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金刚石具有光学特性,可用于切割玻璃
B.武德合金熔点低,可用作电路中的保险丝
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2、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表示相应转化中的其他反应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反应物Y可能是Ca(OH)2溶液
C.反应①属于吸热反应
D.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可能发生转化②
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保证。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没有检验氢气纯度,就点燃氢气
B.加热试管内液体时,切不可让试管口对着人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D.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
4、下列除杂或鉴别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铁中的氧化铁 | 加入足量稀盐酸 |
B |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 通过足量灼热CuO |
C | 鉴别水和双氧水 | 取样,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
D | 鉴别NH4NO3、NaOH、CaCO3、NaCl四种固体 | 加水,观察溶解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
A.A
B.B
C.C
D.D
5、下列劳动实践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 劳动实践 | 化学知识 |
A | 回收铝质易拉罐 | 铝易与氧气反应 |
B | 用铅笔芯制作电极 | 石墨有导电性 |
C | 向鱼缸中通入空气 | 空气中的氧气不易溶于水 |
D | 用活性炭除去异味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A.A
B.B
C.C
D.D
6、分析下列实验及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探究水的组成元素——电解水
B.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一定量固体
C.验证加快
分解——向一定量
溶液中加入少量
固体
D.探究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四氧化三铁:Fe3O4
B.铝元素:AL
C.8个硫原子:S8
D.2个镁离子:2Mg+2
8、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图①:足量的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
B. 图②: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
C. 图③:红磷在盛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至熄灭
D. 图④: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9、金丝桃苷(C21H20O12)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物质。下列关于金丝桃苷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丝桃苷由三种元素组成
B.金丝桃苷的碳、氧元素质量比为21:12
C.金丝桃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64
D.一个金丝桃苷分子中含有53个原子
10、下列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可能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选项 | 意外情况 | 可能原因分析 |
A | 添加酒精时,引起失火 |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
B |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发现试管破裂 | 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
C |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药品后,胶帽被腐蚀 | 胶头滴管倒置 |
D | 细口瓶的标签被腐蚀 | 倒液时,贴标签的一面没有朝向手心 |
A.A
B.B
C.C
D.D
11、规范实验操作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
B.取用固体
C.倾倒液体
D.过滤液体
12、某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剩余药品全部放入指定容器
B.洗净试管并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D.将试剂瓶放回原位并使标签朝外
13、燃烧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造福了人类社会。但燃烧是一把双刃剑,也给人类带来过灾难,造成了重大损失。
【1】下列标识与防火无关的是
A.
B.
C.
D.
【2】《中学生守则》规定:中学生严禁吸烟。吸烟不仅有害健康,而且容易引发火灾。未熄灭的烟头在火灾中的“罪过”是
A.提供了氧气
B.提供可燃物
C.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D.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3】体育比赛的发令枪打响时产生白烟,枪药中能产生白烟的物质可能是
A.木炭
B.石蜡
C.红磷
D.铁丝
【4】下列灭火措施错误的是
A.电器发生火灾,用水灭火
B.炒菜的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
D.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
【5】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14、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B.随意焚烧塑料制品
C.利用发酵垃圾来制取燃料
D.乘坐地铁替代汽车出行
15、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g
B.镍属于金属元素
C.镍原子的质子数为28
D.镍的原子序数是28
16、下列做法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保护金属资源
B.天然气泄漏,立即开排风扇通风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
17、“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同一种物质,该物质是
A.碳单质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所有含碳物质
18、成都大运会火种盆如图所示,盆体采用航空铝合金材质整体铸造成型,采用清洁燃料减少成烟量,同时保证火焰形态和火焰颜色的最佳视觉效果。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合金硬度比纯铝大
B.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人类使用金属铜晚于铝
D.铝制品表面易形成致密保护膜
【2】燃烧供应了世界上多数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目前,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B.优化空气与燃料的进气配比,能使燃料充分燃烧
C.含碳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会生成CO等有害气体
D.甲烷与乙醇是不同燃料,但充分燃烧的产物相同
19、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一个镁原子和一个镁离子的质量几乎相等
2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表示反应前的质量,“
”表示反应后的质量)
A.X=19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丁一定是化合物
21、某物质1.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②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③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⑤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2、我国科学家首次突破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获得淀粉的人工合成工艺技术。其中关键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上述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数目比为 1∶1
D.反应有利于“低碳”目标的落实
23、归纳和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因此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洗涤剂通过乳化作用去除油污,因此去除油污的原理都是利用乳化作用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4、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洁净的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C.稀有气体含量少没有利用价值
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25、某同学对所学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安全 | B.物质、俗名与化学式 |
①工业用盐中毒由氯化钠引起 ②用硼酸溶液处理被碱液沾到的皮肤 | ①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②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 |
C.化学与生活 | D.物质与构成粒子 |
①可用小苏打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②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 | ①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 ②硫酸铁由Fe2+和 |
A.A
B.B
C.C
D.D
26、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飞扬”(如图)的设计采用液氢作燃料,由于手持火炬内部空间狭小,需要通过高压储存氢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炬燃烧时会产生耀眼的白光
B.高压储存氢气是因为氢气分子间有间隔
C.火炬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D.高压储存氢气是通过压缩使氢气分子体积变小
27、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化学实验的方法也从定性到定量发生了质的转变。若按实验方法分类,可将实验_________(填字母)分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
A.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B.拉瓦锡研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 | C.倾倒二氧化碳研究对燃烧的影响 | D.研究甲烷燃烧的产物 |
