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8年1月,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引述当时波兰、埃及、土耳其、缅甸等国由于守旧不变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险境,请求光绪帝决定变法。他提出翻译乃“强国第一义”,应“择书布译”,并提倡“广译”。这体现了晚清时期( )
A.文化救国思想的兴起
B.翻译思想的深远影响
C.仿洋改制的变法思想
D.翻译活动的文化功能
2、《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1500——公元前900年间,《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是中国求法僧法显和玄奘游历印度后所写,分别成书于416年和646年。下表是四大种姓在《梨俱吠陀》与《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对比。据此可知( )
| 《梨俱吠陀》 |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 |
婆罗门 | 祭司 | 净行(祭司) |
刹帝利 | 武士 | 王种 |
吠舍 | 农民 | 商贾 |
首陀罗 | 奴隶 | 农人 |
贱民 | —— | 恶人 |
A.社会经济变动影响种姓的划分
B.《梨俱吠陀》的记载更加准确
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遭到破坏
D.种姓的变动推动了印度封建化
3、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新长期经济计划》等政策文件。这些计划规定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并强调“经济高速发展与稳定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标榜“福利社会”。这些经济计划( )
A.增强了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B.凸显国家经济政策的指令性特征
C.是日本追求独立自主的集中体现
D.减轻了“滞胀”对经济的冲击力
4、秦汉时期,政府多次进行移民活动。始皇二十六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汉武帝元狩五年“迁徙天下奸滑吏民于边”。这些移民举措( )
A.保障了边防地区的安定
B.彻底地消除了关东的安全隐患
C.有利于地方统治的稳定
D.促进了关中地区的大规模开发
5、从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1965年完成经济调整工作,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十年的艰难探索。这十年,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跨出了前所未有的一大步。下列会议,不属于发生在这十年的是( )
A.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B.七千人大会
C.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D.中共九大
6、沙龙在17世纪传入法国时由贵妇组织,主要讨论古典文学和贵族法语;18世纪中后期,沙龙发展为公共舆论、信息交流、思想交锋的中心。这一变化( )
A.说明法国女性社会地位提升
B.表明法国社会思想言论自由
C.促使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勃兴
D.推动了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
7、程颢、程颐认为宋代是“以法把持天下”,而治乱兴衰的关键不在“法”本身,并进一步阐述道:“善言治天下者,不患法度之不立,而患人材之不成。善修身者,不患器质之不美,而患师学之不明。人材不成,虽有良法美意,孰与行之?”二程的这一观点( )
A.印证人治社会的根本矛盾
B.着重阐述了礼法结合的必要性
C.意在扩大理学的社会基础
D.利于推动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
8、《礼记》中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左传》论述道:“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老子》中强调:“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这说明( )
A.儒道两家的思想相互融合
B.治国理念的理性色彩增强
C.民本思想已成为社会主流
D.社会的稳定源于君民共治
9、有人曾针对某一时期的俄国形势指出:布尔什维克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是筹集粮食,因为要通过任何正常的渠道取得粮食已经不可能了,当时的农民处境很像法国革命时的情况——货币已经没有用了,他们不是自己把粮食吃光,就是把它囤积在自己的庄园里。基于此,布尔什维克( )
A.掀起消灭富农的斗争
B.强力推行余粮收集制
C.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
D.恢复商品和货币关系
10、墨子在《非命》篇中,反对儒家所宣称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命定论,否认天命对人事的支配和影响,认为真正能够决定国家命运或个人命运的,是主观的“力”。这一主张
A.违背了当时社会发展潮流
B.得到了当时各国国君的推崇
C.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D.反映了社会底层民众的愿望
11、宋代福州、泉州一带适宜种植粟麦的土地变成了大片的荔枝园,“一家之有,至于万株”。两浙路的苏州太湖洞庭山,“皆以树桑栀甘柚为常产”、“糊口之物,尽仰商贩”。在湖州的山乡,以蚕桑为岁计、“兼工机织”。这反映了宋代( )
A.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B.农业手工业生产日趋专业化
C.农民生活富足安稳
D.政府大力推广经济作物种植
12、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积极鼓励非阿拉伯各族人民改宗伊斯兰教,并许诺与阿拉伯穆斯林享受同等待遇,另外还规定阿拉伯语为法定的官方语言。这些政策旨在( )
A.促进帝国内的民族融合
B.扩大帝国的统治范围
C.提高帝国统治的合法性
