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销声匿迹—有益补充—共同发展”五个阶段。其中“销声匿迹”阶段成就了我国( )
A.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建立
B.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展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D.国家对民族私营企业的发展
2、“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3、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北伐战争
D.辛亥革命
4、下面是某同学对解放战争时期重大战役的描述,其中符合辽沈战役特点的是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5、某同学在探究罗斯福新政时运用了史料实证的方法。下列信息反映了美国采取应对危机的手段是
◆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 ◆政府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国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
A.市场调节
B.同伴互助
C.国家干预
D.对外侵略
6、下图人物是中国古代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此次起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这位领
袖是( )
A. 陈胜
B. 张角
C. 黄巢
D. 李自成
7、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B.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C.并将吃剩下的野兽肉放入陶罐内,待明天食用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8、如图反映的现象共同折射出
A.劳资矛盾的激化
B.东西方文明差距
C.殖民活动的开展
D.工业革命的影响
9、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陇西,东到朝鲜
D.西起临洮,东到河套
10、从粮票、布票的交换,到现金交易、刷卡消费、网上银行,再到现在的手机支付人们的消费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不带钱包就能走遍天下。支付方式的改变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某同学准备就此写一篇小论文,下列题目最为恰当的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B.《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发展机遇》
D.《支付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11、20世纪90年代,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A.深圳
B.海南
C.厦门
D.上海浦东
12、“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国的历史共同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材料中提到的“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指( )
A.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B.实现民族解放独立
C.开展工业革命
D.发展资本主义
13、(2019《说明与检测》)中国近现代史留下了大量见证中华民族追求民主、独立和富强历史的遗迹。其中最能反映新中国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精神的是( )
A. B.
C. D.
14、十二世纪末完成蒙古各部统一的是
A. 阿骨打
B. 阿保机
C. 铁木真
D. 忽必烈
15、“到1987年,建立了经营责任制的企业达到8843家,占国企总数的77.6%。1987年,实行承包的国企完成产值2452亿元,同比增长11%,上缴国家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7%。”材料体现了(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突出
B.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大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乡镇企业的生产总值迅速提高
16、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著名人物,至今让人们不能忘记。下列事件中,不属于拿破仑的主要活动的是
A.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B.当选首任总统
C.发动对外战争 D.颁布《法典》
17、西欧城市居民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斗争方式是
A.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B.行会联合和王权结盟
C.市民公决和城市议会
D.王朝战争和经济封闭
18、古代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这种制度被称为( )
A.世袭制
B.种姓制度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度
19、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石器→骨耜→铁制农具”的变化过程,最能说明( )
A.建筑技术的发展
B.冶铸工艺的提高
C.战争武器的进步
D.生产力不断进步
20、胡夫金字塔之后,古埃及的金字塔越修越小。这反映了( )
A.法老倡导节俭生活
B.王权的逐渐衰落
C.法老的审美发生变化
D.法老拥有无限的权力
21、______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______是中国军队(共产党)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2、陈独秀在______(地名)创办了《青年杂志》;中共一大选举______为中央局书记。
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查理一世 |
|
召开议会 | ________,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筹措军费,议员们猛烈抨击国王的独断专权,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掀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 |
挑起内战 | 查理一世派兵抓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内战 |
失败 | 经过反复斗争,____________率领议会军打败国王军队 |
被送上断头台 | 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 |
25、在拉美独立运动中,被誉为“解放者”的是 。
26、根据下列提示内容完成填空:
(1)建国初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是《_______》。
(2)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______》保证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成为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
(3)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
(4)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______策。
(5)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______原则。
(6)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的方针—--------______的方针。
27、孔子:__________后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__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___________》。
28、到 _______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的___________ 变为____________ 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 __________ 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 _____________ 阶段。改造中的创举_________________
29、请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奋斗历程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重大关头 | 重要事件 | 伟大意义 |
日出东方 | ① |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星火燎原 | ②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
星火燎原 | 遵义会议 | ③ |
灯塔指引 | ④ |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
30、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1)_______年,中央政府颁布了____________大规模的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从此土地由_______________变为了___________。
(2)__________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对农业实行____________,从此土地制度由___________变为了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运动。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7)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魏主”指的是谁?
(2)上述材料是其改革中的哪一项?
(3)你能列举出其改革中改变鲜卑族风俗的其他内容吗?
(4)本次改革有何影响?
(5)从“魏主”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6)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社会特征是什么?
32、两汉时期在科技文化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工艺,使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书写材料的科学家是谁?造纸术的外传与发明有什么作用?
(2)两汉时期我国建立起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列举出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名医及医学著作。
(3)完成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史事"的史学家及历史巨著是什么?
(4)在两汉时期哪个宗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且产生深远影响?
(5)结合两汉时期的科技发明成就,你有什么感悟?
33、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回首过去,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请问使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2)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3)中华民族的今天,可以说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他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提出了什么构想?举两例这一构想成功的实践?
(4)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主要代表的洋务派,提倡学习“西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为此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陆师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南京)、福州船政学堂、台湾西学堂等,都是这一时期在“掌握西语,了解西技”的新人才标准下创办的。
——摘编自胡婵《洋务运动时期的人才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办新式学堂的影响。
材料二:中华民国成立后,学校教育有了较大变化。1919年2月,李大钊在《劳动教育问题》一文中指出:“因为民主的精神,不但在政治上要求普通选举,在经济上要求分配平均,在教育上、文学上也要求一个人人均等机会,去应一般人知识的要求。”随着一战的爆发,中国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实干型人才,生产劳动教育、职业教育开始受到重视。
——摘编自刘京京《理想与未来:民国时期中学生生活研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教育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