课被学生公认“讲得好”。请结合材料,对胡适课“讲得好”的原因进行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2)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的《蜀道难》)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
(7)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8)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李嘉祐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①。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②,应念倚门愁。
(注)①弓裘: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以弓裘比喻子承父业。②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细草绿满汀州,把春草和离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既点明了春日送别友人出游的背景,又呼应了标题的内容。
B. 颔联写王牧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又借用典故表明王牧承继家学,擅长诗赋,才华横溢,从而表达对朋友的赞许之意。
C. 尾联以阮籍和阮咸喻王牧叔侄,设想叔父见到王牧之后对侄子怜爱有加,不舍他离开,于是作者嘱咐王牧念及母亲早日归来。
D. 这首诗虽为友人出门游历开阔眼界而高兴,但也流露出作者难舍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因而诗歌呈现出哀伤惆怅的情感基调。
9、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题。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2)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
(3)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 :密网
B. 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C. 金城千里 金:比喻坚固
D.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需要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而不王者
A. 谨庠序之教
B. 履至尊而制六合
C. 以愚黔首
D.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3】下列选项中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鸡豚狗彘之畜
B. 不拘于时
C. 师不必贤于弟子
D. 铸以为金人十二
1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节日,以“又到 (春节或清明或端午或中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些传统节日,凝聚的是情感、传承的是习俗,流淌的是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节日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