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红色家风中,最深沉绵长的就是爱民、敬民、惠民的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此不仅身体力行,并且一以贯之。
②没有谁的青春能够一直走在红地毯上,青年人欲成大事,就必须沿着既定目标前进,并付出旷日持久的努力。
③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④孩子在幼儿园得到的应是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而不是耳提面命、针扎喂药之类的伤害。
⑤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⑥羽生结弦已经为明天的比赛做好了准备,他刚刚夺得了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正好及锋而试。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①⑤⑥ D. ②④⑤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占) 举(全)国上下
B. 族(灭族)秦者秦也 诛灭九族(宗族)
C. 使(假使)六国各爱其人 不辱使(出使)命
D. 后人哀之而不鉴(鉴定)之 油光可鉴(当镜子照)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面对当下的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纪录片从不缺席。近年来,网络空间已成为新闻宣传主阵地,中国纪录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数据显示,去年仅在互联网上线的纪录片就达259部。中国纪录片迈入了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迈入新世纪,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灵魂地描摹传统,有情趣地传播文化。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本草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纪录片,借助中医、茶文化等广受世界瞩目的优秀内容,成功地将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传播到海外。
只要坚持创作精品的态度,将品质扎实的原创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这样的作品就能在网络上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爱看人文地理纪录片,56.3%的受访者爱看人物传记片。其他还有艺术纪录片(39.5%)、文化评论片(30.0%)、新闻故事片(29.6%)和政论专题片(26.6%)等。毋庸置疑,关注受众需求,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中国纪录片正确的打开方式。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中国纪录片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材料二:
新时代,中国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八月桂花遍地开》以视听化的手段将百年前历史痕迹重新搬入荧屏,让我们走进一百年前那群年轻人的世界,尝试理解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故事与情怀;《村庄故事》记录了脱贫路上村庄中一个个真实的人物;《2020春天纪事》写出了生命个体在疫情下的坚韧性……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也更为丰富,一部《飞吧,嫦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电影纪录片重返院线放映,作为国内首部战疫纪录片,《武汉日夜》上映6天,累计票房已突破2021万。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已任的中国文史纪录片更是通过创新表达方式,展示历史,传播文化。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近600年中国沧桑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海外观众眼中传统神秘、色彩瑰丽的东方大国的典型象征,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文史纪录片拍摄题材的选择对象。值得关注的是,故宫近600年的历史景象已不复存在,史料也有限,为顾及观众的观感体验,纪录片往往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宫的历史文化。央视播出的《我在故宫600年》成功引爆荧屏,和它的姊妹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样,大量使用三维电脑动画技术逼真地“重现历史”,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大地丰富、美化了纪录片。
中国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它代表中国声音的力度越来越大,我们期待纪录片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
(摘编自《2020纪录片:新时代,影像志的新表达》)
材料三:
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且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我们可以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方四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加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既可以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也可以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合”和“合作式的制播融合”两种情况。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传统单线式的融合;后者是以多方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是交叉互动式的融合。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要能够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中国纪录片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以“价值共享”的立场,展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力。
(取材于雷璐荣、胡正荣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纪录片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记录着重大历史事件,成为新闻宣传主阵地,现已迈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B.《圆明园》开创性地使用了数字动画技术,颠覆了纪实美学定义,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灵魂地描摹传统,有情趣地传播文化。
C.步入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现实表达更为多元化,比如《飞吧,嫦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
D.主旋律纪录片是指那些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关注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革命题材的、有着深远意义的纪录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医、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广泛受到世界瞩目,正在于相关纪录片讲好了中国故事。
B.如果要给海外观众拍摄一部能体现中国神秘瑰丽特点的文史纪录片,那故宫肯定是不可忽视的。
C.中国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相册,代表着中国的声音,纪录片人理应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使命。
D.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而“合作式的制播融合”是当下我国纪录片加强国际传播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3】材料三指出中国纪录片需从四个方面调整策略方法,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策略方法范畴的一项是( )
