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会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

B.衰老细胞内所有的酶活性都降低

C.细胞凋亡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一般来说,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2、人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丰富的Na+-K+泵(或称Na+,K+-ATP酶),它可通过ATP水解为Na+、K+的转运供能(下图所示);哇巴因可特异性阻断Na+-K+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a+和K+经Na+-K+泵的转运均为逆浓度梯度运输

B.人成熟的红细胞所含有的酶,如Na+-K+泵均位于细胞膜上

C.Na+-K+泵具有ATP酶活性,能催化ATP的水解过程

D.哇巴因阻断Na+-K+泵后可能导致红细胞渗透压升高

3、冬泳是指冬季在室外水域自然水温下进行的游泳活动,冬泳时17℃以下的水温给人以冷感,低于8℃则会有强烈刺激感并感觉身体麻木。已知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受交感神经的直接支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受到冷水刺激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两种激素的含量明显降低

B.冬泳一段时间后,机体的散热量和产热量都会显著增加

C.冬泳入水时,机体冷觉感受器兴奋,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

D.冬泳时,机体在冷水刺激下会“皮肤发白”,这是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的结果

4、甜菜夜蛾是一种顽固的世界性农业害虫。当甜菜夜蛾啃食植物叶片时,植物会产生一些萜类和吲哚类物质,并释放到空气中。这些物质可吸引小茧蜂在甜菜夜蛾的幼虫体内产卵,卵利用其体内营养物质孵化。农业生产中,为防治甜菜夜蛾还可采用黑光灯诱捕和喷洒甲维盐等化学药剂等措施。根据以上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光灯诱捕利用了甜菜夜蛾的趋光性

B.小茧蜂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

C.大量使用化学药剂甲维盐可促进甜菜夜蛾定向产生抗药性突变

D.被啃食的植物叶片释放萜类和吲哚类物质吸引小茧蜂属于行为信息

5、光敏蛋白(PSP)是我国科学家设计的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将CO2直接还原,使电子传递效率和CO2还原效率明显提高的感光物质。研究人员利用PSP模拟光合系统的部分过程已获得成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而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

B.光合色素和PSP是一类均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的蛋白质

C.PSP的功能与自然光合系统中光合色素、NADPH相似

D.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6、某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中,控制抗病(A)与易感病(a)、高茎(B)与矮茎(b)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F1全为抗病高茎植株,F1自交获得的F2中,抗病高茎∶抗病矮茎∶易感病高茎∶易感病矮茎=9∶3∶3∶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A、a与B、b的遗传既遵循分离定律又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2中的抗病植株连续进行多代的自交和随机交配,后代中抗病基因频率均不变

C.F2中的抗病高茎植株进行自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25∶5∶5∶1

D.F2中的抗病高茎植株随机交配,后代的性状比例为64∶8∶8∶1

7、DNA甲基化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DNA甲基转移酶(DNMTs)的活性和表达水平来实现的,DNA甲基化可能使抑癌基因无法表达,从而促使癌症的发生和恶化,如图所示。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属于表观遗传。研究表明萝卜硫素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一般不再分裂,细胞中的DNA不存在甲基化

B.萝卜硫素可能通过抑制DNMTs的活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C.甲基化若发生在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上,则不会影响基因表达

D.DNA甲基化会改变DNA的碱基序列,影响DNA聚合酶的作用,使DNA无法复制

8、将甲、乙两种正常生长的植物,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在恒定适宜的温度、光照等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实验装置内CO2含量。一段时间后,甲、乙装置内CO2含量均达到相对稳定,且甲装置内的CO2含量更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O2含量相对稳定时,乙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B.实验过程中,甲植物光合速率一定大于乙植物光合速率

C.CO2含量相对稳定时,甲、乙两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相等

D.若这两种植物放在同一密闭装置中,甲植物可能先死亡

9、肉瘤病毒是一类能致癌的逆转录病毒,其增殖和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使相应的基因产物过量表达可引起细胞癌变

B.过程②的目的是形成双链DNA,酶A是一种RNA聚合酶

C.②③⑤过程中均存在氢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

D.肿瘤细胞被浆细胞识别、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

10、某DNA分子中有2000个碱基,其中腺嘌呤占碱基总数的20%,如果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则需要提供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A.600

B.1200

C.1800

D.2400

11、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不允许二糖及多糖透过),装置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图4分别表示达到平衡后,图1、图3液面上升的高度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平衡后,漏斗内溶液浓度Ma大于Mb

B.平衡后,漏斗内液面上升高度h1>h2

C.平衡后,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度相等,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D.若再向a、b中加入等量的蔗糖酶,漏斗内外液面最终会齐平

12、当我们吃了咸的食物,感知咸味的味觉细胞会产生兴奋,引发神经信号的传导,最终产生味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活动中的味觉细胞属于感受器

