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台湾连江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材料说明城市居民( )

A. 地位得到了提高   B. 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C. 饮食质量得到改善   D. 经济得到了发展

2、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创新的国家,日本仿效中国隋唐进行的改革是

A.查理马特改革

B.1861年改革

C.明治维新

D.大化改新

3、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图中英雄的行为体现的抗美援朝精神是

①爱国主义精神②国际主义精神③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④艰苦奋斗精神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其中,雕版印刷发明于(  )

A. 秦朝   B. 汉朝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5、奥运历史上第一个登上金牌榜榜首的国家是

A.日本

B.中国

C.韩国

D.印度尼西亚

6、2020年5月28日堪称“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问世。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颁布的

A.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下列语句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相关的是

A.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当斩。

B. 天下苦秦久矣。

C.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四国条约》

C.《中日协定》

D.《九国公约》

 

9、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黄河)以北,万不得一。”材料反映出近代工业(       

A.行业分布不均衡

B.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

C.地区分布不平衡

D.整体发展水平较落后

10、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C.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公元2世纪,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湖”。这里的“帝国”指的是(       

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东罗马帝国

1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A、城镇 B、大中城市

C、农村 D、沿海地区

 

13、下表人物共同的思想主张是(     

时间

人物

主张

1862年

曾国藩

“商鞅以耕战,泰西以商战”

19世纪70年代

李瑶(湖广道御史)

“以商敌商”“以商制商”

19世纪80年代

张之洞

“以商务为体,以兵战为用”

A.重农抑商

B.自强求富

C.变法自强

D.实业救国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常开展大规模的社会政治运动,这在当时人们的名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果按照出生日期的先后来排列以下四个人的名字,正确的是

A. 钱红卫、刘援朝、周跃进、王建国

B. 钱红卫、王建国、刘援朝、周跃进

C. 王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D. 王建国、钱红卫、周跃进、刘援朝

15、“船队经历了数不清的困难和危险,用一年多时间才绕过南美洲南端;此后在太平洋上航行的近4个月更是艰苦卓绝,……水手们吃光了所有已经腐烂的食品后,不得不吃老鼠、牛皮和锯末充饥。”与这一航行记录相关的可能是( )

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麦哲伦船队 D.哥伦布船队

16、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A. 美国人

B. 英国人

C. 法国人

D. 德国人

17、2021年9月,“工匠精神”被纳人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传承着“工匠精神”的湖南名人是(     

A.李冰

B.蔡伦

C.毕昇

D.蒯祥

18、“万隆会议”“纳米比亚”“卡斯特罗”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搜集资料时用到的关键词,由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A.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 B.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C.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9、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中榜的考生,你不可能

A. 熟读四书五经

B. 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C. 会写作规范

D. 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20、“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这些成语共同反映的史实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图A人物是______,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他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图B人物是______,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他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2、1894年9月,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杀敌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______上将壮烈殉国。

23、明朝多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4、_____》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_____》。

25、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

26、罗斯福新政:作用:(评价)积极: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政府的________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________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________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的根本矛盾。

27、国运兴衰,基于教育。

(1)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__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中国近代第一步教育法令是________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8、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中心是_____

2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改进造纸工艺,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发明活字印刷术,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发明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导致汽车价格大幅下降,他因此被誉为“给世界装上车轮子”的人:    

30、毛泽东、邓小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分别形成毛泽东思想与________两大思想成果。这两大思想成果都是________的结果。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人类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推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兴起和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的两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在血腥的殖民扩张过程中,英国通过什么贸易链获得巨额利润?

(3)列举两例摧毁了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的欧洲革命?

(4)在工业革命中,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5)从上述相关历史事件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32、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桩桩侵华的罪行,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成为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1)中国迈入近代史开始于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变化?

(2)1860年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造成了这次人类文明史上浩劫的罪魁祸首是哪两个国家?20世纪初,西方列强又发动了哪一次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哪一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哪一战役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5)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33、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哪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宰场”?战后确立的国际新秩序是什么?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哪一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在当时产生了什么作用?

(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哪一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夹击之中?

(4)当今仍有西方大国以“冷战”思维和手段面对中国的崛起。“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结束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趋势?

(5)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浩劫,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1984年2月22日)

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84年10月22日)

材料三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1)材料一表述的是哪一根本方针?除了香港,这一方针还在哪一地区成功践行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九二共识”是指什么共识?

(4)联系现实,请分析一下在台湾统一问题上存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