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南充初一下学期二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十分________________这座桥。

(2)王栋真是________________,制作出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3)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作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________________

A.推崇   别有用心   淋漓尽致 B.崇拜   别出心裁   惟妙惟肖

C.崇拜   别有用心   惟妙惟肖 D.推崇   别出心裁   淋漓尽致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重要的、影响深远的巨大转变。

B.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C.他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D.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奥地利作家劳伦兹的《动物笑谈》,通过叙写作者与小鸭子和鹦鹉“可可”相处的趣事,表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B.《孙权劝学》选自短篇小说集《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C.被鲁迅称为“神魔小说”的《西游记》,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D.《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文中的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后,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4、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热(chì   持(jīn 忧心忡忡chōnɡ

B.kuò diào 忍俊不jìn

C.xūn   广众(tínɡ

D.huì 疤(chuānɡ 痛绝(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些同学对作文中的错别字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都是小事,无关紧要。

B.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 看着他在舞台上滑稽的表现,大伙儿都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D. 班干部要以身作则,为同学们树立爱学习、守纪律的榜样。

6、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网课期间,小明却迷上了网络游戏,还经常在视频课的时候开小窗约你一起联机玩游戏。身为好友的你想劝劝他,你对小明说:

A.“你成天上课不听讲,这样下去成绩肯定下降!你对得起家长和老师吗?”

B.“小明,你自己不好好听课我管不了,但是你别影响我,我还想考高中呢!”

C.小明,你现在还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没意识到事情要分轻重缓急,现在不学习,长大后悔可买不着后悔药了!”

D.“小明,游戏虽然有趣,但是我们现在应该把重心放在学习上,咱们从认真听讲开始,一起努力学习好吗?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 对于自己孩子的毛病,张先生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C.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首当其冲的。

D. 那医生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医术十分高明。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孙权劝学

初,杈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蒙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____________

(3)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   (4)肃拜蒙母____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字表达了怎样的语气,表现了人物的怎样心理?

4本文根据史书改写,题目是编者加的,请另选角度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1)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4)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5)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7)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8)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勾勒出充满忧伤的旅人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身影。

(10)请你写出吟咏乡情的连续的两句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    

毕飞宇

①村子里到处都是树,但我们也不会不讲究,逮着什么就爬什么,不会那样的。正如商场里的玩具可以标出不同的价格一样,我们眼里的树也是明码标价的。最好的、最贵的,只能是桑树。

②第一,桑树不像槐树、杨树那么高,它矮小,枝杈也茂密,这一来爬到桑树上去就相对容易、相对安全了。第二,桑树的木质很特别,它柔韧,有充足的弹性——弹性的美妙就在这里,当我们爬上桑树,站在树枝上,坐在树枝上,或躺在树枝上时,只要轻轻发力,我们的身体就晃悠起来,颠簸起来了,那种感觉是妙不可言的。荡漾不只是美感,也是快感。即使桑树的枝丫断了,那也是藕断丝连的,最后能撕下好大好长的一块树皮——我们是摔不着的。

③我实在记不得我们在桑树上度过了多少美妙的时光,桑树的弹性给我们送来快乐,这快乐似是而非,不停地重复。重复,我想我终于说到问题的关键了。我们的晃悠在重复,日子也在重复。重复真是寂寞,那些傍晚的寂寞,那些黄昏的寂寞。

④我要说,乡村有乡村的政治,孩子们也是这样。我们时常要开会。所谓开会,其实就是到哪里偷桃,到哪里摸瓜,这些都需要我们做组织上的安排和分工。我们的会场很别致,就是一棵桑树。这就是桑树“贵”的第三个原因了。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玩具可以成为会场呢?只有桑树。一到庄严的时刻,我们就会依次爬到桑树上去,找到各自的枝头,一边颠,一边晃,一边说。那些胆小的家伙,那些速度缓慢的家伙,他们哪里有能力爬到桑树上来,他们当然就没有资格参加会议。

⑤既然说到桑树,有一件事情就不该被遗忘,那就是桑树的果子。每年到了季节,桑树总是要结果子的。开始是绿色,很硬,然后变成红色,还是很硬。等红色变成紫色,那些果子就可以被当作高级水果来对待了,它们一下子柔软了,全是汁液——还等什么呢?爬上去呗。一同前来的还有喜鹊。可它们也不想想,它们怎么能是我们的对手?它们怕红色,我们就用红领巾裹住自己的脑袋,坐在树枝上,慢慢地吃,一直吃到饱。它们只能在半空中捶胸顿足,每一脚都是踩空的。它们气急败坏,我们就喜气洋洋了。

⑥到了大学一年级我才知道,桑树果子是很别致的一样东西,可以“入诗”。它的学名优雅动人,叫桑葚。“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不要摇头晃脑了吧,《诗经》的意思是说:鸠鸟啊,不要贪食桑葚,吃多了会醉倒。美女啊,不要沉迷于爱情。男子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脱。

⑦所以啊,我要说第四了,桑树也是好吃的玩具。

(选自《读者》2016年第16期,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内容,为本文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

