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那样,……而必须首先在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以下史实符合这一论述的是( )
A.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广东
B.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
C.开展游击战争与土地革命
D.长征途中的“八一宣言”
2、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3、北宋时期,“国家之禁,疏密不得其中矣。男去来耜则不禁,女去织经则不禁,商通珠贝则不禁,豪强兼并则不禁”。“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从中可知,宋代( )
A.国家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D.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4、佛教提出“四种姓者,皆悉平等”,认为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种姓是对人民的欺诈。孔雀王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婆罗门教势微,佛教得到了刹帝利、吠舍种姓阶层和底层人民的支持。由此可知,当时印度( )
A.佛教助推国家统一
B.神学思想走向衰落
C.种姓制度遭到冲击
D.社会平等逐渐实现
5、下表为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关于“社会主义”一词出现的次数。这一变化反映了( )
时间 | 次数 |
1919年之前 | 34 |
1919年 | 104 |
1921-1922年 | 685 |
A.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B.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C.社会主义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D.中国共产党诞生具备阶级基础
6、1918年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他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预言十月革命所掀起的潮流不可阻挡:“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的观点( )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B.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C.适应了全民族抗战需要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7、1954年8月,法国公共舆论研究院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3%的民众认为法国政府应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比1950年2月的调查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的出现得益于( )
A.冷战之下法国和美国对抗的加剧
B.经济复苏提升了法国的经济实力
C.中国的外交表现赢得了国际认可
D.求同存异方针在法国进一步传播
8、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发动了一场以妇女为对象、以民族自强为目标的废缠足运动。他们猛烈地抨击缠足习俗,积极塑造中国妇女的“国民之母”形象,认为放足才能使妇女成为强健的“国民之母”,所以强种的首要任务是放足。这反映出维新派( )
A.主张男女享有平等权利
B.提倡妇女解放
C.接受民主科学的新风尚
D.倡导家庭革命
9、西周时期,天子“授民授疆土”,将王畿(jī)以外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材料描述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0、“直诉”是古代吏民自下而上沟通诉求的一种特殊方式。秦代“直诉”文书由御史长官代理审核,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
A.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
B.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
C.原始民主遗风的复苏
D.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
11、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9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与表中信息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皇帝 | 和帝 | 殇帝 | 安帝 | 顺帝 | 冲帝 | 质帝 | 桓帝 | 灵帝 | 少帝 |
即位年龄 | 10 | 1 | 13 | 11 | 2 | 8 | 15 | 12 | 14 |
寿命 | 27 | 2 | 31 | 30 | 3 | 9 | 36 | 34 | 14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诸侯发动“七国之乱”
C.外重内轻藩镇割据
D.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12、康乾时期,清朝在台湾设府、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册封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等。这些措施的深远意义在于( )
A.解决了明朝遗留的海防问题
B.首创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C.克服了清朝初年的统治危机
D.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13、如图是1950年11月7日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一副漫画,符合该漫画主旨的是( )
A.揭露美帝侵略朝鲜的阴谋
B.宣传中苏友好互助的关系
C.表达向往世界和平的愿望
D.坚定抗美援朝胜利的信心
14、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毛泽东意在强调( )
A.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B.坚持党对农村革命运动的领导权
C.发动土地革命夺取政权的紧迫性
D.农民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
15、东周不如西周,西周国力强盛,军事足以控制诸侯,是名副其实的中原共主,所有诸侯国都臣服。西周灭亡,东周王室建立,国力衰弱,不但不足以控制中原诸侯,而且北面临戎狄的入侵,南面临楚国的威胁。这种政治形势( )
A.根源在于礼法制度衰落
B.客观上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条件
C.是少数民族发展的结果
D.推动楚国率先成为春秋的霸主
16、1950年,我国开始对越南、朝鲜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揭开了我国对外援助的序幕;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对外援助对象不仅包含了蒙古、古巴等国,还涉及埃及等非洲新兴国家,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社会的发展。这些做法( )
A.适应了新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
B.说明新中国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
C.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D.使新中国的外交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17、它“有时是一股一股的丝线,延伸开来,有的线路清晰,有的断断续续;有时又像一张大网,涵盖广阔,时时出现绚烂的织锦”。“它”是( )
A.秦代驰道
B.丝绸之路
C.隋唐大运河
D.明代长城
18、1962年冬,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焦裕禄大胆整顿,积极革新,闯出了一条适合兰考发展的新路子。当时焦裕禄进行革新的政策支持是( )
A.中共八大提出尽快变为先进工业国
B.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中共中央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19、朱自清在纪念七七事变两周年的文章中写道,“我们惊奇我们也能和东亚的强敌抗战”“从前只是一片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此时的“我们”( )
A.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坚持全民族共同抗日
C.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主张成立国共联合政府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标志着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地方割据势力被完全铲除
D.创新了地方基层管理模式
21、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人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
A.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B.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元朝中央对地方统治
22、蒋介石政权有两大死敌:国内的共产党人和国外的日本人。……他发动了五次“剿匪战役”,但共产党人因为其没收大地主土地分给了农民的政策争取了广大农民而幸存下来。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共产党的强大和日本人的侵略加在一起最终迫使蒋逃往台湾。据此可知,中共胜利的原因是( )
A.国民党未获得农村人口支持
B.中共中央拒绝第三国际建议
C.国民党政权最终的妥协退让
D.中共抓住机遇并服务民众
23、下图是创作于1951年的一幅宣传画,画作下方的文字是“认真执行爱国公约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该作品意在( )
A.宣传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
B.调动人民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
C.表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干劲
D.反映政企分开后企业充满活力
24、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玉米等外来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 ②自由雇佣劳动出现
③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 ④地域性商帮的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9月,_______自任总司令,调集100万军队“围剿”各革命根据地。由于_______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_______”倾错误,导致第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
26、概况
(1)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晚,革命力量雄厚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________第一枪。
(2)随后,其他各军的士兵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________,推________为都督。
(3)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________个省和________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27、土地改革
(1)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________之下。
(2)________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
(3)到________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________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
(4)农民从封建________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________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________扫除了障碍。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
28、俄、德、法“三国________”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索取3000万两白银。随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租旅大,英国租________,德国租________,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________和工矿利权。
29、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________。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30、外交理念:中国追寻_________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①中国积极发展__________,构建整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②深化同______关系。③中国与_____形成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④中国同_______之间也相互增进了了解,加强合作。
31、三大发明
(1)概况
①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
②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________,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
③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________。
(2)影响: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32、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________达到。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________和________技术,是在________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________是必然的
33、台湾:_______年, _______驱逐_______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_______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_______省。
34、世界近代史的伟大开端是________ ;中国近代史的伟大开端是________ 。
35、唐朝处理突厥、回纥、吐蕃、靺鞨的方式?
36、请全面客观地评价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37、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
3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39、有人将国共内战比作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