B.引发的神经信号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味觉

C.味觉细胞兴奋后,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D.机体摄入过咸的食物,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

13、下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改变该酶促反应的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分析或判断正确的是(       

A.若pH=a,则e点向下移动,d点向左移动

B.若pH=c,H2O2酶中的肽键将被破坏而失活

C.若H2O2量增加,则e点不移动,d点向左移动

D.若反应温度降低,则e点不移动,d点向右移动

14、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包括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给健康人注射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

B.HIV抗体可用于HIV感染者的诊断和治疗

C.给自身免疫病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减弱其免疫应答

D.给肿瘤患者直接移植健康人的T细胞以提高其免疫力

15、脱落酸能启动和维持种子的休眠、抑制种子的萌发。研究表明,脱落酸能抑制种子中淀粉酶等酶的合成与积聚、抑制细胞中赤霉素的合成;赤霉素-20氧化酶催化赤霉素的合成,萌发种子中的淀粉酶随着赤霉素-20氧化酶的增多而增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种子休眠利于种子度过不良环境,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休眠种子因其细胞失去了合成淀粉酶的能力而不能萌发

C.脱落酸可能通过改变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启动和维持种子的休眠

D.种子细胞内脱落酸与赤霉素比例的适度降低可解除种子休眠

16、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⑤与⑥含有的核酸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

B.相对②,①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更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C.图中ab阶段能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

D.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均与基因有关

17、以下关于生物学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黑色美西螈的胚胎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长大后的美西螈大部分是黑色的

B.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和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均运用了类比推理

C.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中特异性地添加了一种酶,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加法原理”

D.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和真核细胞三维结构的模型都属于物理模型

18、复制泡是DNA进行同一起点双向复制时形成的。图1为真核细胞核DNA复制的电镜照片,其中泡状结构为复制泡。复制启动时,尚未解开螺旋的亲代双链DNA同新合成的两条子代双链DNA的交界处形成的Y型结构,称为复制叉。图2为DNA复制时形成的复制泡和复制叉的示意图,其中a~h代表相应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显示DNA分子具有多起点同时双向复制的特点

B.图2中,根据子链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a处是模板链的3'端

C.f位置子链延伸不连续的原因是解旋酶与D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不同

D.e、f位置对应的子链中(A+T)/(C+G)的比值不同

19、关于“对照实验”,以下设置正确的是(  )

A.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进行无氧呼吸的一组为空白对照

B.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设置过氧化氢溶液中加Fe3+作为对照

C.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需观察细胞的初始状态、蔗糖溶液处理后和清水处理后的细胞进行对照

D.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中,需设计对土壤进行灭菌的对照组

20、为了研究种群密度效应对蚜虫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选择红色蚜种群和绿色蚜种群进行实验,混合蚜种群为红色蚜和绿色蚜等数量混合后形成的种群,检测不同密度下蚜虫的存活率。实验结果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蚜虫密度/(只·株-1)

存活率/%

蚜虫种类

8

16

32

红色蚜种群

93

90

71

绿色蚜种群

87

76

71

混合蚜种群

90

82

70

A.对蚜虫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样方法

B.随着密度的增加,蚜虫的存活率均逐渐下降

C.推测混合培养时,绿色蚜种群的存活率高于红色蚜种群

D.实验的自变量有三个,分别是蚜虫密度、颜色和养殖方式

21、乳腺癌常被称为“粉红杀手”,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疾病早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癌细胞发生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除了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外,遗传因素也是致病原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人体产生的乳腺癌细胞会被细胞毒性 T细胞识别并清除

B.乳腺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且细胞周期变短

C.高危因素使乳腺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原癌基因导致乳腺细胞癌变

D.研究人体内的细胞凋亡机制可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治疗的新思路

22、下图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c,c=a-b

B.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用(f+g+h)/a表示

C.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D.桑基鱼塘物种种类较少,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2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孟德尔利用假说对F1测交实验进行推理,实际实验结果与推理相符

B.摩尔根基于实验现象,提出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

C.梅塞尔森等人的实验中,根据全保留复制假说推测第一代试管中出现一条条带

D.斯他林和贝利斯基于沃泰默的实验,提出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引起胰液分泌的假说

24、低钠低钾血症是由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其主要症状包括心跳过速、无力感、低血压、神经错乱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通过抽血检测判断是否患低钠低钾血症

B.电解质紊乱说明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C.低钠低钾可影响兴奋的传导而引起神经错乱

D.抑制醛固酮分泌可提高血液中钠的含量

二、非选择题(共8题,共 40分)

25、下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胜利活动过程示意图。图2是在适宜光照下,该植物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与温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的乙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甲通过_________方式进入叶肉细胞后,与_________结合生成1个六碳分子。在较强光照条件下,增加甲的供应量会使O2 生成量_________。

