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铜仁中考历史真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解读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推动了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

2、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下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B.百日维新﹣﹣挽救了民族危亡

C.《定国是诏》颁布﹣﹣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3、(2018信阳模拟)以下三幅图片可以探讨的共同主题是

 

A.春秋之际的社会变革 B.灿烂的青铜文明

C.河南文化的演进 D.古代商业的繁荣

4、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发布命令,规定“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此外还由国家对分娩的妇女进行物质奖励,“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其举意在

A.增殖人口提升国力

B.贯彻“民贵君轻”理念

C.营造和谐阶级关系

D.促进南方快速发展

5、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东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西晋时期

D.东晋时期

6、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铁莫做针,做人莫做军”,反映了北宋政治的特点是(     

A.重文轻武

B.加强中央集权

C.在地方派遣转运使

D.从地方军队里挑选强壮的士兵编入禁军

7、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见证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以下图片,按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8、1953年前后,一些企业将集体福利设施进行了经营化尝试,改由职工分摊,试图让行政负担的部分设施改由职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逐渐显露了一些问题。到1956年,企业职工福利制度一度又回归由国营企业包办的模式。这种变化(     

A.体现了经济体制的逐渐转轨

B.表明所有制形式发生重大变化

C.反映了多元分配制度的出现

D.意味着国家经济战略得以实现

9、下列关于中古欧洲社会情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我的附庸的附庸,是我的附庸

B. 查理·马特改革促进了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C. 神权凌驾一切

D. 教皇和教会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10、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的条件

11、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 东京

B. 南京

C. 临安

D. 北京

12、下列有关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宪法指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宪法指的是《中华民国约法》 ③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④宪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⑤宪法的颁布者是孙中山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90 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OO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OO"应是

A.金田

B.武昌

C.南昌

D.秋收

14、年代尺的运用,有助于我们明晰历史进程。如图中内容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15、秦始皇统治时期,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的事件是(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统一度量衡

D.修建长城

16、英国曾是近代世界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其取得这一地位的政治前提是

A.人文主义的传播 B.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殖民扩张和掠夺

17、如果考古学家要研究人类的起源,寻找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应该去下面的哪个地方(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美洲

 

18、春秋时期有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开创了儒家学派,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这位大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19、战国时期,使得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A. 灵水渠   B. 郑国渠   C. 都江堰   D. 白渠

20、甲骨文“王”字,像斧头,用以专称拥有镇压、宰杀权的最高统治者;“服”旁边是一个面朝左跪着的人,右上部是一只手,表示用手按住一个人头令其服从。这说明甲骨文

A.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对汉字形成影响深远

C.是历史上最早的文字

D.有助于了解当时政治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共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建设,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清朝时期设置的机构的名称.

1)清朝在西藏设置了______________,代表中央政府管理西藏事务。

2)清朝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__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

31684,清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_________________,隶属福建省。

4)清朝在新疆设置了______________,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23、为了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______主持变法。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其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24、如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          》,图中场景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         派来的求婚使者。

25、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________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__________________

26、1992年,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是________

27、基督教的发展:_____世纪末,_______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8、西晋的“______”(事件)促使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南朝时的______ (城市),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29、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区设立__________________,由________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30、城市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1)1842年,中英双方在 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 ,劫掠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3)1901年,清政府同西方列强在北京签署了《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阅读下列“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大事年表简表”,回答问题。

中共党史若干大事简表

时间

重大事件

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1924年-1927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10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34年10月

中共中央于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召开

1937-1945年

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①______战争

1945年8月

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1946-1949年

人民解放战争

1949年10月1日

②______成立

1950年

土地改革运动与抗美援朝开始

1956年

③______基本完成,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01976年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

2018年

中共十九大召开,中共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表格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什么?

(2)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是谁?他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怎样正确的道路?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许多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请指出中共十五大和中共十九大上明确规定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新的理论成果。

(5)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过许多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请你指出其中重要的一次并概述其伟大意义。

(6)中国革命与中国建设虽然走过一些弯路,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此,你有何认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材料二:昨天,1941年12月7日——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的蓄意的进攻。 

(1)材料一反映的是罗斯福对什么事件的描述?为了应对该事件,罗斯福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在“这个耻辱的日子”爆发了什么事件?罗斯福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应对?   

(3)综合以上探究,罗斯福的两次应对措施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我们应当如何评价罗斯福的功绩?

33、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发明是什么?它的发明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是谁?它诞生的时间及及其标志?

(3)这一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诞生了什么思想?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没有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而日本利用一次大战的天赐良机,扩充了它在这一地区的实力,对美英构成威胁。限制日本扩张,成为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美.英.日三国也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面对这些问题,美国倡议召开国际会议进行讨论。

——摘编《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在1921年11月12日开始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坚持美.英.日三国海军军力的比例为5:5:3,即美、英、日三国主力舰的数量为22艘、18艘、10艘,吨位为604450吨、500650吨、299700吨,签订军备限制协定后的十年内不得再增造舰只。日本提出对美比率不能低于70%,但被否决,无奈之下只能同意美国提案。在对华问题上,美国重新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和机会均等主义,而日本仍欲把山东问题视为“不可变更之事项”,试图保住胶东半岛。在美英的斡旋下,经过多轮极为艰难的交涉,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共28条,中国勉强收回了山东主权,但日本在山东仍然保留了若干权益。美日外交几番博弈,使东亚国际政治格局逆转。

——摘编自陈大勇《一战后国际新秩序重建时期日本外交战略的转向》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倡议召开国际会议”的主要意图。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华盛顿会议美日外交博弈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华盛顿会议的实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