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黑河中考政治真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由13位老院士、老教授、中小学老师组成的“银发知播”群体,在退休后转战互联网,把短视频变成科普课堂,将拼音、电工、天文、物理、文学等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大众。“银发知播”群体责任的来源是(     

A.对他人的承诺

B.职业要求

C.道德规范

D.法律规定

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     

①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个人的身份要通过社会关系来确定

③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个人可以离开社会生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扬州交警微发布“停车入格,文明归位,让城市交通井然有序”。对于社会秩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B.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无序化状态

C.社会秩序大大降低社会运行效率

D.交通秩序就是日常生活的社会秩序

4、小明是社区的居民,是商场的消费者,是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这表明(     

①一个人往往同时具有多重社会身份   ②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④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23年9月29日,杭州亚运会女子50米蝶泳比赛后,中国选手张宇霏与白血病康复的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相拥而泣,他们不仅是针锋相对的对手,更是惺惺相惜的朋友。这体现了张雨霏做到了(     

A.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B.诚实守信,不失信于人

C.认识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D.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6、某女子发布短视频,讲述自己被造谣诽谤后报警、取证及保全证据的经过,她面对造谣和网暴作出的一步步行动得到网友力挺,被称为“教科书式”维权。不少网友对女子追责的行为表示鼓励、支持。该女子的做法告诉我们(     

①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依靠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要善用法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③要采取一切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要敢于和善于依法维护正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沈忠芳,历经战火纷飞的洗礼,亲眼目睹百姓流离失所的惨况,为了“再没有他国的欺负中国”,他每一天都拼尽全力,隐姓埋名60载,成功让我国无惧他国的导弹威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

②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角色和责任

③面对责任,沈忠芳院士做到了“我承担,我无悔”

④沈忠芳院士担负祖国安全的重大责任,彰显出生命的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在《管子》中曾有这么一句名言,叫“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大体意思是说:以礼、善招待他人,相亲如同兄弟;以恶气迎人,相害就会如同刀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②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

③要懂得学习他人的优点④社会生活中要讲道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近年来,随着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深入实施,5G应用已覆盖52个国民经济大类,给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生产形态带来了深刻改变。移动物联网在数字城市建设、智慧交通、移动支付等领域实现了较大规模应用。这体现了(     

A.网络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C.我国网络创新应用领先世界

D.我国经济已经实现高质量发展

10、我国法律规定,诉讼的类型有(     

①民事诉讼   ②行政诉讼 ③公诉   ④刑事诉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至此,该法已经经过了2次修正。这表明(     

①法律是调节公民行为的唯一规则

②积极改进规则是适应实际生活变化的需要

③新规则一旦实施,便不能修改

④规则的制定或修改应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校园欺凌”对于被欺凌学生造成的伤害通常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如果你遭遇欺凌,可以寻求国家法律的救济机关是(       

①律师事务所   ②公安机关   ③法律援助中心   ④人民法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阳康”是否要带口罩?明明认为“戴口罩一是能够降低二次感染的概率,保护自己;二是每个人体质不同,所以戴好口罩也是为了保护他人的健康”。明明的观点表明(     

A.要承担起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

B.我国对每一个公民的健康、安全负责

C.承担责任,会得到物质方面或精神方面的回报

D.每个人的角色虽然不同,但承担的责任是相同的

14、列入“老赖”名单,会被禁止高消费、限制出境、账户查封;在飞机上寻衅滋事,高铁上霸座者,则被限制在一定期限内禁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     

A.完善个人惩戒机制

B.运用诚信智慧

C.树立诚信意识,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D.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15、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生活的核心问题,对这一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人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社会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D.社会的存在可以不依赖于个人

16、有人说他们很“帅”:94岁老兵在天安门前深情亲吻国旗;小小的身影在街头仰视国旗,庄重敬礼;国旗护卫队战士在广场上捡起被人丢弃的国旗……他们的“帅”在于(     

①赢得了关注,提高了自身知名度②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③关心国家发展,以平凡行动奉献社会④表达爱国情感,用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组织考试作弊上诉案,并当庭作出维持一审判决的刑事终审裁定,六名被告人均犯组织考试作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十个月至一年四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十万元至五千元不等。对此分析正确的有(     

①上述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②六人所受刑罚中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③他们的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④六人犯罪的法律标志是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内的网上购物人数已超过1亿人,网上购物人数逐年增长,这说明网上购物(     

①使商品交换不再局限于某一固定场所

②将会取代所有的传统销售

③一定会上当受骗,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④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9、下列行为与违法类别的搭配,正确的是(     

①张某醉驾撞人后逃逸——刑事违法行为②李某破坏铁路封闭网——行政违法行为

③王某伪造人民币使用——民事违法行为④陈某上课不认真听讲——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3年7月底北京、河北遭遇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来自山西、河南、江苏、山东以及河北省各地的各类救援组织,带着各类救援船只和物资抵达这里。他们(     

①大难面前显担当,服务社会促文明

②不爱惜自己的生命

③积极参与,可以获得金钱和荣誉

④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   个人生活的美好与社会的美好有关系吗?我们应该如何参与社会呢?

围绕这个话题,两名同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辨析。

 

22、   甲、乙两位同学围绕这一话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23、周末小天全家围绕网络进行了交流,以下是奶奶和爸爸发表的观点。

   

孩子们回家后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脑,网络让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疏远了。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订餐购物、学习新知、寻医问药,能够极大提高时间利用率。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谈谈你对网络的认识。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   冬天到了,小华因为家庭困难没有钱买棉衣,班主任知道后想帮助他,考虑为他在班级举行捐款活动,他拒绝了。

(1)班主任知道后想帮助他是一种什么行为?

(2)像这样的行为具有怎样的作用?

(3)“小华拒绝了”告诉我们,帮助他人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25、    中秋节到来之际,某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同学们来到敬老院,为老人们送来了中秋月饼和水果,并帮老人们打扫卫生,整理了房间。

结合所学知识这些同学的做法是一种什么行为?有什么意义?

26、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分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我们在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的过程中,讲诚实,重诺言,守信用.这对建设诚信社会,规范经济秩序,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阅读这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诚信重要吗,为什么?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诚实守信?

(3)实际生活中哪些言行是违背诚实守信的,举二三例.

27、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明发现几个流氓正在殴打卖苹果的老汉。

1如果小明明哲保身,在一旁看热闹,这种做法对吗?请说明理由。3分

2如果小明想维护正义,请你写出两种正确的做法?2分

 

28、日常生活中,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及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