(2)利用_________可以提取结构M上的色素,将得到的色素提取液置于适宜的光照下_________(能/不能)产生氧气。分离后得到色素带中由上到下的第三条色素带主要吸收_________光。

(3)由图2中可知,适宜光照下,当温度为_________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4045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26、将葡萄球菌在含卵黄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时,葡萄球菌能分解卵黄中的卵磷脂,形成的菌落周围会出现特有的乳白色乳浊环。某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室培养和计数来检测某果汁中的葡萄球菌密度。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果汁中的葡萄球菌密度时,需先将果汁稀释。若要制成101倍的稀释样液,可取待检测果汁2.5mL加入__________mL无菌水中。稀释后的样液需用________法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利用这一方法进行活菌计数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103倍的稀释样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三个平板上葡萄球菌菌落数分别是200、180、220。如果需要据此计算出果汁中葡萄球菌的密度,还需要知道的一个重要数据是_______________

(3)配制分离葡萄球菌的培养基时,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卵黄液,卵黄液除了能给微生物提供_、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在配制培养基时若加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就更容易筛选出葡萄球菌来,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7、图一表示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遗传情况,图二为基因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方式的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应在花未成熟时对________(填“母本”或“父本”)进行去雄,在去雄和人工授粉后均需要套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纯合白花植株,为了确定其基因型,请设计杂交实验加以证明,并预测实验结果(假设除了待测的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未知外,其他可供杂交实验的各种花色植株的基因型都是已知的):

①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结果及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反映遗传信息表达的是   (填字母)过程,b过程所需的酶是   .②加工成熟的场所是   .与①比较②特有的化学成分是  

(2)图中含有核糖的是   (填数字);由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是:  

(3)该DNA片段应有   个游离的磷酸基,氢键有   个,第三次复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   个.

 

29、研究人员测得某植物在不同温度时,向空气中释放O2的速率(相同光照强度下)和细胞呼吸消耗的O2速率,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主要通过影响相关酶的活性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进行细胞呼吸时,在相关酶的作用下氧气和还原型辅酶____(选填“1”“Ⅱ”)结合生成水。

2)在BD两点所对应的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的____________倍。

3C点所对应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该植物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研究人员关于运动对乳腺癌的影响开展了系列研究。

(1)研究人员将患乳腺癌的小鼠分为两组,一组让它们每天在纺车中进行适量的运动,而控制另一组保持正常状态,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运动小鼠的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数目显著增多,CD8+T细胞作为T细胞的一种,在_________中发育成熟后,激活机体的____________免疫功能。

(3)为确定CD8+T细胞在小鼠运动中对肿瘤生长产生的影响,研究人员对(1)中的两组患癌小鼠分别注射CD8抗体来消耗CD8+T细胞,当实验结果是_________,表明运动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依赖于CD8+T细胞。

(4)运动会导致机体乳酸的增加,据此有人提出假说:乳酸促进CD8+T细胞增殖,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为验证上述假说,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参考实验材料与试剂:正常小鼠,患癌小鼠,CD8+T细胞缺陷小鼠,生理盐水,乳酸)

31、1表示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给予适宜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图2表示将AB两植物共同种植于密闭大棚内,测定24小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从实验开始到第40min这一阶段,B植物比A植物干重变化的_____(“大”、“小”、“相同”)。

2)图2中所测气体为________BC段该气体相对浓度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1可知,若在图2的条件下延长观察时间,则__(“A”、“B”)植物首先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

32、在植物体内,制造或输出有机物的组织器官被称为“源”,接纳有机物用于生长或贮藏的组织器官被称为“库”。小麦籽粒成熟过程中积累的糖类,主要是依靠穗下第一张叶片(旗叶)的光合作用供给的。请据图回答:

(1)旗叶是小麦最重要的“源”。与其他叶片相比,旗叶光合作用更有优势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该阶段产生的O2进入同一细胞的线粒体被利用至少经过______层生物膜(细胞膜和细胞内的各种膜),参与这一过程的两类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是在光照条件下合成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相互依存,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图甲),将旗叶包在一透明的袋中,袋中始终保持25℃及充足的CO2,在旗叶基部安装一个可调节温度的套环。实验开始时,套环温度调节到20℃,测定30分钟内透明袋中的CO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量。然后将基部套环温度调节到5℃时,发现葡萄糖从旗叶向穗运输的过程被抑制,继续测定30分钟内透明袋中的CO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量,测得的结果如图乙所示。请问叶片基部温度变化对袋内叶片蒸腾作用________________(填“有”“无”)影响;叶片基部处于低温(5℃)状态时,后30分钟,CO2的吸收速率下降与叶片气孔开闭状态________________(填“是”“否”)有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CO2的吸收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