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
A.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消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机 D.完全阻止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2、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以美法的民主思想作为政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提供了思想武器。这体现了( )
A.三民主义思想完全符合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
B.新的思想观念为新制度的确立奠定思想基础
C.辛亥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D.先进思想的传入促进了戊戌变法的发生
3、毛泽东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B.取得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
C.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D.抗议国民党抢夺抗日胜利果实的行为
4、“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A.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5、小林宽澄在2015年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他曾是一名侵华日本兵,被俘后在延安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加入中国抗日军队,他参加的军队是 ( )
A. 北伐军
B. 红军
C. 八路军
D. 解放军
6、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有了新进展,发现了一枚刻有“云中白鹤”的印章,专家认为该印章是致远舰管带的私人物品。该印章的主人是( )
A.
B.
C.
D.
7、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能为陈天华的言论提供论据的是( )
A.赔款4.5亿两白银
B.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8、当1895年初中国战败时,帝国主义列强就发出了“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的声明。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方式是
①抢夺利权
②强租海港
③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④划分“势力范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目标,太平天国颁布的反映了农民希望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愿望的土地纲领是( )
A.拜上帝教教义
B.《劝世良言》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10、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幅郭沫若题词的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斩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A.林则徐虎门硝烟
B.关天培激战虎门
C.陈化成抗击英军
D.陈玉成被俘牺牲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近代史上,日本曾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发动过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战争。下列事件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中的是
①淞沪会战②台儿庄战役③第三次长沙会战④旅顺大屠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12、“特别值得珍视的是它……要求根据新的原则,重新平分社会上的土地和财产……使每个农民都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永远保持——份平均的财产。”‘它”指的是
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
A.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B.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
D.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14、如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的实现,计划在
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
B. 中国共产党成立150年时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0年时
1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富强
B.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洋务运动是一次由比较开明的封建官员开展的近代化运动
D.洋务运动发生的土壤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基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 广州 B. 香港岛 C. 澎湖列岛 D. 辽东半岛
17、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江苏南通参观某名人故居时说,“作为中华文化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他意 识到落后必然挨打、实业才能救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提倡实干兴邦,兴办了一系列实业、教育、医疗、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这里的“他”是
A.张謇 B.卢作孚 C.侯德榜 D.荣宗敬
1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多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到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的落花流水。由此,我们可得出如下认识( )
A.武器是否先进不会对战争结局产生任何影响 B.得民心者得天下
C.进行国家的建设,不需要依靠其他国家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再失败。这里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
A.天京内部变乱导致
B.未能克服领导集团腐败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地方团练和清政府的联合
20、口述历史是一种记录历史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传统的笔录、录音、录影等现代技术手段,记录历史事件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假如你要了解建立新中国的筹备工作,你可以采访下列的( )
A.参加重庆谈判的人员
B.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与会人员
C.参加抗美援朝的老战士
D.“一汽”工厂的工人
21、__________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51年,_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2、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来源的发明家是_____
23、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_______的新发展理念。
24、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兴中会成立地点 B.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
25、《____________》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6、鸦片走私:鸦片战争爆发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________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________。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7、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____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28、(______)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________)。
29、国家主席____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1971年,林彪等人反革命阴谋被粉碎后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就是“____”。
30、实现中国梦需践行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_____
31、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彻底摧毁了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2)作出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会议——
(3)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32、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抗战,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1)什么事件的爆发导致了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2)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什么时间?
3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______、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和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
(2)对外开放逐步深入,形成了______——沿海开放城市——______——内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______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和光辉旗帜。
(3)改革开放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经过长期努力,2001年,我国加入了处理国际间贸易问题的重要组织______(WTO)。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的改良运动,是一部分推进皇帝的高级知识分子(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制度变革上的一次尝试。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泰西之所以富强,横绝地球者,不在其炮械军兵,而在其学 校,今日振兴之策,首在育人才。”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于教育……国之强弱,视人才为转移。
材料三: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对北大进行了教育改革。蔡元培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他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明确这一宗旨,并为师生创 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他对学生提出抱定(求学)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三 点要求,并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他说:“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则,(遵)循 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北大还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原则。在他的努力下,北 大出现流派纷呈、学术繁荣的局面,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来到北大任教,《新青年》也从上海迁到北京。
(1)材料一中“1898 年的改良运动”是指什么历史实践?这次“制度变革”的尝 试有没有成功?这一历史事件在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梁启超提出了什么主张? 这一主张在百日维新内容中有什么 具体表现?(举出 1 例即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蔡元培在北大推行的教育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回答两点即可)