D.巩固帝国的统治秩序
13、如表是部分国家和地区革命运动。据此可知
1789年 | 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点燃了全国革命的熊熊大火 |
1791年 | 杜桑.卢维杜尔领导黑人奴隶在海地发动武装起义 |
1820年 | 西班牙国内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
1826年 | 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了独立 |
A.东西方的革命运动遥相呼应
B.拉美各国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
C.国际环境利于拉美独立运动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14、下图为1776年绘制的漫画《女斗士们》,画中左侧是象征大不列颠的妮娅,右侧是一位印第安部落的女酋长,身后的盾牌分别写着“为了忠诚”和“为了自由”。该漫画反映出( )
A.英国与美洲殖民地的意识形态冲突
B.英美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美洲土著居民受到理性思潮的影响
D.英国试图缓和与北美殖民地的关系
15、拿破仑进入马德里,以“解放者”的姿态对居民说:“我取消了异端裁判所……我取消了封建权利……一切特殊的裁判权都是攫取的,是违背国民权利的。”而西班牙人则认为“法国人的皇帝”是“我们的幸福的敌人”。这段材料说明拿破仑战争( )
①促成西班牙统一 ②打击了封建势力
③传播了启蒙思想 ④激发了民族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据《汉书》记载:(宣帝)元康三年六月诏:“今春,鸟以万数飞过属县,翱翔而舞,欲集未下。长安及周边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具为令。”上述材料反映了汉朝( )
A.具有生态保护的意识
B.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C.贯彻以法治国的思想
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17、16世纪上半叶,德意志许多地区进行济贫改革。莱斯尼希市设立了济贫公共基金,将已关闭修道院的资产及信徒捐给教会的财物转入公共基金。基金的日常管理由10位民主选举产生的世俗人士负责,他们还接管了城市济贫事务。这反映当时( )
A.宗教改革初显成效
B.城市自治运动兴起
C.社会保障体系完备
D.代议制政体的确立
18、有学者根据历史文献指出,唐太宗三次出征高丽,无功而返,一个真实的傲慢的李世民显现出来了,军事行动也愈加失控。历史上对唐太宗李世民的推崇,其实表现了百姓对圣君的渴望。后世对现实不满,夸大了初唐时期的政治清明。这说明( )
A.学者好恶决定历史的评判
B.唐太宗文治武功受到毁谤
C.历史史料影响人物的评价
D.政绩才是评价皇帝的依据
19、据《闽书》记载:明清里甲“祭祀、乡饮等事,皆其措办”,里长和甲首控制族内的人丁和田产,提供赋役依据,根据实际需要要设置里甲相应职务,里甲中的家训族规甚至成为当地律令补充。这体现了明清基层治理( )
A.自治权力较大
B.融入儒家思想
C.组织结构严密
D.突出法律作用
20、1972年10月15日,周恩来在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的《关于向罗、南、匈、波、捷、保等国提出科技合作项目的请示报告》上批示:“为何不派人去伦敦、巴黎、波恩、渥太华、东京去研究西欧、美、加、日本的机械工业情况,反而求其次?”这一批示( )
A.意在强调中国需要重视对外交流
B.推动了“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C.有利于拓宽对外科技交流的渠道
D.推动了“一边倒”政策的不断调整
21、下图中数字代表欧洲城市潜能高低,这最大程度地体现了( )
A.生产技术的辐射
B.经济中心的转移
C.贸易格局的变化
D.工业城市的发展
22、《国际歌》是巴黎公社主要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在革命失败的情况下愤然创作。其译文(节选)如下:全世界受苦的人……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具有坚定的革命精神
C.是最早社会主义革命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3、唐朝政府对市坊制度有着严格的限制,《唐律》规定: “越官府廨垣及市坊垣篱者杖七十”;临街设店被视为非法行为。到了北宋真宗时期,郓州地方官员在临街设置走廊式铺店,将店铺租给商人经营并收取租税。这一变化表明宋朝( )
A.城市管理制度日趋规范
B.政府强化对市场管理
C.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24、《史记·商君列传》中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承认土地私有
B.打击了旧贵族
C.革除陈规陋习
D.强化社会控制
25、目的:限制王权和保障___________。
26、“分散与整体”
按例整理下列学习提纲:
分散 性的 世界 | 1、古代东方 (1)古代两河流域王国更替 (2) ① |
先后跨入文明社会门槛
|
2、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 ② | ||
走向整体性的世界 | 1、新航路开辟 | ③ |
2、 ④ (1)商品输出 (2)资本输出 |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 |
3、列强瓜分世界狂潮 | ⑤ | |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经济全球化启动 |
2、 ⑥ | 打断经济全球化进程 | |
3、跨国公司建立 | 经济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
27、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文明成果中的代表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都有过重要影响。
完成下列提纲。(选择其中5个数字代码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①礼、②道、③敬天保民、④经学化、⑤法、⑥理、⑦哲学化、⑧法规化、⑨心古代儒家文化流变与外传
(1)儒学的源流(西周)
代表人物:周公旦(制度化)
核心思想:“ ”
(2)儒学的演变
