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甘孜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选出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 )

A. 哄托 陶治 束手无策   呼朋引伴

B. 燎亮 窠巢 花枝招展   抖擞精神

C. 和谐 荟萃 名负其实   咄咄逼人

D. 水藻 朦胧 繁花嫩叶   迫不及待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马革裹尸       吴下阿蒙       沥尽心血

B.群蚁排衙       至死不懈       燕然勒功

C.鞠躬尽瘁       慷慨淋漓       家喻户晓

D.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锋芒必露

3、2316班俊赫同学写了一段读书感悟,正确的排序是(     

①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与作者之间的对话。

②有关这个主题,他知道的应该比你还多,否则你根本用不着去跟这本书打交道了。

③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

④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4、下列句子的横线上所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_____的热浪。

②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_____在岩石中。

③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_____我掉下去。

A.炎热       耸立       逼迫

B.灼人       耸立       逼迫

C.炎热       矗立       威逼

D.灼人       矗立       威逼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下列对古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诗句中“暗”表明笛声暗送,断断续续,隐约传来,触动诗人羁旅情怀。

B.第二诗句中“散”是均匀、遍布的意思,即笛声融入春风,传到各处,飘满洛城。

C.第三诗句中写诗人听到笛声后,触动了乡思的情怀,折下杨柳枝,期盼回乡。

D.第四句,诗人由己及人,想到许多闻笛声的游子被引发思念故乡的家园情怀。

6、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

B. 近几年从小学到初中,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越来越多已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C. 小明在多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班级这次竞选班长,小明首当其冲。

D. 一树盛开的槐花发出阵阵幽香,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niáng hūn 亮(liáo

B.蓄(zhù 落(zhūo   临(

C.   田畦(   zhì 石(jié

D.镜(líng   guǎng bāo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题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东坡集》)

(注释):①能潜水的人;②趟水过河;③随随便便的样子。在文中指随便、轻易地就能掌握;④道理、规律、技巧;⑤即使;⑥……的原因。

1】(小题1翻译下面句子。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2】(小题2[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请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诗文名句,使句子完整。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7)《论语》十二章中阐明了“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现在早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萆;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地一声,从后窍C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还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     

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2】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意在说明(     

A.开头所写的景物是主要的,“单是”后面所写的景物不是最主要的

B.这是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着重衬托所写的景物

C.这种撇开的手法,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作铺垫

D.这里运用排比,写出百草园中最主要的景色及其迷人程度

【3】这段文字把百草园描绘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原因是(     

A.表达了作者记忆力很好,对于儿时的景象能够记忆详细

B.百草园的各种景物的确非常美妙

C.“我”平时生活很贫乏无味,受封建教育束缚和摧残

D.“我”对百草园中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无限依恋

11、怀念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1)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2)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3)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 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 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4)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现出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5)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理性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 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6)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品读语段中总括性语句,能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参考示例,分别摘录第(2)(3)(6)段中的总括句。

(示例):

第(1)段: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第(2)段:_________

第(3)段:_________。第(6)段:_________

2品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粗词语的妙处。

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

3文章(2)(3)(4)(5)段反复写李先生的衣着,有何作用?联系文意,简要分析。

4李叔同先生一生最大的特点是“认真”。邓稼先、闻一多先生也是如此。“认真”一词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联系《邓稼先》或《说和做》,结合选文内容,简要阐述。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走进自然,心头一亮,发现了自然的美好;亲近他人,心头一亮,欣赏了他人的美德;反思自我,心头一亮,改正缺点提升了自己;遇到挫折,心头一亮,找到办法克服了困难……心头一亮,就是提升,就是成长!

请以“心头一亮”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