A.纪录片《熊猫淘淘》将动物角色置于家庭背景中,呈现出淘淘阻止女儿爬树冒险等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
B.纪录片《我们的男孩》围绕一场跨国医疗救助事件展开寻访,从一段六十年的感恩回馈中,娓娓道出中俄两国跨越时空的友谊。
C.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精心打造的系列纪录片《光阴的故事》,着力塑造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共同记忆。
D.中国自主拍摄的纪录片《第三极》,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购,在其覆盖全球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网络上滚动播出。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关于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的相关报道,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析这部纪录片成功的原因。
《从长安到罗马》是一部由央广总台亲自策划,中意两国导演联手打造的百集纪录片。中意两国知名学者走进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深入西安和罗马两个城市,跨越时空展现东西文明交融,用中国眼光和国际表达生动阐释了“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丝路精神。纪录片别具匠心地采用专家学者体验的视角来拍摄,当专家们行走在古城遗迹中,观众也能够跟随着镜头,真切感受到自己与当代世界和历史之间的密切连结。该片首次以4K超高清影像品质呈现,以微视频为载体,实现微纪录、轻表达,适合多渠道、多平台传播,成为融媒体时代的一次大胆尝试。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向刘禅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意思是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衬托手法,借鸟兽从侧面写蜀道的高危。
(3)苏轼《赤壁赋》中,第三段凭吊历史人物,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盛大场面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英雄气概。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而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使用了与之相同的意象。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两句描写出阿房宫走廊、屋檐形制多样、美轮美奂的特点,极显奢华。
(3)《寡人之于国也》中表现梁惠王当政时期阶级分化,贫富悬殊,而作为国君的他却无所作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出士大夫耻于相师的原因。这些士大夫认为师生之间年龄和学问都相近,如果从师,就会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境地。
(2)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痛惜北方沦陷区的宋朝百姓,已经安于北方统治的两句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及求知的三重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威王受邹忌启发,向群臣吏民颁布政令,依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设三等奖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部分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千岩万转路不定”写自己迷失在“仙界”中,《蜀道难》中他用与之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蜀道山势迂回、让人迷惑的特点。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深受触动的琵琶女第三次演奏时,曲子更为悲悯动人,以至听者无不唏嘘的场景。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 中提到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
(2)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蛇
冯至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冰冷地没有言语——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在想着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光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走过;/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1】下列叙述最符合本诗诗旨的一项是
A. 描写双方热恋之爱情
B. 描写一己暗恋之情思
C. 描写双方相互之关怀
D. 描写一己绝望之悲哀
【2】下列流行歌词中,其文意最接近诗人心情的一项是
A. 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这是我们的选择。
B. 所有的爱情只能有一个结果,我深深知道那绝对不是我。
C. 心中想的念的盼的望的不会再是你,不愿再承受,要把你忘记。
D. 我多么希望知道你的心里怎么想,年轻的心,是否拥有一样的愿望。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頍,字景文,齐州刺史颁之弟也。年数岁,值江陵陷,随诸兄入关。少好游侠,年二十,尚不知书。为其兄题所责怒,于是感激,始读《孝经》、《论语》,昼夜不倦。遂读《左传》、《礼》、《易》、《诗》、《书》,乃叹曰:“书无不可读者!”勤学累载,遂遍通五经,究其旨趣,大为儒者所称。解缀文,善谈论。年二十二,周武帝引为露门学士。每有疑决,多頍所为。而頍性识甄明,精力不倦,好读诸子,偏记异书,当代称为博物。又晓兵法,益有纵横之志,每叹不逢时,常以将相自许。开皇五年,授著作佐郎。寻令于国子讲授。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太奇之超授国子博士后坐事解职,配防岭南。数载,授汉王谅府谘议参军,王甚礼之。时谅见房陵及泰、蜀二王相次废黜,潜有异志。頍遂阴劝谅缮治兵甲。及高祖崩,谅遂举兵反,多頍之计也。顿后数进奇策,谅不能用。杨素至蒿泽,将战,頍谓其子曰:“气候殊不佳,兵必败。汝可随从我。”既而兵败,頍将归突厥,至山中,径路断绝,知必不免,谓其子曰:“吾之计数,不减杨素,但坐言不见从,遂至于此。不能坐受擒执,以成竖子名也。 吾死之后,汝慎勿过亲故。”于是自杀,瘗之石窟中。其子数日不得食,遂过故人,竟为所擒。杨素求頍尸,得之,斩首,枭于太原。时年五十四。撰《五经大义》三十卷,有集十卷,并因兵乱,无复存者。
(节选自《隋书·卷七十六》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
B.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
C.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
D.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一般指儒家广为流传的五本经典,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B.国子,此处指国子学,中国古代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始设于晋武帝,与太学并立。
C.配,指“配流”,在罪犯脸上刺字后,将之押解、发配、流放到荒僻、偏远处,以示惩戒。
D.竖子,意为“小子”,是对人的蔑称,《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中的“竖子”均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頍少不读书,成年发奋。王頍二十岁前都没有认真读书,被兄长责骂后幡然醒悟,昼夜苦读数年,终于取得了一定的儒学成就。
B.王頍博览群书,辩才出众。王頍遍读儒家经典和兵法等各类书籍,被称为“博物”,在与国子祭酒辩论时常能使对方哑口无言。
C.王頍智计出众,料事如神。王頍看出时机不当、气数不佳,估计会战败,战败后他又告知儿子保全之法,儿子违背,果然被捕。
D.王頍自负才华,下场凄凉。汉王杨谅想反叛,于是王頍暗中为他出主意,整顿军备,又多次出奇谋,却因被杨素打败而被捕遇害。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之计数,不减杨素,但坐言不见从,遂至于此。
(2)其子数日不得食,遂过故人,竟为所擒。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一种艳羡“别人家的……”“别人的……”的现象,有这种心态的人原因有多样,人们对此的看法也有多样。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体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