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1913年,宋教仁在《代草国民党大政见》中认为:“当吾国之积弱,非善运用外交,不足以求存;然欲运用外交,非具世界之眼光,不足以尽其用”,强调开展外交必须具有世界眼光,认清国内外形势,才能在外交实践中因势利导,借势而为,切实维护国家利益。这一认识充分体现了宋教仁(     

A.追求富强的改良主张

B.开放包容的国际情怀

C.越挫越勇的坚定信念

D.经世致用的务实思想

2、中古时期教会法规定了教会法庭的具体参与人员,教会法庭配备了专门的法律人员,并且参与诉讼的原被告双方也可以由代理律师参与审判,并且允许代理人在法庭上进行辩论;在审判中重视司法调查,教会法要求“法官依据理性和良心原则对当事人和证人进行询问”。这主要体现了西方法律制度(     

A.坚持程序公正原则

B.坚持无罪推定原则

C.融合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D.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3、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由此可见,英国的文官制度(     

A.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

B.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C.提高了官员的行政素质

D.体现了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

4、《魏书》记载,北魏决定以“魏”为国号,认为“夫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国”。《魏书》中称东晋为“僭伪”,称宋齐梁为“岛夷”,这些称呼(     

A.表明北魏完成了封建化

B.意在强调政权的正统性

C.扫清了孝文帝改革阻力

D.反映了民族关系的复杂

5、如图反映了同一地点(法国的凡尔赛宫)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历史事件:一个是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一个反映了德国战败后任人处置,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心情和场景。基于历史的角度,两幅图片所示现象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大国的衰落

B.邪恶的终结

C.分赃的场所

D.战争的积怨

6、关于水稻种植,我国古代文献中留下了大量记载。据此可以得出(        

“稻,美田欲稀,薄田欲稠”

《四民月令》

崔寔(东汉)

“下泉宜稻,得其宜,则利百倍”

《博物志》

张华(西晋)

“曝(稻)根令坚”;“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

《齐民要术》

贾思勰(北朝)

A.土地利用效率需要提高

B.南北方种植结构存在差异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D.稻作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7、传统观念认为,农具从石制直接过渡到铁制,青铜农具从未普遍使用。20世纪80年代初,有学者根据历年考古发掘资料与出土实物,结合文献记载和民俗学调查成果,提出商周时期曾大量使用青铜农具。由此可见

A.青铜农具的质地优于铁质农具

B.商周农具的使用无法考证

C.商周私营青铜铸造业获得发展

D.考古发现更新人们的认知

8、1953年《选举法》确定了农村与城镇每个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8∶1,1982年修改选举法时,将这一比例缩小为4∶1,2010年的《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选举法》的修订过程说明(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B.城乡之间实现均衡发展

C.我国基本政治制度逐步成熟

D.基层民主取得重大突破

9、1975年,四川成都汉墓出土的酒像石上有一幅“养老图”,画中老者手持皇帝专门赐给高龄老人的鸠杖(如图)。1981年,甘肃省武威汉墓出土《王杖诏令册》竹简26枚,记载了汉宣帝时期的尊老法典。这些考古发现印证了汉代(     

A.尊老养老的优抚制度

B.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C.家给人足的小康生活

D.整齐划一的法治氛围

10、明代的马政,实行内地与边镇两种不同的牧养马匹的方式,两京太仆寺负责管理内地民间牧养,而北部边防地区设立行太仆寺和苑马寺,负责所属各卫所、监苑的马匹牧养等相关事务的管理。明代的马政举措旨在(       

A.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形成民族交融局面

C.促进边疆畜牧业的繁荣

D.提高内地军事地位

11、唐天宝九年(750年),鉴真到达广州后记录道:“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其舶深六七丈,师子国、大石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往来居,种类极多。”这反映了当时(     

A.广州成为贸易中心

B.中外贸易繁荣

C.中西陆路交通不畅

D.朝贡制度完善

12、美国一位作家于1934年第二次访问苏联时,向斯大林表示:“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该作家认为苏联值得学习的是(       

A.利用市场调节经济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强推农业集体化

13、商鞅两次颁布“分户令”,明确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一规定(       

A.推动了农业庄园式劳作方式的形成

B.打击了贵族阶层特权

C.促进了农业家庭式劳动方式的发展

D.强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14、据1世纪航海手册《厄里特里亚航海记》记载,印度的黄油、蔗糖沿近岸航线贩至阿拉伯或直接运到东非;意大利的葡萄酒经由埃及转运到东非、阿拉伯甚至印度;波斯湾市场上原产的枣酒或转运自西方的葡萄酒,出口到印度和阿拉伯。由此可知,当时(       

A.世界贸易体系初步确立

B.跨区域商品贸易比较繁荣

C.海上贸易路线遍布全球

D.各大洲建立直接商贸往来

15、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522号决议,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此举符合联合国(     

