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阿坝州初一下学期二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臧克家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B.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其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C.《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是诗人、文学评论家。

D.《木兰诗》是北宋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讲述了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2、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 《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C. 《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鲁迅,记叙了小时候,一位热心但有各种小缺点的保姆对自己的关爱,本文选自作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dàng   kǎn   水(yán   汗(kāi

B.jiāng   落(zhuó   汗(tǎng   yǐn

C.shèng   性(nián   尬(gān   骨(kuà

D.悟(xǐng   午(shǎng   吱(   dan

4、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睥睨 颠流离(pèi)   以身做则

B. kuàng) 振悚 人不倦(huǐ)   牵强附会

C. 陆(zháo)   涎水 死心地() 题纲挈领

D. 午(shǎng) 修葺 千之国(shèng)  中流砥柱

5、下列短语类型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报纸杂志   改革开放   重视语文   出现故障

B.生日礼物   更加坚信   看到长城   外国朋友

C.我们高兴   大家唱歌   老师讲课   小明进门

D.他的声音   安排任务   默默生长   热得难受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B.老朋友来拜访他十分激动。

C.每个周末放学老师都会强调安全教育,这是为了避免事故不再发生。

D.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望着杭州湘湖整片整片的油菜花田,无不使浏览者感受到春景的明媚与灿烂。

B.清明节前夕,商家们推出了物美价廉的清明果礼盒,来推进消费者馈赠亲友的心理需求。

C.深受读者喜爱的杨绛先生,在不凡的一生中,写下了不少文风质朴却字字含情的佳作。

D.不可否认,无论是邓稼先、闻一多还是光未然、端木蕻良,他们身上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权吕蒙曰:

②孰孤:

③自以为大有所

④肃拜蒙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效果的?

4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理解课文《爱莲说》,填空。

(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月光下的喇叭手

(1)冬夜寒凉的街心,我遇见一位喇叭手。

(2)那时月亮很明,冷冷的月芒斜落在他的身躯上,他的影子诡异地往街边拉长出去。街很空旷,我自街口走去,他从望不见底的街头走来,我们原也会像路人一般擦身而过,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条大街竟被他孤单落寞的影子紧紧塞满,容不得我们擦身。我不由自主地站定,定定看着他从月光下缓缓步来,他的脚步零乱颠踬,像是有点醉了,他手中提的好像是一瓶酒。

(3)他一步一步逼近,在清冷的月色中我看清,他手中提的原来是一把伸缩喇叭。喇叭斑驳锈黄色的音管因为有许多伤痕凹凹扭扭,缘着喇叭上去握着喇叭的手血管纠结,缘着手上去我便明白地看见了塞满整条街的老人的脸。他两鬓的白在路灯下反射成点点星光,穿着一袭宝蓝色滚白边的制服,大盖帽缩皱地贴在他的头上。他真像一个打完仗的兵士,曳着一把还在滴着血的军刀。

(4)在凌晨的夜的小街,我们便那样相逢。

(5)老人吐着冲天的酒气告诉我,他今天下午送完葬后分到两百元,忍不住跑到小摊去灌了几瓶老酒,他说:“几天没喝酒,骨头都软了。”他翻采翻去从裤口袋中找到一张百元大钞,“再去喝两杯,老弟!”他的语句中有一种神奇的口令似的魔力,我为了争取请那一场酒费了很大的力气,最后,老人粗声地欣然答应:“就这么说定俺陪你喝两杯,俺吹首歌送你。”

(6)我们走了很长的黑夜的路,才找到隐没在街角的小摊,他把喇叭倒盖在油污的桌子上,肥胖浑圆的店主人操一口广东口音,与老人的清瘦形成很强烈的对比。老人豪气地说:“广东,山东,俺们是半个老乡哩!”店主惊奇地问为什么,老人说:“都是个东字哩!”我在六十烛光的灯泡下注视老人,不知道为什么,竟在他平整的双眉跳脱出来几根特别灰白的长眉毛上,看出一点忧郁了。

