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无锡中考历史真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史事叙述错误的是(     

A.张某于1906年进入清政府创办的新式学堂就读

B.年轻的张某喜欢白话文是受鲁迅的《文学改了刍议》一文影响

C.张某毕业后应聘到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从事文化工作的张某自己订阅了一份总部在上海的《申报》

2、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①积极准备内战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争取时间④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创办了(     

A.

B.

C.

D.

4、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 定都天京

B. 太平军北伐失败

C. 天京事变的爆发

D. 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

5、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首次动摇了霸占中国思想文化舞台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下列说法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有(     

①以民主科学为旗帜②代表人物有陈独秀、鲁迅、蔡元培等③大力倡导白话文

④《新青年》和北大为主要阵地⑤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片面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6、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取得的全国抗战以来首次胜利,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A.武汉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平型关大捷

7、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在《新青年》(《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下列文学作品与人物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陈独秀——《敬告青年》

B.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C.李大钊——《文学革命论》

D.鲁迅——《狂人日记》

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提前完成,并取得巨大成就,下列是“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汽车 ② 大庆油田建成

③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④青藏公路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有关张謇事迹的介绍,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主要发展民办工业   B. 热心文化教育事业

C. 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办厂   D. 以面粉业起家

 

10、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 )

①林则徐②邓世昌③康有为④梁启超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1、孙连仲将军命令:“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中国军人用勇气和生命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利。这一壮举发生在(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

12、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此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争取和平的诚意和“弥天大勇”

B. 此事件国共双方达成了“双十协定”

C. 此事件发生于山城重庆

D. 此事件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3、《中朝友谊之歌》中写道:“车站上人山人海,红旗飘扬,志愿军告别朝鲜,要回家乡,志恩军拥抱朝鲜母亲,阿玛妮含泪话儿长。”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哪次战争结束(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14、某组同学进行关于五四运动的研究学习,检索以下资料,其中具有史料价值的是

①照片:1919年拍摄,照片中学生手持标语“废除二十一条” 

②刊物:2019年发行的“传承五四精神”纪念特刊,刊登了面向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征文 

③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第二卷,记录了顾维钧1912年—1922年担任中国外交官的经历 

④油画:1996年绘制的油画《还我青岛》,画卷中的学生手持标语“还我青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5、毛泽东曾形象的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此语评论的是中国

A.与美国关系正常化

B.重返联合国

C.出席万隆会议

D.参与APEC

1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此决定(     

A.是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体现

B.有利于“双百”方针贯彻执行

C.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

D.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17、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是

A.南昌起义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淞沪会战

D.平型关大捷

18、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是指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古田会议

D. 三湾改编

19、下图报道了当时发生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辛亥革命

20、人物扫描:福建侯官人,为官正直清廉,被百姓称为“林青天”。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此人是(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陈化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__________,被侵略军劫掠并烧毁。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1894年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壮烈殉国。

22、洪仁玕在《______》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一系列主张;邹容的《_____》宣传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

23、( )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4、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决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____、全面依法治国、____。”

2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中英《______》;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

26、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________、人民幸福。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________,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27、填空题

(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中国近代探索相关的事件名称。

①自强求富开近代探索之先——_________

②变法维新圆救亡图存之梦——_________

③三民主义创民主共和之国——_________

④民主科学启思想解放之门——_________

(2)请列举与下列中国近代科技成就相关的科学家或工程师:

⑤铁路工程师__________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⑥化学家_______________发明联合制碱法。

28、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 甲午战争爆发的地点  

B 邓世昌壮烈殉国的地点  

C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方

29、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规定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________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 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2018年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5周年。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走近伟人——毛泽东”的探究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1)图一是长征时期的毛泽东,他写下大气磅礴的诗篇《长征》。请答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及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2)图二是毛泽东赴重庆前,在延安机场留下的“挥手之间”。有人说,1945年8月毛泽东敢冒风险到重庆,是一身系天下安危。请分析毛泽东等中共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这次谈判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有什么历史意义?

(3)图三是毛泽东转战陕北,粉碎了敌人对哪里的重点进攻?图四,这一命令下达以后,解放军发动了什么战役?

(4)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伟人毛泽东一生的主要事迹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32、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无尽黑暗指?一道闪电指?迎来曙光指?

33、某班级同学准备举办一次《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青藏铁路图放在成果展上。同学们提供的图片都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7年,数万老兵在台北发起返乡探亲运动,向台当局要求准许老兵回大陆探亲。在当年的母亲节,上万老兵上街以“母亲节”遥祝“母亲”的名义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举行集会。……整个集会哭声一片,令人动容。

材料二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同时宣布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邓小平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表明了我们的态度是真诚的,是合情合理的”。文告从中华民族大义出发,联系五千年灿烂文化和“分久必合”的历史,说明应当早日结束海峡两岸同胞饱受分裂之苦的局面,倡议国共两党举行谈判,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两则材料均摘自华夏经纬网《破冰1987两岸开放探亲始末》

材料三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造成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台湾老兵为什么会“哭声一片”?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解决台湾问题,国家制订了什么方针?

(3)材料三中,为何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现祖国统一的看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