A.托管制度

B.反殖民化的原则

C.安理会投票程序

D.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

16、1914年,北洋政府公布《文官任职令》,实行新的文官制度,取消了散官、勋官等虚官,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和特权,官等、俸禄与其职务不再脱节,而是相互对应。这一改革(     

A.顺应了民主、平等的时代潮流

B.保证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连续性

C.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社会基础

D.践行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17、1924到1928年间,科隆到波恩这段公路上的车流量超过该路的承受能力。1929年,一条新型的“机动车专用路”开始建造,动用了5500多名失业人员,最终于1932年8月通车。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这条“机动车专用路”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B.“新型”主要是指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

C.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道路建设

D.德国通过交通建设摆脱了经济危机

18、英国的志愿者组织和非盈利组织不直接接受政府部门的行政控制,具有广泛的行为空间,在能够促进社区发展的前提下,可以以任何合理合法的方式介入社区发展,为社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智力保证或者教育培训方面的优质人力资源。英国的这一社区治理模式(     

A.有利于降低社区运营成本

B.体现了权力钳制下的高度自治

C.说明社会保障覆盖的全面性

D.说明社区已取代了政府的功能

19、汉代以前,绘画的主要功能是善以示后,恶以戒世的图示宣教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畅神”“怡情逐步成为绘画新的价值观念,出现了描绘爱情、文士才情性貌的作品。导致这-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思想渗透到艺术领域

B.绘画功能由政治转向审美

C.绘画艺术的自发意识形成

D.士人群体形成和个性觉醒

20、如图为某一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出的指示。这反映出(     

要使团变为广大群众的非党的青年组织。

取消国统区团组织,建立公开半公开的各种各样的青年组织。

大批吸收团员入党。

采用青年的、民主的、公开的活动方式开展青年工作。

A.发动青年支援北伐

B.吸纳青年参加红军

C.动员青年积极抗日

D.鼓舞青年反蒋反美

21、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15岁以上)负责一定的徭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称为庸。这一调整(     

A.加重了农民的徭役负担

B.加强了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旨在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D.保证农民有足够生产时间

22、中世纪的西欧,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联合起来反对他。封臣们组成国王的议事会,国王应按照议事会的劝告行事。如果封臣们觉得国王滥用他的权力,可以对他进行劝告或阻拦。据此可知当时的西欧(     

A.国王权力形同虚设

B.中央集权较为艰难

C.王权居于教权之下

D.君臣之间地位平等

23、《魏书》记载:“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州刺史、镇大将,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而有三世为中散、监已上,外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为族。”材料反映了北魏时期(     

A.有独立的政治改革思想

B.延续了汉代士族制度

C.社会统治基础的扩大

D.民族矛盾的不断缓和

24、《拿破仑法典》从基本原则到法律术语都继承了罗马法。1900年德国民法典也以古罗马的《法学汇编》为蓝本。马克思曾指出:“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据此可知(     

A.罗马法中私法内容更具有代表性

B.西方法律制度缺乏自身应有的个性

C.“英美法系”比“大陆法系”完善

D.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现代主义

(1)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广为流传。

(2)发展

a.一战后:美国①_________受到空前欢迎。

b.二战后:以②_______________为代表。

c.50年代初:③_________________对美国青少年影响巨大。

d.60年代:美国出现《时代在改变》等作品;英国出现④___________乐队。

26、(一)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完成下列提纲。

A.协约国     B.同盟国     C.萨拉热窝   D.巴尔干地区     E.凡尔赛     F.《五国海军协定》

G.国际联盟

 

(一)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1)列强支配下的世界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3)局部冲突:   成为“火药桶”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导火线:   事件

2)战争全面爆发

3)战争结果:以 的失败而告终

(三)战后世界新秩序

1)巴黎和会:确立了   体系

2)华盛顿会议:签订了

 

27、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改革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29、浪漫主义音乐杰出代表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______________”,作品以《____________》最为著名。

 

30、1917年4月,流亡国外的革命领袖列宁回到俄国,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________革命转变为________革命的任务。

3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原始农业产生的影响,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______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

33、时空的记忆人类历史是在一定时空中演绎的。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字母填入填入正确的位置。

历史事件

位置

(字母)

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硝烟

(1)

②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2)

③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

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4)

⑤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5)

 

34、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2001年,他获得中国“________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

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

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36、西方思想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1有人说苏格拉底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材料二

下图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

注: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2据材料二概括其反映的宗教思想,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怎样发展了人文主义的?材料三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请回答: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4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启蒙运动在历史上有何重大影响?8

 

37、京剧号称“国粹”,代表了我国古代戏剧的最高成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2)今天,京剧面临后继乏人、观众群体缺失的现状。你认为应怎样才能将京剧发扬光大?

38、西欧思想界曾经长期处于宗教神学的黑暗禁锢之下,从15世纪起,经过300年的发展,直到18世纪末,才走进了“理性时代”。

问题:请简述西欧思想界逐步摆脱神学禁锢,走进“理性时代”的过程。

39、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