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个句子的书写,没有错别字一句是()

A.故木授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腴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对于围棋,古力说自己的愿望就是想成为棋坛的“常青树”,而不想做昙花一现的棋手,希望在40岁时还能进世界大赛的决赛。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更加重视。

D.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的世界的本质超过了它们的理解能力。

②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

③鲤鱼们的一生就在这浅浅的水池中度过。

④我喜欢坐在距离鲤鱼仅仅几厘米的地方,然而,我们之间却如距深渊。

⑤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它们只模糊地意识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

A.①④③⑤② B.③②⑤①④

C.①④③②⑤ D.②③⑤①④

4、下列材料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正在大量消失。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发展旅游来保护传统村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实践中也存在传统村落变味尴尬。古村落文化保护是为了使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和谐适应的建设过程,而不仅是修物质载体的过程。目前,一些地方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不够科学合理,如过度进行旅游开发、用传统资源等。这种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文化效益关系取舍失当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和反思。

A.载体:“载”读作zǎi,意思是“用交通工具装”。

B.尴尬:“尴尬”读作ɡān ɡà,意思是“鬼鬼祟祟,不正派”。

C.修缮:“缮”读作shàn,意思是“完好,完善”。

D.滥用:“滥”读作làn,意思是“不加选择,不加节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一地区再次遭到印度军方越境炮火袭击,此事吸引了国内外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

B.通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在秦王和廉颇面前的不同表现,让我们认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主,无私无畏、顾全大局的崇高品格。

C.“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为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

D.琳琅满目的远方海洋生物化石、承载“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宋元福船”复原模型等珍宝,将在坐落于天津的国家海洋博物馆集中展示。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晋军在《结构的力量:“泰坦尼克号”上的生与死》一文中指出:与性别、阶层这两个结构因素相关的制度安排,影响了“泰坦尼克号”上的生与死。文章以此为基础讨论了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认为其“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生存机会的影响”。然而,“结构的力量”并不是“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全部涵义。

何为社会结构?米尔斯认为这个概念最通常的用法是指各项制度的组合。也就是说,“泰坦尼克号”上结构的力量,并非由于头等舱、女性、儿童自带免死金牌,而是由于与舱位、性别、年龄相关的制度安排影响了不同乘客的生存机会。在“泰坦尼克号”上,票价越高,其舱位距离逃生甲板就越近,乘客到达甲板的时间也越早,登上救生艇的可能也就越大。针对舱位(即阶层)差异的制度安排,造成了乘客的幸存率总体而言逐级递减。另一方面,“女士和儿童优先”的撤离原则,使得船上女性和儿童的幸存率比男性更高。这些制度安排才是影响个人生存机会的结构力量。

然而,“结构的力量”之所在,也隐藏了“结构失效”的可能。在制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人们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会影响结构的效力。“泰坦尼克号”在乘客撤离时,采用了“女士和儿童优先”这一基于性别和年龄的制度安排,但这一制度安排在两舷的具体实践是不同的。左舷的二副一律不准聚集在左舷甲板上的二等舱男性乘客登艇,而右舷的一副在甲板上没有女士和儿童的情况下允许聚集在右舷甲板上的三等舱男性乘客登艇,这就造成了二等舱男性的幸存率比三等舱还低的事实。任何制度安排,都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人们的行动才能发挥效力;无论是结构的力量,还是结构失效,都是人们面对制度安排时行动选择的结果。这就是行动的力量,而这也是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概念的另一层含义。

“泰坦尼克号”船难常常被当作现代社会的一个隐喻。在人生与历史交织的这艘邮轮上,人们之间在阶层、性别、年龄、族群/种族等维度上都存在差异,针对这些差异的种种制度安排,使得差异意味着不同的生存机会,这就是社会结构。而每个人都处在这一结构的某个位置上,这个位置影响了人们可能获得的机会,“泰坦尼克号”上结构的力量恰源于此。然而,结构虽然会影响人们的行动,却不能决定每个人的行动。于是,结构的效力要受到每个人行动选择的限制。“泰坦尼克号”上结构的力量与失效都跟个体的行动选择息息相关。然而,每个人行动时都选择自己当时认为的“最优解”,但每个行动都会影响到许多其他人。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行动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行动的重量。

(节选自何江穗《行动的重量:“泰坦尼克号”》生与死的另一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构的力量”是指与结构因素相关的制度安排对个人生存机会所产生的影响力。