①形成期(春秋战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道德化)
核心思想:“仁”、“ ”
②改造期(两汉)
代表人物:董仲舒( )
核心思想:“天人感应”
③重塑期(宋明)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王”( )
核心思想:“ ”
(3)儒学的外传
①辐射东亚
②远播西方
(4)若就提纲中的“(3)—②”展开陈述,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28、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29、原则
(1)限制王权:通过___________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2)议会至上: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___________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
30、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31、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启蒙运动的中心 B.1812 年,拿破仑远征的国家
32、背景
(1)历史传统:英国有着悠久的___________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2)革命结束:1688年的“___________”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签署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经英王签署正式成为《权利法案》。
33、厘清史事,推理分析,形成合理结论,是高中学生必备历史能力。下表史事和结论关联正确的是
34、时代、人物与儒学
时代、人物与时代与思想文化总是密切相连,中国古代历史中儒学的发展即受到重要人物的影响也受到时代的冲击,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人物 | 儒学地位 | 时代背景 |
孔子 | 学说难行,有“如丧家之犬”之感慨 | 实力竞争与争霸战争 |
秦始皇 | 2 | 4 |
1 | 独尊儒术 | |
朱熹 | 3 | 儒学应对佛教、道教挑战与自生局限 |
35、概述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其主要影响。
36、(26分)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请回答
(1)中共八大为这一探索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4分)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的决定?(8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有何重大意义?(6分)
(4)中共十四大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作出了怎样的贡献?(4分)
(5)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提示:从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两个方面加以概括(4分)
37、科举考试两容的变化,折射出时代要求和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熙宁二年,王安石开始变法后动议神宗改贡举制度,神宗深知贡举之弊,且本人笃意经学,加之认为诗赋取士使西北人才选出过少,遂下诏令众大臣议论科举改制一事,此提议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如直史馆苏轼在上奏中说:“得人之道,在于知人......其选举有道,何必由学乎?......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力主改制,在上表中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今人才乏少,且学术不一......异论纷然,不能一道德故也。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若谓此科当多得人,自缘仕进别无他路,其间不容无贤;若谓科举法已善,则未也。今以少壮时,正当购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脱脱等《宋史·选举一》(卷一百五十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苏轼与王安石争论的焦点,简要概括二者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其目的是什么?
3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探索即开始于1979年参加WHO的基本药物行动计划。1992年,我国颁布了《制订国家基本药物工作方案》确立了基本药物的遴选,其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基本需要。自1996年以来,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每两年更新一次;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协调医药发展的重要手段。2007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使用和价格管理的通知》,试行基本药物定点生产和单独定价的政策,并通过将药品价格印在药品最小包装盒上来规范流通环节。
——摘编自《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渐进主义改革框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2007年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2007年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39、概述隋唐和明清时期,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共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