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以下史实能证明此结论的有(     

①血战台儿庄                    ②《论持久战》的发表

③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共同繁荣

B.独立自主,主权至上

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

3、汉代诗人辛延年在《羽林郎》中写道:“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诗中提到的“大秦珠”,是来自地中海一带的“蜻蜓眼琉璃珠”。从西域到内地,从宫廷到酒肆,“大秦珠”成为深受汉代女性喜爱的装饰品。材料可以佐证当时

A.海外贸易非常兴盛

B.域外文化成为主流

C.中西交往已经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4、《清德宗实录》记载,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台湾为南洋门户,关系紧要,自应因时变通,以资控制。着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常川驻扎。福建巡抚事即着闽浙总督兼管。所有一切改设事宜,该督详细筹议,奏明办理。”下列与此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A.中法战争后清廷在台湾设省以加强管辖

B.清廷收复台湾并加强管理

C.甲午战败后清廷被迫割让台湾引发抗议

D.清廷意识到海疆的重要性

5、汉宣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负责管理西域的一切事务,包括屯田、西域诸国国内的事务。西域都护府权力很大,可以行使中央对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等权力,并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由此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A.解除了北方地区的边患危机

B.造成了西域地方势力坐大

C.直接导致了北匈奴西迁远方

D.有利于维护西域地区稳定

6、清道光时,魏源说:“康熙中,收西藏,东西南北各五六千里,是已周二万余里。又收青海,收喀尔喀,青海东西南北各二千余里,咯部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三千余里,其周又逾二万里。”由此可知(     

A.盛世局面出现

B.清代疆域扩大

C.边疆危机突出

D.中央集权强化

7、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州。19世纪4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清政府与外国签订了(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康熙二十年前后,极少亲信官员开始按照康熙帝的意图给其递交奏折。此后,奏折逐渐成了清代官方文书。这种制度在当时(     

A.使内阁制度走向形同虚设

B.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提高了军机处的办事效率

D.导致清朝的封建统治由盛转衰

9、北宋初期,统治者在地方设包括转运使在内的四个平行路级机构——“四监司”,州一级除设知州(或知府等),又在州一级增设通判。这样做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

B.减少决策失误

C.节约财政开支

D.提高行政效率

10、中国流传下来的许多成语,有一部分往往涉及历史上的典章制度,其中成语“名落孙山”“蟾宫折桂”“一举成名”“独占鳌头”“连中三元”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关(     

A.三省六部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1、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取得了伟大成就。其中国防力量得到增强,工业布局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对极左思潮的批判

B.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C.邓小平对经济的全面整顿

D.大规模三线建设的开展

12、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①郡县制

②三公九卿制

③皇位继承制

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发生在下图所示时空的历史现象不包括(       

A.重筑长城抵御蒙古袭扰

B.抗击东南沿海倭寇的骚扰活动

C.赐封渤海郡王管辖东北

D.葡萄牙人取得了澳门的租住权

14、《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

B.增加国家税收

C.实现民族交融

D.削弱王国势力

15、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老子追求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上述思想(     

A.是社会大变革的反映

B.均得到不同诸侯国重视

C.都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D.发展成为传统主流思想

16、抗战期间,中国大后方城市重庆、成都、兰州等地及空军基地经常遭日军空军空袭。而画着鲨鱼头和飞虎标志的美国飞机出现在中国战场上,成为对日作战的一把利剑。这支由美国空军将领陈纳德指挥的美国空军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为飞虎队。飞虎队的出现(     

A.成为日本战败的关键因素

B.彰显了国际反法西斯精神

C.表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标志着抗战进入反攻阶段

17、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则进一步提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纵出自圣人……,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这反映出明朝中后期(       

A.二位学者反对格物致知与儒家经典

B.儒学思想体系内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C.城市市民阶层兴起促进儒学普及化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儒学体系崩溃

18、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观点不属于百家争鸣时期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C.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

D.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19、1940年下半年,为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这一次作战被称为(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20、4世纪中叶,阿克苏姆帝国确立了基督教立国,在与埃及、阿拉伯半岛、波斯、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进行的长途贸易中,输出黄金、象牙,犀牛角、河马皮和奴隶,进口各种纺织品、刀、剑和杯子等。这反映出该国

A.对外贸易较为兴盛

B.手工业技术先进

C.成为政教合一国家

D.经济上自给自足

21、汉武帝时,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向北推进到湟水流域、河西走廊北侧、贺兰山与阴山以及长城一线。而魏晋南北朝时,农牧分界线内缩至渭河平原北部边沿致汾水中游一带。据此可知(     

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

B.南方经济已超越北方

C.游牧文明取代农耕文明

D.战争不利于民族交融

22、1857年3月,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写道: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这则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英国发动对华侵略的正当性

B.是为了实现对华的资本输出

C.英国标榜所谓人权的虚伪性

D.中国民众是抵抗侵略的主力

23、一位历史学家在描述中国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状况时写道:“专制与民主的激烈较量,政治分崩离析,割据混战,政局动荡,但社会出现了一些新气象。”该时期是(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24、两汉创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对下列著作评价正确的项是(     

选项

史实

评价

A

《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B

《史记》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C

《汉书》

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神农本草经》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失败标志:_________年,国民党内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先后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破裂。

26、观察下列图片,完成下列小题。

A马噶尔尼使团访华

B《燕然山铭》石刻

C驻藏大臣令牌

D汉委奴国王金印

E井真成墓志拓片

F唐蕃会盟碑

将上述表格内容按照时期分类(填写字母)。

秦汉________

隋唐________

明清________

27、《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_______

28、抗日战争胜利后, _______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29、抗日根据地:日本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________

30、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的构想,就是在_______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______________

31、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以外, 也是雄富冠天下

32、上海、太原失守后,______________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_______战争。根据地军民依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_______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33、________后半个多世纪,________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1)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产品________________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2)各国争夺________的斗争日趋激烈。

(3)当时,________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________。法国从________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19世纪40年代,________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________也积极参与到侵华活动中。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________

3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________的作用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根据所学知识,试评价你所熟悉的一位古代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35年,曾经留居中国的西方人士格尔斯感慨:“……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它必将像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一样传遍欧洲,为西方所借鉴!”

(1)格尔斯所指的“中国科举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它创立于什么时期?它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2)西方人士格尔斯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

(3)你认为“科举制度必将为西方所借鉴”的原因是什么?

37、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38、辛亥革命的进步意义有哪些?

39、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姿。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今天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历史学习是我们认识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宋代文化繁盛,请举出科技、文学艺术成就各一列。

(3)对于包括传统儒家思想、古代科技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人们有各种态度与看法。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主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