B.舱位本身并不体现结构的力量,只有对它作出制度安排,才成为一种结构的力量。

C.“行动的力量”是指人们面对制度安排时行动选择对自己生存机会产生的影响力。

D.“泰坦尼克号”上乘客的命运是由“结构的力量”和“行动的力量”共同造成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有关社会学的论文,“泰坦尼克号”船难是全文唯一的论据,用以阐释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含义。

B.第一段是引论,由晋军的文章写起,指出其片面性,进而提出中心论点,即“结构的力量”并不是“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全部涵义。

C.第二段阐释社会结构以及“结构的力量”的含义,第三段着重阐述结构力量的局限性,指出“结构的力量”隐藏“结构失效”的可能。

D.第四段指出“泰坦尼克号”船难是现代社会的隐喻,指明结构力量与个体行动选择的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总结全文,回扣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结构的力量体现为相关的制度安排,若没有“女士和儿童优先”的撤离原则,“泰坦尼克号”上的女性和儿童不会比他人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B.老舍《茶馆》里的松二爷因取消了“旗人”的特权,游手好闲,不自食其力,最终饿死,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完全是个人行动选择的结果。

C.“泰坦尼克号”是现代社会的缩影,船上的人们之间在阶层、性别、年龄、族群、种族等维度上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意味着不同的生存机会。

D.所谓行动有重量,是指个人行动选择可以改变既定的制度安排,打破客观存在的差异,获得或者丧失可能的生存机会,而演绎别样的人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②写此诗后两年,作者出任彭泽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忧道不忧贫”,但诗人认为那难以企及。他只喜欢“耕种有时息”,效法长沮、桀溺隐士的生活。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农耕生活、初春的田园风光让诗人愉悦欢欣。诗人手拿农具高兴地去干活,笑语勉励农民从事耕作。远处平旷田野上吹来的微风轻拂禾苗,禾苗长势良好,焕发出勃勃生机。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一句是说一年收成虽未估量,但劳作就已使人很开心。诗人沉浸在淳朴、简单的田园生活中,与农人相伴而归,饮酒为乐。

D.这首诗看似散杂,其实散而有骨,融说理、叙事、写景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不加雕饰却又胜于雕饰,极富表现力。

2“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齐,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总曰:“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后魏伐赵,赵请救于齐。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总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齐因乘胜尽破魏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古代的一种刑罚,刺面后涂上墨,又称“墨刑”。②梁:魏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后,又称“梁”。③重射:下很大的賭注打赌。射:打赌。④樊:通“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B.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C.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D. 庞涓行三日/大喜/日/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将中国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合称为三晋,文中的“三晋之兵”指三国之兵。

B. 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

C. 刑徒指被判处剥夺一定时期自由的罪犯。徒本指服徭役的平民,因长期被囚拘的犯人也要服役,故当时人以刑徒来称呼他们。

D. 君是对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此处指田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膑才能出众。他曾受到一起学习兵法的庞涓的残酷迫害,后见到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认为他不同凡响,就偷偷用车把他载回齐国。

B. 孙膑智慧过人。到齐国后,孙膑帮助将军田忌取得赛马的胜利,被田忌推荐给齐威王,并被任命为军师,获得了与庞涓较量的入场券。

C. 孙膑作战善抓主要矛盾。魏攻打赵,孙献计齐军攻魏,迫使魏军回救本国,赵因面解围,孙膑因此取得了与庞涓比拼的阶段性胜利

D. 孙膑打仗善于因势利导。他利用庞涓骄做自大、魏兵胆小怯懦的心理以及险峻的地理条件,在马陵一战击溃魏军,迫使庞涓拔剑自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2)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我们没法学习比尔·盖茨,也没法学习李嘉诚,因为他们实在太强大了,你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学。真正的榜样一定在你附近。如果你刚开始开小饭馆,你的榜样应该在你斜对面的那个饭馆。他的饭馆为什么门口排队的人那么多,而我的店里服务员却比顾客多?他是你学习的榜样,榜样是一点一滴学上去的。如果你愿意从今天开始改变自己,一点一滴去做,那成功就不是浮云。什么是伟大的事?伟大的事就是无数次的平凡、重复、单调、枯燥地做同一件事。我们既要有像兔子一样的速度,又要有像乌龟一样的耐力。”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