(7)借着几分酒意,我和老人谈起他飘零的过去。老人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小县,家里有一片望不到边的大豆田,他年幼的时代便在大豆田中放风筝,捉田鼠,看春风吹来时,田边绽放出嫩黄色小野花,天永远蓝得透明,风雪来时,他们围在温暖的小火炉边取暖,听着戴毡帽的老祖父一遍又一遍说着永无休止的故事。他的童年里有故事、有风声、有雪色、有贴在门楣上等待新年的红纸、有数不完的在三合屋围成的庭院中追逐不尽的笑语……

(8)“二十四岁那年,俺从田里回家,一部军用卡车停在路边,两个中年汉子把我抓到车上,连锄头都来不及放下,俺害怕地哭着,车子往不知名的路上开走……”老人从车的小窗中看他的故乡远去,远远地去了,那部车丢下他的童年,他的大豆田,还有他老祖父终于休止的故事。他的眼泪落在车板上,四周的人漠然地看着他,一直到他的眼泪流干。

(9)他辗转地到了海岛,一个识不得字的退伍老兵,只好靠吹喇叭营生。十余年来,老人用骊歌为永眠的人铺一条通往未知的道路.他用的是同一把伸缩喇叭,喇叭凹了,锈了,在这喇叭的凹锈中,不知道有多少生命被吹送了出去。

(10)海岛的天也蓝得透明,稻子从绿油油的茎中吐出他故乡田中小野花的金黄……渐渐地,故乡不想了,有时梦里活蹦乱跳地跳出故乡,他正在房间里要掀开新婚的盖头,锣声响鼓声闹,“俺以为这一回一定是真的,睁开眼睛还是假的,常常流一身冷汗。”

(11)老人的故乡在酒杯里转来转去,他端起杯来一口仰尽一杯高粱。三十年过去了,“俺的儿子说不定娶媳妇了。”老人走的时候,他的妻正怀着六个月的身孕,烧好晚餐倚在门上等待他回家,他连一声再见都来不及对她说。老人酗酒的习惯便是在想念他的妻到不能自拔的时候弄成的。

(12)当我告诉老人,我们是同乡时,他几乎泼翻凑在口上的酒,几乎是发疯一般地抓紧我的手,问到故乡的种种情状,我说:“我连大豆田都没看过。”老人松开手,长叹一声,眼睛红了。

(13)我们都有些醉了,老人一路上吹着他的喇叭回家,那是凌晨三点至静的台北,偶有一辆急驶的汽车呼呼驰过,我胡乱地跟着喇叭唱着,当唱到“古老的中国没有乡愁,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时,声音喑哑了,喇叭哇哇的长音悠长凄楚,在冬夜的空中流荡,流向一些不知道的虚空,总有一丝要流到故乡去的吧。

(14)每次在凌晨的夜里步行,老人的脸与他的喇叭便毫不留情地占据我,可能我再也看不到他了。我知道,老人永远记得他掀开盖头的新娘的面容,而那新娘已然是鬓发飞霜的老太婆了,时光在一次一次的骊歌中走去,老人的生命已是伸缩喇叭凹凸扭扭的最后一个长音。

(15)在冬夜寒凉的街心,我遇见一位喇叭手。春天来了,他还站在那个寒凉的街心,孤零零地站着,没有形状,却充塞了整条街。

【1】第(1)段称“喇叭手”,为什么第(3)段却改称“老人”?

【2】第(2)、(3)段多处描写“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

【3】简析第(10)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联系全文,鉴赏结尾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5】探究文中的“喇叭”对于塑造老人形象的意义。

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各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A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B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⑫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⑬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再向前进。

⑭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⑮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⑯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⑰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⑱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⑲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1第①段中“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对文中战士们翻山时的呼喊声、笑声的理解,下面说法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

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景象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D.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3文中有不少生动、细腻的描写,第⑪段中A、B句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景?各有什么作用?

4文中除了写红军睡觉难、行路难,从选文中哪些语句还看出当时的处境难?(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5第⑲段画线句子中“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按要求完成作文。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

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这样的人”应该是具有某种精神品质或者代表某种风气的人,要着眼于个性、品质去描写,写出你的感情倾向。

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