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中记录到:“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这记录的是( )
A.旅顺大屠杀
B.东北三省沦陷
C.二七惨案
D.南京大屠杀
2、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下列不属于这场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表现的是( )
A.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C.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D.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3、修筑在岷江中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灵渠
4、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进行的斗争有( )
①抗美援朝②开国大典③土地改革④三大改造⑤镇压反革命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的口号是
A.师夷长技
B.变法图强
C.扶清灭洋
D.民主科学
7、“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在( )
A、唐朝 B、隋朝 C、北宋 D、南宋[来
8、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A.加紧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9、五代十国时期,作为政治主角的武人轻蔑地称呼文人群体为“措大”。宋朝建立后,“措大”一词由武人贬称文人逐渐变为文人自嘲,武人称谓也经历了从“健儿”到“黥卒”和“赤老”的变化。由此可知,当时宋朝( )
A.重视文教事业
B.重文轻武风气盛行
C.阶级矛盾尖锐
D.出现军阀割据现象
10、据学者研究和推算:胡夫金字塔需要至少8.4万名劳力每年工作80天,前后20年才能完成,还需要几百个专业技术人才。据此可得出( )
A.法老具有至高无上权威
B.古代埃及数学成就突出
C.古代埃及对外交流频繁
D.纸草是优质的书写载体
11、当地时间2020年2月5日下午,美国参议院就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效案进行表决,以52票“无罪”对48票“有罪”和53票“无罪”对47票“有罪”,先后否决了两项弹效条款,特朗普被判无罪。至此,这场燃烧四个多月的弹效案终于画上了句号,特朗普也成为第三位在众议院被弹刻后免于被免职的美国总统。美国总统弹效案充分体现了
A.三权分立 B.法律至上 C.两党政治 D.联邦制
12、“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任军饷的白银了。”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远见卓识的人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魏源
D.严复
13、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下列历史结论。正确的是
①闭关自守,盲目自大是拜占庭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彻底消除
③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④萨拉热窝事件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14、崇祯皇帝曾在《罪己诏》中痛切指出官员身居官位,却只为自己谋私利……下级官吏品行不端,勾结无赖作为爪牙欺霸乡里,感叹道:“嗟此小民,谁能安枕?”由材料可以看出,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吴三桂投降清军
B.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员
C.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D.李自成发动起义
15、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位老师:中国的唐朝和欧洲。其中向中国的唐朝“拜师学艺”指的是 ( )
A. 幕府制度 B. 大化改新
C. 独立战争 D. 工业革命
16、台湾在近代史上出现了两次分离,一次回归。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分离是被荷兰殖民者侵占
B. 第二次分离是被日本割占
C. 两次分离都是由于列强侵略所致
D. 一次回归指的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7、“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这是下列哪部文件的内容 ( )
A.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B. 《独立宣言》 C. 《巴黎和约》 D. 《宅地法》
18、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钢铁石矿”等夕阳产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速发展,它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善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9、大型声乐组歌《黄河大合唱》问世于1939年5月,它一经在延安首次公演,就立刻引起轰动,并很快走向全国。这一现象说明( )
A.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迷梦破产
B.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即将到来
C.民族意识觉醒已成为时代主题
D.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20、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战争;作为诗人,他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等壮丽诗篇。这个人物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左宝贵
21、根据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史实填空
(1)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_________________
(2)地主阶级反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_________________
(4)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_________________
22、判断对错,并加以改正。
( )(1)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效果明显,到1927年,经济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农业的调整。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确立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得以消除。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之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唐朝灭亡后,南方地区出现的九个政权,连同割据北方太原的______政权,总称为“十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分立,但______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4、秦朝时,秦始皇为了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为了统一模货币,以秦国的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
25、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把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_____.
26、青铜器出现于___________后期,___________以后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采用“泥范铸造法”,主要用于饮食祭祀。
27、“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______。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都城
(1)唐朝的都城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宋的都城___________________
(3)南宋的都城___________________
(4)元朝的都城___________________
29、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__________战中打败蚩尤;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激烈的__________之战。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30、____________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到1956年底,____________的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请列举一项我国这一时期科技上的重大发明。
(2)请简要阐述上一小题你列举的重大发明的重要影响。
32、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直接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动有哪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有何重要意义?作为青少年应该传承革命英雄的哪些精神?
33、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过往的历史中世界各国各民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明成果。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是世界各国为我们修建巨型建筑。请将这些的遗产分为两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了文明型社会的标志。请说出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什么?
(3)2019年10月1日我们才过完祖国70岁的生日。请问使用该种纪年的历法的基础是什么?还有之所以今天能使用这种纪年方法最早应该感谢什么人?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的人物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请回答有关他的问题
(1)他是谁?开创了哪个学派?
材料二仔细观察下面丝绸之路路线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2)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巨大贡献的是谁?丝绸之路开通有何作用?
材料三: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
(3)鲁迅曾赞扬《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作者是谁?这部史书的历史地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