(2)类比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某些非金属单质间也能发生置换反应,如Cl2比Br2(溴)活泼,能与HBr发生反应: 。已知Cl2比N2活泼,则Cl2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8、向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1)滤渣的组成有三种可能:①Ag;②Ag、Cu;③______。
(2)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成分是什么?______。
(3)写出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9、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请从碳酸、甲烷、碳酸氢钠、碳酸钙、一氧化碳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要求用化学式填空:
①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______。
②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是________________。
③常用作发酵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④煤气中毒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中毒。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熟石灰中和工业废水中的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工业制镁的方法为:
(1)生石灰转化为石灰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上述流程中不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
31、写出下列化学用语:
(1)纯碱:_____;
(2)胆矾中含有的金属离子:_____;
(3)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
(4)硫酸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2、金属材料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I、“嫦娥五号”上使用的记忆合金、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高性能芳纶纤维等材料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1)下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A.记忆合金
B.羊毛
C.芳纶纤维
(2)工业制取记忆合金中的钛,先用热浓硫酸处理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得到硫酸钛【Ti(SO4)2】、硫酸亚铁和一种氧化物,硫酸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II、《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采矿和冶炼金属锡的场景。
(3)采矿(图1):“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水中淘取锡砂(指锡矿石,主要成分为SnO2)时,所用容器的孔径需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锡砂颗粒大小。SnO2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
(4)冶炼(图2):“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
①鼓入足量空气能使木炭______,从而提高炉温。
②炼锡时,有关键的一步“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原因是______。
(5)使用
①锡往往与其他金属制成合金使用,目的是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硬度。
②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很少装酸性物质,原因是______。
Ⅲ、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6)钢铁容易与空气中的______等物质接触发生反应生成铁锈,实验室可以用稀硫酸将铁锈除去,其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7)在硝酸铜、硝酸铝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______,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______。
33、善待地球,保护环境是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之一。
(1)大气中PM10(指大气中直不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的增多会导致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 的影响较大。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除了PM10、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还有______、______。
(2)为防治空气污染,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______。
A.植树造林
B.加强大气监测
C.改善环境状况
D.使用清洁能源
34、用下列几种元素和化合价(
)写化学式:(各写一个)
(1)单质______(2)酸 ______(3)碱 _________(4)盐_______
3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水银_____。
(2)标出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人体缺少_____元素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4)铵根离子_____。
36、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g水,向其中一支加入3gKNO3固体,另一支加入3gNaC1固体,按图1进行实验。图2为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甲中加入的固体是_______。
(2)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在100g水中加入50gKNO3,形成的溶液质量为_______。
(3)将30℃时KNO3、Na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其他条件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KNO3_______(填“>”、“<”或“=”)NaCl。
(4)KNO3中混有少量NaC1杂质,可用_______的方法提纯KNO3。
37、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在连接A装置中的玻璃导管和带孔橡皮塞时,玻璃导管不容易插入橡皮塞孔中,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仪器的组合为(填装置序号)___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所选发生装置需做一点改进的是___________;若选用G装置收集氧气,如何验证氧气已经收集满了___________;
(4)乙同学选择装置CD组合制备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若将装置C换成装置B,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____;
(5)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他们应选择的制备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______;
(6)在集气瓶中注入占其容器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瓶内的水排尽,此时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
38、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查阅资料】:
①NaN3受撞击会迅速分解生成Na、N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
③碱石灰是CaO和 NaOH的混合物;
④NaN3工业上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2+N2O = NaN3+NaOH+X;则X的化学式为 。
【问题探究】:(一)测定某工业级NaN3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测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
| 称量时间
| 质量(g)
|
试样
|
| 100.00
|
装置+稀硫酸质量
|
| 241.20
|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 反应开始后15秒
| 339.20
|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 反应开始后35秒
| 339.00
|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 反应开始后55秒
| 339.00
|
①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
②若无浓硫酸的洗气装置,会使测定的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利用表中数据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问题探究】:(二)测定某工业级样品中NaN3的质量分数
小谈同学精确称量0.140 g NaN3样品,设计如图装置测定其质量分数。
已知2NaN3→ 3N2(NaN3中的N全部转化为N2,其他产物略),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1)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管注水, ,说明气密性良好。
(2)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 。
(3)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中的NaN3样品与M溶液接触充分反应。 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67.2 mL(N2的密度为1.25 g/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100 mL B.1 L C.2 L
(4)计算工业级样品中NaN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0.1%)。
39、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事实。
(1)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______;
(2)酒精灯、内燃机等常用乙醇做燃料______。
40、如图所示,回答下列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问题:
(1)实验完毕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其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有哪些?(答一条即可)
(2)做此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要考虑什么?(答一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