2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们分别是什么。

3结合全文,请分析作者说“最好的、最贵的,只能是桑树”的原因。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它们只能在半空中捶胸顿足,每一脚都是踩空的。

5有人认为第⑥段是多余的,应该删掉,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野菊漫漫

冯双

一场秋风,紧着几场秋雨,野菊花开了,山间地头、房前屋后、河畔沟渠,但凡眼所能到的地方都可见它的身影,笑盈盈、黄灿灿,一派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样子。

野菊花开了,这对于乡下人来说可算是一件大事,乡下花多,一年四季花开少有停歇。然他们并不在意,他们只关心一年一度野菊花的盛放。“菊花开了呀!”他们奔走相告,像是在宣告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乡亲们不知陶渊明,更不知陶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他们所熟知的菊花不是篱笆前的那一堆黄,而是那漫山野开的肆无忌惮、无拘无束的一抹抹亮黄。(A)“菊花儿,菊花儿”他们这样唤着,像是呼唤自家的小儿女。

野菊花还陪伴着乡亲们的生活,乡亲们在田里劳作耕种,野萄花就在田埂上无声无息长着:乡亲们在家吃饭睡觉,野菊花就在屋旁不言不语的守着。野菊花于他们,是互不干扰、兀自熟悉者的邻居。深秋,万物走向萧条,天气日渐清冷,野菊花绽出一朵又一朵金黄时,他们定要忙里偷闲,或多或少摘些收着。野菊花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之效,拿去药铺换些零钱添补家用,或是留作他日泡茶煮药都是不可多得的选择。

我的外婆喜欢摘野菊花,她惦着小脚,提着竹篮,绕着田埂山林密密寻。野菊纤巧,外婆也轻柔,她从不弄断花儿们的根基,只将近花的梗同花一起折下,扎成束,整整齐齐放进篮中。外婆要等到晚上才开始慢慢摘花的,深秋的天黑得极早,外婆早早吃完晚饭,将一篮的野菊花搬进厨房,就着昏黄的灯光细细摘。她边摘边给我们讲一些封尘的往事,把乡村寂静的夜填充得满满当当。偶尔遇上阴雨天气,雾浓露重,外婆小小的瓦屋里变得十分清冷。这时,外姿总要生起一堆柴火,烧一个热烘烘的火塘。我们围着火塘烤火,也帮外姿摘花,内心宁静而温暖。

外婆摘野菊花一为换钱,一为家用。她七岁时患上了头疼的毛病,一辈子也不曾治愈,寻常日子,她都忍着疼痛,实在痛不过时便喝上一小包头痛散稍微解。而她所喝的的药,有一部分则是这些辛勤得来的野菊花换得的。外婆也用野菊花泡茶或煮药,牙龈上火、皮肤瘙痒溃烂,她都要拿野菊花来治上一治。(B)野菊花于她有着共患难的情谊,算得上相依为命的挚友了。

我摘野菊花,在放学或是放假时。小小一个人儿,捡了家中最小一只竹篮煞有介事的穿梭在田间小路上。也并没有特别的决心,只是叫一抹抹亮丽的黄吸引着。深秋的田野,谷物收割完毕,露出一望无际的空。我寻着那些在太阳光里招摇的黄,从这条田埂奔向那条田埂。每当我见那一堆开得好看又好闻的野菊花时,总觉得她们格外亲切。一如面对一堆自己的小伙伴,她们嬉笑着、闹腾着,对世界、对人事,毫无戒备的心理。蜜蜂在我耳畔“嗡嗡”地唱,花香在我鼻尖自由自在地游走,我小小的心在这盛开的花丛中融化了。

二十年的光阴在一年又一年漫漫盛放的野菊花中悄然流逝,再回首,早已换了时光。我的外婆在前几年一个野菊花盛放的深秋去了;我长大了,为人妻,为人母,可儿时采野菊的记忆却总也走不出我的脑海。每年一度的深秋,我总要走进山中,去寻找野菊花的踪迹。我将它们拿来装点房屋,用它们泡清幽碧绿的茶,也将它们做成芳香四溢的枕头。

野菊花已经随着光阴融进了我的血液,在每一个清冷的深秋,焐暖着我心中的点点寂寥与清寒。

1为什么说“野菊花开了,这对于乡下人来说可算是一件大事”?请根据选文前三段简要回答。

2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野菊纤巧,外婆也轻柔,她从不弄断花儿们的根基,只将近花的梗同花一起折下,扎成束,整整齐齐放进篮中。(这句话富有表现力,请赏析。)

(2)蜜蜂在我耳畔“嗡嗡”地唱,花香在我鼻尖自由自在地游走,我小小的心在这盛开的花丛中融化了。(请解释“融化”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3文中画波浪线(A)(B)两句话,写乡人们对野菊花的称呼像是呼唤自家的“小儿女”,写外婆视野菊花为“挚友”,分别蕴含着怎样的感情?请做具体分析。

4如何理解最后一段所要表达的意思?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文题一:

一把伞,撑起的是一份情怀;一棵树,挺立的是一种高度;一张纸,书写的是一个世界……敞开胸襟,渺小与平凡之中,蕴藏着天地的博大。

请以“____小天地大”为题目,写篇文章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